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以人工取胆为目的的笼养黑熊逐渐增多。取胆后的黑熊一般都被淘汰。其结果造成很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和利用这些被淘汰的黑熊进行正常的繁殖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益。本试验观察研究了笼养黑熊在非正常生理状态(熊取胆后)性行为表现。为最终恢复或提高黑熊的繁殖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胆囊息肉是取胆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一般黑熊在取胆两年后胆囊开始出现息肉.取胆时间越长、黑熊年龄越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通常将胆囊息肉归类为胆囊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取胆黑熊的70%~80%,严重者胆囊内长满息肉,并从胆囊瘘口向外生长,最大的息肉有拳头大小,使胆囊外翻,导致黑熊不能取胆甚至报废.  相似文献   

3.
黑熊人工取胆术开展已有二十多年了,随着兽医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工取胆术在麻醉、手术、取胆方式等技术方面都更趋于完善、合理。但在实施人工取胆手术的过程中黑熊的腹壁疝的发生对黑熊的健康及其胆汁的生产利用有很大影响。对于腹壁疝必须进行手术修复,现将腹壁疝的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胆熊常会影响熊的内分泌和繁殖机能,造成繁殖率降低,因此严重制约着养熊业的发展。提高黑熊繁殖率,对于养熊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黑熊繁殖率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龙井市河西街某熊场舍饲笼养黑、棕熊53只。其中,44号熊于1991年12月4日死亡,经剖检诊断,为胃内异物致死无疑。一、发病与临床症状d4号黑熊为公熊,体重约100公斤。10月初,突然发现胆汁量锐减,遂停止取胆,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黑熊养殖业的发展,一些以往并不常见的病症不断出现,其中黑熊腹腔手术后内容物(大网膜、肠管、肠系膜等)脱出就是目前黑熊繁殖或胆汁引流过程中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取胆手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或者由于腹壁疝术后愈合不良,造成腹腔内容物脱出。如不及时治疗,内容物长时间脱出,处于污染状态,则可导致黑熊迅速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文章总结了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先后遇到多例同类病例的救治措施和经验,现将黑熊腹腔内容物  相似文献   

7.
黑熊人工取胆术开展已有二十多年了,随着兽医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工取胆术在麻醉、手术、取胆方式等技术方面都更趋于完善、合理。但在实施人工取胆手术的过程中黑熊的腹壁疝的发生对黑熊的健康及其胆汁的生产利用有很大影响。对于腹壁疝必须进行手术修复,现将腹壁疝的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熊鼻镜干燥、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不敢趴卧,呈坐势,有用舌舔采胆部位行为,对于采胆及触摸表现为恐惧、闪避、发怒。缺乏健康熊的基本生理表现:直立行走、攀爬、摇头晃臀。2诊断视诊可见采胆区域有局限性扁平或半椭圆轮状肿胀同时伴有红…  相似文献   

8.
李波  马跃  杨国祥  王震 《野生动物》2011,32(4):233-236
如何认识、正确处理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与中国传统医药发展息息相关的黑熊养殖业,在中国已经存在20多年了。目前已完成了自野外捕获向自我繁殖以维持种群发展的关键转折,实现了养殖技术的升级、取胆技术的革新、养殖规模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本文概述了中国野生黑熊分布和种群数量,为保护黑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成效,以及黑熊养殖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与黑熊保护和驯养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野生黑熊保护与黑熊养殖业的关系,揭示二者间即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内在关联,并对黑熊养殖业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解析。以化解黑熊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引导黑熊养殖业迈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及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成熟,黑熊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成熟的麻醉技术是黑熊取胆造瘘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并且可以减小机体所受创伤。  相似文献   

