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年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筛选具有较高溶磷活性的 内生真菌。【方法】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外墩采育场、湖桥工区和书坊林场的千年桐根、茎、叶中分离纯 化得到内生真菌。根据菌落在根、茎、叶中出现频率及其直径生长速度筛选优势菌株,进一步对优势菌进行溶 磷能力的定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 155 株菌株,其中茎内生真菌 60 株(38.71%)、叶 50 株(32.26%)、 根 45 株(29.03%)。湖桥样地采集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外墩样地最少。选出 25 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 18 SrDNA 分子鉴定分别为毛霉菌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生赤壳属(Bionectria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对优势菌株溶磷效果的试验表明,具有较强 溶磷活性的菌株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结论】千年桐内生真菌数 量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器官间分布各有不同,初步确定千年桐内生真菌菌属组成,得到具有较强溶磷活性的菌株 分属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 sp.)。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杉木-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逆性试验,研究低磷胁迫条件下杉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缓解杉木低磷胁迫下生长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浇施菌液,接种5株内生真菌NG1、CG5、AJ6、AJ14、AJ13于低磷胁迫下的杉木幼苗(Cunninghamia lanceolata)。接种15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测定植株和土壤的酸性磷酸酶以及植株磷元素含量,分析内生真菌对杉木磷吸收的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分为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胁迫梯度不同菌株处理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对提高植株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接种内生真菌幼苗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多数上都比相应对照组的活性高。且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多数情况下比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要高。最终通过对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含磷量的测定来分析,不同菌株对植株磷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综合分析,菌株AJ6和CG5等对于促进植株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提高植株磷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筛选出能够促进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的内生真菌。【方法】以米老排幼苗为研究对象,施浇菌液接种 10 种供试菌株(M1、M2、M3、M4、M5、M6、M7、M8、M9、M10),15 d 后进行磷胁迫试验,胁迫 60 d 后测定米老排幼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和根系的干质量及磷元素含量、叶片和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结果】随着磷胁迫的增加,菌株 M9、M10 能够增加米老排幼苗苗高、地径以及根冠比,促进幼苗生长;在正常条件和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6 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地上部磷含量,分别为 36.9%、41.1%,菌株 M9的效果随着磷胁迫程度加深更为突出,在重度磷胁迫下菌株 M4 能够显著增加米老排幼苗根系磷含量为 57.7%;菌株 M6 和 M9 均能显著提高米老排幼苗叶片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除轻度磷胁迫外,菌株处理后的米老排幼苗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较 CK 均有显著提升。【结论】土壤磷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对米老排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磷胁迫环境下,菌株 M6、M9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米老排幼苗磷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内生真菌对木麻黄幼苗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苗浸泡菌液(S)和盆栽苗浇灌菌液(P)的侵染方式,接种28株不同的木麻黄内生真菌于无性系幼苗,测定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S处理下46号菌株对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对照的增幅为31.34%,16号菌株对叶绿素荧光参数Fm和Fv较对照差异最显著,分别为对照苗木的2.13倍和2.21倍;P处理未能提高木麻黄幼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结论】内生真菌能够提高木麻黄水培苗木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Fm和Fv,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但不同接菌方式以及不同菌株处理对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对白皮松的生长、光合荧光参数和矿质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进行NaCl胁迫和接种处理,NaCl胁迫设置4个浓度水平:0%、0.1%、0.2%、0.3%;设置接种Paraphoma radicina(Pr),Phialophora mustea(Pm),Alternaria tenuissima(At),Acrocalymma vagum(Av)和未接种对照(CK)组。NaCl胁迫处理30 d,测定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光合荧光参数以及K+、Na+含量等。【结果】Pr、Pm、At、Av菌株的侵染率分别在0.3%、0.2%、0.1%、0.2%NaCl浓度达到最高。相比于0%NaCl胁迫,0.3%NaCl胁迫下的接菌白皮松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均显著提高。接菌处理提高了白皮松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降低叶绿素荧光ABS/RC、DIo/RC值,提高TRo/RC、ETo/RC值。此外,在0.3%NaCl浓度下,接种Pm、At、Av菌株的白皮松地上部分Na+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和抗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的增长量和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SOD、CAT活性降低,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活性升高;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增长量和根冠比,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及POD、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黄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对盐胁迫下核桃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 NaCl浓度(0、0.4%、0.8%和1.2%)持续胁迫下,接种EM真菌对和田厚皮实生核桃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处理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及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在不同 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接种EM菌的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非菌根植株,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D)含量显著低于非菌根植株。