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提高胚状体成苗效率,缩短DH群体构建的时间。【方法】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5964个子叶形胚状体为材料,研究了胚状体长度、培养基分装方式、琼脂质量浓度、低温处理时间与胚状体成苗的关系。【结果】胚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影响其形态发育;长度为3~4mm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60.1%;分装方式Ⅲ,即分装20min后封口,培养基凝固后表面没有积水的培养基出苗最好,成苗率达到65.2%;随琼脂质量浓度的增加,胚状体成苗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琼脂质量浓度为12g/L时的成苗率最高,达到61.3%;4℃低温处理14d可使胚状体一次成苗率提高到65.5%。【结论】缺氧和低温处理影响胚状体的形态发育;胚状体发育程度影响成苗率;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成苗;琼脂质量浓度通过影响培养基中可利用水的分配、培养瓶内湿度以及乙烯浓度影响小孢子胚成苗率;低温可能通过影响胚状体内源激素水平起到提高成苗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菜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型油菜为供试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通过对影响其成胚和成苗等因素的研究发现,产胚率受不同基因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花蕾大小为2.0~3.0 mm,80%以上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并且处在该时期的小孢子最易诱导成胚;换液培养和起始高温热激培养可明显提高产胚率;B5固体培养基中最佳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琼脂质量浓度过低或过高很难诱导成苗。  相似文献   

3.
以4个福山包头系列大白菜品种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和成苗率影响较大,平均每个花蕾产胚在1.28~38.25个之间;且胚胎发生能力高的品种,成苗率较高,胚胎发生能力低的品种,成苗率也较低;培养基中添加0.1~0.3 g/L活性炭能明显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及时将成熟的子叶形胚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上,对提高成苗率至关重要;琼脂浓度为1.0%~2.0%时,成苗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7个"娃娃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建立高效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能力差异极显著,33℃条件热击48 h,胚诱导率达最大值;NLN-13+0.05 mg/L 6-BA+0.05 mg/L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MS+3%蔗糖+0.75%琼脂+0.1 g/L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7%琼脂+0.1 mg/L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和再生植株195株,筛选获得2个优异的双单倍体(DH系)植株。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优化培养体系,创制优异DH群体,获得纯合育种材料。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成分、低温预处理、取材时期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3个品种诱导得到了胚状体,最高出胚率达每蕾10.16胚;NLN培养基中添加0.05~0.20mg.L-1的6-BA和0.10mg.L-1NAA对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花蕾低温预处理对胚状体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盛花期取样的小孢子产胚率高于始花期和末花期;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10g.L-1的活性炭,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及成苗;MS 0.10mg.L-1NAA为小孢子植株生根最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高效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生长的供体植株适宜小孢子培养;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拧抱炮弹型的诱导率达66.7%,其中18-l-4-2-2-2每蕾产胚量高达100胚;NLN中添加适量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同步性有很好的作用;在MS中附加1.2%琼脂的培养基适宜植株再生,成苗率达62%,已培育出一批健壮苗,并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7.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花药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的诱导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0个基因型诱导得到胚状体.最高的出胚率达到18.31%;适宜浓度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谷胺酰氨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1.0%的琼脂浓度为胚状体继代培养最适宜的浓度,MS 1.0%琼脂为小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最适宜的培养基.不同透性的封口膜对小白菜生根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细胞诱导胚状体以子叶胚和非子叶胚如球形胚、心型胚和类似于胚的结构形态存在。子叶胚在成苗培养基上能够快速生长成植株,但是非子叶胚难以一次成苗,容易褐化死亡,因此减少非子叶状胚、培育高质量子叶胚是提高油菜小孢子再生成植株效率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诱导子叶胚的数目,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分离得到的小孢子细胞在25℃下暗培养2周,之后转移到固液双层培养基上培养。通过对摇床的振荡周期、培养温度、固液双层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浓度以及6-BA不同梯度的处理,分析诱导子叶胚和非子叶胚发生的数目。结果显示,3个品系小孢子细胞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诱导得到的子叶胚数目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上诱导发生的数目。小孢子细胞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振荡培养1周所得子叶胚数目显著增加。降低小孢子培养温度至23℃,出胚总数和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子叶胚的数目显著增加。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中的下层固体培养基中加入0.1%活性炭和0.25 mg/L 6-BA能够有效提高子叶胚的数目。此外,相比前人只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法,本试验建立了两步培养方法(先液体培养后固-液双层培养)能有效获得子叶胚,从而快速生成植株,提高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育种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8个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品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8个基因型中,有4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50%,其中W4出胚率最高,达到73胚/30蕾。NLN-13培养基中添加激素能明显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低温预处理也能提高小孢子产胚率,最适宜的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方法]以洋桔梗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并筛选胚性愈伤组织适宜诱导培养基、不定芽植株培养基以及最佳生根培养基。