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甜樱桃砧木吉塞拉5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考特樱桃(Prunus.avium×P.pseudocerasus)和山樱桃(P.serrulata)为对照,采用电导法对甜樱桃砧木吉塞拉5(P.cerasus×P.canescens)的抗寒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并研究了枝条的SOD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吉塞拉5抗寒性较强,SOD可作为衡量砧木抗寒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樱桃砧木酸碱盐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组培技术,对对樱(Prunuspseudocerasus)、CAB(P.cerasus)、Gisela5、Gisela6(P.cerasus×P.canescens)、Colt(P.avium×P.pseudocerasus)5个樱桃砧木的组培生根苗进行了酸、碱、盐适应性评价。比较了pH(2.5~10.5)胁迫(45d)、NaCl(0.1%~0.4%)胁迫(35d)对砧木生物量和受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砧木中,Colt耐酸性最强,Gisela5,Gisela6耐碱性最强,Gisela5耐盐性最强;并根据砧木在不同pH值(酸、碱),盐(NaCl)浓度下的表现,确定了可以生长的pH值和NaCl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不同对樱优系低温胁迫下抗寒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对樱优系及‘Gisela5’为试材,研究休眠期内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测定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樱桃砧木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统计胁迫处理后的枝条萌芽率,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樱桃砧木的抗寒性,以筛选抗寒性强的砧木资源。结果表明,对樱优系红8抗寒性最强,红7、‘Gisela5’抗寒性较强,红6、红10抗寒性较弱,红2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樱桃砧木枝条萌芽情冴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砧木的长富2号(Nagano Fuji No.2)苹果枝条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筛选能提高长富2号苹果抗寒性的优良砧木,为陇东地区长富2号苹果抗寒栽培和砧木引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H1、Y-1、B9、T337和M26砧木嫁接的1年生深度休眠期苹果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5、-20、-25、-30、-35、-40℃的低温处理12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利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抗寒性。【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形变化曲线;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在低温半致死温度附近出现突然跃变的现象;抗寒性强的砧木品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结论】5个砧木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B9(-40.1℃)SH1(-36.0℃)Y-1(-32.7℃)M26(-31.3℃)T337(-23.4℃)。  相似文献   

5.
2013年进行了低温胁迫对葡萄砧木枝条抗寒性的影响试验。以8种葡萄砧木为试材,采用组织褐变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葡萄砧木在低温(-2、-15、-20、-25、-30、-35℃)胁迫下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褐变率、扦插愈伤、萌芽和生根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各砧木品种的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褐变程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加重,枝条不同组织的抗寒力差异明显,即木质部韧皮部。各低温胁迫下贝达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褐变率最低,101和5BB韧皮部和木质部褐变率高;贝达、110R和188等萌芽及生根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3309C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各砧木品种枯死率除3309C在-30℃,188在-25℃全部枯死,贝达、101、5BB和5C均在-35℃枯死率达100%。综合评价得出,贝达砧木抗寒性最强,3309C、110R、SO4、5C抗寒性较强,188、101和5BB抗寒性较弱;各品种能抵御的临界最低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6.
