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木耳仿野生栽培,就是将人工培植的木耳栽培袋人为地放在野外让其自然生长.一般是将木耳袋摆放在野外的林冠下,减少人为干预,因此生产的木耳产量高、品质好.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广大木耳栽培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发明了该项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即大袋多眼木耳的林下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极具推广潜力. 一、技术特点 1.林下栽培: ①不占用耕地,不破坏植被.  相似文献   

2.
木耳仿野生栽培就是将人工培植的木耳栽培袋,人为地放在野外自然生长。这就要求木耳袋摆放在野外的林冠下,减少人为干预,而且要求具有野生木耳产量大、品质好的特点。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广大木耳栽培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发明了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即大袋多眼木耳的林下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具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西山社区,有一位龙虾养殖大户——谢长青,她带领农户合作养殖龙虾。目前,合作社龙虾养殖面积达5000亩,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50多户。2014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2100万元,带动周边60多家低收入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谢长青曾在南京一家汽车4S店承包食堂,每天都要去市场买菜,她发现南京龙虾的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于是萌生了回乡养龙虾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友谊分公司按照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的部署和要求,以职工增收和精准扶贫为目标,创新"技术人才+合作社+基地+精准扶贫"模式,积极挖掘育秧大棚二次利用价值,引进黑木耳种植技术,418栋育秧大棚栽培菌棒334.7万棒,实现木耳菌产值1000万元以上,折合标准棚棚均收入8000元,纯利润300多万元,精准扶贫22户,从而促进了广大干部员工多元增收。  相似文献   

5.
黄背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干家万户种植。黄背木耳既适合鲜货销售,也可干制出口,且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目前黄背木耳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黄背木耳的开发,使之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  相似文献   

6.
黄背木耳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背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干家万户种植.目前黄背木耳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黄背木耳的开发,使之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但是近几年黄背木耳栽培技术、单袋产量没有大的突破,经济效益上不去,影响了其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几年原料价格猛增,产出的大孔木耳价格低,质量不好,有些耳农辛苦做了一年木耳,不挣钱甚至还赔钱,因而失去了做木耳的信心。自从小孔木耳上市后,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食用方便,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生产出来的木耳价格高、质量好,因此广大耳农从大孔栽培逐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景中村四社村民杜翠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近年来,她在舒兰农商行环城支行30多万元的贷款帮助下,搞起了生猪养殖、黑木耳种植,也是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四社9户女同志也搞起了猪、鸡、牛养殖和木耳种植,走上了富裕路。"要不是农村商  相似文献   

9.
<正>安仁县生平米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做大做实产业扶贫文章,主动"放水养鱼"让利于农,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做强、农民增收"三赢"目标。2016年公司联结1.77万户农民参与优质稻生产,发展订单种植基地1万多公顷,户平实现增收5000余元。2016年与安仁农商行合作,通过分贷统还1385万元,为2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分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北部的洞尾村是一个有着650户、2000多人口、人均耕地仅为733平方米的行政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水稻、养鱼为主,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度大。村妇女主任欧阳清华参加了苏仙区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大(大学生)"培养计划,两年时间她学完了种植专业计划内的全部课程。为了发展壮大全村农业经济,她把家中所有的家务交给公婆,与丈夫一门心思地发展种养业。"2004年,我上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时,看到湘潭人在北京租地种藕的新闻,不少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21)
正清原县南山城镇秀水甸村是较为贫困的村子,主要作物是玉米。村支书刘书记等10户人家成立合作社,几年前,抚顺市来了个农业技术员,说村里合适养木耳,由此开始了以刘书记为首的木耳种植产业,从2011年开始种植,多次到外地实地考察,购进设备等准备。经过调查和实地走访,笔者发现秀水甸村地处偏僻、车辆较少,木耳是用深度96米的井水灌溉,污染相对较少。秀水甸村木耳培育以大棚种植为主,进行塑料袋代料栽  相似文献   

12.
黄背木耳是四川栽培规模最大的大宗食用菌之一,主要集中在什邡、彭州、中江、金堂、绵竹等地,全省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5亿袋左右,产值超过13亿元,是广大食用菌种植户的一条重要致富途径。近年来,在广大黄背木耳老产区,出现了病虫害为害严重,木耳产量、质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导致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针对目前黄背木耳生产现状,从原料处理、生产环节、出菇管理等方面入手,经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了发酵料栽培黄背  相似文献   

13.
奉新县冯川镇赤村是县城近郊的一个村,现有农业人口3021人,农户871户,村民小组12个,水田面积3045亩,旱地面积198亩。该村是从1990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当时个别农户发现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市场行情看好、效益可观,就自发搞起了以平菇为主...  相似文献   

14.
孙建华 《农村科技》2007,(10):52-52
我州农区散养户奶牛生产性能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了农牧民的增收。为此,我们对农区236户散养户奶牛生产性能低下的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找出了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往栽培粗木耳的材料大多采用杂木,而平原产粮区木材短缺,难以生产粗木耳。若稻草可以代替杂木生产粗木耳,这必将促进平原稻区的粗木耳生产。为此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袋栽木耳常见生理性病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07-108
木耳生理性病害是豫西地区木耳生产上的主要害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木耳生产的产量、品质及栽培效益。文中阐述了该地区木耳袋料栽培过程中常见生理性病害发生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为预防木耳生理性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木耳生产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认知特征和农户外部特征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均有重要影响。户主性别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于女性户主,男性户主的木耳生产规模更大;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木耳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均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木耳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木耳生产规模也越大;农户对品种满意程度越高,则木耳生产规模越大,相反,农户对风险越是敏感,生产规模越小;相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农户的木耳生产规模更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逐步提高市场透明度、实行科技示范或培训、加大协会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姜堰市红陈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05户,种植香菇700亩,年生产香菇7000吨。入社农户按合作社运作模式种香菇,户均每年增收在2万元以上,亩均增收1.5万元以上。合作社与上海食用菌研究所挂  相似文献   

19.
江西樟树市养殖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再创佳绩。据统计,2004年,该市养殖两大支柱产业——生猪和水禽生产得到突破性发展,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19%;农民人均养殖增收235元,占农民全年增收的42.11%。该市把发展养殖生产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干家万户走养  相似文献   

20.
正隆回是农业大县,以往秋收后,大部分农户将秸秆回田,没有腐熟的秸秆既影响土地吸收率,易造成土壤板结,在干燥季节还存在火灾隐患。邵阳林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果菌套种,让稻草长出了竹荪、松茸、灵芝和木耳四个"金元宝"。公司把农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群众卖秸秆有收入,在公司务工也有收入,环保和扶贫相得益彰。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公司2019年成功在蓝莓、树莓、葡萄等珍稀名优水果种植地中套种食用菌,主要模式有"稻草+木屑"生产木耳、"稻草+松屑"生产松茸、"稻草+甘蔗渣"生产竹荪、"稻草+豆渣"生产灵芝,生产周期为半年,每667平方米增收2万~1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