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生物菌肥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荞4号为供试荞麦品种,进行荞麦生物菌肥试验。结果表明:A3处理下荞麦产量最高,为1 256.7 kg/hm~2,比A1处理增产26.9%,A2、A4、A5处理均比A1处理增产。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可以替代一定数量的氮肥,有效促进荞麦植株生长,取得较高的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2.
花果兼用梅是一种兼顾观花观果同时可满足果实加工的一类栽培品种。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富硒水果是人体补充有机硒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照水’梅(P.mume ‘Zhaoshui’)、‘大羽’(P.mume ‘Da yu’)、‘小绿萼’(P.mume ‘Xiao Lve’)、‘淡丰后’(P.mume ‘Dan Feng hou’)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硒肥复合处理,测定并分析梅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硒肥复合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四个品种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其中‘淡丰后’单果质量最高,‘照水’梅单株产量最高。另外,复合处理后4个品种果实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淡丰后’果实硒含量最高;复合处理提高了梅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但是维生素C含量和可食率变化不明显。综上,硒肥复合处理可有效提高花果兼用梅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本研究为培育富硒花果兼用梅提供栽培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确定生物菌肥与化肥合理施用比例,为辣椒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以‘长研青香’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辣椒生长、光合特性、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辣椒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辣椒植株株高、主茎粗、果实纵径、单果质量明显高于其余处理,最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光合特性,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40%化肥范围内,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其余处理,胞间CO2浓度明显低于其余处理;适量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果实品质,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30%化肥范围内,辣椒营养品质最高;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有效提升辣椒种植经济效益,其中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3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40%化肥、生物菌肥替代10%化肥处理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收57.66%、52.60%、27.68%、24.07%。结论:在普迹镇‘长研青香’辣椒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菌肥替代20%化肥时,辣椒生长、产量、品质及种植效益为最佳,是最适宜当地的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微生物富硒菌肥农业生产上实际应用寻找依据。【方法】以安妮、北紫生二号和北紫生三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裂区试验法,在叶面上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分析营养品质及硒含量。【结果】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可以有效增加叶用莴苣的单株质量和硒、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且不同品种的叶用莴苣外源施硒的最佳喷施浓度和喷施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安妮喷施稀释25倍菌肥、北紫生二号和三号使用稀释30~60倍菌肥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56-59
选择7个市售辣椒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观察其植株生长发育指标和果实生理指标,以筛选符合阳台栽培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结果初期株高和节间长度以‘美红F1’最高,分枝高度以‘丹红F1’最高,叶长、叶宽以‘湘辣712’最大,果实单果质量、果长和横径以‘湘辣712’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以‘曼谷303’最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泰A187’最高。通过隶属函数对以上指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阳台盆栽的辣椒品种优选‘湘辣712’,其次是‘丹红F1’和‘曼谷303’。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找到富硒菌肥的最适宜喷施浓度.【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裂区试验法,叶面喷施富硒菌肥,测定菠菜的生长、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硒的含量.【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菌肥可以显著增加菠菜株高和展幅,提高菠菜产量,茎叶硒、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01~0.02g/L的富硒菌肥可明显提高菠菜产量、硒及部分生理指标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基于新型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对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作用,以乐山市井研县5年生杂交柑橘“爱媛38号”为试材,每株沟施竹纤维高分子菌肥0(CK)、100(T1)、200(T2)和300g(T3),探究不同处理下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下柑橘果实单果重增加,株结果量、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单果重、株产量和总产量在T2处理下最高,而株结果数在T1处理下最高;菌肥处理组柑橘果实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P<0. 05),其中T1处理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0.98%、29.45%、20.12%,T2处理下果实Vc、还原性糖含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1.40%、23.61%,T3处理下果实固酸比最高,比CK提高了33.78%。综合分析可知,100g.株-1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对井研地区杂交柑橘土壤养分与树体营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杂交柑橘果实提质增产,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并促进柑橘果树汲取养分,使其树体维持较适宜的营养水平,从而促进杂交柑橘果实生长,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水稻品种汕优63、福两优2186、东南201、闽紫香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始穗期和齐穗期以不同浓度的硒肥和锌肥喷施叶面,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性状差异不显著,而结实率差异显著。(2)各浓度硒肥和锌肥处理的单株产量比对照均提高。其中,福两优2186和闽紫香在(Na2SeO3)22.2mg/kg (ZnSo4)50mg/kg(Ⅴ处理)下,分别比对照增产14.03%和15.65%;汕优63在硒肥浓度22.2mg/kg(Ⅱ处理)时,单株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8.42%;东南201,当硒肥浓度为44.4mg/kg时,其产量较对照提高17.65%。(3)硒肥浓度为0~44.4mg/kg范围内,糙米硒含量随硒肥浓度增加而显著增高,六种处理的糙米硒含量依次为对照的3.43、8.29、16.86、4.14、7.71和17.36倍,而糙米中锌、铁和钙含量在各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汾芝2号、晋芝1号、冀航芝1号、汾芝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硒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硒处理对芝麻产量相关性状均有所提高,其中对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提高芝麻产量因子的效果最好,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效果次之;3种外源硒处理后,芝麻各器官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达显著水平,其中根施纳米硒肥和矿硒肥后,芝麻体内各器官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而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后,芝麻体内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籽粒≈茎,同时叶面喷施有机硒肥使芝麻的硒转移系数显著高于根施纳米硒肥、矿硒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菌株在黄瓜品种“津研4号”根部的侵染定殖情况.