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  相似文献   

3.
蜂幼康颗粒冲剂(简称"蜂幼康")是纯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成的新蜂药,应用临床取得较好的防治蜜蜂传染病效果.在曾发生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爬蜂病"、蜜蜂"白垩病"等传染病的地区,预防性给药有效防止了疾病的再次发生;对已发生这些传染病的蜂群给药治疗,平均总有效率达98.01%,其中治愈率为72.79%.由真菌引发的白垩病治疗效果稍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2.00%和23.10%.  相似文献   

4.
选择 5群健康的云南东方蜜蜂蜂群 ,每群有 5脾蜂 ,分别引入受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脾 ,以后每隔2 4h检查蜂群内的幼虫脾 ,统计被东方蜜蜂清理的受感染幼虫数 ,患欧洲幼虫腐臭病的幼虫数 ,以及这些幼虫受感染后被工蜂清除的情况。另外 ,选择 3群群势健康的西方蜜蜂蜂群 ,每群有 5脾蜂 ,分别引入受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脾做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东方蜜蜂有很强的抗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特性 ,4天后 ,基本上可以清除原引入的西方蜜蜂幼虫脾上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的幼虫。 8天后 ,在东方蜜蜂幼虫脾上也发现有少量的幼虫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 ,但在其后的 5天内 ,所有东方蜜蜂幼虫脾上染病幼虫均被清理 ,5群东方蜜蜂均保持健康状况。而做对比群的西方蜜蜂在 5天后发现其幼虫被欧洲幼虫腐臭病感染 ,此后疫情不断加重 ,并出现“爬蜂病” ,约 30天后实验对比群消亡。  相似文献   

5.
在蜂群的繁殖期 ,群内有密实度高、日龄一致的健康子脾 ,蜂群就会有好的发展趋势。相反 ,同一子脾上出现日龄不一的子房与空房 ,或与未及时清除的病子房相间排列的“花子” ,这样的子脾孵蜂率低 ,只见子不见蜂 ,群势增长慢 ,严重时 ,群势明显下降。1 产生原因蜂群产生“花子”的原因有多种。1 1 病害因素当蜂群受到病原微生物危害 ,导致蜂群诱发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病、美洲幼虫病、白垩病等病害 ,子脾上蜂子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若是子脾多蜂少 ,蜜蜂不能彻底清除病子 ,形成病子房、空房、健康子房混杂的“花子” ;若是子脾少蜂很多 ,蜜…  相似文献   

6.
饲养无病蜂群,对提高养蜂效益特别重要。怎样才能饲养出无病的蜂群来?笔者现就几十年的养蜂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谈谈,供蜂友们参考:1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白垩病都是比较顽固的传染病,病菌的潜伏期在15~20年。即使一时治愈,如果管理不当,条件适宜又会复发。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洲幼虫腐臭病袭击了黑龙江地区,我的9群蜂只有1群没有感染。在结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我用无病群的自然王台全部换掉了病群蜂王,虽然当年没有获得经济效益,但秋后蜂群全都健康。至今,该病没有复发。1995年夏初,我蜂场的部分蜂群均轻…  相似文献   

7.
余林生 《中国蜂业》2010,61(1):29-29
蜜蜂幼虫病有白垩病、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美洲幼虫腐臭病.它们是由真菌、病毒、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蜂群健康影响很大.蜂农一直以抗生素防治为主,由于抗生素造成蜂产品残留污染而禁止使用.目前仍没有找到一种防治幼虫病很好的药物和方法,现在我国蜜蜂幼虫病的发生有所抬头.下面简要介绍不用抗生素药物防治幼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蜂群预防白垩病[美国]德拉普兰.K.S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病,由真菌(蜂球囊菌)引发致病。成年蜂不生此病,但会在箱内和箱外(采集飞行时)传播真菌孢子。成年蜂因接触污染的水源、花朵、花粉或盗蜂而沾染上孢子。带回到箱里后,幼虫一吞进孢子,便得病。...  相似文献   

10.
贾树才 《中国蜂业》2001,52(4):20-20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是幼虫芽孢杆菌 ,病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能形成芽孢 ,抵抗力很强 ,蜂群染病后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 ,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很难根治。由于腐烂的病虫尸体不易被工蜂清除 ,成为新的感染原 ,因此 ,治疗周期长 ,很是麻烦。在繁殖季节用换脾换箱法治疗 ,效果虽然很好 ,但病群中的健康蜂儿同时受损失 ,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本人经多次试验治疗 ,在治疗美洲幼虫腐臭病时采用分群治疗法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简述于下 ,供同行们参考。方法是 :准备一个经消毒处理过的蜂箱 ,并根据病群蜂量多少放入适量空巢脾 ,用均等分蜂的方法将…  相似文献   

