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此文采用计量经济多元回归模型对河南省(1978-2008年)小麦生产各投入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投入要素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及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再根据河南省的省情,分析出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化肥投入过多对小麦生产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温室效应的加剧。随着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和植物利用化肥后排到大气中的N2O也越来越多,为了改善小麦生产环境,提出应合理施肥、在化肥施用过程中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及按照合理的比例施肥等措施。针对此问题提出要合理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及按比例施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戴庆松 《种子科技》2023,(6):99-101
传统施肥会大量使用化肥,肥料以氮肥为主,磷肥、钾肥为辅,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日益下降。虽然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产量,但由于化肥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污染环境和土壤。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了水稻和小麦的施肥现状,从提高土壤肥力、优化结构、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化肥使用量等方面分析了化肥减量丰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水稻、小麦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协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笔者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进行回顾,走访生产一线麦农,根据减量施肥经验,总结提出小麦减量施用化肥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贵州省粮食稳定增长做出较大贡献,但化肥用量持续增长、盲目施用化肥等问题,带来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问题,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提出今后肥料施用对策,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效果极其显著。建议在馆陶县当地,采用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减少农业氨氮排放。  相似文献   

7.
张秋菊 《种子科技》2023,(20):68-7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成熟,小麦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稳步提升。人们在种植技术与生产标准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小麦品质的关注度越加显著。目前,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深受欢迎,并得到了合理应用与广泛推广。以山东省小麦种植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讨了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的科学发展因素,阐述了科学预防小麦病虫害与合理施用化肥的措施,为小麦高产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光秀 《种业导刊》2011,(12):10-11,14
为实现周口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分析了周口市种业发展现状和组建河南省小麦种业集团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组建河南省小麦种业集团的形式、目标、任务和组建河南省小麦种业集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富含植物营养的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种养结合与保护环境的双赢,研究养猪场废水农田利用技术,可为养猪场-农田种植循环农业模式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小麦越冬期污水施用量30、60、90、120 m3/hm2与穗期氮化肥施用量0、30、60、90 kg/hm2组合处理,研究猪场废水与氮肥配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废水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废水施用9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的组合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成熟期以废水30 m3/hm2与氮肥90 kg/hm2及废水12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组合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小麦产量以废水30 m3/hm2与氮肥60 kg/hm2、废水90 m3/hm2与氮肥30 kg/hm2或60 kg/hm2、废水12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组合较高。综合对农田较高废水承载量和减少化肥施用的目标,以越冬期施用废水90~120 m3/hm2、穗肥施氮30 kg/hm2为最优组合。养猪场废水施用有明显的肥效作用,与化肥合理配施可取得超过常规施肥的产量,并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有机肥料的途径与措施探讨周立达,於伯华,殷广德(江苏省农林厅)使用有机肥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有机肥料与化肥结合施用,能达到缓急相济,互补短长,对提高化肥肥效与培肥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八十年代以来,有机肥料的施用出现了新的情况,一...  相似文献   

12.
小麦、油菜施用“三维强力肥”的效果初探王天驰,刘国梁,张献杰,冉隆治,陈卫星(贵州省印江县农业局)施用多元素复合肥,减少无机化肥(尿素)的施用量,减轻土壤耕作层的板结度,是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研究者和推广人员研究攻关的重要问题。铜仁地区科委、农业局,为...  相似文献   

13.
黄雪姣 《种子世界》2021,(11):0123-0125
化肥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辖区内也存在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农业成本增加和耕地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亟需改进化肥品种和施用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积极落实的各种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取得的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10年定位微区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用氮、磷、钾化肥及氮磷钾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具有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并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有机物料效果以有机肥最佳,其次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效果与单一施化肥相近。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对小麦生长、抗病性、产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采用木霉菌肥代替30%化肥与100%施用化肥2种施肥方式,在盐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品种西农979的株高、根长、根数、生理生化指标、病穗率、病情指数、防效、千粒质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的施用与化肥相比显著增加了小麦株高、根长和根数,增加值分别为10.91%,43.45%,42.86%.其次,盐胁迫条件下,施用木霉菌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 O2)含量显著低于施用化肥的小麦.再者,施用木霉菌肥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施用化肥的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了88.36%.千粒质量分析表明,施用木霉菌肥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与化肥相比增长了9.5%.另外,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木霉菌肥提高了土壤的脲酶、蔗糖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之,盐胁迫条件下,木霉菌肥通过提高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增加了产量和提升了品质.  相似文献   

16.
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增收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化肥用量和改善施肥方法,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从实践角度来看,在水稻增产的过程中,化肥产生的影响作用占50%,但化肥过量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威胁,因此要重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本研究在了解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化肥施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奠定基础,助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高产夏玉米新品种鲁单90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的生产效应。【结果】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在玉米增产、肥料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的效果明显要好,并可部分地改善玉米籽粒品质和耕层土壤性状;不同肥料运筹的玉米生产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普通化肥,减量控释肥施用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量控释肥,普通化肥一次施用优于分次施用。【结论】施用包膜化学肥料特别是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的生产效应明显好于施用普通化肥;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成本投入也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机茶施肥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盛 《茶业通报》2002,24(4):30-30
有机茶有一套严格的颁证标准,其不仅对终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而且须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中是否受到各种污染和影响。有机茶园施肥是其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施肥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有机茶的质量和产量。笔者就此谈谈自己一些肤浅认识。1有机茶园施肥出现的新问题传统茶园施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的配合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在冬季和初春时节,结合修剪施用;化肥则作追肥,在各茶季开采前催芽时施用,通过根下施、叶面喷的方式,每年追施化肥2~4次,化肥用量占70%以上,而有机茶园绝对禁止施用化肥,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传统堆肥处理EM堆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