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7年6月2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桥梓尜尜枣等27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中,"海林猴头菇"赫然在列。"海林猴头菇"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填补了该市地理标志产品的空白。黑龙江海林市,素有"中国猴头菇之乡"的美誉,其猴头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海林市于2015年开始"海林猴头菇"国家地理标  相似文献   

2.
《食药用菌》2013,(6):372-372
近日,记者从海林市食用菌办公室了解到,2013年海林市的猴头菇长势好,鲜品产量将达到3万吨,这将是该市连续第七年猴头菇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猴头菇之乡"称号。近年来,该市加快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促农增收,制定出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奖励实施细则》,市财政专项列支300万元,用于支持标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8,(6)
猴头菇是宝贵的食药兼用蕈菌,含有多种活性功能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产品开发价值。从猴头菇的药用价值和产品研究开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猴头菇商业开发前景进行展望。对猴头菇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有助于拓宽猴头菇的商业开发,提高猴头菇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被列为八大山珍之一的猴头菇,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猴头菇营养丰富,据资料介绍含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富含胡萝卜和核黄素等成分,每100g 干猴头菇含蛋白质26.3g,脂肪4.2g,碳水化合物50g。猴头菇也是一种有名的药用真菌,它能助消化,利五脏,对胃肠疾病和神经衰弱有显著疗效,还具有杭癌之功效。我们在利用鲜酒糟栽培猴头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猴头菇进行深加工研究,酿制出具营养、滋补、低度的猴头补酒。本文主要介绍猴头补酒的酿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光伏温室大棚中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1],又称猴头蘑、猴头菌、猴菇等,营养美味,自古以来素有"山珍"之美誉.据古籍记载,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能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近年来,市场上对猴头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猴头菇产品是食用菌品种优化和结...  相似文献   

6.
张建  柴秋泉 《吉林蔬菜》2017,(10):46-48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别名哈士蟆、蛤士蟆(《饮片新参》)、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雪蛤、田鸡(《辽宁主要药材》)、雪哈(《药材资料汇编》)、蛤蟆、吧拉蛙(《吉林中草药》),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名贵药用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著名的珍贵滋补佳品。1林蛙的经济价值中国林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猴头菇原生长于亚洲、北美和欧洲,英文名为Lion's Mane(狮鬃毛菇)。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农业研究组织在2月初推出新改良的猴头菇品种,并命名为"特朗普头菇"。据说,该猴头菇品种吃起来有龙虾的味道。该品种不但能够适应沙漠  相似文献   

8.
综述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主要包括抗溃疡和炎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抑菌,保肝,抗辐射,抗突变,提高机体耐缺氧,抗疲劳等作用。概述猴头菇在医药保健和食品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出猴头菇制品主要有猴头菇药品,猴头菇罐头,猴头菇脯,猴头菇酱,猴头菇保健饮料,猴头菇保健酸奶,猴头菇保健酒,猴头菇保健醋,猴头菇袋泡茶。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9,(6)
<正>猴头菇属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真菌。鲜嫩的子实体通过特殊的烹调,色香味俱全,为一种名贵菜肴,长期以来与燕窝、熊掌、海参齐名。猴头菇又是一种对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疗效的药用菌。据记载,猴头菇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效,能帮助溃疡愈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1]。每100 g干品猴头菇含蛋白质26.3 g,脂肪4.2 g,碳水化合物44.9 g,粗纤维6.4 g。猴头菇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21,(3):59-59
2021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Microbiological Research》等刊物上。该研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鉴定了59个重组交换热点区域及其富集基序,并挖掘了调控重组变异的遗传位点。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9,(6)
以"常山99"为试验菌株,采用室内层架式栽培方法,研究了主料中不同桑枝木屑添加量(0%、30%、40%、50%、60%、70%、100%)对猴头菇菌丝长速、长势、产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替代传统栎木木屑,当其添加量达到100%时,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当添加量达到50%时,猴头菇鲜品产量最高,达0.491 kg/袋。用桑枝屑可替代传统花栎木屑栽培猴头菇,可减少传统林木类原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由桂黔食用菌实验厂承担的广西柳州地区科委两项食用菌科研课题《利用烤胶废渣栽培猴头菇的开发研究》和《金针菇菌丝蛋自的研究》,经过桂黔两省部分食用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于去年在广西宜山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栽培专题讲座专家黄良水高级农艺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专业,现任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金针菇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由他组织实施的"金针菇商品化生产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金针菇高产栽培及其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猴头菇(金针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撰编《中国金针菇生产》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25篇;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自古以来皆称其为"山珍",在明、清时被列为贡品。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综述猴头菇的民间传说、人文轶事、人工栽培发展历史和食疗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和2,4—D对猴头菇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赤霉素和2,4-D处理猴头菇,对改善猴头菇品质,提高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增强猴头菇菌丝体酶活性,促进猴头菇子实层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均具有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16.
款冬     
<正>款冬为菊科款冬属宿根草本多年生蔬菜,别名款冬花、钻冻、虎须、金实草、水斗叶等。中国自古以花薹、叶柄作菜用和药用。花蕾未破时称蕗薹,作香辛料。叶柄、嫩花穗多肉味微苦,经腌渍或烫漂去苦味后煮食。款冬原产亚洲北部,中国、朝鲜及日本山谷间多野生。款冬的称谓早期可见于《神农本草经》。先秦古籍《尔雅》记为:"颗冻",李时珍《本草纲目》注曰:"洛水至岁末凝厉时,款冬生于草冰之中,则颗冻之名以此而得。后人讹为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具有极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猴头菇的栽培、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对猴头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猴头菇的栽培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猴头菇的深加工产品及工艺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猴头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郝涤非 《北方园艺》2011,(23):152-153
为了进一步科学掌握猴头菇的保健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功效,现对猴头菇中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菇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为4.63%,干菇为32.98%;经对干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猴头菇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与干枞菌相当;同时指出猴头菇营养价值高于动、植物蛋白,应加大食用开发力度,促进猴头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猴头菇菌株TJH-03为试材,采用日晒干燥、真空冷冻干燥、55℃热风干燥、65℃热风干燥和75℃热风干燥5种方式对新鲜猴头菇进行干制,并对干燥后猴头菇营养标签中标示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元素、脂肪酸组成、多糖、总酚和部分维生素等含量进行比较,以期选出猴头菇最佳的干燥方式.结果 表明:5种不同干燥方式下猴头菇营养成分变化显著,65℃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可较好保留猴头菇各种营养成分.65℃热风干燥猴头菇营养标签中标示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最为合理均衡,冷冻干燥猴头菇多糖、总酚和部分维生素含量最高,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65℃热风干燥猴头菇多糖、总酚、抗坏血酸和硫胺素含量下降,但仍保持在80%左右,它们含量分别为(4.31±0.11)(405.78±6.27)(17.30±0.58)g·(100g)-1和(0.76±0.02)g·(100g)-1,但真空冷冻干燥时间过长(42 h),是65℃热风干燥所用时间的2.63倍,过程能耗大,干燥成本高.综合考虑猴头菇的品质、干燥效率和成本,65℃热风干燥猴适宜在猴头菇干燥加工产业推广.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黄蜀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us)属锦葵科秋葵属植物,又名黄葵、豹子眼花,是优良的药用观赏植物。黄蜀葵始载于《嘉祐本草》,收载于各版《中国药典》,其花、种子和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其花味甘、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火伤"等。黄蜀葵花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黄酮类成分,此外也包含有机酸类、甾类、挥发性成分和长链烃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