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目的】蜜蜂蜂王的质量是影响蜂群生产的首要因素。旨在探究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培育蜂王的质量(生产力和免疫能力等),以期为如何提高蜂王质量和促进蜂群生产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对象,控制F1蜂王在王台产卵育王器中直接产卵,待产卵后转移至育王条,并放入继箱育王区中进行培育F2蜂王,为培育王台产卵组F2蜂王;对照组为人工移虫育王方式,即利用移虫针移取2日龄工蜂巢房幼虫至王台进行育王,培育对照组F2蜂王。通过测定分析F2蜂王个体形态、卵巢数量,以及分析两种育王方式培育F2蜂王Jhamt,Hex110,Defensin1和CYP9Q1 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以科学评估培育蜂王质量水平。【结果】王台产卵组蜂王接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王台产卵组蜂王的初生重、前翅长与后翅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蜂王(P<0.05);王台产卵组蜂王的右侧卵巢管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与蜂王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Jhamt,Hex110,Defensin1)在王台产卵组蜂王体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蜂王,而与解毒相关的蜂王发育和免疫相...  相似文献   

2.
分析油茶花期不同饲喂条件对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蜜蜂油茶花蜜中毒的原因。采用糖浓度为35%的糖水饲喂西方蜜蜂蜂群,试验组采用柠檬酸分别将糖水的pH值调整为3.5、4.5,对照组不添加柠檬酸。观察并记录不同饲喂条件下的蜂群群势和烂子情况,测定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时,蜜蜂烂子情况轻微,蜜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明显升高趋势,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当pH值为7.0时,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随喂食时间的增长呈缓慢升高趋势甚至有所下降,饲喂1周后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烂子情况比其他2组严重。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喂食蜜蜂后,柠檬酸与蜜蜂采食的油茶花蜜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释放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免移虫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明确幼虫信息素中的甲基棕榈酸酯(methyl palmitate,MP)和甲基亚油酸酯(methyl linoleate,ML)在育王过程中能否提高蜂王质量。【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选择蜂群群势、蜂王年龄、子脾面积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蜂群3群作为哺育群,群势均为5框,采用郎氏标准蜂箱饲养。另选择一群健康、蜂王产卵性能好的蜂群作为母群。免移虫育王和人工育王的比较过程中,每个哺育群中每种育王方式至少育王3次。幼虫信息素试验过程中,每个哺育群每种信息素至少采用人工育王法育王3次。试验期间,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提高工蜂哺育积极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塑料免移虫育王生产器进行免移虫育王,人工移虫育王则采用自制的蜡质王台。测定育王过程中的幼虫接受率和蜂王出房率,待蜂王出房后测定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将蜂王的单侧卵巢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卵巢管计数,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蜂王腹部的卵黄原蛋白基因(Vitellogenin,Vg)和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Trf)表达量,从而比较蜂王的质量。为了研究中蜂幼虫信息素中MP和ML在人工育王中使用能否提高蜂王的质量,采用人工移虫育王,在幼虫60—63 h的王台内分别注射1 µL MP和ML(浓度梯度为0、0.1%、1.0%、10.0%),同样测定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和卵巢管数以及其腹部Vg和Trf表达量等指标。【结果】免移虫育王的幼虫接受率为40.87%,蜂王出房率38.52%;人工移虫育王的幼虫接受率为74.38%,蜂王出房率69.13%。显然工蜂对于人工移虫育王中的蜡质王台更易于接受。免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胸重、胸宽、单侧卵巢管数和Trf表达量等与人工移虫育王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值也较接近,但蜂王腹部Vg表达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育王(P<0.05)。在人工移虫育王蜂王幼虫60—63 h时加入MP(或ML),不同浓度的MP对蜂王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0.1% ML对蜂王质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1.0% ML显著降低蜂王初生重、胸重及其腹部Vg的表达(P<0.05),对卵巢管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10.0% ML显著降低蜂王的各项指标(P<0.05)。MP和ML对蜂王Trf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免移虫育王与人工移虫育王相比,王台接受率显著偏低(P<0.05),蜂王腹部的Vg表达量增加,但在蜂王初生重、胸部指标、单侧卵巢管数量及Trf表达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MP和ML在人工移虫育王过程中的应用并不能达到提高蜂王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设施作物蜜蜂授粉技术蜂群组织蜜蜂蜂群组织在秋末,通过培育蜂王,将大蜂群扩繁成1只蜂王、3脾蜂的授粉标准群,蜂箱内保持充足的蜂蜜和适量的花粉,  相似文献   