11.
<正>蜜蜂幼虫病有白垩病、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美洲幼虫腐臭病。它们是由真菌、病毒、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蜂群健康影响很大。蜂农一直以抗生素防治为主,由于抗生素造成蜂产品残留污染而禁止使用。目前仍没有找到一种防治幼虫病很好的药物和方法,现在我国蜜蜂幼虫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由病菌引起的蜜蜂病甚多 ,如 :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孢子虫病以及春繁时的爬蜂病等 ,一直困扰着蜂群的发展复壮 ,只见子不见蜂的现象屡见不鲜 ,轻者蜂群发展缓慢 ,重者蜂群衰弱以致全群覆没。目前 ,虽说有诸多药物可以治疗和防治 ,但使用药物治疗都要经过一两个疗程 ,等病情好转了 ,蜂群也垮了 ,花期也过去了 ,严重地影响了蜂场的经济效益。笔者采用了一种以防为主的简易办法 ,为蜂群消毒灭菌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给大家 ,以供参考。具体办法是 :春繁时 ,在巢门口内侧或箱底撒一把食盐 (重量 1 0 0~ 1 5 0克 ) ,使出入蜂巢的…  相似文献   

13.
关振英 《蜜蜂杂志》2008,28(7):32-32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是当前蜜蜂容易感染的传染病.发现病情后如何治疗以及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是养蜂者极为关心的事情.在此,笔者愿把自己的经验与蜂友们交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众多文章都在讨论防治白垩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我在养蜂的前十多年从没给蜂群用过药物,蜂群也没有患过白垩病.前两年因换种染上了白垩病,期间用不少方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有些蜂群经治疗后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痊愈,但蜜粉源一过又复发.最后换上高抗白垩病蜂种才将全场白垩病消灭.首先在我换种前留下的原蜂种群中挑选各种性状良好,并在全场发病期间没有发病的群做父母群进行育王换王,对有病群的蜂王全部进行淘汰,新王开产时紧脾使蜂多于脾.病情重的群换脾换箱,并用硫磺烟熏后再使用.经上述治疗全场白垩病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15.
(接2001年第3期)4检疫处理凡检验出患有传染性病的蜂群 ,要根据不同情况处理。4.1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中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时 ,蜂群禁运。患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 ,重病群 ,应彻底换箱换脾、消毒 ,病脾高温处理。未发病蜂群用0.1 %磺胺噻唑糖浆进行药物预防。蜂箱、蜂具严格消毒并单独存放和使用。待临诊症状消失后开具检疫证明 ,方准托运。托运单位须在启运前3天通知动物防检机构。放蜂单位应持有县农牧部门出境证明和到达地县以上农牧部门的同意入境放蜂证明 ,再到动物检疫机关进行检疫。4.2欧洲幼虫腐臭病检疫中发现欧洲幼…  相似文献   

16.
多用EM原露,少用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蜜蜂杂志》2003,(10):39-40
养蜂中使用抗生素会给蜂产品造成污染 ,并带来危害。但以往对蜜蜂“爬蜂病”、大肚病、蜜蜂幼虫病、白垩病等蜂病一般都用抗生素进行防治。自从使用《蜜蜂杂志》介绍的EM原露后 ,2年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春繁中的“爬蜂病”、大肚病 ,使蜂体健康 ,蜂群增殖 ,有效地预防了夏季高温潮湿时的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白垩病的暴发 ,促进了蜂群正常产浆。EM原露是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在一起的微生物制剂。其本身就是一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因此不会产生抗生素危害和“药残”。它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组成微生态系统形成适于蜜…  相似文献   

17.
<正>对症下药,比如在巢房孔或箱底发现黑白相间葵花籽样发硬蛹尸即可确定为白垩病。因白垩病属酸性真菌,施用碱性药物方可起到理想治疗效果。观察发现,蜂群出现幼虫病时,基本处于外界蜜源短缺的繁殖期。蜂群饲喂不周,幼虫营养不良,饲料不足。因此,在用药同时还需提出空脾,达到蜂多于脾的状态,保证饲料充足,这样才能治愈蜂病。蜂群染病关键在蜂王,培  相似文献   

18.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9.
董秉义 《中国蜂业》1998,49(5):28-29
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及防治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美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臭子病,是蜜蜂幼虫细菌性顽固性传染病,传染快,危害大。该病常年均会发生,一般多流行在夏秋高温季节。患病蜂群轻者影响繁殖和采集力,重者造成全群甚至全场蜂...  相似文献   

20.
王爱群 《蜜蜂杂志》2011,31(10):33-33
白垩病是蜂群常见的一种蜂病。蜂群若感染上这种蜂病,不但本群受危害,还会感染临近蜂群。治疗白垩病一般用碱性药物,如碱面、石灰粉和蜂药厂出售治疗白垩病的药物也不错。但是春季发生的白垩病秋季还会复发,秋季患白垩病的蜂群第二年春季还会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