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葡萄皮渣发酵制有机肥过程中的腐殖酸、全氮以及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接种量为20%的物料培养基中,腐殖酸含量、全磷含量最高,全氮含量较高,是发酵有机肥料的最佳接种量。  相似文献   

2.
对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了4个主要因素:菌种组合、液料比、葡萄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杜仲叶渣中腐殖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了所制备的有机肥的毒性。结果表明,杜仲叶渣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葡萄糖添加量1.5%,接入白腐菌和康宁木霉复合菌种,发酵6 d。此条件下,杜仲叶渣中的腐殖酸质量分数可达38.31%。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上海青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制备的有机肥无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比较油茶饼粕在不同菌种、湿度、温度下固态发酵后养分变化。【方法】以毛霉Mucor roxian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3种霉菌为发酵菌种材料,在已脱茶皂素的油茶饼粕中固态发酵试验,分析在不同温度(20℃、30℃、40℃)和含水量(40%、50%、60%、70%)下油茶饼粕固态发酵后养分变化。【结果】3种菌发酵处理后,饼粕中速效养分含量优于对照。黑曲霉、毛霉有利于饼粕中有效氮的保留与增加,接种黑曲霉后在20℃、含水量60%条件下发酵后,其有效氮含量比发酵前高74.31%;在有效磷含量上,温度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但是菌种、含水量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增幅幅度较大的是接种毛霉和木霉处理,毛霉在温度30℃、含水量为50%时有效磷含量为最高,达1 386.93 mg/kg,比发酵前增加68.73%,其次为木霉在20℃、含水量为70%组合以及木霉在20℃、含水量为60%组合,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 361.83和1 243.85 mg/kg,比发酵前增加65.67%和51.32%;经3种菌种发酵后,油茶饼粕有效钾含量均比发酵前高,其中,提高幅度较大的是接种木霉和黑曲霉处理,黑曲霉+温度30℃+含水量60%组合有效钾含量最高,达8 509.40 mg/kg,比发酵前和对照分别高27.35%和28.61%。【结论】3种菌发酵效果优于油茶饼粕自然发酵,其中发酵温度设置为30℃、含水量为40%或50%时有利于油茶饼粕固态发酵,而试验中的3种菌种以黑曲霉较优。  相似文献   

4.
以黑曲霉、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产朊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固态发酵菌种,考察单菌及混合菌种对油橄榄叶发酵饲料中纤维素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及滤纸酶活),蛋白质及总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效率最高的菌种为黑曲霉,发酵3天时纤维素酶活最高,β-葡萄糖苷酶活10.53 U/m L、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10.61 U/m L、滤纸(FPA)酶活4.02U/m L,发酵5天时蛋白质最高达14.61%,发酵7天总单宁降解率最高达84.14%;混菌发酵效率最高的为黑曲霉与产朊假丝酵母的组合,其最佳比例为1∶1(体积比),发酵时间5天,纤维素酶活最高,β-葡萄糖苷酶活12.45 U/m L、CMC酶活12.59 U/m L及FPA酶活5.51 U/m L,发酵7天时蛋白质最高可达18.63%,总单宁降解率最高为86.49%。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出高效油茶专用有机肥,选择不同分量鸡粪、油茶壳、茶籽饼,并配合相应氮磷钾硼速效肥比例和不同类型发酵剂,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试验实施,然后对发酵完全的各种有机肥养分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方对有机肥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极显著,油茶壳和茶籽饼对全钾含量影响最大,鸡粪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处理8全氮含量较高,处理9全氮含量最低,处理4速效氮含量最高,处理6速效氮含量最低;处理1全钾含量最高,处理5全钾含量最低,处理6速效钾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钾含量最低;处理7全磷含量较高,处理9全磷含量最低,处理3速效磷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磷含量最低;处理1有机质含量最高,处理6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配方有机肥呈中性;不同配方和不同发酵时间有机肥对墨西哥玉米草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差异极显著,施配方7有机肥处理玉米草生长最高,施配方5有机肥处理玉米草地上部分鲜重最大,施配方8有机肥玉米草地上部分干重最大。  相似文献   