引入石河子地区的5个葡萄砧木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引进葡萄砧木品种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抗寒适应性,筛选出具有较好抗寒性的品种,为新疆葡萄砧木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入石河子地区的5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 a(年)生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0℃、-15℃、-20℃、-25℃、-30℃、-35℃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贮藏的枝条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萌芽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计算了其半致死温度,同时进行了田间自然鉴定。【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贝达’、‘5BB’、‘5C’、‘420A’、‘110R’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60℃、-32.00℃、-24.40℃、-14.79℃、-14.07℃;抗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田间鉴定结果与电导法和保护酶活性法结果一致。【结论】5种供试材料中,‘贝达’和‘5BB’抗寒性最强。电导法和保护酶活性法是葡萄砧木抗寒性的有效预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砧木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简写为CS)葡萄枝条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筛选能提高‘赤霞珠’葡萄抗寒性的优良砧木,为新疆地区‘赤霞珠’葡萄抗寒栽培和砧木引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嫁接在5个砧木(5BB、SO4、kangzhen3、5C、140R)的‘赤霞珠’葡萄及自根砧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分别放在-12℃、-15℃、-18℃、-21℃、-24℃、-27℃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萌芽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获得鉴定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半致死温度(LT_(50))。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所有处理枝条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CS/5BB、CS/SO4、CS/kangzhen3、CS/5C、CS/140R、CS的半致死温度从低到高,分别为-20.09℃、-19.37℃、-16.94℃、-16.31℃、-14.74℃、-13.43℃。【结论】6种供试葡萄枝条耐寒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S/5BB、CS/SO4、CS/5C、CS/140R、CS/kangzhen3、CS。  相似文献   

8.
葡萄砧木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及其评价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葡萄枝条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3个指标,进行抗寒性分析,以期为西北葡萄种质资源筛选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个酿酒葡萄砧木品种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24.5~-32.0℃;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递增的速度和幅度存在一定差异,且递增幅度大小与抗寒性强弱一致;‘山葡萄’、‘贝达’、‘5BB’和‘520A’抗寒性较强,‘140R’、‘5C’和‘抗砧3号’抗寒性较弱,其它品种抗寒性中等。  相似文献   

9.
西梅不同砧木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西梅抗寒栽培及育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3种不同西梅砧木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低温(-15℃、-18℃、-21℃、-24℃、-27℃、-30℃、-33℃、-36℃)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MDA含量和POD、CAT、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砧木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CAT、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9.023%,可以解释绝大部的原始信息。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砧木抗寒性评价方法表达式为F=3.190F1+2.107F2+1.024F3。通过该模型计算出不同砧木综合得分,并排序。不同砧木综合得分为-0.105~0.062之间,综合得分排序为酸梅实生杏毛桃。综合比较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推广酸梅做砧木较好。该研究结果为西梅抗寒栽培和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晋梅杏""凯特""鸡蛋杏""金太阳"一年生休眠枝条和带花枝条为试材,通过不同低温处理,测定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比较生理指标在低温下的变化以及与抗寒性的关系,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筛选抗寒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枝条相对电导率、枝条丙二醛(MDA)含量、枝条脯氨酸含量、杏花MDA含量、杏花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枝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花朵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凯特"枝条中MDA含量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著;"金太阳"枝条中脯氨酸含量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著。花朵中MDA含量与4个杏品种的抗寒性呈负相关;除"鸡蛋杏"以外,枝条中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和枝条中SOD活性、枝条中脯氨酸含量、花朵中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朵中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花朵中MDA含量与花朵中SOD活性、花朵中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朵中SOD活性与花朵中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4种杏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金太阳">"晋梅杏">"鸡蛋杏">"凯特"。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甜瓜砧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病王子、亲密1号、FR-2和Yガ一ド4个甜瓜砧木品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20℃/10℃(昼/夜)和15℃/7℃(昼夜)2个低温处理,以25℃/15℃(昼/夜)为对照,分析了低温胁迫下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以期为甜瓜耐寒性砧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处理5d后,随着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甜瓜砧木品种幼苗生长势逐渐减弱,叶片内维生素C含量逐渐减少,而脯氨酸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逐渐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是先增强后降低。综合评价,4个甜瓜砧木品种抗寒性强弱依次为抗病王子>亲密1号>Yガ一ド>FR-2。  相似文献   

12.
