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日,食品加工专家周立法表示,食品加工灭菌技术领域研究已经取得突破,应用技术也已用于生产中。该项技术采用双极等离子体静电场工作原理,消毒过程为:采用高压直流脉冲,使得等离子静电场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等离子体,对带负电细菌分解与击破,再组合药物浸渍型活性炭、静电网、光触媒装置等组件,进行二次杀菌过滤,  相似文献   

2.
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因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效应上的影响,已被认为是一种可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的技术,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加。通过介绍低温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问题及其放电方式,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各不同种类食品中的杀菌、保鲜贮藏、改性等作用,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创制和培育工作严重滞后,而中药材采后灭菌也是中药行业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药用植物的辐照育种、中药材和制剂的灭菌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本研究总结了辐照技术在药用植物诱变育种的应用,辐照灭菌技术与其他灭菌工艺对中药材和制剂药用成分的影响;并从药用植物辐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药材和试剂灭菌的种类、灭菌前后的动物安全毒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方面初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为深入研究药用植物辐照育种、中药材采后杀菌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在选育微生物领域应用广泛,与传统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相比,具有无污染、突变速度快、易人工控制等优点。围绕细菌、真菌、酵母及微藻等方面研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的应用,诱变菌株具有遗传稳定、产量高等特点,实际工业应用中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农业增产新技术,是物理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该技术特点为操作简便,应用成本低于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处理,且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由机械体、等离子体照射室、交变电感应室和操纵控制盘四部分构成。为精准操作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提高处理效果,提出了处理机的作业安置、作业环境、机器调试、种子要求以及处理方法的关键技术并阐述如下。1等离子体作物种子处理机的作业安置  相似文献   

6.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压强和放电方式组合下冷等离子体的性质、冷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处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归纳发现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变作物种皮结构,提高种子代谢水平,改善作物的表型、产量等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目前对冷等离子体处理效应的报道多集中在作物表型和生理层面,对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是一种近年开始应用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源,操作条件更为温和可控,处理效应更加稳定高效。相信今后常规冷等离子体及ARTP处理技术会在改善作物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表观遗传学的概念、概述了其研究范畴及相关进展,主要从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总结了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表观遗传在苜蓿改良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法,并且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非选择性除草剂Basta对荞麦和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除草剂Basta对单子叶植物莜麦和双子叶植物荞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作用 ;应用高温高压灭菌法和过滤灭菌法对Basta进行了处理 ,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Basta的浓度超过 4mg·L- 1时 ,可有效杀灭荞麦的种苗 ,而对莜麦种苗的有效作用浓度为 6mg·L- 1以上。高温高压灭菌不会造成Basta的分解和杀灭效果的减弱。  相似文献   

9.
张波  邵汉良  王良 《种子》2016,(12):47-50
等离子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等离子体可实现农业种子的激活处理,以提高其活力和产量.探讨了种子激活处理技术应用和装备、设备结构与主要技术参数,详尽介绍了设备操作与流程,开展了种植效果实验测试.初步探索了等离子体作用机理及其与太空育种和转基因等技术区别.结合市场优势,分析了潜在问题和改进成本分析.该技术和装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非热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非热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分类,从紫外辐射、活性物质及带电粒子等方面分析了其杀菌机制,综述了影响其杀菌的因素及在纺织、环保、医疗及食品工业上的应用,阐述了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光敏杀菌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是利用光敏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发生作用,通过破坏细胞膜、核酸,或导致酶失活等达到对食品中一些致病菌灭活的杀菌技术。与传统的热杀菌、化学杀菌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成本低、无残留,并且不会引起微生物抗药性,很好地保存了食品的品质特征。本文概述了光敏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光敏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有望将部分替代传统杀菌或与传统杀菌技术相结合,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鲜切果蔬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切果蔬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绿色、环保的果蔬产品,符合现代社会对健康食品的要求,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杀菌是保证鲜切果蔬品质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应用最多还是含氯杀菌剂,但因其含有诸多弊端,因此新型的替代杀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从新型化学杀菌技术、物理杀菌技术和生物杀菌技术3方面,系统总结了近些年出现的取代含氯杀菌剂的新型鲜切果蔬杀菌技术,阐述了新型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及其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热力杀菌是出口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工序。论述了热力杀菌工艺设计的依据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通过对热力杀菌过程的验证确保工艺的有效性和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酸性电解水与碱性电解水的灭菌效果,试验进行了4种不同pH值的电解水对土壤中细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灭菌效果的研究。试验通过稀释涂布计数的方法对灭菌效果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强酸性电解水与强碱性电解水原液对土壤中的细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并且强酸性电解水的灭菌效果明显高于碱性电解水;25倍酸性电解水仍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25倍强碱电解水灭菌效果不明显。电解水具有制取方便、价格低廉,杀菌性强、杀菌范围广,无污染、无残留,对人体安全等特点,因此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三大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杀菌时间对金针菇泡菜储藏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0℃热水分别对金针菇泡菜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温杀菌处理,分析其在储藏期间的pH值、总酸含量和活性乳酸菌数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杀菌时间对金针菇泡菜储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5℃储藏条件下,所有杀菌处理均比未杀菌金针菇泡菜的pH值偏高、总酸含量偏低;未杀菌、杀菌10 min和15 min、杀菌20 min的金针菇泡菜分别在储藏至14、21、28 d时,乳酸菌数量出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分别在21、28、35 d时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初步确定金针菇泡菜的最长储藏期分别为:未杀菌的为14 d,杀菌10 min和15 min的为21 d,杀菌20 min的为28 d。  相似文献   

16.
罐藏食品杀菌F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罐藏食品杀菌F值是《食品保藏原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对肉类等食品杀菌更为重要。针对该内容出现的新知识点多、不易理解和难于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杀菌时间折算系数等新的理解概念,首次对应设计了一些关键例题,对实际杀菌F值、安全杀菌F值的理解和计算进行了新的论述,对D值、Z值的理解和应用进行了具体实用的阐释,旨在为相关人员进一步掌握杀菌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软包装笋热杀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料液比(m笋∶V臭氧水)、臭氧水浓度、处理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8,臭氧水质量分数为4 mg/kg,处理时间为5 min时,减菌化效果最佳;以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杀菌温度、升温时间、恒温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杀菌温度为110℃,升温时间为4 min,恒温时间为15 min时,常压热水喷淋杀菌效果最佳。通过比较该工艺与传统工艺在杀菌后产品的色泽、组织形态和风味,表明采用该工艺灭菌的软包装笋在品质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18.
馅料制品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赤豆馅料和冬瓜馅料的微波杀菌效果及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对细菌和霉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而且微波功率越大,灭菌效果越好;在相同的微波功率下,加热时间越长,微波对细菌和霉菌的杀灭作用越强,杀菌效果越好;赤豆馅料的最佳微波杀菌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灭菌时间2min,装载质量100g;冬瓜馅料的最佳微波杀菌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加热时间1.5min,装载质量100g。  相似文献   

19.
以白桃为原料,研究木糖醇和柠檬酸的添加量,热杀菌温度及杀菌时间对罐头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水平范围,再使用正交试验确定木糖醇白桃罐头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木糖醇添加量12.5%,柠檬酸添加量0.12%,杀菌温度95℃,杀菌时间为15 min条件下制作的木糖醇白桃罐头感官评分最高。该产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果肉软硬适度,并且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桃罐头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