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过滤水养鱼是指对养殖水体在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净化并在反复加以利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与海面养殖与流水养殖相比,此种养鱼方式有水温等养殖环境易于调节;不易受台风、赤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殖饵、排泄物的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日本对循环过滤水养鱼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研究,并在鳗、鲤等养殖进行产业规模的试验。70年代后,欧、养积极予以研究,在传统的排水处理中又引入了活性污泥法、撒水滤床法、臭氧杀菌及高效供氧等,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瑞典已有年产80吨欧鳗、丹麦年产950吨非洲鲶的循环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系统水质循环过滤单元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又称工业化、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在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它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手段,可以人工控制鱼类的生活环境,使养鱼过程完全摆脱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从而实现了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率的渔业生产。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族馆及养鱼、育苗工厂已成为当前投资热点,而其成败关键是水质处理系统的效果,净水微生物是当今水质处理的前沿高新技术,本文全面介绍了净水微生物的类型、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具有增粮、增鱼、节水、抗旱等多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加快我省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增加水产品产量,探索稻田养鱼高产高效新路子,我们在参照国内先进的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基础上,于2001年4~10月在陕北延安市黄陵县腰坪乡张庄村因地制宜地进行工程化稻田养鱼。一、稻田条件养鱼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不渗漏。二、工程建设与常规鱼凼式稻鱼工程相同。考虑到陕北地区气温低…  相似文献   

5.
化肥养鱼好     
化肥养鱼是利用化肥所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作为鱼类饵料,用以提高养鱼产量的一种新的养鱼方法。一般在鱼池中施用一斤尿素能长鱼1.5-2斤,一斤碳铵可长鱼0.7-1斤。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条件下,工厂化养鱼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厂化养鱼是在全封闭水循环条件下的高密度养鱼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能否改善和净化养殖水质,则是工厂化养鱼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工厂化养鱼系统中加入了臭氧水处理环节,对水体进行强化处理,鱼体生长正常,并可预防病害,提高成活率。1系统原理与结构1.1臭氧特性与水质净化原理犤1犦臭氧(O3)以其特有的气味而得名,它是氧气(O2)的同素异构体。臭氧在常温下是略带青色的气体。它的化学性质表现为氧化能力很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氟,见…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养鱼设施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方仁 《齐鲁渔业》1995,12(6):31-33
为提高温流水养鱼产量,研究改进了电厂冷却水循环养鱼设施和综合养鱼技术。1991~1992年,利用这项技术在总面积1484m’的流水养鱼池中,平均每年产鱼种、成鱼104068kg,创利税353714.3元,比试验前3年平均产量增加68568kg,利税增加231074元。验收结论是:本技术和综合效益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四工业化养鱼与工业化种菜结合并进入家庭 工业化养鱼必需有充足的水源或昂贵的水质循环过滤净化系统。因为每公斤鲤鱼,每天就要排出500毫克氨及7000毫克BOD5,产生100公斤养鱼污水,并耗尽500公斤水中的氧气,所以鱼也是一大“污染源”。而养鱼对水体的污染、形成的“污染源”。在自然界又恰恰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所以,工业化养鱼与工业化无土裁培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马斌  刘鹰 《内陆水产》2001,26(8):19-20
工厂化养鱼亦称高密度循环水养鱼、工业化养鱼等,它是指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电仪器设备,高密度养殖经济鱼虾贝类等。这是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工厂化养鱼的劳动条件好, 劳动生产率高;养殖周期缩短 2~ 6倍,单位面积产量比高产池塘提高 20~ 80倍;养殖用水量大大减少,不污染环境,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工厂化养鱼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属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前全国各水产发达的省市都在积极行动,使工厂化养鱼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厂化养鱼生产除选择优良的品种和较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淡水养鱼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精养法。精养法大致分为小水面精养和大水面精养两种。小水面精养大多被工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它的特点是实行高密度养殖,用人工配合饵料和增加溶氧量等达到高产。生产方法可分为流水养鱼、加强循环过滤水养鱼、充氧养鱼和网箱养鱼等。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85,(3):40-40
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科委“六五”期间在太湖地区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循环流水高密度养鱼新技术,最近在常州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这是国内外首创的淡水养鱼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凌剑 《内陆水产》2000,25(9):22-23
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高产养鱼新技术,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 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布局 池塘布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双池循环与单池循环。进行循环水养鱼的池塘面积以 1 500~ 2 520为宜,水深在 1.8 m左右,池坡 1∶ 1.5。双池循环的 2口池塘要求彼…  相似文献   

13.
殷守仁 《海鲜世界》1992,(1):32-32,37
1986年湖北研究成功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经5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是一种高效、节能、节水高产养鱼新技术,它集流水于生物增氧于一体,将一口或多口池塘池埂修建渠道。有进、出水口,或多口池塘池问用管道串联起来,配备一台小型抽水机或潜水泵,使所有池塘的水体定时循环流动.这种新颖的养殖技术将传统的流水养鱼变成了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鱼产量。  相似文献   

14.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养鱼方式——“循环流水高密度养鱼”,在江苏常州市取得突破性成功,流水池亩产达到10.95吨,1984年12月4日-6日国家科委委托江苏省科委,在常州市百荡宾馆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到会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养鱼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即应用生态学原理,把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与我国传统池塘养鱼和水生作物栽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对具有水处理设施的温流水养鱼系统的供水、养鱼水及回水进行了水质分析,结果:PH值、DO、ALK、Ca^2+和水温依次下降,经过集中水处理后的回水COD、BOD5、TH、SS和Mg^2+的值有所下降,BOD5去除率为54.38%,悬浮物去除率为67.54%;NH4^+-N和NO2^--N依次升高;电导率无明显变化;而NO3^--N供水略高于养鱼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温流水养鱼系统对电厂冷却水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及其意义水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基本生活环境。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类繁殖、生长、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所以,要使鱼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有一个好的水质环境条件做保证。水质恶劣,不仅直接抑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而...  相似文献   

18.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9.
李向民 《内陆水产》1997,22(11):7-8
万泉河是海南岛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五指山山脉,河流全长156.6km,其中流经琼海市境内长81.2km,其流域集雨面积3693km2,多年平均流量163.9m3/s,水资源相当丰富,且水质清新,没有污染。最近抽样检测万泉河水质量,其pH值、总硬度、DO、COD以及氨氮、酚、氰、总汞、砷、总络等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适宜发展江河流水网箱养鱼。1993年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始兴办万泉河流水网箱养鱼示范点,当年就取得了成功,随后流水网箱养鱼在万泉河流域迅速发展,1996年琼海市万泉河流水网箱养鱼发展2000多口,产量4312t,产值4100万元,最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水库投饵网箱养鱼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的机理和危害性;分析了由于投饵网箱养鱼导致网箱区甚至全库水质恶化的原因;从维护水库生态平衡,保持网箱良好的水交换率,减少对水库的有机污染和提高水库自净能力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