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等农林院校的财务管理既有一般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时期我国高等农林院校财务管理在资金分配及有效使用上面临许多新的矛盾与挑战,主要表现为日常经费支出压力大,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和高等农林院校的特殊性,该文提出了包括资金使用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科研教学经费管理、学校日常经费管理和学校支持创新能力培养的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18个子项57个指标构成的高等农林院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实施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模式已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在建立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二级学院要编制自主理财经费预算。但是,目前二级学院在自主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学院与学科之间的财务关系未理顺、财务负责人和财务联系人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的精细化程度不高、预算管理目标不够明确、财务监督检查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应从理顺财务关系、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任务、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管理、完善财务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公益型林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林业科研单位存在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缺乏、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加强资金预算,改变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机制,改革职工分配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四项进一步加强公益型林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财务报销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的提升不仅可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彰显高校财务管理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报销水平及质量,解决现有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手续繁琐、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须改变现有的报销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新的报销模式,切实提高高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要从加强高校的预算控制及建立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入手;探讨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障碍,包括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管理渠道不顺畅、考核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参与循环经济的能力较差等;提出高校财务管理应采取加强资产管理、资产审计监督和财会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参与循环经济的环境,积极开展高校落实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等措施,对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省部共建高等农林院校的本科生源结构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临着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低于其他科类高校、生源构成呈地域化趋势、难以吸引优质生源等问题.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对近年来本科招生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省部共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深化办学机制的改革;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主动出击,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统筹协调,推动招生计划向西部地区和农林业大省倾斜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和专家法构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林业大学150名大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对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专业能力和其他能力5个一级指标及其下24个二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性别、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学生身份、社会实践等不同维度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分别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和高校的角度提出提升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夯实基础知识与加强专业技能、主动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存在的整体不发达、特色不鲜明,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等问题,高等农林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严格预算管理,完善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和学校内部控制制度、重视财务分析几个方面提出作者的几点建议,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均属于B类和C类,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社会声誉等角度分析,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抗衡;缺乏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师资;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尖端试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有较大差距;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行业认可度较低,难以通过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学科实力,等等。因此,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特色学科上的优势,以长板补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开拓具有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要发展与农学大类相关的有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方向;二是要依靠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领军人才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林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手段和先进仪器设备;四是要开拓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占据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背景分析,认为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首先应从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着手,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问题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系列课程改革初探北京林业大学邱俊齐高岚山东农业大学王洪谟高等农林院校本科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为了全面了解农林经济发展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学生的经济管理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山东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先后在山东济南和山东枣庄...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林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一流本科、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各高校掀起了重视本科教育的新浪潮。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改革的总遵循。高等农林院校要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立德树人、内涵发展、重构知识体系、打造共享平台、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深化教育创新,努力培养更多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时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机遇。基于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情况的统计,剖析了农林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行业优势逐步削弱、综合性大学在农林领域势头强劲、学科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科建设支撑条件薄弱、学术大师匮乏及社会声誉需要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对策:一是要正确把握"双一流"建设基本原则;二是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对接;三是要进一步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四是要建立高等农林院校命运共同体,推动农林行业的整体发展;五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双一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大类招生实施前,农林院校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不高以及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所以农林院校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新型“材料与化工”行业对复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了基于大类招生的农林院校“材...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批准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来,高等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雷同、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定位模糊且缺乏特色、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不佳、毕业生缺乏竞争力等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应基于高等农林院校各自的特色进行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以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等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以突出高等农林院校特色为导向,构建由体现宽广性和综合性的理论课模块、体现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实践课模块、体现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创新课模块等组成的具有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应积极探索突出实践性的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订单培养定向型人才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等,并根据就业趋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优化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开放课程建设是农林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引导和推动农林教育的重塑,有利于促进农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以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通识教育缺位且对农林教育的适应性不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不够、开放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开放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的开放课程、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通的开放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而且丰富了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资源,加强了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培育的主力军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从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做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并从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建立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同时,高等农林院校所在地的各级政府也应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基础专业,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折射出许多急待改革的问题。为此,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以及与该专业本科生的座谈交流和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通过明确有别于其他科类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精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贫乏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教育的贫困”———对农林院校高等语文学科教育现状的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张京霞理科高等语文以其自身的思想性、情感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整个理科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可是,在农林院校,理科高等语文的这种学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