6.
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利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培养的形式产纤维素酶,以两个菌种的不同接种比和延迟黑曲霉的接种时间来寻找两个菌种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结合点.以农林废弃物之一的玉米秸秆为底物,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用作产酶碳源.以里氏木霉单一培养与黑曲霉单一培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接种较里氏木霉延迟48h,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接种量比为5: 1时,滤纸酶活最高,达3.295I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2.480IU/mL),β - 葡萄糖苷酶活达1.010IU/mL,也远远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0.243IU/mL).本实验充分证明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培养产酶是可行的,并优于单一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7.
孟瑶  高大文  梁红 《森林工程》2012,28(4):12-16,20
通过单一白腐真菌和不同白腐真菌复配对底物碳、氮消耗的比较,得出随着碳、氮的消耗,无论是单一菌还是复合菌,酶活峰值均发生在对数消耗阶段;并且缓慢消耗阶段越长,产酶量越低;在产酶最高的青顶拟多孔菌的参与下,对底物碳氮的利用显著,同时提高产酶量,缩短达到酶活峰值所用时间;在不产酶菌株的参与下,延长对底物碳氮的吸收时间和达到酶活峰值所用时间,对产酶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糖蜜发酵酒精废液为原料,探讨生化黄腐酸的高产发酵工艺技术参数,为生化黄腐酸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地霉、黑曲霉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量、接种比例、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周期等因素进行单项和正交试验研究,采用硫酸铝絮凝质量法测定发酵液中生化黄腐酸的含量,探索发酵液中生化黄腐酸的含量最高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结果】在总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白地霉、黑曲霉和短小芽孢杆菌的不同接种比例的生化黄腐酸含量为221.2~236.5 g·L~(-1),其中以1∶1∶2最佳;添加葡萄糖量在低于50.0 g·L~(-1)时,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其生化黄腐酸含量也显著增加,但大于50.0 g·L~(-1)后,生化黄腐酸含量增加不显著;添加尿素含量在低于15.0 g·L~(-1)时,随着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其生化黄腐酸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白地霉∶黑曲霉∶短小芽孢杆菌为1∶1∶2的比例下,接种量为6%的条件下,葡萄糖、尿素和硫酸铵含量分别为50.0,15.0,2.0 g·L~(-1);发酵周期为72 h的条件下,生化黄腐酸产量达到最高水平,为278.9 g·L~(-1)。几个因素对生化黄腐酸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葡萄糖加量发酵周期尿素加量接种量硫酸铵加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竹笋加工废弃物的肥料利用途径,采用竹笋加工废弃物与竹材加工废弃物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了二者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后产品质量的影响,比较了发酵后有机肥的pH值、碳氮比(C/N)、腐殖酸含量、容重等理化性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竹材加工废弃物混合比例的增加,发酵产品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总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竹材加工废弃物添加比例为20%和40%时的总氮含量达最高;在发酵产品中腐殖酸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表明竹材加工废弃物更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用种子发芽指数(GI)评价竹源有机肥的发酵成熟度结果显示,各处理G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竹材加工废弃物的添加比例为20%、40%和60%的3个处理的GI值均大于120%,表明这3种混合发酵有机肥对种子萌发不但没有毒性,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为中心,在海拔450~2118m处,对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的灰分和营养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存在3个量级水平,全钙和全氮量级水平最高,全磷、全钾、全镁、全铁含量次之,全钠含量最低;各种元素在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含量不同,核桃楸林全氮含量最高,山杨-白桦林全磷含量最高,蒙椴-山杨-蒙古栎林全钾、全钙含量最高,白杄林全镁、全铁含量最高,硕桦-青杄林全钠含量最高;草本群落中亚高山灌丛草甸的全磷、全钾和全镁含量均为最高;7种元素含量水平可排序为全钙〉全氮〉全铁〉全钾〉全镁〉全磷〉全钠;灰分含量为8×10^4~38×10^4 mg·kg^-1,由白杄、华北落叶松、白桦、硕桦、青杆组成的森林群落以及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群落灰分含量较高,而油松一蒙古栎林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阿维菌素废水是一种可生化难的制药污水,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6株白腐真菌菌种,经过实验室处理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其中2号白腐真菌处理废水的效果最好,将COD从896.4g/L降到429.6g/L.  相似文献   

