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6,(9):26-27
中层拖网可分为二大类;(1)单船拖网,(2)双船拖网。双船拖网(对拖)于1948年第一次以丹麦式中层拖网在生产上应用。这种拖网经过几次改动后,已在几个国家应用;目前,英国已广泛应用于苏格兰鲱渔业。  相似文献   

2.
王文硕 《水产科学》1992,11(4):22-24
中层拖网在渔业上的应用是比较晚的。40年代末,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士等国开始用小型渔船进行了双船中层拖网作业,以后通过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使之成为在北海中、南部、斯卡格拉克海峡等一带捕捞鲱鱼的主要作业方式。单船中层拖网是西德于60年代获  相似文献   

3.
一、同型和网具结构的沿变: 中层拖网或称变水层拖网,1943~1944年首先在瑞典试验,获得成功。1945~1948年丹麦的罗伯特·拉森试验“ATOM”型中层拖网时,由二片式改为四片式,用棉线编织,主要用来捕捞鲱科鱼类,一度风行于不列颠、丹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双船中层拖网从理论设计,模拟试验及实物网作业性能的海上测试结果,提出了适合我省渔场特点的中层拖网网具和捕捞技术。  相似文献   

5.
祖国各地     
双船变水层拖网技术鉴定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市水产局受国家水产总局委托,于1981年7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双船变水层拖网技术鉴定会。会议认为,1978年进行的双船变水层拖网试验,在网型、网位控制、瞄准鱼群栖息水层和甲板操作技术等方面获得了初步成功。通过1979年12月至1980年11月的生产性试验、和在协助指挥生产和渔场调查的同时,还获得年利润4.9万元的好成绩,与会代表确认,双船变水层大目拖网是捕捞马面鲀的季节性有效工具。由于在东、黄海尚未发现可供变水层拖网全年作业的捕捞对象,全年运营还不能收到象底拖网作业  相似文献   

6.
<正> 拖网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拖网的捕捞特点是主动灵活,能捕获栖息于不同水层的各种鱼类,生产效率较高。因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捕鱼方式。我国黄渤海区、东海区的机轮拖网渔业以双船拖网为主,群众机帆船拖网渔业也以双船拖网为主。  相似文献   

7.
《海洋渔业》1984,6(3):129-131
拖网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是海洋捕捞的主要渔具之一。拖网的捕捞特点是主动灵活。能捕获栖息于不同水层的各种鱼类。生产效率较高。因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捕鱼方式。我国黄渤海区、东海区的机轮拖网渔业以双船拖网为主。群众机帆船拖网渔业也以双船拖网为主。  相似文献   

8.
冰岛中上层鱼类持续性协会所属的20艘以白色肉鱼、鲐鱼、鲱鱼为捕捞对象的多用途拖网渔船以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9.
971717 欧共体项目 TE-3-613:选择性中层拖网捕捞的最新发展(SELMITRA)=Re-cent developments in selective mid-watertrawling,EC-proiect TG-3-613(SELMI-TRA)[刊,英]//ASFA1.-1997,27(3).-298该项目的目的在开改善鲐鱼、竹荚鱼和鲱鱼混合鱼种渔业中层拖网的选择性。当捕捞配额达到之后便在海上抛弃渔获。有人建议利用行动差异来分离鱼种,早期的水槽试验证明后装漏斗网是一种有效的惊吓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中层拖网类渔具,是我国大型水库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渔具之一。其渔具结构及渔法特点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为便于同行交流和推广使用,这里简介一项59kW中层拖网渔具。该渔具属双船中层有翼单囊拖网类渔具,采用大尺寸网目四片式结构,曳行时依靠调整浮、沉力和曳纲长度控制网具作  相似文献   

11.
970066 主捕金枪鱼拖网渔法=Target tu-na trowling[刊,英]//FN1..-1996,35(5).-22~23加拿大诺瓦斯科舍达特茅斯的诺海(Nordsea)有限公司正在纽芬兰水槽试验一种被称为准确瞄捕鱼类的新型中层拖网。该网是为主捕金枪鱼和鱿鱼而设计的,也能捕捞鲱鱼和鲐鱼,某些渔法,如控制拖网深度和使用大网目,可以获得极大的鱼种及其大小的选择性。据说可以减少非目标鱼种和哺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2018年山东省海洋捕捞渔业信息船的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黄渤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双船拖网渔业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结合表层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蓝点马鲛双船拖网渔业名义CPUE与时空及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4427x-36.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5~13.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课题是省科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层拖网在一些国家已是一种成熟和有效的捕捞作业。国内一些省的生产科研单位也曾先后进行过试验,且在一些远洋渔业中使用,但我省迄今还是空白。中层拖网作业方式是“瞄准捕捞”,因而准确控制网位是捕捞成功的关键。中层拖网网位除与自身的特性(网型、浮沉力配备等)有关外,还受到曳纲长度(L)、拖速(V)、两船间距(D)的影响。因此为了搞清各参数对网位的影响,检验网具的各种作业性能,为下一阶段的生产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黄海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鱼是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鱼是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底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5.0~14.0吨、近底层型3.6~4.5吨和表层型2.3~3.0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水库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激励下,水库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都在探索水库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道路。为此,水库捕捞已出现了有效地捕捞底层鱼的底拖网,而且还发展了捕中上层鱼类的浮拖网和变水层(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17.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2,(3):F002-F002
为捕捞离底较高的鱼群,和开发外海渔场;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在水产总局领导下,1978年起进行双船变水层拖网试验。  相似文献   

18.
广东群众渔业机船拖网网具,长期来均习惯使用手工编结的园筒状形网,这类网具由于网形结构不够合理,网周偏小,对于捕捞离海底较高的近底层鱼类效果较差。过去广东底拖网所捕获的传统鱼类丁(蛇鲻)、三(金线鱼)、线(鲱鲤)、(li)(鲷)等,由于资源受到明显破坏而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搜集了许多文献,着重围绕中层对拖网理论、中层对拖网网具、中层对拖网的捕捞技术以及中层拖网的深良调整等内容进行概述。这些技术对我国研究中层对拖网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连水产学院设计的40马力水库双船疏目拖网试捕鲢、鳙鱼已获得成功.目前该院正进一步总结,并将针对我国大多数水库普遍使用20马力机船的情况,继续研究和试验以20马力为主的其他小马力机船的鲢、鳙鱼疏目拖网. 鲢、鳙鱼是目前我国水库的主要放养鱼类.水库捕捞鲢、鳙鱼主要用赶拦刺张联合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