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存启 《中国稻米》2008,14(1):52-54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本研究是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出发,利用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对绥粳4号做了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14%;在栽培密度为3.33丛/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9714.9kg/hm^2。  相似文献   

2.
实验对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施用氮肥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7%,叶龄诊断施肥方法能够较科学合理的根据水稻叶龄需肥量施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叶龄诊断施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特征特性等来确定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时期,且根据叶龄进展及叶片长势来判断水稻生育进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掌握此项技术,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纯N116.8 kg/hm2时,产量可达8 540.9㎏/hm2,比纯N为70.0、93.4、140.1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8.2%、4.4%、3.5%;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4.0%;在施肥量为纯N116.8 kg/h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8 717.3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水稻生产上,对水稻生育阶段进行正确诊断,并依此为依据进行施肥培育,对改善水稻生长发育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生育阶段诊断方法:1叶龄指数与发育阶段所谓叶龄指数是指现实叶龄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叶龄指数与幼穗发育阶段的关系极为密切。只要知道叶龄指数,根据表1就能诊断出幼穗的发育状况。表1叶龄指数和幼疆发育阶段的夫亲此表应用范围以16叶为基础,上下1叶范围可直接应用此表。对于18叶以上和14叶以下必须校正后方可应用。校正方法:以16叶为基础,供试品种叶数与基础叶数之差的1/10乘以叶龄指数,从100扣除的差值作校…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寒地水稻各叶片的生长规律及叶龄识别方法,分别从苗期、分蘖期、生育转换期详细说明了叶龄诊断、叶龄跟踪的具体做法,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调控水稻生长态势对全面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机械移栽技术是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标准与农时节点要求、实施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必需的创建条件,总结了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关键技术要点,以叶龄诊断、预测、调控为指导,从稻田耕作、提早移栽、合理稀植、浅—湿—干节水灌溉、施肥及植保等方面介绍了本田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薛英会  陈琦 《北方水稻》2015,45(2):14-16,34
实验对叶龄诊断法和常规施肥方法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施用氮肥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9%,能够较科学合理的根据水稻叶龄需肥量而施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在施N 69.0 kg/hm2、P2O546.0 kg/hm2、K2O 23.5 kg/h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8 452.9 kg/hm2。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寒地水稻各叶片的生长规律及叶龄识别方法,分别从苗期、分蘖期、生育转换期详细说明了叶龄诊断、叶龄跟踪的具体做法,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调控水稻生长态势对全面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叶龄管理技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八团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7年以六十八团主栽水稻品种农林31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叶龄模式肥水管理试验。叶龄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明显减少了肥料的投入使用量,降低了施肥人工费用,管理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0.
高存启 《北方水稻》2008,38(3):56-57
对叶龄诊断技术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的不同施肥量的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在施N 70.5 kg/hm2、P2O5 47.0 kg/hm2、K2O 23.5 kg/h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8 402.4 kg/hm2。  相似文献   

11.
刘晴  何云霞 《北方水稻》2015,45(3):17-19,23
试验对叶龄诊断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方法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法施用氮肥比常规施肥法增产3%,叶龄诊断法和常规施肥法栽培模式下,均在栽培密度30.0 cm×13.3 cm时,产量最高,达到8453 kg/hm2和8 136.8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外稻作施肥方法—深层施肥法、片仓施肥法、“V”字型施肥法、桥川潮施肥法,并详述了国内水稻施肥技术体系即前促—中控—后补法、前轻—中重—后补足、前稳—攻中法、前稳—中促—后养平稳促进的施肥方法,及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叶龄施肥技术、节水施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稻作施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外稻作施肥方法-深层施肥法、片仓施肥法、“V”字型施肥法、桥川潮施肥法,并详述了国内水稻施肥技术体系即前促-中控-后补法、前轻-中重-后补足、前稳-攻中法、前稳-中促-后养平稳促进的施肥方法.及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叶龄施肥技术、节水施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主要依据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的目标产量来确定N、P、K肥的总用量,利用叶龄来确定水稻生育期,在主要生育期,根据叶色卡的数值确定N肥追施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高产群体各个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达到目标产量。超高产试验(SSNM_2)达到716.7 kg/667 m~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73.8 kg/667 m~2,增加效益234.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5.
氮素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对水稻进行氮素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和栽培目标,及时调整相应施肥措施,实现精准施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减轻环境污染。综述了水稻氮素诊断的发展历史、诊断手段的优缺点、未来氮素诊断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分析了穗肥对于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氮肥效应,为氮素诊断和穗肥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验室是实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化验室经过自我完善,基本符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达到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检测需要,并对基层检测部门进行示范、指导与帮助。为盘锦地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栽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 ,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多年实践证明 ,抛秧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秧地、省力、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为了探索与抛秧栽培相适应的施肥方法 ,在福建农业大学莆田科教点的指导下 ,1999年在莆田县梧塘镇漏头村进行了早稻抛秧施肥方法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品种为“汕优 77” ,试验田前作为休闲地。 3月 16日播种 ,采用软盘育秧 ,4月 2 3日抛植 ,7月 2 6日收获。抛植时秧苗平均叶龄为 5 6 ,株高 9 9cm。小区面积 13 34m2 ,小区之间做宽 15cm ,高 12cm的…  相似文献   

18.
北安地区水稻叶龄模式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玉珠 《北方水稻》2011,41(2):39-40
通过对北安地区两种水稻主栽品种叶龄进程的跟踪调查,总结出北安地区水稻叶龄与水稻生育进程的关系,掌握了适合本地区的正确的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对水稻安全抽穗、提高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北安地区水稻叶龄模式化促控栽培技术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主茎叶片数具有相对稳定性,用水稻主茎叶龄可以准确表示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和各部器官的生长发育状态。盘锦是辽宁省重要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通过多年在本地区调查水稻的叶龄、分蘖长消、生育进程等情况,摸索出适宜本地区品种的叶龄模式,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栽培管理对策,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运用叶龄诊断技术,研究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叶龄进程前期与秧苗素质呈正相关,后期与气象条件呈正相关,而与栽培模式关系不大。而栽培模式与分蘖进程、成穗质量、产量性状关系极大。在本试验区内,几种栽培模式各具特点,但钵育摆栽秧苗素质好,水稻产量最高,比常规栽培提高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