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茶14号是从红云和平云10号人工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种育成的茶树新品系.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4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一芽一叶鲜叶2年平均产量472.5 kg/hm2,较福鼎大白茶低33.5%;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抗寒性和抗旱性弱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相似文献   

2.
黔茶8号是以在昆明中叶群体种茶园中发现的优异单株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的绿茶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和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春季发芽早,比福鼎大白茶提早5~8 d,芽叶肥壮,分枝密,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内含成分丰富,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8%,茶多酚16.7%,咖啡碱3.4%,游离氨基酸4.9%,酚氨比较福鼎大白茶低;适制显毫类绿茶,制茶品质优良,香气高有花香。抗性较强,适合在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及相似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明成  王敏  解娟  贺鼎  薛红  张凯 《中国茶叶》2020,(1):9-11,14
巴渝特早是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和多年系统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春茶萌展期较福鼎大白茶提早10~15 d,全年生育期达280 d左右,较福鼎大白茶长15~22 d,平均单产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5%,水浸出物含量35.43%、多酚类23.01%、咖啡碱2.82%、氨基酸3.15%、酚氨比7.30;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福鼎大白茶;适制名优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旱性和抗虫性较强,可在西南、江南、华南茶区海拔1000 m以下地区作为名优绿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绿茶适制品种福鼎大白茶的天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经多年品种比较、多点试种和生产示范的结果表明:“湘波绿2号”为早芽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对照)相当;产量高,经方差分析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适制绿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鲜爽;抗寒性、抗旱性较强,均超过对照.“湘波绿2号”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7.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1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ck)平均早19天;产量高,比对照增产24.45%;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春季一芽一叶水浸出物41.04%,氨基酸7.47%,茶多酚18.40%,咖啡碱4.29%;适制毛尖、高档名优绿茶;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性强.保靖黄金茶1号于201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8.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9.
东茗1号发现于新昌县东茗乡东茗村,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拔-无性繁殖法育成茶树新品种,为灌木型、直立、早生种,生长势弱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但春茶产量较福鼎大白茶高7.4%,春茶经济效益好。春茶一芽二叶茶样平均约含氨基酸4.8%、茶多酚19.4%、咖啡碱3.1%,水浸出物49.1%,适制烘青和扁形名优绿茶,所制干茶外形优,烘青绿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扁形茶品质达到龙井43水平。根据田间调查结果,东茗1号表现为抗茶小绿叶蝉,高抗茶炭疽病,且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具有更强抗性,适宜在浙江杭州、浙东茶区及相似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的地区种植。东茗1号目前正在申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中。  相似文献   

10.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黄金茶168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黄金茶168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14.7 d;产量高,比对照增产17.96%;内含物丰富,春季一芽一叶水浸出物38.42%、氨基酸4.86%、茶多酚18.73%、咖啡碱4.08%;适制名优绿茶;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性强。  相似文献   

11.
阙玉林 《中国茶叶》2008,30(9):28-29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距今已有350年的种植历史。1985年,福鼎大白茶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并命名为“华茶1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是综合性状相当优秀的茶树良种,也是全国茶区主要推广栽培的茶树品种。但当前茶农栽种的福鼎大白茶种苗大部分为自选自育,母穗和种子采自自家或别人的生产园,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桂茗67号等3个新品系的品质特性,通过以亲本福鼎大白茶、国家级良种黔湄809为对照种对新品系连续3年开展绿、红茶适制性试验对比及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桂茗67号、154号适制名优红、绿茶,桂茗108号适制高档名优绿茶,3个新品系香型各异,综合品质优,符合优质选种的目的,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3.
高档烘青茶坯指的是品质高于《茉莉花茶综合标准》规定的特级以上的烘青茶坯。高档茶坯的原料基础是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695、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等优良品种的幼嫩芽叶制成的高级大白茶。它与由地方菜茶品种制成的烘青毛茶(级内茶坯的原料)相比,具有条索紧结肥壮,  相似文献   

14.
用HLPC法检测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御金香’春梢生物碱、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光合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白叶1号’和常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显示,‘御金香’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儿茶素类总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御金香’和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白叶1号’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新黄质等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御金香’呈现黄色叶片的白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低,而并非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15.
红茶新品种79—9—5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79-9-5是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槠叶齐与黄叶水仙混合花粉为父本,人工杂交所获F1中选育出来的。研究表明:79-9-5是一个中生,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红茶新品种。三年平均,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槠叶齐分别增产41.6%,35.3%,茶多酚含量三年平均值林槠叶齐增加10%,比福鼎大白茶增加26.6%。  相似文献   

16.
巴渝特早是从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巴渝特早在陕西汉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渝特早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比龙井长叶晚;鲜叶产量较高;制绿茶品质优;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王敏  解娟  薛虹 《中国茶叶》2005,27(3):24-26
福选9号茶树新品系,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从福鼎大白茶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曾先后在重庆、四川等地的20余个产茶区(市)、县试种,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的特点,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产品附加值高.2001年布置品比试验,对其物候期、产量、抗性和制茶品质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茶中奇葩——中国白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轻微发酵茶,为我国独有。因成品茶芽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由于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因此其品质风格既有绿茶的鲜爽又带红茶的甘醇。根据原料嫩度的不同及工艺上的差异,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等花色品种。白茶适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六号和闽北水仙等。主产区为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建瓯等县市。  相似文献   

19.
茶树杂交种茗科4号参加2003~2009在贵州湄潭点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茗科4号适制绿茶;种植成活率高,株成活率达98.9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早芽种;发芽密度大;树高与树幅超过对照种,成园快;产量高,比福鼎大白茶平均增产35.0%;感官品质水平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宜在贵州绿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倪伯荣 《茶叶》1996,22(3):19-21
通过1988-1993年六年在安徽东至及湖南长沙两地区试适应性鉴定,“青峰”表现良好。与福鼎大白茶相比,发芽期安徽东至迟0-3天,湖南长沙迟7天;鲜叶产量安徽东至高272.1%,增产极显著,湖南长沙6.62%,差异不显著;制绿茶安徽东至嵩1%、湖南长沙高3.9%,红茶品质安徽东至低1.76%,湖南长沙高2.06%;抗逆性安徽东至强于福鼎大白茶,湖南长少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其它移栽成活率,生长势,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