盐胁迫后,非菌根植株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AD含量、SOD和POD酶活性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接种EM菌的幼苗。【结论】 核桃幼苗对盐胁迫比较敏感,EM菌可提高幼苗生物量、光合能力及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核桃幼苗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FXZ2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菌株FXZ2(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为内生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探索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探索在不同重金属胁迫下,重金属耐受内生真菌FXZ2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在复合重金属胁迫下,接种FXZ2显著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影响了玉米对Pb、Zn、Cd的吸收和累积。在单一重金属Cd胁迫下,FXZ2对玉米的影响与重金属含量相关:高含量Cd胁迫下,FXZ2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但在低含量Cd胁迫下,其影响不显著。【结论】在Pb、Zn、Cd胁迫下,内生真菌菌株FXZ2对玉米的生长及重金属累积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AM真菌对红地球葡萄促生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葡萄生长和磷素吸收的能力,通过比较筛选出优势的AM真菌菌株,为丛枝菌根真菌应用于葡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人工控制温度(25℃)和湿度(50%)的条件下,向红地球葡萄幼苗的根部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 forme)3种AM真菌,定期测定幼苗的株高、干质量、含磷量、叶绿素含量、根际侵染率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研究这3种AM真菌对葡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葡萄苗叶绿素含量和全磷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生长明显加快。接种AM真菌的葡萄植株样品干质量较对照提高26%以上,而叶绿素含量在葡萄植株生长第28天和第56天时高于对照10%以上。接种AM真菌后,葡萄幼苗根部生长发育优于对照,根部干质量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葡萄植株在不同生长周期的总含磷量均有所增加,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在葡萄定植及种植过程中,接种AM真菌是一种有效的促生方法。3种AM真菌中,在促进葡萄光合作用和磷素吸收方面的表现以地表球囊霉最优,摩西球囊霉次之,根内球囊霉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以土贡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铝胁迫下土贡松幼苗的生长,旨在为土贡松在酸性土壤环境中的保护、推广和栽培提供技术参考。用质量浓度为0,50,100,200 mg/L的铝溶液处理接种和不接种美味牛肝菌的土贡松幼苗,180 d后测定幼苗苗高、地径、总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高径比和茎根比。结果表明,除了高径比和茎根比外,未接种菌根真菌的土贡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总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铝胁迫的影响而低于接种菌根真菌的幼苗,菌根的形成增强了土贡松幼苗对铝胁迫的抗性,甚至使铝质量浓度在50,100 mg/L下生长的幼苗有着更好的生长表现。因此,菌根可以通过缓解铝胁迫而促进土贡松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铝毒害的缓解作用,以期为应用褪黑素在酸铝土壤上种植紫花苜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铝性差异显著的紫花苜蓿品种WL525HQ (耐受型)和三得利(敏感型)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育苗,在不同浓度褪黑素(0、5、10、20、50和100μmol/L)预处理后进行铝胁迫,测定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系伸长率、根尖铝含量以及质膜透性。【结果】铝胁迫下,2份材料的生长都受到严重抑制,其根系伸长率、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显著下降(P<0.05);与单独铝胁迫相比,外源褪黑素预处理下上述3个指标值显著增大(P<0.05),且其随褪黑素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20μmol/L褪黑素预处理下达到最大值,WL525HQ和三得利的相对根系伸长率分别增加55%和59%,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14%和33%,地下部干质量分别增加47%和54%。铝胁迫下,WL525HQ和三得利的根尖铝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上述3个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穂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 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 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铝胁迫下杉木幼苗有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铝胁迫对杉木幼苗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以期阐明杉木有机酸对铝胁迫的响应特征。【方法】以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铝胁迫对杉木幼苗体内有机酸和根尖分泌有机酸含量水平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有机酸、铝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杉木针叶和根中均检测到草酸、酒石酸、L-苹果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等6种有机酸。针叶中抗坏血酸含量最高,根中则以草酸和抗坏血酸的含量最多。铝胁迫下,针叶中酒石酸、L-苹果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富马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草酸的含量则呈升高的趋势。当铝胁迫浓度为1 mmol·L~(-1)时,针叶中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他4种有机酸含量则无显著变化。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根中6种有机酸含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根尖分泌有机酸主要以草酸为主,还检测到少量L-苹果酸、抗坏血酸和乳酸。与对照相比,铝胁迫下根尖分泌的草酸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杉木中不同有机酸以及不同组织对铝胁迫的响应不同。铝胁迫对杉木针叶中L-苹果酸和富马酸含量、根中6种有机酸含量和根尖草酸分泌量有显著影响。杉木根部比针叶对铝胁迫的响应更敏感,胁迫伤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干旱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在苦荞抗旱生理基础研究和应用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苦荞品种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15%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设CK(蒸馏水)、PEG、PEG+50 μmol/L MT、PEG+100 μmol/L MT和PEG+200 μmol/L MT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苦荞幼苗的地上部分鲜干重、地下部分鲜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利用熵权TOPSIS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外源MT处理干旱胁迫下苦荞幼苗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喷施不同浓度MT均可减轻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喷施100 μmol/L MT处理的效果较佳,苦荞幼苗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根冠比等较PEG处理分别增加18.6%、38.6%、18.1%、136.4%和96.7%,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0%、19.6%、48.3%和30.8%,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27.1%和74.4%,丙二醛(MDA)含量降低45.9%,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1.07%和50.2%。