以4种白籽南瓜为砧木,以甜宝甜瓜为接穗,对嫁接苗和自根苗进行15℃/5℃(昼/夜)连续5d低温处理,统计嫁接苗成活率,并进行生长指标及抗冷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嫁接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的相对生长量均高于自根苗,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亦不同程度高于自根苗,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低于自根苗。嫁接显著提高了甜瓜的耐冷性,低温胁迫后甜砧嫁接苗的生长指标以及抗冷相关生理指标几乎全部优于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及自根苗,更适合在甜瓜耐低温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葫芦砧木低温处理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个具有低温抗性差异的葫芦砧木A12、A05及西瓜TRM进行低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葫芦幼苗(0.43~0.71)的低温抗性显著高于西瓜(1.0),4℃条件下A12的耐低温性高于A05,6℃条件下相反;3叶期2个砧木间冷害指数差异显著,且叶绿素含量变化均达极显著,叶绿素含量变化程度与冷害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R2=0.65),因此,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耐低温葫芦砧木材料选择的一个标准,且3叶1心期6℃为相对较好的低温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砧木对甜樱桃幼树生长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年生‘吉塞拉5号’ (G5) 和‘Colt’为砧木的‘红灯’樱桃为试材, 比较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光合效率。结果表明, 以吉塞拉5号为砧木的红灯幼树, 树体矮化, 比叶重高, 气孔密度大。吉塞拉5号砧红灯樱桃在光响应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光合速率, 对CO2 的利用效率高于Colt砧木红灯。红灯以吉塞拉5号作砧木比以Colt作砧木更适于矮化、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下佛手半致死温度测定和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青皮’和‘矮化’佛手(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下处理24 h后,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在半致死温度下设置不同处理时间,测定REC、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佛手REC随温度降低及处理时间延长呈“S”形上升, LT50在-4~ -5℃之间;在LT50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Pro和MDA含量逐渐上升;12~ 24 h为佛手在LT50下冷害发生的临界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5~-15℃不同低温处理下对观赏特征不同的5个羽衣甘蓝品系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CAT、POD、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系的细胞膜在-10℃时开始受到损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整个处理范围内总体活性上升,尤其在-10℃时增加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在-10~-15℃变化不明显。综合各生理指标的结果,温度低于-10℃,羽衣甘蓝自身抗寒调节能力开始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7.
5种樱桃砧木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马哈利、大青叶、本溪山樱、吉塞拉5号及考特5种樱桃砧木为试材, 通过气体交换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马哈利对低浓度CO2及高光强利用能力均强, 光合能力最大; 考特对弱光利用能力显著强于马哈利和吉塞拉5号, 但其光合能力最弱; 5种樱桃砧木新梢中下部、中部、中上部叶面积占新梢总叶面积比率及相应3部分光合产物占总光合产物比率均明显高于基部和顶部所占比率,中下部及中部叶片较大且发育良好, 是整个新梢叶片光合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8.
以百合品种‘索邦’为试材,以室温(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CK),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昼/夜温度8℃/2℃)对其胁迫处理3、7、10 d,随后立即增至室温,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等常规方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百合10叶期、20叶期及现蕾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冬季日光温室的调温及切花百合的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胁迫后各生长期百合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胁迫10 d后分别达到各期CK的0.97~2.33、2.05~5.26、1.84~2.14、2.40~2.49、0.87~1.87、1.77~5.33倍,增温处理后其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REC、Pro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增温10 d后趋于各处理,分别为CK的1.03~1.26、1.12~2.18、1.02~1.12、1.35~1.72、0.87~1.03、0.56~1.32倍。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百合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变化最为明显,且低温胁迫后增温可缓解‘索邦’百合不同生长期所遭受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9.
以2个月、6个月和1年苗龄的中华常春藤为试材,分别用0、5、10mg·L-1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施各苗龄的常春藤,5℃低温胁迫12、36、72、144 h后测量常春藤的光合参数,并测定叶片中丙二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活性氧的含量和4种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探究外源ABA对低温下常春藤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增强常春藤抗寒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 mg·L-1ABA可以显著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1年苗龄的常春藤在ABA处理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最明显,表现出更强的抗寒性。喷施适宜浓度的ABA可以增强常春藤的抗寒性,缓解低温胁迫对常春藤的伤害,并且外源ABA对年龄越大的常春藤缓解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