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松飞播造林的地理分布和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历年油松飞播调查资料和对典型播区的调查,阐明了油松飞播的地理分布和效果;同时运用统计分析和模糊数学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油松飞播成效的主要因子作了系统的宏观分析,得出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是影响飞播效果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北方地区油松飞播造林进行了适宜性分区,分区结果将油松飞播划分为3个区,即造林适宜区,造林次适宜区和造在适宜区,对指导今后油松飞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择适宜的播期,是飞播造林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飞播造林实践证明,播期适宜,种子能迅速发芽和出苗,成苗率高,能获得飞播造林成功;播期选择不当,往往影响飞播造林效果,甚至造成飞播失败。例如:1958年四川省西昌地区飞播云南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播期选择太晚,幼苗生长期过短,未能木质化,造成越冬困难所致;1963年广东省阳江林场在2月上旬飞播马尾松,由于播期早,播后60多天未降雨  相似文献   

3.
我国黄土丘陵区林木稀少,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多年来,人们采用各种措施,寻求迅速恢复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以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1976——1978年我们在宜川县连续三年进行了油松飞播造林试验,基本上成功了。从1980年起,在延安南部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飞播造林,效果较好,为今后用飞播造林提供有益经验。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24.4℃;早霜10月上中旬,晚霜4月上中旬,无霜  相似文献   

4.
影响杉木林培育的因素有很多,杉木良种推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应该对其加强重视。广西桂林市是杉木种植大市,当地对杉木良种推广技术进行了创新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杉木造林工作的开展,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对杉木良种造林技术推广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8年TM影像、2007年CBERS影像和1988-2007年NOAA AVHRR的NDVI数据集资料,采用GIS和RS软件分析了近20a咸阳市林地资源变化,并研究了咸阳市自1992年来飞播造林的成效.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人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咸阳市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飞播造林区的林地类型变化与飞播造林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主要飞播造林区的NDV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飞播造林对提高咸阳市森林覆盖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造林种草用飞机播种时,飞机是按地面给予的信号飞行的。信号人员能否及时、准确、明显地给出信号,是影响飞播质量的重要技术环节。飞播作业时除有一般信号人员外,播区地面还需有检查人员,以便了解飞播质量(播种均匀度和成苗面积),使飞机按设计要求进行播种。因此:为了提高飞播质量,在飞播作业中做好信号和质量检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加速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是尽快解决该地区严重的生态失调问题,控制水土流失,彻底改变生产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如何加速植被建造?除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外,我们认为飞播种草造林也是加速黄土高原大面积植被建造的有效途径。现将吴旗飞播种草造林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飞播造林种草是一种快速恢复植被的方法。据对岚县、五寨县1984年-1999年飞播的黄草梁、第七沟等五个播区的调查,设计播种面积10666.67hm^2,实播面积6866.67hm^2,有效面积为5400.00hm^2,成效面积仅1866.33hm^2,飞播成苗为225株/hm^2。影响飞播成苗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干旱、地面处理受限、管护不力等。建议今后飞播造林时,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速丰桉场外租地造林是林场扩大速丰桉造林面积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缓解优质桉木资源供应紧张问题,促进林场经济效益提高。因此,以扩大林场速丰桉种植面积为目的,对林场场外租地造林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与集约经营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林经营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经营粗放,质量较差。简述了我国人工林经营现状,并提出集约经营方向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的作用层面和生态水文过程的角度总结分析了森林的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削减洪峰等生态服务功能,并讨论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增加森林植被会减少径流的问题,认为应综合地评价造林活动和森林植被恢复的影响,但同时应加强森林生态水文基础性研究,强化林业发展和森林管理决策的科技基础,以提高森林植被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及林业发展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土壤表层(0—10 cm)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植被恢复初期上升趋势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在土壤表层(0—10 cm)中要强于中下层(10—40 cm);土壤表层(0—10 cm)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三种水解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 < 0.01)。表明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和土壤养分的改善相互促进,土壤酶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沙地表层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多糖的转化和有机磷的转化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g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flow water chemistry and conifer forest cover in 95 streamsspread over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000 km2 in Galloway,south-west Scotland,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use ofdetailed catchment area data. Catchment forest data areextracted from a 30 m resolution tree height map derived fromsatellite imagery; geology data from a digital geology map; andaltitude and slope data from a 50 m resolution Digital TerrainModel (DTM).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 the entire region pHlevels are lower with increasing catchment afforestation whilstaluminium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ulphate arealso higher with increasing afforest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conifers play a primary role in increasing the acidity levels ofstreams by exacerbating aerial acid deposition in the entireregion.  相似文献   

