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兰科植物2新记录属8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个海南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管花兰属(Corymborkis Thouars)和长足兰属(Pteroceras Hasselt ex Hasskarl);8个海南新记录种,即管花兰[C.veratrifolia(Reinwardt)Blume]、滇南长足兰[P.compressum(Blume)Holttum]、窄果脆兰[Acampe ochracea(Lindley)Hochreutiner]、单唇无叶兰(Aphyllorchis simplex T.TangF.T.Wang)、革叶石豆兰(Bulbophyllum xylophyllum C.S.P.ParishReichenbach f.)、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 Honda)、短耳鸢尾兰(Oberonia falconeri J.D.Hooker)和芳香线柱兰[Zeuxine nervosa(Wallich ex Lindley)Trimen]。  相似文献   

2.
海南兰科植物2新记录属7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个海南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钻柱兰属(Pelatantheria Ridley)和叉喙兰属(Uncifera Lindley);7个海南新记录种,即,钻柱兰[P.rivesii(Guillaumin)TangF.T.Wang]、中泰叉喙兰(U.thailandica SeidenfadenSmitinand)、窄苞石豆兰(Bulbophyllum rufinum H.G.Reichenbach)、矩叶翻唇兰(Hetaeria oblongifolia Blume)、竹茎兰(Tropidia nipponica Masamune)、扁根带叶兰(Taeniophyllum complanatum Fukuyama)和全唇线柱兰(Zeuxine integrilabella C.S.Leou)。其中,后2种及矩叶翻唇兰为中国大陆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兰属植物观赏价值极高,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西藏兰属植物资源丰富,摸清西藏兰属植物本底资源,可对今后培育观赏园艺品种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报道了兰科兰属植物4个西藏新记录:莎叶兰(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 ex Lindl.)、福兰(C.devonianum Paxton)、春兰[C. goeringii (Rchb. f.) Rchb. f.]和大雪兰(C.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其中莎叶兰和蕙兰(C. faberi)近似,但莎叶兰花瓣和萼片无条纹,叶片边缘全缘;福兰为兰属家族中较特殊的一种,植株仅具2~4枚叶片,花数量大可以区别于该属其他种类;春兰植株近似于蕙兰,但春兰花葶极短,假鳞茎明显存在等特征与蕙兰甚易区分;大雪兰不开展的花及唇盘2条亮黄色纵脊均近似于莎草兰(C. elegans),但大雪兰假鳞茎延长成茎状,叶窄,唇盘2条纵脊在中部汇合。本研究对新记录进行简要描述,并提供详细特征图片等。这些兰属新记录的发现扩充了西藏自治区兰属植物的记录,为今后对西藏兰属植物的栽培驯化以及培育园艺品种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贝母兰属植物隶属兰科,多数种类具较高的观赏价值,但西藏自治区的贝母兰属植物资源考察不充分。本文报道了兰科贝母兰属植物1个中国未详知种:细茎贝母兰(Coelogyne mishmensis Gogoi);4个西藏新记录种:褐唇贝母兰(Coelogyne fuscescens Lindl.)、密茎贝母兰[Coelogyne nitida (Wall. ex D. Don) Lindl.]、疣鞘贝母兰(Coelogyne schultesii Jain et Das)、禾叶贝母兰(Coelogyne viscosa Rchb. F.)。其中,细茎贝母兰与流苏贝母兰(C. fimbriata Lindl.)极为相似,但细茎贝母兰花大,唇瓣边缘为厚绒毛状,与流苏状唇瓣相区别;褐唇贝母兰的近似种为云南贝母兰(C. assamica Linden & Rchb. f.)和斑唇贝母兰(C. fuscescens Lindl. var. brunnea Lindl.),但三者的界限划分不明确,通过搜索模式标本,从植株和花的形态、颜色看,本文报道的种更接近褐唇贝母兰原变种;密茎贝母兰近似眼斑贝母兰(C. corymbosa Lindl.),本研究提供鉴别特征将2种区分开;疣鞘贝母兰未在花期时,外观极易与黄绿贝母兰(C. prolifera Lindl.)混淆,但细微特征如鞘上具疣状突起,花唇瓣上具两条褶片等特征极易区别,本文提供了重要形态特征描述及详细特征图片等信息。该新记录的发现扩充了我国西藏自治区贝母兰属植物的记录,为今后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李冰 《园艺与种苗》2021,(3):16-17,49
就兰科杓兰属3种、手参属1种、斑叶兰属1种野生花卉的分类地位、植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利用途径进行了简要记述。  相似文献   

6.