12.
在云浮市选取分布于云城区、云安区和郁南县的 153 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适生林地样 点,研究油茶适生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云浮市油茶适生区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 钾均为中等变异性;全氮养分处于中等偏低的状态,全磷为养分缺乏或极缺状态,全钾养分总体处于中 等状态;郁南县土壤全氮、全磷的含量最高,云安区的土壤全钾含量最高,郁南县最低,并且郁南县的 土壤全钾养分水平与云城、云安二区差异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土壤养分管理要以提高磷素含量为 主,并适当施用有机肥,由于云浮市油茶适生区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 3 个养分指标的总体分布为散 点状,水平方向差异较大,部分区域间的土壤养分水平差异显著,因此还应考虑各个区域的土壤养分水 平的差异性,进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3.
在雷竹林传统施肥方式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类型的有机肥(经发酵的杏鲍菇渣、鸭粪和猪粪),探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有机肥的雷竹林耕作层(0~20 cm)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以施猪粪肥的为最高,施用杏鲍菇渣肥的土壤只有速效钾含量高于鸭粪肥,其他均低于鸭粪肥;不同有机肥类型对土壤氮、磷、钾等有效养分的改善效果存在季节差异。因此,当雷竹林地施用杏鲍菇渣肥时,可以增加鸭粪或猪粪有机肥用量配比,以增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辽河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类型、与河岸不同距离、不同深度土壤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距离河岸100 m范围内植被缓冲带土壤pH及氮、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随土层加深影响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土壤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不同植被下土壤均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农田与阔叶林最高。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H与氮、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7类,其中...  相似文献   

15.
以碱处理玉米芯渣为原料,研究米根霉利用高质量浓度玉米芯渣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富马酸,同时从米根霉菌体中提取真菌壳聚糖。结果表明,高底物质量浓度纤维素酶水解提高了葡萄糖质量浓度,有利于米根霉发酵产富马酸。米根霉利用质量浓度为100 g/L的玉米芯渣SSF,发酵至72 h,富马酸质量浓度达到28.65g/L,是质量浓度为50 g/L玉米芯渣SSF中富马酸质量浓度的1.95倍。采用碱法从米根霉菌体中提取壳聚糖,米根霉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米根霉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20 g/L)黏度为2 m Pa·s,米根霉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2 578和1 532 u。本研究实现了米根霉以木质纤维原料为碳源联产富马酸和真菌壳聚糖,为木质纤维原料高值生物转化有机酸和生物高分子提供成本较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生物单一培养和混合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对酿造酵母、产黄青霉、黑根霉、毛霉和黑曲霉进行不同组合的培养,结果表明,酿造酵母和黑根霉这一组合在甘蔗渣为5.0%,培养96h条件下,其发酵干产物产粗蛋白含量可达224g/kg。  相似文献   

17.
以8 a林龄浙江红花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单施复合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生长指标、产量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1600 g·株^(-1)的树高增长量以及叶片全氮含量最高;复合肥+生物有机肥400 g·株^(-1)的冠幅增长量和叶片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复合肥+生物有机肥1600 g·株^(-1)的单株产量提高效果最显著。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浙江红花油茶植株生长、叶片营养积累和果实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pH值和全磷含量变化范围不大,土壤容重变化表现为9月略高于7月,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表现为7月高于9月;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全氮、全磷及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各理化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为中心,在不同海拔高度范围内,对森林群落物中的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枯落物中养分含量存在3个量级水平,其中全钙和全氮含量水平最高,为104mg/kg;全磷、全钾、全镁、全铁含量为103mg/kg;全钠含量则为102mg/kg。各种养分最高量出现在不同森林枯落物中:全氮量在核桃楸林下枯落物中最高,全磷量在山杨—白桦林下居高,全钾、全钙富集于蒙椴—山杨—蒙古栎林,全镁和全铁则集中在白木千林下,而硕桦—青木千林全钠量最高。7种养分元素含量的排序在各森林群落中大体保持一致,表现为全钙>全氮>全铁>全钾>全镁>全磷>全纳。  相似文献   

20.
以6年生健康花椒植株和根腐病花椒植株为对象,采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阐明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养分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揭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花椒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患病花椒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根际中显著升高(p<0.05),而pH在非根际中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根腐病花椒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呈现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防止土壤养分的下降和酸化,同时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患根腐病后花椒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