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套袋梨发生黑点病主要是由药害、病虫危害所致.生产上要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树体的抗性,套袋前选择适宜的农药并正确使用,选用高质量的双层果袋,及时防治梨木虱等害虫.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套袋梨果实的5种常见病害黑点病、褐斑病、日灼病、顶腐病、水锈等的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单层纸袋(2种)、双层纸袋、膜+纸袋及塑膜袋4种类型,5种果袋在梨优生区(海拔450 m)对新引品种红丝绸梨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纸袋、膜+纸袋的果实重量比对照相对减少,套塑膜袋果实重量有所增加;套袋果锈相对增多,黑点病严重;套纸袋果皮表面出现木栓斑,套塑膜袋果无木栓斑;套袋果实着色不及对照;套袋果贮藏容易失水.套袋不能改善红丝绸梨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不宜采用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4.
梨套袋后,提高了果实的商品价值,但由于袋内复杂的微环境,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常见的病害有梨黑点病、梨黑斑病、梨黑星病,通过对3种病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绿色防控技术,为生产出高品质果实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绿宝石梨是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的优新梨品种,由新世纪和早酥杂交而成。河北辛集市自2000年通过高接换头进行绿宝石梨套袋栽培。该品种果形正、果面光洁、果肉乳白、脆嫩多汁、石细胞少,是品质极佳的早熟梨品种。但在生产中发现,套袋梨常出现黑皴、果锈、虎皮、果面花绿色、黑点、裂口、畸形等影响果实外观品质的异常现象。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改善鸭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诱发了梨黄粉蚜大发生,给梨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于1996~1998年对套袋鸭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1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 ,随着套袋技术的广泛应用 ,发现套袋苹果、梨的果面粗糙 ,果锈、红点病、黑点病、皱皮、日灼、裂口等现象越来越重。分析其原因 ,固然受不良的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但与果树谢花至套袋前的幼果期喷药不当也有很大关系。幼果期因表皮组织幼嫩 ,角质层发育不全 ,对外界不良因子的刺激反应敏感 ,极易引起自身的保护性反应乃至伤害。根据历年的经验 ,苹果、梨套袋前用药应特别慎重。1 药剂选择 从谢花到套袋前的 3遍杀菌剂 ,尽量不喷对果皮有刺激作用的药剂 ,如含铜制剂 (波尔多液等 ) ,含福美类 (退菌特、福美双、福美胂等 )、代森锰…  相似文献   

8.
南方早熟梨套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当前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品外观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为了探索南方早熟梨套袋对提高果实外观质量的效果,2001—2002年我们在广西桂林、贺州等市实施了套袋措施,2003年在广西推广实施早熟梨套袋1000hm^2,并重点对桂林市水果试验场的早熟梨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梨套袋技术     
1套袋及摘袋1.1纸袋种类的选择 梨套袋纸袋的选择应根据树长势状况、生产目标、经济能力合理选择。由于梨以提高果面光洁度为主要目的,因此可选用成本较低的单层袋,如凯祥袋、天津袋等。  相似文献   

10.
<正>套袋已成为当前生产优质梨果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作者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就目前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做了探讨,现总结如下。1梨黑点病1.1危害特点只发生在套袋梨果上,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或果肩部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并逐渐扩展,至7~8月份长成直径1~3 mm的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少则1~2个,多则3~5个以上。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但只发生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内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也不扩大蔓延和腐烂,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品质和售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梨果实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梨幼果进行套袋,探索套袋与裂果发生和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裂果率显著下降,果实的主要内含物、果肉硬度、果实组织结构、矿质元素及其营养平衡与不套袋果实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梨果实套袋能改善果实外观品质,使果面光洁细嫩,果点和锈斑面积变小,有效防治梨果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增强果实耐贮性,是提高梨果生产效益的重要技术之一。但生产中发现,梨果实套袋容易引发一种新的病害——黑点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外观品质及梨果销售。1黑点病症状黑点病多是套袋果才发生,不套袋果一般不发生。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逐渐扩展,至7~8月份,长成直径1~3mm的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少则1~2个,多则3~5个,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只发生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口尝无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套袋技术的普及,套袋果黑点病发生日趋严重,而且在绿宝石、黄金梨等品种的套袋果上也开始出现,严重影响梨果的商品价值,挫伤了梨农的套袋积极性。自2001年起,作者对套袋鸭梨黑点病的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早熟梨免套袋技术可有效减少果园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在梨园节本增效方面作用突出,是未来果园生产的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早熟梨免套袋栽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宜品种的选择、高光效树形培养和省力化栽培模式、精准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以期为济宁早熟梨产区开展早熟梨免套袋栽培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翠冠梨品种套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果实套袋后的微域环境效应,套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耐贮藏性等性状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不同效果,展示了梨免套袋栽培的方向,为翠冠梨套袋生产中果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早熟绿皮梨果实两次套袋防锈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梨果进行两次套袋是预防绿皮梨产生果锈最有效的措施,也是生产无公害果品和提高果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套袋后的梨果实具有外观晶莹亮白、果点小、果皮光滑、肉质细嫩等特点.介绍了套袋前疏果、果实套袋选择、适宜套袋时期、套袋方法以及包括隐芽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在内的系列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梨果套袋是目前梨生产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笔者1993年从河北农科院引进梨果实套袋技术,在酥梨生产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94年全县推广66.61hm~2酥梨套袋,1995年推广133.3hm~2,一举成为全国酥梨套袋第一大县。实践证明,酥梨套袋经济效益显著,是生产“无公害”梨的重要方法,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套袋梨日灼发生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果套袋是提高果实外观质量,生产绿色果品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套袋梨园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日灼,其中尤以2000年发生较重,为尽快查明原因,我们连续两年深入梨园进行调查。 1 发生特点 在临渭区、蒲城县和华县等10个乡镇100余户梨园现场调查和走访果农的结果表明,套袋梨发生日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梨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梨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但在近几年的套袋实践中,梨黄粉蚜对套袋后酥梨的侵害十分猖獗,严重影响套袋酥梨的质量和套袋效果,钻进果袋里的梨黄粉蚜也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在山西省太谷县进行了田间观察、试验,经多年反复实践,掌握了梨黄粉蚜的发生和防治规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阚知 《落叶果树》2001,33(6):22-22
套袋是防止农药污染、改善果面颜色的有效措施 ,也是生产绿色果品的重要手段。但近几年 ,砀山梨套袋起伏较大 ,其原因是套袋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果农望而却步。1 套袋后果实偏小套袋后果个达不到标准。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果柄被袋上的铁丝缢伤 ,供应果实的养分受阻 ;二是套袋时果柄被轻微扭伤 ,虽未造成果实脱落 ,但果柄维管束受损 ,营养运输迟缓 ;三是单株套袋太多 ,影响了光合作用。2 果面黄绿不匀白黄色的果面上有成缕或成片的浅色绿痕。主要是因纸袋质量不好 ,一般木浆纸袋较好 ,草浆纸袋为劣。有的纸袋系木草双浆混制 ,密度不均 ,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