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丽彦 《福建茶叶》2016,(8):370-371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饮茶、尚茶的社会风俗促进了建盏及建盏文化的发展。本文在对宋代茶文化、斗茶与建盏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研究了宋代茶文化与建盏的相互作用关系,宋代茶文化特别是斗茶风俗的流行推动了建盏需求的扩大和建盏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建盏工艺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盏的发展也促进了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建盏作为宋代茶文化的承载载体,反映了宋代茶文化的独特内涵和宋人对自然生活的适应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巩志 《福建茶叶》1999,(4):52-53
宋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讲、名冠天下"!宋徽宗赵倩以建安北苑为背景,撰写了《大观茶论》,赞誉"北苑龙凤茶,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建州凤凰山之北苑,是全国贡菜制作中心,是中国古代精制茶发祥地,其龙凤贡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一颗绚丽璀灿的明星。研究中国宋代茶文化必从贡茶说起.而讲贡茶又离不开建茶。我国贡菜制度在唐代已经确立。代宗大历五年(770),在顾清山设贡茶院,官营茶叶自此始。条至陆羽著作《茶经)问世,对中国茶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茶经)不第建茶,放北苑条、武…  相似文献   

3.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立盛 《福建茶叶》2000,(Z1):42-43
北苑茶产于宋代建安县 ,即今建瓯市。北苑茶作为贡茶源于后唐 ,盛于宋 ,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4 58年 ,是我国茶业史上最辉煌壮观的一页。北苑茶文化也由此发展 ,博大精深 ,独成体系。本文就北苑茶文化作个初步探讨。一、北苑茶文化的主要形式与内容1、斗茶 宋代北苑茶品质的不断提高 ,又促进了茶叶品饮技术的提高 ,在茶人互相比试茶的品质高低的活动中 ,形成了一整套斗茶艺术 ,并为朝廷士大夫所仿效。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六个步骤。灸茶 ,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碾茶 ,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罗茶 ,用…  相似文献   

5.
宋代茶文化的繁荣以及文学的发展直接推动咏茶词的兴盛,对后来的茶文化、传统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宋代咏茶词作为研究对象,在探索咏茶词发展过程中,分析咏茶词的情感内涵及艺术化表现,旨在为读者还原宋代文人饮茶生活的图景,进一步理解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茶叶》2009,35(1):54-5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和茶文化的发源之地。茶及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茶益健康,茶冶情操,茶促沟通,茶建和谐。我们倡导“茶为国饮”,倡导国人“饮茶、知茶、爱茶”。  相似文献   

7.
胡小军 《茶叶科学》2010,30(6):489-492
宋代以建窑盏为代表的茶具以及上品茶色尚白的鉴赏标准,是该时期文化生活中的审美共识。建窑盏的出现,见证了宋代茶艺由唐入宋的文化转型,从器物中也可以考察出宋代独特的饮茶技艺。本文通过对宋代分茶、斗茶技艺和建窑黑釉瓷茶盏关系的考察,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为“宋式”精致的审美美感类型与生活方式、文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昕  白宇 《福建茶叶》2016,(7):334-335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唐代陆羽的《茶经》为标志的茶文化不断走向昌盛和繁茂,至宋代,茶文化进入了极盛时期,这与宋代的经济繁荣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宋代的咏茶文学推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在"以俗为雅、雅俗贯通"的宋代文学主张之下,宋代咏茶文学上升到较高的地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即研究了宋代茶文化的流变以及宋代咏茶诗词的主要内涵和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罗昊 《中国茶叶》2023,(4):69-74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茶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宋代采取贡茶等政策以加强对茶业的管制以增加财政收入。相较于唐代,宋代贡茶不但求早求量,而且注重品质。北苑茶诗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称得上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标志。文章研究了宋代茶文化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北苑茶诗与贡茶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贡茶的发展促进茶诗进步的初步结论,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中国茶文化形成后的早期发展[宋代、元代(960-1368)茶文化] 1.宋代茶叶生产和贡茶的发展到了宋代以及后来的元代,茶区继续扩大,制茶技术得以改进,贡茶和御茶的精益求精促进了名茶的发展,饮茶更加普及。斗茶之风盛行,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塞外的茶马交易和茶叶对外贸易都逐渐兴起。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美亚 《福建茶叶》2016,(4):325-326
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促进了古代茶文化发展,使得茶文化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茶在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其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苏轼茶诗词作品进行分析,运用以小见大方式,通过分析茶在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生活、精神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感悟茶如人生的思想哲理,进而透析出茶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儒释道哲学思想之精髓,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服,是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外化表现形式,既折射茶文化蕴藏的精神文化底蕴,又将完美地呈现出儒家之中和之美,道家之自然之美与佛学、禅意的雅韵赋予茶服使之形成独特的韵味。本文以茶服作为研究对象,概述茶服界定与发展以及茶文化内涵,进而重点在于分析茶服设计中历史文化内涵,最后分析茶服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指导当代茶服设计。  相似文献   

