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生动物主要依赖于先天防御的众多抗菌类物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这些抗菌类物质中,抗菌肽是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虾、蟹、贝类以及鱼类等体内分离、鉴定出抗菌肽物质已有大量报道,这些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降低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相对增重率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研究就不同种类水产动物源抗菌肽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作者介绍了抗菌肽4种类型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并介绍了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特别是鱼、虾类抗菌研究现状及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蔡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55-5657
抗菌肽是一种从生物体内分离的小分子多肽。它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细胞等活性,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就目前分离出抗菌肽的各种生物来源及其作用、动物来源抗菌肽在畜牧中的应用、水生动物来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多种来源抗菌肽在人类其他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拓宽对抗菌肽研究的思维,更好地开展抗菌肽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所需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决定因素,缺乏或摄入量过高时都会降低水生动物的免疫活性.本文阐述了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因素对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免疫多糖、中草药、抗菌肽、核苷酸、转铁蛋白等免疫促进剂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为水生动物的营养与免疫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生动物10种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生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其自身抗病作用中较特异性免疫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分别综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补体、干扰素、凝集素、白细胞介素、抗菌肽、溶菌酶、转铁蛋白、鱼精蛋白以及金属硫蛋白等10种水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天然活性物质。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抗菌肽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材料。同时,其独特的生物抗菌活性又在医药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抗菌肽的结构组成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以3类典型抗菌肽为例,阐述多肽结构对于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以展示抗菌肽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抗菌谱广、活性稳定,具有与抗生素不同的抗菌机制,在抑杀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在免疫调节和抗感染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发展为取代抗生素的新型药剂,在食品、饲料、畜禽养殖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因工程技术是降低抗菌肽生产成本的主要方式,其中融合表达在提高抗菌肽产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抗菌肽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抗菌肽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的策略,并对高通量融合表达抗菌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是在生物体中表现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的总称,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在农业、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抗菌肽的来源、分类和结构特征,着重阐述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柑橘黄龙病等重要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展望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对于提升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新增的涉海专业。新时期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意义、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项目申请及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还具有随物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区别于传统抗生素杀菌机理的独特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抗菌肽对靶细胞表现出选择性,有助于设计出活性更高的新型肽类抗生素。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新型抗菌肽分子设计、抗菌肽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抗菌肽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杀菌剂500F的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雾接种方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0F对蔬菜几种主要病害的抗菌谱:对白粉病有极强的抑菌活性,EC90值仅为1.12μg/mL,并对霜霉病、早疫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病原也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田间试验表明:500F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可达到95.72%,显著地高于常用药剂腈菌唑;对黄瓜白粉病的持效期可达26d左右,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植物源农药,是无公害农药研究的热点。以山西农业大学果园栽培的桃树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从2011年4月23日到5月18日每隔5 d采样一次)。结果表明,4月28日所采样品中,加2 mL桃树叶粗提物的平均抑菌率高于其他组5%~15%,加4 mL桃树叶粗提物的平均抑菌率高于其他组15%~25%,表明桃树叶粗提物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好;随着叶片生长和温度的变化,抑菌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表明温度对抑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鲶鱼部分组织抗菌肽抗菌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酸提取法提取鲶鱼表面黏液、皮肤、鱼肉、内脏等不同组织抗菌肽,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比较不同组织抗菌肽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各组织蛋白质含量分别为黏液0.336mg/mL、皮肤1.629mg/mL、鱼肉10.284mg/mL、内脏0.562mg/mL。内脏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10.73mm。  相似文献   

14.
茶树油对2种农业致病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油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在果蔬天然保鲜杀菌剂的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滤纸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对香蕉炭疽菌和芒果炭疽菌的离体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茶树油对这2种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浓度增加,抑菌作用逐渐增强,对芒果炭疽菌和香蕉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339.13和143.10μL/L。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是生物体抵御外来入侵病菌的一系列短肽,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及不易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可以显著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总结了抗菌肽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与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在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及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抗菌肽对辣椒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及药效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抗菌肽均有抑菌作用且效果稳定。以浓度为2.5 mg/L时增效作用最明显,EC50为69.533 0 mg/L;其次是1.4 mg/L,EC50为226.376 1 mg/L;1.0 mg/L对辣椒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仙人掌抗菌肽的筛选、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植物是否具有起抑菌作用的抗菌肽,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盐析的方法提取6种仙人掌不同饱和梯度硫酸铵沉淀的蛋白质组分进行抑菌性试验,筛选蛋白质组分具有抗菌效果的仙人掌品种。用Sephadex G-75和Sephadex G-25柱层析对抗菌效果最为显著的蛋白质组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进行分子量、理化性质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4种仙人掌中存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成分。其中金手球所含蛋白质组分的抗菌效果最为显著,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命名为MH-AMP-1。MH-AMP-1的分子量(Mr)约为8511 Da,在pH 2.5~7.5的乙酸铵缓冲液中抗菌活性强,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检测的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DFG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化学物质处理方法结合琼脂打孔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温度、蛋白酶、酸碱、紫外线照射和反复冻融等因素对其抑菌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培养基培养的DFG菌株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4cm;发酵液经100℃处理30min,抑菌率仍达65%;对酸碱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经紫外线照射和反复冻融后性质稳定;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蛋白酶K不敏感,可用有机溶剂对短短芽孢杆菌DFG菌株抑菌物质进行部分萃取。  相似文献   

19.
选择13株性能良好的乳酸菌对5味抗菌、抗病毒中草药(板蓝根、甘草、陈皮、苦丁、苦藠)进行发酵,检测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乳酸菌在5味中草药中均能生长,每种中草药均有最适发酵菌株;抑菌试验表明,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发酵5味中草药表现出不同的抑菌能力,罗伊氏乳杆菌发酵板蓝根、陈皮、苦丁、苦藠的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甘草被发酵后基本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