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贫困山区农户的耕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更为有效的引导机制。【方法】基 于山西和顺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构建 Logistic 模型和 Tobit 模型。【结果】(1)研究 区耕地流转市场较为活跃,约 74% 的农户参与耕地流转,且转出行为发生率大于转入行为。(2)兼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种植经济作物和农业保险均在 90% 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农户转入耕地;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 育水平、人均年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保险均在 90% 以上水平显著影响农户转出耕地。(3)贫困山区的 社会保障有效规避了耕地流转风险,活跃了耕地流转市场。【结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应针对农村发展合理进 行改革,在流入户提升耕作专业技能基础上,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在提升非农就业农户的文化 素养和非农就业竞争力基础上,鼓励其放开耕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对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方式进行剖析,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和河南省200个县市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农地利用方式影响粮食生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粮食生产的变化;劳动力非农就业通过复种指数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粮食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近期以正向影响为主。[结论]劳动力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正向影响的前提是平原农区机械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对劳动力减少替代作用的结果,应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防止劳动力就业过度非农化带来的农地利用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6.
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而耕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有效途径。基于对福建省43个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专项调查,随机抽样1000个农户调查样本数据,用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民经营适度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流转面积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家庭农资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资源禀赋是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耕地流转政策;降低耕地流转成本;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杨香合  赵金龙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62-4765
利用归纳和演绎法、统计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农地流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耕地流向不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方向也不同,因而粮食产量变化也会不同。当耕地流向普通农户或家庭农场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当耕地流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时,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消极的、负向的。因此政府应对农地流转进行干预,根据流向不同采取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推进当地农地流转,保障其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西藏自治区15个农业县和9个半农半牧县的377份问卷和实地调研资料,从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方面选择18个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55、0.260和-0.388。个人力因子中,受教育程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79;家庭兼业程度次之,为0.73。地域力因子中,非农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3;承包地面积次之,为0.81。文化力因子中,土地情结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2;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次之,为0.81。【结论】个人力和地域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兼业程度和非农就业能力可提高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文化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深厚的土地情结和较低的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会降低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土地流转的效益;鼓励中青年农户回乡创业;对农牧区农户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转变农牧民受教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侯石安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508-4516
【目的】研究农户家庭土地禀赋、人力资源禀赋、财产禀赋的差异和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选择的影响,从而分析农地流转的根本动因。【方法】基于2010年全国8省、1 585个农户的微观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分位数选择模型和贝叶斯估计方法,测算不同初始禀赋和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转出和转入农地的选择影响。【结果】各种资源禀赋和政策变量对农户农地流转的选择并不具有稳定的单调关系,而是呈现明显的分位数效应。【结论】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存在替代关系,对于初始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加显著;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对农户转入农地的激励作用有限;农业补贴政策应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小额信贷对农地流转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南疆四地州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现状,了解了当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找出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基本特征方面,农户是否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是否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农户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总人口数、非农就业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方面,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土地块数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居住地到县城的距离对其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部环境特征方面,当地农户享受农业综合补贴力度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推进南疆四地州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应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户非农就业培训,以农户就业促进土地流转;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转变农户对土地的过分依赖意识;建立纠纷调解机制,保障农户利益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梳理土地细碎化相关文献,提出可推广的耕地细碎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地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土地细碎化的内涵表征、起因以及衡量方法,着重分析农地细碎化的影响脉络。【结果】(1)土地细碎化的内涵界定、衡量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2)耕地细碎化的起因既有内生因素又有外生因素;(3)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辩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种植结构多元化、增加农户的收入,但更多的研究侧重于解释细碎化造成的负向影响。【结论】要从逐步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发挥农地流转对规模经营的联动效应、健全供需平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来降低土地细碎化的负向效应,从而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河南省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调查问卷获取相关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的主要因素.[结果]小农户经营规模小,户均耕种面积0.37 ha;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省时省力作物;兼业化较重,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5.5%.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意愿较强,68.9%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经营权,农地流转潜力较大.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为非农收入、耕种面积和农机数量,其中,非农收入和耕种面积对小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别达5%和1%的显著水平;农机数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达10%的显著水平;非农收入影响较大,估计系数为1.105,发生比率为3.020.[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建议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户非农收入水平;调整农机补贴政策,实行与农地经营规模挂钩的农机补贴政策;弱化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土地退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完善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农户家庭视角,依据采集的1 036份全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耕地流转价格、流转区域经济水平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质量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建议政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法治建设,强化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改善农村教育培训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关乎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农业发展,引导耕地健康流转已成为学术热点。基于和顺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贫困山区农户的耕地流转影响因素,探讨更为有效的引导机制。结果表明,兼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入的主要因素,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保险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出的主要因素;贫困山区的社会保障有效规避了耕地流转风险,活跃了耕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应针对农村发展合理进行改革,强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专业技能,促进其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同时提升非农就业农户的文化素养和非农就业竞争力,鼓励放开耕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收入影响模型和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模型,以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农户最优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果表明:1)对转入户而言,土地流转对其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土地流转面积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加转入户的劳动力人均收入;2)土地流转对转出户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转出土地的农户通常是劳动力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农业劳动力的农户,农地的流转对劳动力的释放影响不显著,导致对其收入影响效用有限;3)对转入户和转出户而言,单位地块面积的增加均能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均种植业收入,并测算出农户潜在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为3.16 hm2。当前,湖北、江西两省山地丘陵区现有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尚未达到最优状态,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的文献梳理,利用课题组2015年9省(区)339份粮食种植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资源禀赋(区域特征、农户禀赋)、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对粮农土地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该县在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处地形及交通条件、土地租金、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省外打工占比对粮农土地流转的市场化选择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是否参与农村医疗、是否参与农村养老对粮农的流转市场化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这些研究结论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