5.
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饲喂果葡糖浆,检测其对意大利蜜蜂蜂群育王质量和抗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以白砂糖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饲喂果葡糖浆对王台接受率、单个王台产浆量、蜂王初生体质量和工蜂抗氧化酶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饲喂白砂糖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油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虫媒是主要的授粉方式,自然条件下蜜蜂是油茶花粉主要的传播者。在油茶花期放养蜜蜂进行授粉,油茶坐果率可提高1~2倍,在梅雨季节少有落果、裂果现象。经过蜜蜂授粉的油茶果大籽多、出油率高,每667平方米产量可增加35%以上,每667平方米还能产出油茶花蜜8~15公斤,总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50%~70%。油茶林放蜂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蜂种选择。选择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大利蜂、意高杂交蜂等蜂种。二是喂药解毒。油茶花泌蜜、散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62-964
为了了解苹果花期利用蜜蜂授粉时最合理的蜂群摆放方式,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授粉树配比相同时,15群蜜蜂采用蜂群集中和分散摆放方式;授粉树配比不同时,50群蜜蜂采用蜂群集中摆放方式,对苹果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1-16,31-46,31-61这3点之外,其余各点的坐果率均是分散摆放高于集中摆放;利用50群蜜蜂为苹果授粉,从0~300 m处,授粉树配比1∶4与1∶10处理均为随着距离的增加,坐果率逐步降低。在苹果花期采用蜜蜂授粉时,分散摆放效果明显优于集中摆放,授粉树配比充足时可适当减少蜜蜂群数。  相似文献   

8.
蜂王是养好蜜蜂的关键,科学养蜂应该人工育王。在严格选择生产力高的种群的基础上,利用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学特点,改善工蜂幼虫的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成蜂王。 一、育王的时间和条件 由于各地气候、蜜源条件不同,育王的时间难以统一。一般以春季第一个蜜源(油菜)培育春王,秋季蜜源(荞麦、蓝花子)培育秋王为主,其余花期也可培育蜂王。加以贮备。……  相似文献   

9.
养蜂生产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变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内部状况也呈周期性变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春季管理技术就是处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a.全面检查开春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对蜂群进行一次快速全面检查,缺乏贮蜜的蜂群要及时补入大蜜脾;无王群要及时介绍贮备蜂王或并入它群;将箱底死蜂、碎蜡渣与霉变物清除干净。b.调整密集群势有利于蜂群保温繁殖和抵御病害,群势调整应掌握全场群势均衡、强弱适度、适当密集、蜂多于脾的原则。c.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在北方,室…  相似文献   

