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锦发 《中国蚕业》2006,27(4):35-36
桐乡市蚕桑产业具有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及比较效益较高之特点,是浙江省的重点蚕桑产区,全市共有蚕农12万户,专用桑园面积10667hm2,年产鲜茧1.25万t,占全省蚕茧年产量的16%。蚕桑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民蚕桑收入占总收入的15.56%。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9.8%。桐乡市生产的蚕种除了供本地区蚕农使用外,还销往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年销售蚕种量30多万张。所以,提高蚕种质量,生产优质蚕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提高蚕种无毒批…  相似文献   

2.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葛小兴 《蚕桑通报》2009,40(1):53-54
蚕桑是海宁市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我省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我市一直是国家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随着近年来桑园立地条件的整改,桑品种和蚕品种的改良.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更是着实提升了蚕桑产业的生产基础,因此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蚕桑收入在整个农业经济收入中仍将占很大比例,仍将是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因而仍将会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蚕桑产业将呈萎缩的趋势是客观的经济规律。蚕种生产是蚕桑产业的基础环节,其兴衰依赖于产业,更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正蚕种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种子,具有用途单一、不可替代、季节性强、保存时间短、技术要求高、生产风险大、市场调剂难等特性。蚕种作为蚕桑丝绸产业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历来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高度垄断,不仅禁止跨区域流通,而且蚕种生产企业不得向农户直接销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正在被逐步打破,再加上近年来蚕桑产业规模的持续缩减,蚕种生产、经营和市场供应发生较大变  相似文献   

5.
蚕桑是浙江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当前正面临着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的挑战.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础,近年来,在蚕种需求下降,企业经营艰难,发展缺乏动力的形势下,我省在制订蚕种业发展目标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鼓励蚕种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并通过典型示范的宣传促进全省蚕种业的转...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蚕桑产量曾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蚕桑比重逐年下降,2015全市有年报桑园面积78160 m2,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不到6万户,全年饲养蚕种量18.06万张,年蚕茧生产量0.95万t。  相似文献   

7.
蚕种生产是杭州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蚕业曾在杭州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加上2005年以来,茧丝绸行情大幅波动,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使蚕桑产业在杭州经济中的地位下降。面临蚕桑产业的新形势,紧紧抓住浙江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经济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通过加强蚕基种地建设、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蚕种业竞争力,是杭州蚕种业立足杭州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桐乡市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农村的传统产业,曾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全市桑园面积6180 hm2,全年饲养蚕种13.18万张,生产蚕茧6878 t,蚕茧总产值22973万元。2006年,全市有桑园10705 hm2,饲养蚕种39.56万张,生产蚕茧16249 t,蚕茧总产值42675万元。10年来,桐乡蚕桑产业发生了剧变,特别是近年来持续下滑使产业不断萎缩,相对而言产业优势不再,重振桐乡的蚕桑  相似文献   

9.
<正>如皋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江苏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蚕桑产业作为农村重要的经济产业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全市家蚕年饲养量约13万张,生产蚕茧5500 t,茧产值3.2亿元。2018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蚕种“放管服”要求,全省蚕种统一合同订购模式正式取消,长期以来的蚕种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根据“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是本地区一项传统农业支柱产业,2001年全区共拥有桑园面积3600hm2,养蚕户2.9万户,饲养蚕种133690张,生产蚕茧5675.6t,蚕桑产值达1.36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2.12%.栽桑养蚕收入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蚕桑产业对本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是关联度高且密不可的两个产业形态,蚕种生产是蚕桑生产的前提,好的蚕种对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之,蚕桑生产又是蚕种生产的基础,如果蚕桑生产萎缩甚至消失,蚕种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丝绸产业的波动,对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加强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的配合度,以好的蚕种来增加蚕桑生产的效益,以稳定的蚕桑生产市场来保证蚕种生产秩序,成为当前蚕桑产业的一项现实的课题。2006年以来,江苏大丰市大胆实践,将大丰市蚕种场与大丰市蚕桑技术指导站合二为一,实行了“场站合一”的统一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了蚕种和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是关联度高且密不可分的两个产业形态.蚕种生产是蚕桑生产的前提,好的蚕种对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之,蚕桑生产又是蚕种生产的市场,如果蚕桑生产萎缩甚至消失,蚕种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丝绸产业的波动,对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加强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的配合度,以好的蚕种来增加蚕桑生产的效益。以稳定的蚕桑生产来保证蚕种的市场和销售秩序,成为当前蚕桑产业的一项现实的课题。2006年以来,江苏大丰市大胆实践,将大丰市蚕种场与大丰市蚕桑技术指导站合二为一,实行了“场站合一”的统一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了蚕种和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蚕事传真     
蚕桑产业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全省春茧生产与收购简况;新建蚕种生产企业、持证企业变更许可内容需进行生产条件评估  相似文献   