10.
黑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哺乳动物,是我国大型经济动物之一,以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随着黑熊人工饲养数量的逐年增加和一些地区熊类野生资源的迅速减少,熊的繁殖问题日益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目前黑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人工繁殖技术方面,而对组织学的研究非常少见。此次研究以黑熊为试验动物,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成年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期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40头体重150~170kg 的成年健康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试验期12个月,配制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7.54%、19.56%、22.41%和24.17%的4种饲粮,以干胆粉量和氮代谢为指标,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对成年黑熊人工引流取胆汁期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人工引流取胆汁成年黑熊以采用24%粗蛋白和12.92MJ/kg 消化能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2.
《经济动物学报》2014,(4):F0002-F0002
王建明,男,农工党党员,四川养麝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动物学报》编委,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理事,农工党都江堰总支主任委员。 1984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动物专业,同年到四川养麝研究所工作至今。在此期间,主持比格犬的养殖及圈舍建设研究,是西南地区第一家成功养殖比格犬的单位;主持四川省计委“人工养熊活体取胆”课题项目,研究的“规范化黑熊自繁自养引流取胆体系”成为国家养熊取胆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熊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取胆熊的粪及胆汁中潜血现象较普遍,为了查清原因,我们检测了粪及胆汁中潜血指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龙井熊场取胆黑熊24只,平均年龄4岁,体重200千克左右;延吉熊场取胆黑熊36只,平均年龄3岁,体重100千克左右。均在铁  相似文献   

14.
无管引流取胆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比较先进、文明的取胆方式。它既可以减轻黑熊的异物不适感,又可以使胆汁的收取更加方便,质量更好,所以被广泛采用。但是黑熊在做完无管引流取胆手术后,会出现胆汁外漏和瘘道闭锁的现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成因的不同,分别采取了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效果明显,现将其治疗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材料1.1试验动物做完无管引流取胆汁手术若干天后,出现明显继发症———胆汁外漏和瘘道闭锁的黑熊共13只,其中胆汁外漏4只,瘘道闭锁9只。1.2药品及试剂眠乃宁注射液、安定注射液、速醒灵4号注射液、生理盐水;青…  相似文献   

15.
.品种繁殖.现代养殖业的希望之星,...............................................................……张春华(1一2)日本和世界对中国猪的研究现状.......................................................……唐志成译(1一3)野生动物新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董贵信(1一4)不同季节配种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赵福等(1一6)黑熊棕熊笼养条件下繁殖初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益完善.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首要一点是必须进行黑熊的人工繁殖。目前.黑熊人工繁殖虽已取得成功。但幼熊的成活率平均在50%左右。为提高幼熊成活率,近几年.对从初生至1周岁以内的幼熊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幼熊的行为有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地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黑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一物种,提供充足的熊胆粉来源,必须积极地进行驯养繁殖,提高母熊的准胎率及幼熊的成活率。中国的养熊业始于1984年,从朝鲜引进活熊取胆汁技术,1985—1990年是发展最快时期,养熊场圈养的大部分熊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效(1989年)以前从野外和动物园引入的。与此同时,熊类圈养繁殖研究、胆汁引流技术、圈养设施、管理技术、疾病防治等也发展起来,为中国养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趋成熟,养熊企业的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38只黑熊的取胆手术,对活熊取胆手术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麻醉剂量和方法、最佳的手术通路以及引流器的使用等进行了比较众究,确立了比较合理的手术程序,并观察了术后取胆3个月时对机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846合剂与盐酸氯胺酮对黑熊混合麻醉的效果较好,其最佳剂量为816合剂0.06±0.010mL/kg、盐酸氯胺酮1.390±0.398mg/kg,取胆手术的最佳通路为腹下壁,胸骨突至切口前角的距离是4~7cm(100kg以下的熊4~6cm,100kg以上的熊6~7cm),偏腹白线右侧1~2cm,平行于白线向后切开8~12cm;分别缝两针将胆囊固定在切口两侧的腹膜边缘上效果最佳;取胆所用的引流器以头部开花常流式内固定者为好;活熊取胆汁3个月时,对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容量等无显著影响,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胆红素的含量减少,球蛋白含量、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黑熊棕熊笼养条件下繁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4年将12只母熊和7只公熊先后组成7组,公母比例为1:1或1:2。4只母熊产仔,占试验母熊的33%,共产仔6只,成活4只,成活率67%,成活的仔熊生长发育良好。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黑熊棕熊在笼养条件下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将有管引流转变成无管引流,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延长取胆黑熊的产胆年限是从事兽医外科手术人员目前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