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街山曼氏无针乌贼产卵场生态环境及其资源保护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文的基础上,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与藻类的组成与分布,尤其是作为乌贼产卵附着物的柳珊瑚、娱蚣藻、羊栖、菜、厚膜藻等分布及数量情况,进一步作了调查,以便为中街山乌贼产卵场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3.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提高乌贼渔业的年产量,除了要搞清其产卵场、索饵场及涸游路线外,对其食性的研究也是显得十分必要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食性作全面详细的报道,为此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为了解其食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浙江北部的嵊泗、中街山和大目洋渔场,位于长江口南缘和杭州湾口外,海区内岛屿星罗棋布,潮流变化复杂,有其独特的海流形式以及温盐分布特征,平均水深35米,海底底质为沙质泥。本文根据9年海调资料和近几年对乌贼的调查(站位见图1),从水文学角度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中了解环境对乌贼产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乌贼资源增殖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贼的生殖习性,是把卵产附于枝状或捧状附着物上。在自然海区可供附卵的底栖生物有珊瑚、海柏、大型海藻等。但是,在传统的乌贼产卵场,这些底栖附着物数量大量减少,如东极区附近岛屿一带,经潜水调查,柳珊瑚每平方米只有0.5株,大陈因暖海性特征较强,柳珊瑚相应多些,马道头、屏风山最密处每平方米可达70~80株,但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报道了1983年浙江北部近海无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资源增殖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作好繁殖保护工作是乌贼资源增殖的首要前提,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由于曼氏无针乌贼独特的产卵习性:需将受过精的由三级卵膜包果的卵缠附在附着物上,卵的孵化过程又很漫长,约须一个月左右,所以附卵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其变化,对亲乌贼的集群、附卵量、孵化率及稚乌贼第1~2周的成活率等关系甚为重大。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在中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其产量在浙汪为最高。开展乌贼生物学的研究,对保护、增殖其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周年变化作些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摘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了重庆渔政网2007~2009年的胭脂鱼误捕信息,以及1997~2009年的《长江三峡生态环境公报》中有关胭脂鱼的资料,着重分析了胭脂鱼在重庆的分布区域、资源现状与保护现状等,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效果研究、规范误捕记录、进行产卵场调查、增设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陈渔场春夏汛渔具损害乌贼资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亲乌贼的损害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量捕捞越冬乌贼和春夏汛初期捕捞拢山产卵的亲乌贼,我们在1985年4~6月就大陈渔场几种主要渔具渔法对亲乌贼损害情况作了调查,以供资源增殖和繁殖保护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栏列岛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据初步调查,广东高栏列岛计有野生观赏植物90科153属198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9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78科141属185种,分析了高栏列岛观赏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和用途,并就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 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 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 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影响曼氏无针乌贼卵孵化的因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年春末夏初,随着沿海水温的回升,曼氏无针乌贼便分批在沿海岛屿、岩礁附近交配产卵。卵呈心形,卵柄分叉,部分缠绕在天然附着物以及乌贼笼等人工附着物上,附着物直径通常在0.7cm以下;部分缠绕在已附着的卵柄上,依次下去,形成一串,沿海渔民称为“海葡萄”(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并分析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2014年3、6、9和12月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2014年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DO)、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绝大多数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9、12月各调查时期底层海水无机氮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均有个别站位无机氮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调查时期表层和底层整体水质均达到了Ⅰ级,整体水质良好;该海域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均处于贫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可为大亚湾中央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角质颚形态的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的种类判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根据2015年采集的47尾虎斑乌贼和87尾神户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除了下头盖长/胴长,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虎斑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5.7%,神户乌贼为94.3%,总判别正确率为94.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两种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虎斑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83.0%,神户乌贼为83.9%,总判别正确率为83.6%。分雌雄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93.8%,雌性为96.6%。研究认为,乌贼类角质颚形态同样可用于种类判别。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05-2010年对广西桂平市东塔鱼类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连续监测所取得的数据,采用Dan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该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卵场水体叶绿素a含量保持较平稳状态,6年间没有实质性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曼氏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浅海洄游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年产量很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乌贼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搞清其食性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万山群岛是散布在珠江口外的一大群海岛的总称,它包括了大万山岛、隘州列岛.三门列岛、佳缝列岛、担干列岛、外伶仃岛和蜘洲列岛等大小50多个岛屿,它们一个个矗立在珠江口外,纵横150多里。从地理形势看来,它们是远离陆地的外海性岛屿,但又受着珠江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1-2015年南海海域灯光罩网渔船捕获的鸢乌贼样品,利用Fisat II软件对南海鸢乌贼群体的生长死亡系数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南海没有大型群鸢乌贼个体,且雌性个体(12.05cm)比雄性个体(10.91cm)大;南海北部和南部的鸢乌贼均呈正异速生长,胴长和体质量关系b值分别为3.470~3.605和3.379~3.773;生长参数K反映了南海北部更适合于雄性鸢乌贼生长;南海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1.84)和雄性(1.76)总死亡系数相差不大,开发较为均衡;南海北部海域鸢乌贼雌性(0.60)总死亡系数远小于雄性(4.83),显示该海域鸢乌贼未能充分开发。从渔业资源开发的角度,渔业政策偏向于开发南海南部鸢乌贼资源,使得北部鸢乌贼资源未能充分开发,不利于南海鸢乌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