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养蜂法功不可没黑龙江省林只县奎山乡五义村(157600)邹化效杨多福师傅的《数控养蜂法》连载和“论坛与争鸣”栏目,令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愿同杨师傅讨论“传统养蜂法”的“功”与“过”问题。“数控”认为,“以前指导生产的传统养蜂法,是造成蜂场亏损...  相似文献   

2.
学习“数控养蜂法”必须结合实际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全面介绍全国各地养蜂经验,本人受益匪浅,尤其是杨多福师傅的“数控养蜂法”学习后,使我养蜂的效益提高了一大步,超过了我地养蜂几十年的老师傅。“数控养蜂法”冲破了“传统养蜂法”的束缚,对每位养蜂员来说...  相似文献   

3.
养蜂使我走上致富之道我是一名林业工人,工资很低,自愁没有出路。在养蜂户肖师傅家,谈起他养蜂60箱,1989年获利一万元之多,他让我看到了《蜜蜂杂志》。我想学养蜂,于1988年订了《蜜蜂杂志》。我1989年春开始养蜂,在当地养蜂户肖师傅和文师傅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4.
正尊敬的张大利老师:我是一个养蜂爱好者,自感心笨手拙,加上年老,屡败屡养,矢志不渝。总结我养蜂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育王问题。我育王成功率极低,每年都要向师傅们求王,蜂群是越养越少。读者:贾玉瑞2017年10月贾玉瑞师傅: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得知您已经83岁高龄,还依然对蜜蜂情有独钟,痴心不改,由衷敬佩。由于您的问题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9,(12):30-31
<正>张老师您好:我今年刚开始饲养蜜蜂,都是跟周边师傅学习,现在蜂群已经快进入越冬阶段,听师傅们说,越冬是养蜂最轻闲的一段时间,基本不用怎么去管理,可有的师傅说越冬是养蜂的一个关键阶段,不能马虎,我也没有经验。我准备在室外越冬,怎么管理越冬的蜂群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帮助指点,谢谢。读者:李文忠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养蜂大国,从业人数之多,多数养蜂师傅各有高见,经验丰富.应该说他们的经验是从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然而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希望全国的养蜂师傅们,尤其是养蜂几十年的老师傅们,不要保守,把自己的养蜂经验与教训写出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使后人从中汲取营养,让经验与教训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中国养蜂>第4期刊登了陈晓东师傅"浆多王小现象及其防止"一文,属经验之谈,有独到的见解.我历年养王也有过几次浆多王小的现象,现谈谈我的见解,与各位养蜂师傅探讨.  相似文献   

8.
养蜂专家杨多福对我国养蜂业的巨大贡献我的信《“数控养蜂法”的确好》刊登以后,收到了全国各地许许多多读者的来信,要我谈一谈杨多福师傅的100多项发现和发明创造,现作如下简要介绍。一、在养蜂方面有10大贡献1.发明了孵蜂机。用孵蜂机数控人工孵蜂,解决了养...  相似文献   

9.
天高任鸟飞     
我是天山脚下的山村青年农民。养蜂前我并不知道养蜂界有《蜜蜂杂志》。只是看到我地蜂界师傅们,都养蜂致富了,我抱着发财的梦想,购买了蜂群。当走进这个圈子后我才发现养蜂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1996年深秋我购买了蜂种,越冬就损失了7群,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0,40(3):I0004-I0005
笔者比现在年轻21岁的时候年龄正是27岁,成家并有一个3岁的女儿。那时的我青春年少,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跟随师傅养蜂已有3个春秋,自我感觉学有所成,师傅也鼓励我另立门户自己办蜂场,从此便走上独立养蜂之路。养蜂人都知道有一个好的蜜粉源是养蜂成功的关键。为了选择一个理想的放蜂场地,我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选定吉林省桦甸市的五道沟。当时此地并没有养蜂人,外地人也没有来过这里放蜂,笔者认为这里具备养蜂的条件,另外还有亲戚在这里可依靠。  相似文献   

11.
“数控养蜂法”为我指明了航向我自幼养蜂已13年,有过许多教训。1993年第6期杂志上韦子彬师傅的文章,象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数控”问世以前,书本上没有提出过“三律”、“三原则”,在实践中偶尔发现点什么,也是一闪而过,没有注意和加以研究。只知道双王同...  相似文献   