石豆兰属是兰科植物中第一大属,也是兰科中分化较快的类群。本研究报道了在中国西藏发现的石豆兰属植物5个省级新记录种,分别为戟唇石豆兰(Bulbophyllum depressum King&Pantling)、圆叶石豆兰(B.drymoglossum Maxim.)、凌氏石豆兰(B. lingii M. Z. Huang, G. S. Yang&J. M. Yin)、勐仑石豆兰(B. menglunense Z. H. Tsi&Y. Z. Ma)、少花石豆兰(B. secundum Hook. f)。其中戟唇石豆兰与勐仑石豆兰近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花葶极短,唇瓣戟形;圆叶石豆兰为该属比较奇特的种,植株小,不具假鳞茎;凌氏石豆兰与五脉石豆兰近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假鳞茎球形,唇瓣圆柱状;勐仑石豆兰近似于戟唇石豆兰,但前者花葶长于假鳞茎,唇瓣狭状披针形;少花石豆兰植株与小花石豆兰近似,区别在于前者的中萼片边缘具睫毛,侧萼片边缘全缘,唇瓣披针形。此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石豆兰属植物本底资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西藏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海南兰科植物研究杂记(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1个中国新记录:越南火炬兰[Grosourdya vietnamica (Aver.) Kumar & S.W.Gale],并修订了唇瓣背胼胝体形态的相关描述;同时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为弄岗虾脊兰(Calanthe longgangensis Y.S.Huang & Y.Liu)、少叶硬叶兰(Cymbidium paucifolium Z.J.Liu & S.C.Chen)、麻栗坡绒兰[Dendrolirium malipoense (Z.J.Liu & S.C.Chen) H.Jiang]、垦丁虎舌兰(Epipogium kentingense T.P.Lin & ShuH.Wu)和勐海天麻(Gastrodia menghaiensis Z.H.Tsi & S.C.Chen),其中垦丁虎舌兰原记录为台湾省特有。上述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海南兰科植物的分类、分布的数据,也为今后的分类学修订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属——短头兰属(Trachoma Garay),该属与管唇兰属(Tuberolabium Yamamoto)相近,区别在于前者花朵簇生于短的花序上,短寿,分批开放,花粉团为完整的球形或具不明显的沟纹;后者花朵着生于长的花序上,花期较长,同时开放,花粉团深裂,由透明膜隔开。  相似文献   

9.
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5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尾萼无叶兰(Aphyllorchis cuadata Rolfe ex Downie)、中越双唇兰(Didymoplexis vietnamica Ormerod)、粗茎苹兰[Pinalia amica(H.G.Reichenbach)Kuntze]、绿叶线柱兰(Zeuxineagyokuana Fukuyama)和黄唇线柱兰(Z.sakagutii Tuyama.)。其中尾萼无叶兰和中越双唇兰为腐生兰,粗茎苹兰为附生兰,绿叶线柱兰与黄唇线柱兰为地生种类。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植物标本馆(HSNU)。  相似文献   

10.
叶康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1):2261-2263
本文报道了海南兰科植物3新记录种,分别是全唇叉柱兰[Cheirostylis takeoi (Hayata) Schltr]、兰屿芋兰(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和台湾隐柱兰(Cryptostylis taiwaniana Masam)。凭证标本存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1.
报道6个海南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雉尾叉柱兰(Cheirostylis cochinchinensis Blume)、和社叉柱兰(C. tortilacinia C.S. Leou)、细小叉柱兰(C. pusilla Lindley)、果香兰(Cymbidium suavissimum Sander ex C.H. Curtis)、扁球羊耳蒜(Liparis elliptica Wight)、凭祥羊耳蒜(Liparis pingxiangensis L. Li & H.F. Yan);并对中华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gougahense(Guillaumin)Seidenfaden]、香港绶草(Spiranthes hongkongensis S.Y. Hu & Barretto)、吉氏白点兰(Thrixspermum tsii W.H. Chen & Y.M. Shui)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2.