14.
关于调整与稳定蚕桑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蚕桑产业历来是桐乡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及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蚕桑这项传统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2003年全市饲养蚕种只有29.6万张,比鼎盛时期下降62.5%;比上年下降38.68%,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稳定桐乡的蚕桑产业,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思考及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5,25(2):45-46
唐村镇位于淳安西北部,地域面积83km2,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均耕地0.022hm2,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经济欠发达乡镇.蚕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0%,蚕桑生产如今已成为该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镇桑园面积454hm2,饲养蚕种9 538张,生产蚕茧425.5t,蚕茧产值836.8万元.蚕种饲养量比2001年增122%,蚕茧产量增163%,蚕桑收入增166%,同时是2000年的3倍.2003年、2004年连续2年获县政府表彰奖励.近3年来唐村镇蚕桑产业能取得如此成效,有以下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2015,(2):54
<正>浙江省蚕桑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和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研究主办,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承办,浙江大学-湖州蚕桑产业联盟、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浙江省蚕种业协会协办的"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安吉召开。江、浙两省重点蚕桑市县、蚕种生产单位,华南农大、广西蚕业管理总站等单位代表,以及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28日、29日,省蚕种所在无锡召开了全省蚕桑、蚕种工作座谈会,各市、有关县(市、区)蚕桑推广部门代表30余人、蚕种生产单位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周成伟副所长主持。会议围绕如何稳定优质蚕茧基地,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为中心进行了座谈。各单位负责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建议,如各地可根据实情建议政府完善考核机制,增加财政扶持,建立蚕桑、蚕种保险机制,抵御生产风险;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茧丝绸产业走出去战略;做好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生产提高效益和效率;加强品种、技术、模式、"互联网+"、设施设备、机具及综合利用创新;结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受全国蚕桑生产大滑坡的冲击,江西省蚕桑产业的规模迅速缩少,面对这种严俊形势,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原江西省蚕种场,以下简称"井冈蚕种公司")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蚕种生产承包责任制,通过技术服务带动蚕桑产业助推蚕种发展,实施由专业场内制种向原蚕区制种的战略转移;2010年对省内2家蚕种场进行资源整合,由井冈蚕种公司实现控股,统一经营销售蚕种,防止无序竞争等体制机制创新。井冈蚕种公司大力推广种茧育省力化新技术,引进与研发种茧饲养新器具,推广"防微"技术新方法;创新管理新方法,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和标准化操作规程,按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蚕种生产;创立"井冈红星"品牌,实行品牌战略;开发蚕桑资源产品,发展循环蚕业经济,延长产业链;开展蚕桑科普教育,并与休闲农业良好结合,从而成功地推动了井冈蚕种公司的转型升级。2014年井冈蚕种公司的蚕桑资源产品营业额596万元,蚕种营业额580万元,蚕桑资源产品的营业额已超过蚕种产业,且营业利润是蚕种产业的2倍。  相似文献   

19.
徐鸿翔  赵刚 《江苏蚕业》2003,25(3):49-50
<正> 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前途和命运,质量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单位经济、科技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蚕种生产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蚕种的高质量对实现“蚕农增收、蚕桑增效”,蚕桑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确保蚕种高质量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姚丽娟 《蚕桑通报》2006,37(3):53-55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年饲养蚕种在40万张左右,年均产茧近2万t,产值近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5%以上,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整理工程和“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