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外源MT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途径来减缓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的伤害。【结论】100 μmol/L MT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苦荞幼苗生长的抑制和损伤作用,提高苦荞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钙对铝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钙缓解油茶铝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铝胁迫(4 mmol/L)下施加不同浓度钙(0、0.5、1.5、3和5 mmol/L)对油茶幼苗生长、叶片光合作用、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显著抑制了油茶幼苗的生长,施入3 mmol/L钙明显缓解了铝对油茶生长的抑制,植株干质量提高40.58%。对于光合参数而言,铝胁迫降低了油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比对照(CK)降低32.28%、51.02%和53.91%,胞间CO2浓度(Ci)提高20%;添加适量钙(1.5~3 mmol/L)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n、Gs和Tr,降低Ci。与铝胁迫相比,钙的施入可以有效减少根系游离脯氨酸积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铝胁迫下,油茶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根系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美国黑核桃(以下简称黑核桃)在盐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不同黑核桃幼苗的耐盐性,为选育黑核桃耐盐品种、抗盐性机制及其在新疆核桃种植区耐盐性砧木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核桃品种小果黑核桃(Juglans regia.microcarpa)、北加州黑核桃(Juglans regia.hindsii)、东部黑核桃(Juglans regia.nigra)和魁核桃(Juglans regia.major)实生苗为材料,分析4种黑核桃幼苗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地上干重、地下干重、主根长、侧根数、MDA含量等9项生长指标和生理响应,采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幼苗耐盐性。【结果】在盐胁迫下,4种黑核桃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盐胁迫40 d后,地上干重、地下干重、主根长和侧根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材料的变化幅度不同;随着盐浓度增加,丙二醛含量上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4种黑核桃耐盐能力由强至弱为东部黑核桃>小果黑核桃>魁核桃>北加州黑核桃。  相似文献   

18.
宁夏苦豆子中产苦参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E5这3株能够产生苦参碱的内生真菌,均属于Simplicillium属真菌,其菌丝中苦参碱的含量分别为20.4、17.4和37.6 μg•g-1。【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该3株产苦参碱内生真菌均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相似文献   

19.
AM真菌和水分条件对稀土尾矿堆中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接种3种丛枝菌根(AM)真菌(Diversispora spurcum、Glomus aggregatum和Glomus constrictum)后对稀土矿砂中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植物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及植株内Pb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黑麦草和狗牙根与AM真菌均有一定的结合.在干旱胁迫(W1和W2)下,接种3种AM真菌均提高了黑麦草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其中,接种Glomus aggregatum促进作用最为显著,重度干旱胁迫(W1)处理下接种后黑麦草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76.16%、202.86%和481.82%;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提高了狗牙根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W1处理下狗牙根接种后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9.17%、290.63%和247.37%.接种AM真菌的植株内Pb和Zn含量与AM真菌种类、植物品种、水分处理及重金属性质等相关,在W1处理下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降低了黑麦草植株内Pb的含量,而对Zn的含量影响不大;而对于狗牙根,在W1处理下接种Glomus constrictum显著增加了其Pb和Zn的含量.此外,还测定了植物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接种AM真菌明显降低了干旱处理下黑麦草和狗牙根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表明接种AM真菌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马铃薯内生细菌Bt缓解宿主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内生细菌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的机理及抗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株分离培养自马铃薯叶片的内生细菌Bt,利用形态学和分子测序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该菌株在低水势下的生存能力及代谢产物活性;采用盆栽试验,利用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干旱处理分为正常浇水(CK: PEG-6000浓度为0)、中度干旱胁迫(D1: PEG-6000浓度为20%)和重度干旱胁迫(D2: PEG-6000浓度为25%),研究接种Bt内生菌株在干旱胁迫下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生理响应,并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t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该菌株具在低水势下生存的能力、产IAA活性和ACC脱氨酶活性,干旱胁迫下接种Bt对马铃薯促生效果明显。与CK相比,马铃薯植株的根长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下同),株高和茎粗在D2处理下较CK分别增加16.7%和16.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较CK分别提高11.1%、20.5%和11.2%、77.8%;在D2处理下,接种Bt的植株净光合速率较CK增加34.3%;在D1、D2处理下马铃薯植株内脯氨酸含量较CK分别增加24.8%和25.2%,在D1处理下接种Bt后马铃薯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增加33.0%,在D1、D2处理下,接种Bt后丙二醛(MDA)含量较CK显著降低37.1%和14.9%(P<0.05);在干旱处理下接种Bt后,植株CAT活性较CK有所提高但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D1处理下较CK提高26.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1、D2处理较CK分别提高57.9%和35.1%。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D2-Bt、CK-Bt、D1-Bt、D2-W、CK-W和D1-W。【结论】马铃薯内生细菌Bt通过产生IAA和ACC脱氨酶来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缓解马铃薯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