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岩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岩市7个地面观测站和1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17年5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龙岩市百香果气候资源要素回归分析模型,制作年平均气温、3-11月日平均气温为18~22℃的平均有效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各个气候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叠加龙岩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GIS生成百香果在龙岩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龙岩市的东部年降水量丰沛,日照充足,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多,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西南部虽然降水丰沛,但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明显较差,年平均气温达到适宜百香果种植条件的区域较小,属于次适宜区。西北部温度、光照、降水条件都不利于百香果的生长,不适宜种植百香果。结合田间考察,该研究的百香果气候适宜性区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龙岩气候资源、减少百香果种植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秀红 《中国茶叶》2013,(7):18-19,21
五莲县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3.2℃,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五莲绿茶"滋味浓,耐冲泡"的优良品质。近年来,五莲县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公顷,茶叶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一、影响茶树种植因子的选择与权重确定茶树的生长对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月下旬气温达到8℃以后,从茶树嫩芽膨大到停止生长的220天内要求≥10℃积温在4000℃以上,生长过程年平均气温至少在10℃以上,最低气温大于-10℃,最高气温小于35℃,南方茶树种植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介于1000~1400mm;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水量有100mm  相似文献   

3.
我县位于辽宁西部,地势为低山丘陵区,属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带,年平均气温8.1℃,年降水量478mm。这里花生主栽白沙1016、海花1号等品种,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产量较低。分析我县气候条件对花生生产的影响,探讨对不利气象因素的防御途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叶1号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白化茶树品种,叶绿体的变化是其产生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白叶1号鲜叶叶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阶段性白化过程中叶绿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复绿期叶绿体中分别识别726、748、718个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59个,质谱成功鉴定22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光合作用、应激响应、核酸代谢、物质代谢和未知功能等,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最多,占31.82%,表明阶段性白化现象可能与这些生理功能相关。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翻译后加工及修饰造成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白叶1号阶段性白化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展大兴安岭东部地区大豆优质、丰产定量化评估服务,利用扎兰屯农业气象监测站1992—2021的大豆发育期和呼伦贝尔市大豆单产资料,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以及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得出大豆各生育阶段丰产优质气象适宜指标,确定各阶段丰产优质气象条件及其重要程度,建立丰产优质气候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利用分期播种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了验证。根据实际产量和品质特征的丰产优质气象等级符合的占60%,基本符合的占17%,不符合的占23%。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气候条件,评价方法丰富了高寒地区大豆种植过程中气候影响的定量评估研究,也为其他大田作物在气候影响评价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厦门市气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厦门市1971—2004年34年的基本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市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自的气候突变点,据此分析了该市的气候类型。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年均气温以每年0.0631℃的速度在升高,年均气温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8年;(2)年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呈随机变化,年降水量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77和1990年;(3)34年的气候类型分为暖湿、暖干、冷湿和冷干4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润  钱半吨  蒋文妍  王文斌 《茶叶》2014,40(3):134-137
本文分析了溧阳地区引进种植白茶品种‘白叶1号’10年以来,前期气象条件与茶树萌动、春茶开采的关系,制定白茶萌动期和开采期预报方案,结果表明:日均温大于10℃后进入春茶生长关键阶段,本地白茶的萌动起点应在稳定通过5℃和6℃的初日之间;开采期积温预报法需要过10℃有效积温达到67℃或稳定通过6℃有效积温达到147℃,其中过10℃有效积温指标的稳定性更高;气象因子预报法选择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影响因子,拟合回归方程进行预报.实际生产中综合参考各项指标,并结合白茶生长情报,可以跟踪指导茶区适时开采,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气象因子对茶叶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茶叶冻害防御、茶叶气候区划、气候与早茶品种的引进、茶叶开采期与产量预报、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用HLPC法检测了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御金香’春梢生物碱、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光合色素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品种‘白叶1号’和常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结果显示,‘御金香’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儿茶素类总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和‘白叶1号。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御金香’和温度敏感型新梢白化茶‘白叶1号’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β-胡萝卜素、黄体素和新黄质等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御金香’呈现黄色叶片的白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含量低,而并非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通榆县年平均日照时数3020h,平均气温5.3℃,有效积温3200℃左右,无霜期150d左右,有气象记录以来年平均降水量400mm,近10年平均降水量315mm,春旱发生频率为90.4%,夏旱发生频率为74.9%,秋旱发生频率为79%。针对气候特点和棉花的耐旱、喜温、喜光特性,通榆  相似文献   