以16种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观花性状、观叶性状和观株性状3个方面选择了12个评价指标对其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用于园林园艺花卉的兰科种类。结果表明:在各约束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中,花径所占的权重最大;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将16种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2.8~3.0),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共计3种;Ⅱ级(2.5~2.8),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共计8种;Ⅲ级(2.5以下),观赏价值低的种类,共计5种。其中,深圳香荚兰、紫金舌唇兰和蕉岭石斛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野生花卉,建议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将从野生华石斛、铁皮石斛、美花石斛及五唇兰根系中分离出的28种有益内生真菌,接种于文心兰组培瓶苗上进行共生培养,测定共生培养4个月后瓶苗的生长效果,以及瓶苗移出盆栽3个月后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组培瓶苗上筛选出8株对文心兰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1株属华石斛内生真菌,1株属铁皮石斛,3株属美花石斛,3株属五唇兰;(2)接种了促生真菌的瓶苗移出盆栽后也同样表现出促生效果。表明兰科促生真菌不存在严格的专一性,但对兰科不同种类的促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兰科植物形态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从兰科植物的种类、栽培应用形式、兰文化在专类园中的应用等方面,对福州市于山兰圃进行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及栽培应用形式等,并拍照记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于山兰圃中,用于造景的兰科植物共有28属87种,利用地栽、盆栽、附植三种栽培形式与其他园林要素组合搭配,并将兰文化赋予具体的景致之中,从而升华为意境美。旨在为扩大兰科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和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兰花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效用,以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内生菌根真菌为接菌剂,对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菌根化苗盆栽试验,试验采用液体培养的菌液进行根部喷施,待菌根化苗生长18个月后测定其成活率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接菌明显提高了五唇兰幼苗成活率,促进了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增加,并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以接dmf-49菌处理效果最明显,但五唇兰光合速率不高,在1.50μmol·m-2·s-1以下。表明从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有效内生真菌能提高其菌根化苗的光合能力,提高植株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兰科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约100属530种,其中西双版纳约39属400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约101种。其中附生兰居多,是开发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绿色产品的宝贵资源。因此,药用兰科植物从观赏和产品开发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选择海拔高度为700~850 m、850~1 000 m、1 000~1 150 m、1 150~1 300 m、1 300~1450 m、1 450~1 600 m、1 600~1 750 m、1 750~1 867 m共8个连续的海拔梯度,分别对植物群落中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普查。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有野生兰科植物依次为20、30、29、24、12、9、7、2种,其中850~1 3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对各海拔样点的聚类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可分为“高山生态分布”、“温凉潮湿型”、“湿热型”、“半干热或干热型”4种生境类型,海拔850 m为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垂直分布的分界,是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由热带向亚热带成分过渡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调查,新增5种江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种,即骨牌蕨[Lemmaphyllum rostratum (Bedd.) Tagawa]、剑叶书带蕨[Haplopteris amboinensis (Fée) X. C. Zhang]、北京铁角蕨(Asplenium pekinense Hance)、异裂双盖蕨(Diplazium laxifrons Rosenstock)、华南鳞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 C. G. Matthew et Christ);1个江西植物新记录属,即叉柱兰属(Cheirostylis Blume);并讨论6种新记录的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兰科植物共有61属134种(包括中国特有种29种),其中地生兰37属79种,附生兰22属50种,腐生兰4属5种,兰属和羊耳蒜属存在有地生和附生2种生活型。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本区61属兰科植物可分为11个分布区型和4个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变型属最多,共22属,占总属数的36.0%;本区134种兰科植物则可分为11个分布区型和3个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最多,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22.4%;其次为中国特有分布型,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20.1%。虽然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区系整体与热带亚洲区系关系密切,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受到北温带植物区系影响,而与温带亚洲、地中海、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几乎没有联系;区系发生年代较为年轻,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区域分布不均,单种属、寡种属占优势,种内变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