12.
问题征答     
处女蜂王螫人向师傅们请教各位养蜂师傅 ,因为我热爱人类的朋友蜜蜂 ,1 997年我初中毕业走上了养蜂之路。过去我曾听说蜂王不螫人 ,蜂书上也说蜂王的螫针是她产卵的滑板 ,因为我有了这种认识 ,所以在捉王时就很大胆 ,哪知 2 0 0 1年在江苏睢宁县放蜂时先后被 2只在交尾期的蜂王  相似文献   

13.
朱学良 《蜜蜂杂志》2005,25(7):40-40
许多蜂友建场前都要学徒,为事业打基础。我也有过两段学徒生活,每当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引发许多感慨,藉此谈点个人体会。初次学徒,学期按传统是3年,管理蜂群却应用了“数控养蜂法”。我的蜂业启蒙老师姓冯,是我地一养蜂能手孙师傅的徒弟,他们于1993年开始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养蜂效益得到提高,群均年纯赢利超千元。我有幸初学养蜂就接触到了“数控养蜂法”。“学做事必先学做人”,受师傅的影响,我在学技术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2003年12月,我通过《蜜蜂杂志》的信息,参加了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9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学…  相似文献   

14.
《蜜蜂杂志》为我指明了航向我是一个业余养蜂者,养蜂十年了,由于经验少技术低,一直没有把蜂养好。年复一年,只有投资没有收入。自从订了《蜜蜂杂志》之后,从中学到了很多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了杨多福师傅的“数控”文章后,对我的帮助更大了。1995...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养蜂大国,从业人数之多,多数养蜂师傅各有高见,经验丰富。应该说他们的经验是从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然而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希望全国的养蜂师傅们,尤其是养蜂几十年的老师傅们,不要保守,把自己的养蜂经验与教训写出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使后人从中汲取营养,让经验与教训世代相传。a.做好养蜂记录本人养蜂经历35个春秋,认识到养蜂记录在养蜂事业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蜂群状况、气候条件,蜜源开花吐粉、泌蜜,转地运蜂,蜂产品价位等,尤其是蜂病暴发,病情处理结果,这些都认真记录下来,给后来者养蜂有据可查,提…  相似文献   

16.
养蜂者要学习和运用辩证法读了《蜜蜂杂志》1993年第10期发表的争鸣文章《两种养蜂法的对立与统一》,(下称《统一》)我感到文中的观点欠妥,故提出一些看法,与作者商榷。《统一》一开头就说:“杨多福师傅的‘数控养蜂法’并非十全十美,有很多观点需要养蜂者在...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养蜂人,今年还是一个读大三的在校学生。但我有一位令我感到骄傲的父亲,他是个养蜂能手。自从我从父亲那里陆续了解到杨多福师傅的一些经历以及“数控养蜂法”后,不禁感叹不已!想借《蜜蜂杂志》表达一下我对杨师傅的深切敬意,同时想谈一点对生活的主观看法。我...  相似文献   

18.
广交蜂友振兴蜂业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各期杂志都是在盼了又盼后才拿到手中的。我认为贵刊是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一本好刊物。特别对蜂友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到无比敬佩!如杨多福师傅把自己多年的心血──“数控养蜂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蜂友们,沈育初师傅把自己的王...  相似文献   

19.
读《数控养蜂法》有感杨多福师傅是我最崇拜的偶像。这是因为他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作了《数控养蜂法》,并无私地献给了广大贫蜂友。十几年的养蜂生涯,我书籍没少看,资料没少翻,可就是难以把蜂群、蜜源、气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脾、缩巢、通风、散热、保温等做不到恰...  相似文献   

20.
陶冶情操,养蜂、工作两不误──我的养蜂道路我爱蜜蜂,是因为它勤劳、勇敢、无私、无畏。1970年我读初中时,收养了一群飞到我家树上的蜜蜂,从此便深深地迷上了它。不会养就仿效着一位养蜂的木工师傅做。蜂群居然发展到了5群而且42常旺盛。蜜装满后如何取蜜?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