菌丝主要从表皮细胞之间的缝隙侵入,在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中定殖,可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球毛壳ND35菌肥,研究其对不同黄瓜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g/株毛壳生物菌肥处理在显著增加黄瓜品种“津研4号”和“申绿06号”株高和叶面积的同时,提高了黄瓜产量,黄瓜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2%和67.2%.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喷施不同用量的富硒植物调理剂,研究枸杞单株产量、果实内多糖含量、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富硒植物调理剂喷施量的增加,枸杞果实内硒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喷硒处理对枸杞产量和多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由试验结果看出,喷施富硒植物调理剂可以作为生产富硒枸杞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兴佳2号为材料,设计了生物菌肥浸种、生物菌肥灌根、生物菌肥叶面喷施、生物菌肥浸种+生物菌肥灌根+生物菌肥叶面喷施及不施生物菌肥5种施肥方式,研究生物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菌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无显著影响,生物菌肥灌根能够提高马铃薯株高;生物菌肥灌根与生物菌肥叶面喷施处理下单薯重均增加14%以上,大薯率分别提高1.52与0.47百分点;生物菌肥浸种处理产量与对照相近,生物菌肥灌根与生物菌肥叶面喷施处理产量小幅度减少,生物菌肥浸种+生物菌肥灌根+生物菌肥叶面喷施处理产量增加2.21%,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变化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湖南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湖南本地16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及通径系数。结果表明,湖南的主要辣椒品种间产量、株高等8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较高的遗传选育价值;鲜果产量与果宽、单果鲜重和单株挂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辣椒鲜果总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挂果数(0.648)单果鲜重(0.629)果宽(0.511)果长(0.328)果肉厚(0.304)株高(-0.105)果柄长(-0.014)。综上所述,建议在选配辣椒杂交组合时,优先考虑果宽较宽、鲜果较重、挂果树较多的亲本。  相似文献   

16.
以通荞2号为供试品种,进行荞麦微生物菌肥试验。结果表明A5处理下荞麦产量最高,为2426.25kg/hm2,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A5与A1、A3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与A2之间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微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可以替代一定数量的氮肥,有效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单株粒数、千粒重,提高荞麦籽粒饱满度。对于防止荞麦因氮素施用量过多而出现倒伏或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 cm和30 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 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 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 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亚硒酸钠为外源硒肥,通过在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硒肥的方式,探索硒肥对辣椒产量和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为富硒辣椒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硒浓度在10 mg/kg以上时可使辣椒增产7.50%~10.8%;辣椒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苗期时,辣椒植株硒含量随土壤硒浓度增大呈现显著的先增大后降低而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开花坐果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茎部及根部富硒规律与叶部存在明显不同;收获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明显高于植株其他器官,各器官硒含量高低依次排序为:叶>根>果实>茎;单株辣椒果实的硒累积量变化规律与辣椒果实硒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并在10 mg/kg浓度处理水平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辣椒产量、硒含量及果实硒累积量因素后认为,10 mg/kg的土壤硒浓度是最适合辣椒进行富硒栽培的土壤硒浓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在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燕麦(林纳)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对燕麦的株高、轮层数、有效成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A2处理(菌肥拌种、喷施+67.5kg/hm~2)的燕麦籽粒产量最高,达到0.57kg/hm~2,比对照高9.62%;生物产量与对照基本持平,为2.24kg/hm~2。在减少常规化肥用量的25%,用生物菌肥拌种22.5kg/ha,喷施15kg/ha的条件下,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不减产,说明生物菌肥可以替代25%的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菌肥对色素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王军  陈云  吕宁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5):854-865
目的】研究常规化肥与生物菌肥在加工辣椒上合理的配施用量,为色素型加工辣椒化肥与生物肥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龙23号为材料,研究生物菌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色素型加工辣椒生长的影响效应。设置田间单因素区组实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比100%滴施常规化肥(尿素60 kg/667m2+磷酸二氢钾45 kg/667m2,T1-CF)、滴施生物菌肥(40 kg/667m2, T2-BF)、100%化肥+生物菌肥(T3-100%CF+BF)、减施化肥10%+生物菌肥(T4-90%CF+BF)、减施化肥20%+生物菌肥(T5-80%CF+BF)和不施肥(T6)6种处理色素辣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植株与土壤中养分变化。【结果】100%化肥与40 kg/667m2生物菌肥配施在促进株高和主茎生长及结果数方面效果最优,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更为明显。单施生物菌肥及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均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病和果脐腐病发病率,疫霉病较对照降低了2~4倍。较2种肥料单施,化肥与生物配施显著提高了单株成椒数和单果重,90%化肥+生物菌肥和100%化肥+生物菌肥处理较对照干椒增产1倍多,增产效益显著且处理间差异不大。化肥与菌肥合理配施明显改善了色素辣椒的营养品质,100%化肥+生物菌肥色价值最高,达到23.14,化肥减施10%~20%量对色价影响不大,化肥减施10%配施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辣椒果实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生物菌肥单施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化肥与生物菌肥配施促进了植株氮和钾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含量,化肥减施10%~20%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的活化和积累。化肥减施10%配施40 kg/667m2生物菌肥的综合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