13.
建盞(续)     
五、地位 建盏与建茶珠联璧合,得到上至皇帝、高官重臣,下至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和歌咏推崇,双双入贡,辉煌鼎盛于宋、元时期。同时,建盏和建茶还被大量销往日本、高丽(朝鲜)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为国人争得荣耀和财宝。 (一)皇帝与文人的推崇 宋徽宗《大观茶论》(1107年)中写道:“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在“盛世之清尚”的氛围中,虽有了“名冠天下”的“建茶”,但应配何种茶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这种盏正是时任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茶录》所进言之建盏:“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官至尚书都员外郎的梅尧臣(1002~1060年)茶诗《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苏东坡《送南屏谦师》  相似文献   

14.
汪玥月 《福建茶叶》2016,(11):358-359
我国宋代茶文化的整体风貌主要包括:茶文化的平民主义风气、茶文化的生活世界化导向、茶文化的雅俗叙事化。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宋代茶词英译应当注意固守住宋代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宋代茶词的形式美感。跨文化角度下宋代茶词的英译策略可以从接受美学导向的翻译策略、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标准化翻译策略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5.
茶画,是我国古代众多绘画种类之中体现着人民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类别,主要描绘人们饮茶所用茶具极其场景。而茶画在宋朝的发展突出,大多茶画都流源于宋朝。宋朝是一个由茶引起的茶文化飞速发展兴盛的时期,在这之间应运而生的茶画艺术,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由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茶文化的欣赏,以及宋徽宗重文喜政、嗜好饮茶品画,这从上至下的文化潮流随之流行,成为宋代茶事活动十分繁荣的主要原因,茶画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显露出其本身的内涵,进而被人们欣赏与喜爱。本文将围绕宋代茶画,从茶画起源入手,进一步地探究其中包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感受宋朝人民对于茶画艺术的创作之精良,关照宋朝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茶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饮品,古代的品茶文化与茶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宋代期间,品茶是当代文人骚客品味生活的高雅之举,并且,宋代世人对茶叶更是有着一定的重视程度以及推崇意向。而随着茶文化的逐渐发展,品茶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雅之举。本文根据笔者对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理解,结合多部相关文献,以宋代的茶画为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宋代茶画的演变过程,以及茶文化在古代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宋代的茶画艺术详细的分析了茶文化在绘画中的艺术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所述内容,针对宋代茶画对我国当今历史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给予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武立功 《福建茶叶》2016,(1):238-239
茶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宋代茶画达到兴盛。本文通过对茶画的概述,宋代茶画兴盛的原因以及对代表作品的描述,漫话宋代茶画的精细、优雅。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研究宋代茶画对于我们了解宋人的生活,复原宋代点茶法以及丰富中国现代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开始于汉朝,到南北朝茶文化和思想领域套上了关系,当时,茶代表着廉洁,与奢靡之风对立。饮茶者具有高洁、出世的象征。在佛教界,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物。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又将茶文化发展推向高潮,从宋代到明朝,茶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它出现在小说中、诗歌里,甚至还与婚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何抗 《福建茶叶》2022,(5):283-285
中国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多种文化特色相结合,其中茶文学是茶文化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宋代咏茶文学艺术不但表现出了比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也展示出了宋代文学群体的美学追寻和审美能力等,所以,宋代咏茶文学拥有不可小觑的探究价值.本篇文章在对宋代茶文化的进步和咏茶文学创作的背景所进行的探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阳璐西 《福建茶叶》2016,(3):384-385
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宋代兴盛的背景及原因;对咏茶文学在宋代发展时受到的一些影响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咏物文学、宋代社会风气等因素,并围绕咏茶文学代表性人物苏轼展开了对宋代咏茶文学的分析,旨在加深对当时咏茶文学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