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筛选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种,对已筛选的6个通过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系进行农艺性状、地上部及地下部的产量表现、营养成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TJ的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花生鲜重、单株花生秆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泉花7号。汕G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16%和7.32%,两者均达显著水平;TJ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04%和6.84%,差异不显著。汕G和TJ的花生秆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汕G和TJ可作为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系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物对春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覆盖物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花生采用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和常规栽培模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盖物栽培花生,每公顷鲜果重和晒干率均比常规栽培的高,其产量顺序为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常规,增产率分别为10.8%、8.7%和4.4%。另外,采用覆膜栽培模式栽培花生,主茎高比常规栽培的短,分枝长变长,百果重增大。因此,采用覆盖黑地膜栽培花生是提高单位面积花生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190-10980条/ha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987.2元/ha;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a;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白色污染”综合治理的背景下,农田地膜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降解膜覆盖对山东蓬莱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解决蓬莱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问题,从而促进蓬莱地区花生产业绿色、稳定的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于2022年开展田间地膜覆盖试验,设置不覆膜的对照、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降解地膜覆盖3种覆膜类型。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在提升花生出苗期、出苗率、始花日期及单株开花数,提高花生结荚数、双果数和三果数,减少单果数和空瘪数方面效果相当。与不覆膜和覆盖普通地膜相比,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的花生产量分别提升664.92 kg/hm2和185.93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 270.36元/hm2和1 006.34元/hm2,地膜降解率达到52.64%。综上所述,生物降解地膜在降解效果和促进花生增产增收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地膜,可在山东蓬莱地区花生种植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福建省新育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抗逆(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以供生产利用。【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泉花7号为对照(CK),在明溪、南安、惠安、翔安、莆田、福清、新罗等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产量、抗性等性状鉴定。【结果】在12个参试新品种中,荚果产量比CK增产的有6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福花0739、龙花13、0910-63和福花0721,其中,泉花806平均荚果产量最高(3930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0.36%(P<0.01,下同);龙花128平均荚果产量(3771 kg/ha)比CK显著增产5.90%(P<0.05,下同)。籽仁产量比CK增产的有4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龙花13和福花0739,其中泉花806和龙花128分别比CK极显著增产14.27%和6.62%。各参试品种主茎高37.10~68.79 cm,侧枝长41.20~77.80 cm,分枝数5.28~6.86条/株,结果枝数4.44~5.88条/株,结果数11.21~17.56个/株,饱果数9.28~14.99个/株,饱果率为76.77%~89.30%,百果重为191.41~222.01 g,百仁重为72.74~82.01 g,出仁率为58.80%~70.37%。各品种生长势、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整体表现为中~强;叶斑病级数为1.7~2.9;锈病级数0.4~0.6;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0951-13表现为抗,泉花608、莆花31和0910-63表现为中抗,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感。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含油量为48.58%~52.20%,蛋白质含量为25.62%~31.09%,油酸亚油酸比值为0.98~1.3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和千克果数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其中侧枝长与荚果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荚果产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双仁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与籽仁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出仁率与籽仁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与籽仁产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泉花806和龙花128的产量高、品质优,且抗逆(病)性表现突出,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花0739、龙花13和01913-63产量较高,但是否适合推广仍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2013年龙岩市新罗区花生新品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花生产业体系福建试验站的要求,2013年春季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从省内外引进泉花701、泉花2197、泉花735、泉花551、泉花27、桂花671、合花1号、吉花3号和湛油82等9个花生新品种在新罗区白沙镇南卓村试种,结果表明,泉花735、泉花2197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逆性较强,适宜在新罗区推广种植。本试验还对参试品种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籽仁产量与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公斤仁数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公斤果数、百仁重、出仁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相比,配色地膜栽培与其出苗期相同,黑色地膜则晚1天,对花生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单株结果数分别增加1.7个和1.5个,饱果数分别增加2.4个和1.3个,秕果数分别减少0.4个和0.7个。6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394.4 kg和392.4 kg,比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24.6 kg和22.6 kg,增产率6.65%和6.11%,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花生5元/kg计算,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666.7m2可增效益102.5元和92.5元。分子地膜效果较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花生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8.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在辽宁昌图冷凉风沙区采用双沟覆土压膜方式进行花生栽培试验,以传统覆膜方式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双沟覆土压膜方式降低人工引苗率,对照的人工引苗率为88.5%,而双沟覆土压膜方式仅7.7%。双沟覆土压膜方式花生出苗率较对照提高19.4%;根际土壤含水量较对照高3.6~19.8个百分点。双沟覆土压膜方式花生单株分枝数、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根系干重和茎叶干重等植株长势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荚果产量、百仁重和出仁率等产量及产量性状,分别提高18.7%、5.8%和2.6%。冷凉风沙地区,花生采用双沟覆土压膜方式栽培,幼苗出苗率高,根际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植株长势增强,产量提高,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以生物降解膜、普通聚乙烯地膜、不覆膜为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蔓茎干物重表现为普通膜处理>生物降解膜处理>不覆膜处理,普通膜处理与生物降解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覆膜处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薯块干物重表现为生物降解膜处理>普通膜处理>不覆膜处理,处理之间均显著性差异;生物降解膜处理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均最高,普通膜处理其次,生物降解膜处理T/R值(冠根比值)最低,较普通、不覆膜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3.68%、22.64%;生物降解膜处理的干物率、淀粉率、商品薯率、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高;鲜薯产量与薯块干物率、薯块干物重、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R值、蔓茎干物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生物降解膜表现优于普通膜与不覆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覆膜、露地2种不同栽培方式和化肥有机肥配合、纯化肥2 种不同基肥处理进行试验,分析不同 栽培方式和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的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采用哪种基肥处理,通过 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方式提早花生的出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明显促进主茎增高、侧枝增长,增加有效分枝数,提 高单株总果数、饱果数、饱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增产极显著(达23.42%耀39.87%),每667 m2可增收333.0耀 620.5 元。  相似文献   

13.
降解地膜降解后对土壤增温保墒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对土壤增温保墒性能、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棉花生产筛选出合适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方法】 田间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TZ1、TZ2、TZ3 处理为降解地膜处理,CK为普通地膜处理。【结果】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CK处理未发生降解。而各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均不同。在铺设33 d时几乎没有发生降解,在铺膜后约105 d TZ1处理地膜已完全降解成碎末;收获时TZ2降解率为56.7%~66.2%,而TZ3降解率不足5%;3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中,当TZ1完全降解时所需时间为100 d。使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棉花产量与常规膜无显著差异;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各处理茎粗无显著差异,但6月TZ1、TZ2处理棉花株高显著低于TZ3处理;膜下0~10 cm处,土壤增温保墒能力顺序为:CK>TZ3>TZ2>TZ1。【结论】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过早降解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但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降解地膜降解的彻底性和降解时间的可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18.
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生光解除草专用膜对泉花10号进行覆膜栽培不同播期试验(3月5日、3月20日和4月5日),结果表明,早播(3月5日)产量最高,比4月5日播种增产极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早播延长了营养生长期,苗期至花期花生植株较高、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而且花期长,后期光合产物转移快,分配到生殖器官多,果多、果大、果饱,因而V/R值小,经济系数高。本试验条件下,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以3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