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抹茶及其在食品和日化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抹茶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诉求的增多,促进了抹茶产品的快速发展,抹茶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抹茶的工艺流程与感官、理化指标及其营养、保健方面的价值,简述了抹茶在食品、饮料及日化品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3.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4.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杀青和干燥工艺参数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当杀青机转速为400 rpm/40 rpm时加工的碾茶外形色泽绿,茶汤嫩绿明亮,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低,滋味鲜醇,综合品质较优;蒸汽流量为110 k/h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显著高于其他流量,酚氨比最小,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平衡较好,茶叶的色相(b*/a*)绝对值最小,表明其颜色绿度高;采用250℃燃烧机温度干燥的碾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酚氨比和酯型/非酯型儿茶素的值最小,茶汤滋味相对协调纯正,且较好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及茶汤呈现较绿色泽。PLS-DA将3种工艺条件改变所加工的碾茶明显区分,酚氨比、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在不同工艺条件加工的碾茶中差异较大;此外,由载荷图分析得出干燥温度可能是碾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大叶种绿茶茶汤的苦涩味,提高制茶品质。锅炒杀青受热时间较长,上述物质变化的幅度较大,茶汤滋味较浓醇,汤色、叶底黄绿;蒸汽杀青受热时间较短,物质变化不及锅炒杀青,茶汤略带涩,汤色、叶底较绿。蒸汽杀青的残留酶活性明显低于锅炒杀青。  相似文献   

6.
大叶种绿茶不同杀青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大叶种绿茶茶汤的苦涩味,提高制茶品质。锅炒杀青受热时间较长,上述物质变化的幅度较大,茶汤滋味较浓醇,汤色、叶底黄绿;蒸汽杀青受热时间较短,物质变化不及锅炒杀青,茶汤略带涩,汤色、叶底较绿。蒸汽杀青的残留酶活性明显低于锅炒杀青。  相似文献   

7.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大叶种绿茶茶汤的苦涩味,提高制茶品质。锅炒杀青受热时间较长,上述物质变化的幅度较大,茶汤滋味较浓醇,汤色、叶底黄绿;蒸汽杀青受热时间较短,物质变化不及锅炒杀青,茶汤略带涩,汤色、叶底较绿。蒸汽杀青的残留酶活性明显低于锅炒杀青。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9.
碾茶是抹茶研磨前的原料,抹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碾茶品质的高低。碾茶是将杀青后的茶叶不经揉捻,直接进行干燥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茶片,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生产过程却非常复杂,稍许的鲜叶差异、蒸汽流量不同、温度变化,都会使碾茶品质产生较大的差异。文章介绍碾茶蒸汽杀青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的品质缺陷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碾茶是抹茶加工的原料茶,是一种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由碾茶炉或辐射热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状茶产品。文章对比介绍日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我国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碾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微波干燥对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微波与传统热风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条形绿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干燥的条形绿茶与传统热风干燥的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均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两种干燥方式的香型有所不同:微波干燥属清鲜香的香型,而传统热风干燥的属栗香型,而微波干燥的条形绿茶色泽、滋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2.
日本碾茶生产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碾茶是日本独特的绿茶种类,与其他茶类相比,具有不同的栽培、制造和饮用方法。为增加茶叶中的氨基酸、二甲硫和叶绿素等内含成分,栽培时要进行覆盖;为增加茶叶独特的风味,加工中蒸青叶不经揉捻,在传统的砖制干燥机中烘干。烘干后的碾茶,经石磨碾磨成粉末称为抹茶,抹茶可直接饮用或食用。笔者曾在日本留学访问,现将了解到的碾茶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介绍,旨在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武阳春雨"是浙江省武义县名优绿茶的代表,其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原料、加工工艺等影响。其中,杀青是加工的关键步骤,对成品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推动进行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目前,茶叶加工常用的杀青方式有汽热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滚筒杀青等。杀青方式不同,杀青效果各异。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杀青方式加工"武阳春雨"茶,研究杀青对茶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阳春雨"名优绿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绿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微波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3种杀青方式加工后的夏季绿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谷氨酸钠为标准苦味、涩味和鲜味物质对3种杀青方式加工的夏季绿茶进行滋味强度分析。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对夏季绿茶中的儿茶素、黄酮糖苷、原花青素、聚酯型儿茶素、氨基酸、酚酸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滋味等效量化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可以较明显地改变夏季绿茶的滋味,不同杀青方式加工绿茶的苦味强度为: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涩味强度为: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鲜味强度3种杀青方式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7.
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 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 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 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 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 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 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 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 活性的损失并减少 5-hmf 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 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 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8.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和干燥两大工序 ,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传统杀青与干燥技术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如传统炒青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如今 ,微波杀青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蒸气杀青一样已基本实现了绿茶“三绿”的品质要求 ,涩味也较轻。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 ,微波和蒸气杀青的茶叶香气较低 ,带青草气 ,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本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制茶方法 ,妥善地解决茶叶汤色与香气之间的矛盾。以四川中小叶种 ,采摘标准为 1芽 2、3叶的原料作试验…  相似文献   

19.
波姬红无花果果干制作方法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波姬红无花果为原料,采用鼓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三种方法制作无花果果干,筛选出适宜的干燥方法,并进一步完成干燥的具体方案。试验表明,鼓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不适宜进行波姬红无花果的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的效果最好,其中在冻干压力40 Pa,冻干温度65℃,冻干时间24 h的条件下可保持波姬红无花果固有色、香、味、形和营养成分。此外还对干燥前后的无花果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对比。  相似文献   

20.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