[结果]利用4℃低温预处理24 h有利于小孢子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3 mg/L KT+2.5 mg/L 2,4-D;不定芽植株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6-BA+1.0 mg/L NAA+1.5 mg/L IBA+0.3 g/L活性炭。经过染色体倍性鉴定,显示小孢子培养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结论]该方法研究了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为洋桔梗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单倍体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1-6612,6626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8批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4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较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和Wistar大白鼠为试验动物,用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样品液对其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处理,以腹腔注射40 mg/kg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不注射菌丝体样品液为阴性对照,研究该菌丝体对试验动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及对动物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的影响。[结果]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g/kg;该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不同剂量处理组小白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变率及大白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动物的脏器均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病变。[结论]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白鼠未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鸵鸟屠宰性能测定及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剖两只14月龄的雄性鸵鸟,可知其屠宰率煤8.28%-71.64%,产肉率为38.25%-38.98%,瘦肉率53.39%-57.04%。另外对鸵鸟肌肉的分布、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对平均始重(6.42±1.09)g的虎龙斑(Hulong grouper)进行不同频率的投喂,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投喂频率对虎龙斑存活的影响较大,投喂频率对虎龙斑的摄食率(Feeding rate,FR)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末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虎龙斑的科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的属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的结果是真光合作用还是净光合作用的问题,从测定过程上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对该法直接测定的结果是真光合速率,而不是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7.
叶片数量对欧李嫩枝扦插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欧李带叶嫩枝扦插繁殖机理,以促进欧李扦插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欧李4号品种为试材,在嫩枝插奈上设不同数量的完整叶片以及同数量的半叶处理,研究不同留叶量的欧李插条生根、萌芽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得出,欧李无叶嫩枝插条不生根。在插条留1~3片叶的情况下,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生根率、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根数量在增加;其中,留半叶3片的生根率、成活率最高,3片叶的萌芽率最高。扦插后10~13d萌芽速率最快,在13~17d时萌芽速率减缓,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插条的叶片数量对后期新梢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欧李嫩枝扦插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叶片,以保证插条的生根和萌芽;并在合适的留叶数量时,选择半叶处理比全叶处理能减少水分损失,从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态系统中行道树的生态效应,为校园绿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延安大学校园内两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先锋广场水泥地为对照,定点定时地观测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分析比较行道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裸露的广场相比,3条道路的行道树均有明显地降低光强、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的功效,平均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率分别为80.2%、21.2%和37.6%。两种树木中以国槐的生态效应最佳,油松次之。这主要与树种的长势及冠幅等有关。因此,应该加强行道树的绿化和管护工作,使有限的校园绿地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与盐度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盐度(S)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盐度6~27范围内,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的影响都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滤水率与摄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13时最大,分别为5.93 L/g.h和38.26×106cell/g.h;盐度对吸收率的影响不显著,吸收率为74.77%~78.41%。盐度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与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盐度20时最大,分别为1.76 mg/g.h和0.11 mg/g.h;盐度对O∶N比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盐度下O∶N平均值为17.89,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香港巨牡蛎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的摄食和代谢活动在盐度13~20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浸水法对2个品种(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桤木人工林枯落物贮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贮量(7.86t/hm^2)大于台湾桤木(7.35t/hm^2);②四川桤木比台湾桤木不论在总持水量还是在各层持水量上都要大;③枯落物持水率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内为四川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半分解层〉台湾桤木未分解层〉四川桤木未分解层;④2个桤木品种的2个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符合W=at-b;⑤四川桤木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好于台湾桤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