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第一节 抗菌类鱼药及消毒剂(二) 七、90消毒剂 1.性状:该药是一种淡黄色液体,易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主要防治白鲫、鲤、鳊、鲢、鳙的暴发性出血病及鱼类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等。对渔具、饲料及肥料等亦有较强的消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溴氯海因防治草鱼细菌性病害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氯海因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化学名称为 1 -溴 3 -氯 -5,5-二甲基乙内酰脲 ,是一种新型渔用氧化性杀菌剂。山西争跃化工药业公司生产的溴氯海因自 2 0 0 1年开始在我省推广使用以来 ,因其对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而深受用户欢迎。本试验以草鱼“三病”(出血、烂鳃、赤皮 )症状明显的病鱼为试验对象 ,综合评价溴氯海因的灭菌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时间、地点2 0 0 3年 6月 1 8~ 2 4日 ,在江西省水产科研所室内试验基地进行溴氯海因防治草鱼“三病”室内药物试验。 2 0 0 3年 6月 2 8~ 7月7日 ,在南昌市郊五…  相似文献   

3.
对养殖鱼类各种疾病的防控主要三种途径:即生态防控、免疫防控和药物防控. 我国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而允许使用的鱼用疫苗,至今已经有8种.其中专门用于预防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就有2种,即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和草鱼出血病活疫苗.有些地方的养殖业者也将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  相似文献   

4.
正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病毒、细菌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分辨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对鱼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原菌主要有3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每年3-4月,此菌大量繁殖,此时鱼类出血病症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  相似文献   

5.
二溴海因是更新代的海因类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果是常规含氯消毒剂的40倍,对鱼类细菌性疾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杀灭水体不良藻类,有效调节水色,改善养殖环境的功效。本试验探讨了二溴海因对青虾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俗称青虾,体长:6.5±1.5cm,体重:3.5±1.5g。1.2菌种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calumnaris)G4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提供1.3试验药物试验药物:二溴海因,由郑州恒盛渔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物: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含量为53%,由常州农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等长江珍稀鱼类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和诊断方法,2011-2017年以自然患病的这4种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归纳总结出20种常见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10种,寄生虫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营养性疾病1种,其他疾病2种;(2)中华鲟和胭脂鱼是主要易感群体,其幼鱼养殖阶段是疾病的高发期,春季和夏季是流行高峰期;(3)病原性疾病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为主,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气单胞菌,而寄生虫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疾病临床症状的共同特征和特异性,以平行式检索方式构建了这4种鱼类常见疾病的快诊速查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病毒感染、细菌、营养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分辨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对鱼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出血病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依时间顺序为: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类出血病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 (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 ),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一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 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 2月底至 11月底,水温在 9~ 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9.
1.稻田养鱼的条件 (1)水质好,符合养鱼水质标准。 (2)水源好:需要水就有水灌田。 (3)能排洪、能保水:高产养鱼田应开有排洪沟,田埂应不垮塌和不渗漏。 (4)放养优良鱼种:放养耐水浅、耐高温、耐低氧、食性广的鱼类、草胡子鲶或罗非鱼和温水性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白鲫及大口鲶、斑点叉尾鲴、云斑鮰、中华绒毛蟹等品种。草鱼必须在2—3月上旬注射出血病等免疫药物,在冬囤水田中,由于水位深,在稻谷收割后,可放养一些大规格的鲢鱼种养殖成鱼。 2.养鱼稻田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0.
鱼类受到细菌性病害的侵袭,传染蔓延十分快速,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及防治方式,盲目地使用各种药剂,除影响养殖成本外,也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药害及引起药物残留的问题。主要的细菌性鱼类病原菌,一是革兰氏阳性菌,包括:1、链球菌,2、粪土菌。  相似文献   

11.
正细菌性出血病、大红鳃和鳃出血是鲫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技术员和养殖户,本文主要对这3种疾病的症状进行梳理,并对其防治提供一些建议。一、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为细菌感染,诱因有水质恶化、亚硝酸盐偏高;投喂过多导致的肝脏受伤、免疫力下降;鱼体受锚头鳋叮咬存在伤口。该病水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往往伴随其他鱼类的死亡,死亡顺序一般为杂鱼、鲢鱼、鳊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濒死鱼有腹水、肌肉出血,肛门红肿、出血、外突,腹部呈弥散状出血,鱼鳔可见树枝状充血,肝胰脏糜烂并出血(图1)。  相似文献   

