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蚕桑生产是新塍镇的传统产业,新塍镇又是秀洲区蚕桑重点产区,全镇有桑园面积1000余hm2,年均产茧1100t左右,蚕茧收入2370余万元。在桑园建设上一直沿用传统的办法、技术,为了不与粮食争地,桑树习惯栽植于地势较高、房前屋后或沿河道的旱地上,地块高低不平,桑园零星分散,品种混杂  相似文献   

2.
<正>蚕桑生产是嘉兴市秀洲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全区现有桑园面积2000余hm2,养蚕户1.5余万户,全年饲养蚕种4万张左右,从蚕种制造到蚕茧生产,从蚕茧加工到出口创汇有着一条十分完整的产业链。蚕桑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秀洲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原先从事蚕桑产业的劳力年龄结构逐渐老化,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差,投入不足,养蚕加温设施跟不上,种种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秀洲区新塍镇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是秀洲区的重点蚕区,近年来年产蚕茧稳定在750t左右,茧款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全镇现有桑园面积866hm2,养蚕户6500余户.目前蚕桑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产业受到重大冲击,生产总量快速下降,在此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谈谈我镇蚕桑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1,42(4):46-47
1王店镇基本情况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部,处于海宁市、桐乡市、秀洲区三县交界地带。蚕桑生产历来是王店镇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较早地形成从桑苗培育、蚕种生产、蚕茧生产、加工出口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养蚕户1-3万余户,年饲养蚕种在4万张左右,  相似文献   

5.
钱贤明 《中国蚕业》2005,26(4):74-75
蚕桑生产历来是嘉兴市秀洲区传统农业中的一大优势产业,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振兴作出很大贡献.全区目前有4个镇(街道)54个村2.2万农户经营蚕桑生产,现有桑园面积3200hm2,近两年来年均饲养蚕种9万余张,年产蚕茧3800t左右,茧款收入6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3,44(1):46-47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接海宁市,西连桐乡市,是嘉兴市十大蚕桑重点镇之一.蚕桑产业历来是王店镇的重要产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镇年发蚕种5万张左右,占秀洲区的50%.现有桑园面积1400 hm2,养蚕农户1.3万余户,蚕茧产量常年稳定在2000t左右,年蚕茧产值在3000万~600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3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2):37-38
<正> 睢宁县是蚕桑生产的老区,其蚕桑发展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历经多次反复,但自1997年以来,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蚕桑业始终呈平稳向上发展的态势,特别是1999年以来,桑园面积由2300hm2发展到4300hm2,蚕种饲养由6万张增加到近9万张。  相似文献   

8.
<正> 镇安县的蚕桑生产,在1984年走出低谷之后,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截至1991底,全县桑园面积达2万多亩,植桑约2千万株,年产蚕茧40余万公斤。特别是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以5万公斤的速度递增。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项副业生产,已成为振兴镇安经  相似文献   

9.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区现有桑园面积约1万亩,比1976年增加7倍多,蚕茧700余担,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增长25%。特别是近几年来,桑园面积发展较快,1979年到1981年仅三年时间栽桑8600亩,占现有桑园面积的86%,而且出现了亩桑产叶6000余斤的高产记录。但由于新桑园面积迅  相似文献   

10.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是该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十几年来年产蚕茧稳定在4000吨左右,茧款收入在0.8亿元左右。全区现有桑园面积4万余亩,  相似文献   

11.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桑产区,现有3000hm2左右的桑园,有2万余户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促进蚕农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基础性地位十分  相似文献   

12.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13.
沈金良 《江苏蚕业》2006,28(4):23-24
<正>蚕桑生产是我们新塍镇农村的传统产业,又是秀洲区蚕桑重点产区。全镇有桑园1001hm~2,年均产茧1260t,年均茧款收入2585万元左右。桑园建设一直沿用传统老办法、老技术,为了不与粮食争地,桑树习惯栽植于地势较高的旱地或河浜两岸的斜坡高地及房前屋后的闲杂地,地块高低不平、零星  相似文献   

14.
王爱玲 《蚕桑通报》2004,35(4):44-45
宿豫蚕桑业历史悠久,历来是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对外经贸的创汇支柱,乡镇企业的税利大户.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 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桑园面积减至4800 hm2,减少了64%,年发种量13.9万张,减少了55.3%.特别是2004年春茧上市后,一些农户不想培桑养蚕,有的已经开始挖桑或变相毁桑.蚕农为何逐渐丧失对栽桑养蚕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蚕桑生产和其它农作物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市场因素,使得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如何降低蚕桑生产风险,确保蚕桑稳产高产,应该是蚕桑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 上饶地区是蚕桑生产的新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和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农村经营的通知”后,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茧产量逐年上升。一九八五年全区蚕桑生产已发展到六个县、市。桑园面积已达一万多亩,比一九七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桐庐县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尤其在分水地区,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现有桑园面积1730hm2,年饲养量5万余张,蚕桑产值4千余万元,蚕茧平均张产在40kg以上,随着茧丝行情上扬和省“蚕桑西进工程”在我县的实施,桑园面积增加400hm2,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如东县蚕桑生产自1988年以来,桑田面积由5.3万亩逐年拓植达8万余亩,蚕茧产量从4150吨增长至7000吨,排行全省10名以内,列入全国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为了摸清全县桑园土壤的肥力状况,进一步发挥如东县蚕桑生产的优势,近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县桑园土壤肥力状况作了调查测定和研究,查明了桑园土壤的主要类型、养分含量和分布情况,为改良利用全县中、低产桑园、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项目,桑园面积、年发种量历史上最高达到11万亩、28万张。近几年因受茧丝绸市场的冲击,蚕桑生产严重滑坡,桑园面积下降到4万亩,年发种不足10万张。造成蚕桑下滑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茧丝市场的疲软,另一方面主要是蚕桑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效益差、缺乏竞争能力。近两年来我市从加强基地建设着手,积极推进蚕桑生产产业化进程,较好地稳定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19.
王爱玲  张波 《蚕桑通报》2006,37(2):60-62
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蚕桑业在宿豫区的大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优势地位。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5年,桑园面积减至2833.3hm2,减少10500hm2,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是建国后新发展的蚕区,1949年仅产茧160担,没有成片桑园,1971年突破万担,1982年超过5万担,今年桑园面积近10万亩,预计蚕茧产量可达到10万担左右。在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是近三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感到重视基地建设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县有30个乡镇,虽然大多数地方都有蚕桑生产,但是生产水平出入很大,说明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