11.
一、棉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棉花原产于热带,是喜温好光的作物,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5℃。7月平均温度要求25℃以上,有利于开花结铃。10月平均温度要求17℃以上,不然铃重、纤维品质都会受到影响。从播种到吐絮,一般中熟品种需要≥15℃的积温3400—3600℃。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一般年为450—500mm,干旱年约需750mm左右。全生育期需日照时数为950小时。而我省气候条件相当优越,完全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年平均气温16.3—19.7℃,4月平均温度16.2—19.8℃,7月平均温度26.9—29.6℃,10月平均温度17.2—21.4℃,全生育期≥15℃积温多年平均值(指20年平均)4381—5610℃。看来全省各地热量资源是绰绰有余。多年平均降水量1350—1930mm,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09,(8)
一、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的问题与潜力(一)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1、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金沙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57毫米,海拔高度457米—1884米,相对高差1427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98小时,无霜期28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1%,森林覆盖率37.5%。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由于相对高差较大,呈垂直性  相似文献   

13.
信阳市无性系良种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年平均气温15.2~15.5℃,年平均降水量1120mm,常年相对湿度75%左右,土壤以黄棕壤土为主,pH值4.5~6.5,具有茶树生长的优越生态条件。信阳茶园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海拔200-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造就了信阳茶叶优异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茶产业已逐渐成为信阳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安溪县茶叶生产基本概况: 安溪县地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全县拥有山地31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0多万亩。境内峰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各地降雨量均有1500—2000mm;年均空气湿度达70%,土壤pH为4.1—7之间,土层深厚,对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黄金芽、千年雪、四明雪芽、白叶1号等4个白化茶为骨干亲本的56份家系后代种质的系谱组成,分析了育成品种部分代表性品系的白化变异类型、白化色系及特征特性等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浙江省白化品种白叶1号返白阶段和主栽品种龙井43的低温抗性。结果表明,常温(25℃)环境下,返白期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羧化反应效率Vcmax都只有龙井43的70%~80%,而APX、POD等抗氧化酶活力比龙井43高30%以上。低温(2℃)处理24 h后,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各项参数反而高于龙井43,同时其APX、POD、SOD活性也比龙井43分别高38.9%、33.3%、23.3%。说明白叶1号可能由于白化现象的产生,导致其抗氧化系统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低温胁迫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清除叶片H2O2累积,缓解H2O2造成的氧化胁迫及光合抑制现象,具备比龙井43更好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湘中地区1980—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2007—2017年湘中地区双季早稻产量资料和3个水稻气象观测站的观测数据,采用M-K突变分析了湘中地区双季早稻播种适宜期调整,同时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双季早稻各生育期内农业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4个主要农业气候指标,并探索其适应性调整,最后利用气候指标适宜度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湘中地区1980—2017年春播期稳定通过10℃初日的突变点在1997年,湘中地区双季早稻的播期可由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3下旬至4月上旬,提前至3月中旬至4月初,提前约7d;通过灰色关联法和多项式法确定影响双季早稻产量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及其阈值分别是:拔节至成熟期10℃以上积温≥1546.9℃、拔节至成熟期日照时数≥291.1h、秧田期10℃以上积温≥476.8℃和移栽至分蘖期平均气温≥19.8℃;最后气候指标适宜度评价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农业气候指标适宜应用到湘中地区双季早稻的实际生产中。本研究结果为湘中地区双季早稻气候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更新、产量预报和种植制度的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影响番木瓜生长的气象条件,结合漳州市近30年气候统计值,从农业气象的角度分析了番木瓜适合在漳州市栽培的农业气象生长条件,同时分析了不利番木瓜的气候条件下相应的防御措施,为番木瓜在漳州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