12.
(一)流行趋势 1.传统养殖鱼类病害 由于1998年冬和1999年春的气候异常,受去年洪水灾害的影响及病原耐药性较普遍等因素影响,1999年常规养殖鱼类病害特别是草鱼出血病、细菌性暴发病、鲤、(鲫)鱼粘孢子虫病的危害总趋势将会加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尤应提高警惕。 2.名优养殖鱼类病害 鳗鲡狂游病、爱德华氏病和锚头鳋病仍将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流行;鳜鱼病仍以广东为主要流行地区,病情仍难以缓解,养鳜场应特别警惕尾孢子虫病的流行;黄鳝的几种疾病仍将偏重,而且新的鳝病有可能发生;斑点叉尾鮰疾病仍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7.临夏州临夏市监测品种为8种鱼类,分别是草鱼、鲤、鲫、鲢鳙、虹鳟、鲟鱼、团头鲂、鱼。监测到的养殖病害有16种,其中细菌性疾病7种,分别为赤皮、烂鳃、肠炎、打印、疥疮、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真菌性疾病1种为水霉病;病毒性疾病2种为草鱼出血病、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寄生虫病害6种,分别为车轮虫、锚头鳋、小瓜虫、中华鳋、指环虫。(1)草鱼:常见多发病为水霉病、草鱼出血  相似文献   

14.
《海鲜世界》2003,(1):39-39
菌氮清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最新研制的环保型外用杀菌消毒剂,无公害、无残留。对细菌、真菌及病毒杀灭彻底。 1、主治鱼类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竖鳞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烂尾病、赤鳞病、疖疮病、真菌性肤霉病、鳃霉病等,对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也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就草鱼在我国淡水养殖品种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引申出危害草鱼的主要疾病—病毒性出血病为背景,概述防控出血病的有效方法、疫苗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市场上的使用现状,并就当前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剖析,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更好的掌握草鱼出血病疫苗相关知识及规范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4.暴发性鱼病技术需求及鱼病用药不规范大宗淡水鱼病害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赤皮、烂鳃疾病,白鲢寄生性鱼病,鲫鱼孢子虫病,草鱼、鲫鱼暴发性鱼病等。在调研座谈中了解到,渔民对鱼类一般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传播快、死亡率高、危害大的草鱼、鲫鱼等暴发病毒性出血病,渔民感到施用渔药效果不明显、不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7.
鱼类出血病是近几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1997年,郑州地区有一半以上的高产塘暴发不同程度的出血病,死亡率在10%以上,个别发病严重的池塘,鱼全池死亡。目前,该病已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病的暴发流行已是当务之急。在对郑州地区近万亩养殖水面、十几个养殖场进行鱼病调查和鱼病诊治工作中,针对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1 鱼类出血病流行特点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自5月份以来,本地区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暴发,笔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占检测总数的95%以上;而检测虫类90%左右是鳃指环虫类。指环虫大量寄生在鱼鳃上,使鳃组织严重受伤。又因鱼的鳃及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从伤口进入鱼体,且不断繁殖增加数量,导致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造成鱼类死亡。1.预防方法。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及时降低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使用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投喂,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和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2.治疗方法。发生暴发性出血病时,要尽早治疗。现时治疗一般遵循三步治疗法: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20.
鱼用常用催产剂的性能及使用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用途:促进各种养殖鱼类产卵、排精。 (2)使用剂量(以下均为雌亲鱼剂量,雄亲鱼减半)。 ①鲢、鳙鱼亲鱼:HCG800~1200IU/kg。 ②草鱼亲鱼:HCG800IU/kg+垂体2mg/kg(1mg垂体相当于1个0.5kg重的鲤鱼垂体)。 ③胡子鲶亲鱼:HCG1000-1500IU/kg。 ④团头鲂亲鱼:HCG1600~2400IU/kg。 二、促排卵素2号(LRH-A) (1)作用:鱼类催情、催熟。同地欧酮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