10.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意蜂)蜂王酒精提取液,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中蜂)蜂群的上梁上,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表现在: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且有新、在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越冬前蜂王停产早。蜂群失正后,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要抑制工蜂产卵。无王群出现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以色列养蜂业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蜂业的发展对农业生态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但蜂群密度和养蜂业发展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机械化程度高。为提高我国养蜂业规模化饲养水平,经过对以色列养蜂业的了解与考察,就中国和以色列养蜂业在蜜蜂消失现象(CCD)、蜂蜜生产、蜂群授粉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受到蜜蜂消失现象的影响,从2006年开始,以色列的蜂群总量有所下降,导致近年蜂蜜产量和授粉产值受到影响。蜜蜂消失现象对中国养蜂业影响不大。中国的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总量远超以色列,但是截止2005年中国蜂蜜单群产量少于以色列蜂群单产量。后期由于以色列受到蜜蜂消失现象影响,自2006年中国蜂蜜单群产量已经超过以色列,并保持持续上涨。选取9种主要依赖蜜蜂授粉的果蔬及经济作物,进行授粉产值的比较分析,以色列9种主要果蔬和经济作物的授粉产值均高于中国。以色列养蜂业机械化程度高,人力投入少,重视授粉经济价值,重视蜂产品质量安全,这些方面均值得中国养蜂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集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2种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培育下的蜜蜂(Apis L.)群各3群。参照Ruttner提出的38个蜜蜂形态指标进行测定,每群测定15只工蜂,每只测定40个指标。结果显示,18个跟蜜蜂体型大小相关的指标中,有15个指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其中跗节长、第三腹板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吻长、胫节长、跗节宽、第三腹板蜡镜长、第三腹板蜡镜斜长、第三腹板蜡镜间距、第六腹板长、第六腹板宽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控制蜂王在特定区域产卵的方法能使其后代工蜂的体型增大;而试验组的肘脉a和肘脉b都减小,11个翅脉角中有7个减小,后翅翅够数也减小,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翅型和翅脉的变化,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在8个跟蜜蜂体色相关的指标中,试验组的小盾片颜色K、颜色B和喙的颜色Lab1均大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试验组第四背板颜色小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体色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表明,不同的人工育王方式能使后代工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危害中华蜜蜂养殖最为严重的病毒病,中蜂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很难治愈。为研究营养饲喂对中囊病的防治效果,在春繁期定期对已检测患中囊病的蜂群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利用RT PCR技术检测饲喂后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感染CSBV情况。结果显示,补饲花粉和橡胶蜂蜜后,感染CSBV蜂群中成年工蜂、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均携带CSBV,染病率分别为917%、500%和1000%,但蜂群“烂子”明显减轻,患病蜂群由显性感染转为隐性感染。表明春繁期补充饲喂花粉和橡胶蜂蜜对中囊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能提高蜂群的抗病力,但不能根除CSBV。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新 《农家参谋》2013,(12):24-24
一、换王促繁在秋繁过程中,要按蜂群及蜂王情况,有计划地换新王。选采蜜多、不分蜂的蜂群移虫育王。自己育王在继箱即可。王群成熟以后另组副群羽化交尾,待新王交尾成功以后,再将原群老王除掉,并在底箱和继箱中间隔上覆布,将新王群(副群)搬到原群的继箱里,但必须将继箱口移到与底箱口相反的方向,以免原群(主群)咬死新王。一昼夜后将主群底、继箱中问的覆布去除,并在底、继箱中间只隔一层纱布,便于尽快使主、副群的气味相投。这样,两天后即可把新王连同整个副群的蜜蜂从主群继箱全部搬人底箱的无王蜂群中,至此换王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意大利蜜蜂春繁阶段群势和幼虫虫体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春繁开始时选用本地意大利蜜蜂25群(群内无花粉贮备),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了不同水平维生素A的试验日粮,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IU•kg-1,并测定各组蜂群群势及幼虫抗氧化活性。【结果】春繁阶段饲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群势及取食量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期末,维生素A水平为10 000 IU•kg-1组群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10 000和15 000 IU•kg-1饲料时5日龄幼虫虫体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除维生素A水平为15 000 IU•kg-1组外,10 000 IU•kg-1组工蜂初生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结论】意大利蜜蜂春繁阶段适宜的维生素A添加水平(10 000—15 000 IU•kg-1)有利于蜂群群势的增长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209.1mg)分别提高38.7、31.0、27.6mg,差异均极显著(P<0.01).ZR512处理后,中华蜜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10mg,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74mg.ZR512处理蜂王幼虫,对蜜蜂蜂王初生重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在养蜂生产上培育优质蜂王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油茶花期气候对花后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期气候条件是影响油茶Camellia oleifera开花授粉和翌年产量的主导因子之一。1978 - 1984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龙游县的研究表明,日平均气温5 ℃以上的无霜晴天,人工授粉可以坐果,8 ℃以上授粉媒介正常活动可以自然授粉,中早花类型在日平均气温8.8~16.0 ℃时坐果率最高。影响明显的气候因子是降雨和霜冻:降雨只影响雨日的开花授粉,对雨前授粉超过6 h和雨后开的花影响不大;霜冻危害重时间长,是油茶花的最大杀手。受气温和霜冻的综合影响,随着花期推迟,坐果率逐渐下降,12月(浙江北部11月下旬)以后开的花坐果率极低。观察发现,在天然油茶群体中有抗冻的植株存在。表6参9  相似文献   

18.
 搜集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8个品系的蜂王作育种素材,选用了其中的4个素材作系祖,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采用母子回交等多种近交系统,建立并保持了4个高纯度的近交系。按蜂王是单交种、工蜂是三交种(或回交种)这一蜂群血统构成形式进行系间杂交和筛选,育出“华蜂213”和“华蜂414”两个高产杂交种。与本地蜜蜂相比,“华蜂213”和“华蜂414”的蜂蜜平均单产分别提高70%左右和10%以上,王浆平均单产分别提高20%左右和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意大利蜜蜂生长发育的适宜蛋白供给水平及蛋白水平对幼虫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无病的本地意大利蜜蜂30群,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群蜂)进行对比试验。其中1组饲喂油菜花粉,为对照组;其它5组分别饲喂人工配制的蛋白水平为15%、20%、25%、30%和35%的试验日粮作为试验组。【结果】在试验期间,日粮蛋白水平对蜂群群势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蜂卵孵化率和幼虫化蛹率均表现为蛋白水平35%组显著高于15%组(P<0.05);幼虫体蛋白含量以蛋白水平30%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15%组和20%组(P<0.05);随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幼虫虫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但虫体内丙二醛含量随之显著降低(P<0.05)。【结论】日粮蛋白水平在15%—35%时,蜂群群势未受到显著的影响;日粮蛋白水平为30%—35%时,蜂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和机体抗氧化活性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效果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