14.
岸堤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水源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针对临沂市岸堤水库汇水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对现有森林植被状况、林业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重点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修复设计,并探讨了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当地典型造林树种油松、侧柏在 4种营养土及对照土上的育苗试验 ,综合考虑技术及经济因素 ,选择“山坡草皮土 10 0 %”为培育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容器育苗基质。播种方法对比试验表明 ,采用先装土至容器袋上口 1 0cm ,然后点种、盖土可提高出苗率。播种深度对比试验表明 ,播深 0 5~ 1cm可提高油松、侧柏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作为智能化装备的代表,在森林精准调查、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精准林业的发展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如何有效协同无人机技术和林业发展需求,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林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该文从林业无人机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挑战等方面对近年无人机技术在精准林业中的应用进行阐述,重点探讨了无人机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病虫害预警、火灾防控、林业植保、林业管理与执法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精准林业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无人机技术助力精准林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林地资源有效管理的缺失,导致了林地资源大量流失和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林地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掌握林地的消长变化以及制定和调整林业的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和为林业管理决策服务,在经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收集1990—2007年森林面积、造林面积、森林灾害成灾面积和森林采伐面积等数据,建立林地核算模型,并求出林地最优价格。结果表明:造林面积A(k)和森林面积L(k)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16,森林灾害成灾面积C(k)和森林面积L(k)、森林采伐面积F(k)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58,森林面积L(k)和采伐面积F(k)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8,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林地核算模型的基础上,求出的林地核算的最优价格为0.976万元/hm2;指出现行的核算没有考虑最优价格、政策可控性和森林的特性等问题,因而出现核算价格差别很大,核算不科学等,建议建立我国林地核算模型,并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和森林核算最优价格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油菜成条飞播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常见地面播种机器无法进入或进入经济效益不高场景下的油菜播种问题,基于极飞P20商用植保无人机平台,设计一种基于电驱离心条播式排种器的无人机油菜飞播装置,以实现类似地面机器条播而非撒播的效果。首先对已有倒置锥筒离心式排种器进行改进,设计上凸锥筒离心式排种器结构,并确定排种盘和排种口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在分析该款无人机下洗气流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该离心排种器配合使用的辅助导种装置。排种性能台架试验表明,当排种转速在40~220 r/min范围逐渐增加时,单位时间总排量呈现先持续增加后趋于稳定,且在排种转速为190 r/min时达到最大单位时间总排量179.65 g/min,可满足无人机作业速度5 m/s所需的排量要求;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分别分布在4.5%~12.6%和0.7%~6.2%范围内;种子籽粒破损率随排种转速增大逐渐增大,但均在2%以内。样机场地测试试验表明,导种装置高度在1.5~2.5 m范围内变化时,成条指数与其没有显著相关性(P=0.0769>0.05),且成条宽度不到设定行距的1/4。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成条指数为35.0%,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9.26%,满足油菜条播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选取3种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并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长期定点监测,探索了治理措施与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坡改梯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指数亦得到显著的改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总体上优于坡改梯。此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能够明显优化土壤碳氮比例。但是这两种措施中土壤碳磷比(C/P)相对较高,且土壤碳磷比(C/P)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这反映出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土壤面临土壤磷素缺乏的风险。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中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措施可能会因土壤磷素缺乏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石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以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