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叶是我国第一个践行“双碳战略”的农产品,生态低碳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乐山市在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取得一定成效。文章对近年来乐山茶产业生态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其在规划、政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各项举措和成效,以及未来的工作思路与重点,以期为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园是介于典型农业和林业之间的生态系统。茶产业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积极开发建设生态低碳茶园是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茶园固碳减排为目标,围绕茶园生产管理,从茶园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降低茶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从茶园土壤管理和茶园植树种草等方面介绍茶园固碳技术措施,以期为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我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低碳茶认证实施规则》是生态低碳茶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对该规则要求的要点进行概括解读,包括对认证委托人的要求、认证申请需提供的材料、现场检查要求、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认证决定及再认证流程,以及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规范使用等,以期为认证委托人了解生态低碳茶认证、认证机构推动生态低碳茶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盲目追求利益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导致全球气候与环境严重恶化。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电子商务进行的重要环节,一个高效且系统完善的物流体系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小型茶企业来说,建立并发展、完善低碳物流体系是必然选择,也是响应我国政府号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时代的低碳经济与物流,并针对中小型茶企业电子商务,介绍了实施低碳物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低碳茶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旨在通过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的经验做法为例,梳理了生态低碳茶园施肥、修剪、绿色防控和茶叶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标准体系的探索实践。实践表明,生态低碳茶园在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发展天然融合了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各地在完善茶产业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茶产业政策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规范各主体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将茶生态产品如茶园碳汇、茶事体验、茶园景观、茶叶产品及周边文创等,通过生态权益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载体溢价等路径,促进茶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但规划统筹与茶产品特色挖掘还有待加强、数字技术等科技赋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茶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尚未畅通,需要进一步整合茶产业特色资源统筹发展,推动涉茶关键技术的全景应用,拓展绿色生态茶产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景宁县茶产业发展概况及惠明茶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景宁县惠明茶品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从制定惠明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低碳茶园及景宁“600”白叶茶高效产业区、建立惠明茶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惠明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概况,剖析了寿宁县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寿宁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发展生态茶园,进行无公害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二是继续调整、优化茶讨品种与茶类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四是强化茶业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龙润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研究院、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云南特产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历时3年,为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建立起了全过程生产技术体系、加工技术规程、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科学揭示了普洱茶特征性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为普洱茶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罗峰 《福建茶叶》2023,(2):144-146
倚邦是西双版纳茶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倚邦地区从古代起,就已经有采摘制作打包茶叶的完整工序,也有贩卖茶叶的集市和饮茶的人群。倚邦彝族地区对茶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琳琅满目的民族茶文化中间脱颖而出。倚邦茶作为西双版纳民族地区特色茶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倚邦茶是西双版纳民族地区茶产业的代表,本文由此切入,梳理倚邦茶的历史脉络和特征,研究倚邦茶的文化特质和通过文化对倚邦茶产业带来的勃勃生机。但在倚邦茶产业和文化链的多元共生中,倚邦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传承和发扬倚邦茶文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结合发展不足等问题。给倚邦茶文化传播带来了影响,也阻碍了倚邦茶产业的有益发展。因此,从文化出发,发展倚邦人文历史和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形成文化优势,加强产业结合将是倚邦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大势所趋。福建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发展低碳茶业意义深远。本文从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包装三个方面阐述福建省低碳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低碳茶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茶产品信息不对称、可信度不高、管理混乱等问题,对茶叶溯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依据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提出了以区块链为基础搭建茶叶溯源保真信息平台的可行性建议。区块链的应用有利于完善茶叶溯源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利益、提升茶叶的品牌价值、促进茶产业蓬勃发展,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正>茶叶是宁海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生产和消费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浙江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叶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茶产业已然成为宁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成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美"宁海的绿色产业。"十三五"时期是发展提升宁海茶产业的重要时期,必须研究思考茶产业发展策略,从目标定位、品质提升、主体培育、品牌引领、市场引导、科技支撑、文化促进和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谋划,努力促进宁海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越来越多茶产地和旅游发达城镇正努力推进茶产业与文旅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旅游业中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旅游促进茶产业销售链;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生态属性,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者的消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古田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研学、培训产业发展迅速,古田境内有高山茶、高山云雾茶等优质茶叶,本文以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原则为切入点,分析茶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并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华安县茶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建设生态茶园、提高制茶工艺、建立农残追溯体系、实施品牌战略、通过SC(QS)认证、举办茶王赛等措施提升茶叶的品质,旨在为决策部门及茶叶种植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茶叶生产在我国自古有之,随着时代发展,茶叶种植、生产也逐渐走向现代化模式,从而推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追求产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茶本身具有健康和绿色属性,而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则出现了污染、浪费等不良现象,这与茶自身的文化理念是不相符的。因而要优化茶产业的发展体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追求循环经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当前茶产业转型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提出茶产业走循环经济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久远,经长期发展,茶产业已成为宜兴南部山区的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宜兴茶产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阳羡雪芽茶在宜兴名优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了阳羡雪芽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加工工艺,旨在为阳羡雪芽茶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好冬茶,有助于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扩展茶叶生产季节,延长茶产业链,对于弥补茶叶细分市场的空白,提升资源综合开发与促进茶农茶企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冬茶的历史起源,冬茶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提高冬茶的利用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遂昌是茶叶之乡,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和崇宁元年(1102),所制“三井毛峰”、“太虚妙露”等名茶自明初起即为历代宫廷的御用贡品。蔡源乡位于遂昌西南部,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些年来蔡源乡茶产业发展迅速,当地农民参与种茶、制茶的积极性较高,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蔡源乡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今后蔡源乡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