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取不同相思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相思树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Chao、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示相思树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纲水平上,优势菌纲为Acido...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该套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甘蔗单作(对照)和甘蔗套种马铃薯2种栽培模式,每种种植模式分为根际区和非根际区进行土壤采集,即甘蔗单作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及甘蔗套种区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利用传统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甘蔗养分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套种区甘蔗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93%、12.32%、6.40%和8.92%(P< 0.05,下同);非根际土的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0.50%、56.01%、48.31%和51.52%;套种区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套种区土壤的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区,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单作区;土壤细菌Shannon、Simpson、ACE和Chao1指数则与单作区无显著差异(P> 0.05,下同)。套种提高了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及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其他未知真菌类群的比例,降低了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杆菌属门(Patescibacteria)及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比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其中土壤细菌群落中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与土壤容重和土壤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群落中的子囊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担子菌门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套种显著降低了苗期甘蔗对磷和钾的吸收量,对生长后期甘蔗的养分吸收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用养结合,是较合理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老龄葡萄园土壤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明析老龄葡萄园葡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为老龄葡萄园的科学管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20年葡萄园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20、CS40和CS60)与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NCS20、NCS40和NCS60),采用CTAB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对内转录区间(ITS1-ITS2)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群落分布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群落分布多样性指数(Shannon)分析表明,在0~20 cm土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土层二者差异不显著。葡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分属17门、47纲、109目、211科、346属,门水平上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1.04%,5.68%和4.89%。在属分类水平上,根际土壤中新丛赤壳菌属(Neonectria)、Dactylonectria属、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假裸球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真菌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是非根际土壤的174.5,122.2,156.0和133.3倍,而非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Zopfiella属真菌是根际土壤的4.4,77.8和277.0倍。Weighted Unifrac距离指标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各土层间(CS20、CS40和CS60)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小,而非根际土壤各土层间(NCS20、NCS40和NCS60)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结论】宁夏贺兰山东麓老龄葡萄园葡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丰富度较非根际土壤有所增加,真菌优势物种富集,根际土壤垂直土层间物种多样性差异减小,不利于维持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微生态平衡;病原菌Dactylonectria属和新丛赤壳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葡萄植株患病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确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根际土壤真菌OUTs数健康烟株与病株分别为2120和1170个,健康烟株土壤真菌OUTs数是病株的1.81倍,特有OTUs数是病株的3.31倍;病株根际土壤的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分别较健康烟株降低12.16%、52.96%、50.40%。病株根际土壤中桑尼被孢霉(Mortierellasarnyensis)、未分类被孢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Mortierella)、未分类真菌界(unclassified_k__Fungi)和未分类青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较健康烟株分别增加139.01%、134.83%、203.27%和361.94%,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PCoA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烟株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对黄瓜幼苗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干旱处理D和正常处理N,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技术测定黄瓜幼苗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处理N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2.440和10.380 mg/g,显著高于处理D的1.547和8.356 mg/g;处理D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51.807μg/g和54.848 nmol/g,显著高于处理N的32.628μg/g和29.005 nmol/g;处理N的根系活力为32.670μg/(g·h),显著高于处理D的20.714μg/(g·h);处理N的SOD含量为324.826 U/g,显著低于处理D的578.363 U/g;黄瓜幼苗根际细菌群落中,门分类水平下丰度前5位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α多样性指数(Chao1、Shannon、Simpson)中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PCoA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豆科绿肥圆叶决明翻压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空白对照(CK)和添加狼尾草(P处理)为对照,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添加圆叶决明(J处理)后培养10~180 d果园红壤细菌群落数量、组成、多样性及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25℃恒温恒湿培养,门、纲、目、科和属水平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培养10~60 d,80~140 d处理间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数量减少,至培养180 d,3种处理所有细菌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酸杆菌和放线菌为3种处理相对丰度占比位于前3的优势细菌。与CK相比,P处理和J处理变形菌相对丰度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先升后降,J处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P处理和J处理的变形菌、放线菌、绿弯菌、厚壁菌、拟杆菌和疣微菌随时间的变化均可用三次或二次函数拟合。P处理和J处理提高了红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结论】添加圆叶决明改变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提高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但添加圆叶决明和添加杂交狼尾草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紧实胁迫对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群  李潮海  李全忠  薛帅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039-2050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时空分布、根系活力、玉米产量及其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紧实胁迫下玉米根分布、活力及产量变化特征。【结果】紧实胁迫下玉米根形态指标(根干重、根长度、根体积和根条数)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3类土壤上根形态指标大小和产量高低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根吸收活力(根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脱氢酶活性)及根系还原强度与根形态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但比吸收表面、比活跃吸收表面随紧实度增加而增大。降低紧实度促进了单株根系干重、长度、吸收活力和产量的增加,尤其促进了20—40 cm 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的增加,但单根的吸收能力呈下降趋势;3类土壤上玉米根系生长、根活力和产量对紧实胁迫的响应以砂姜黑土和黄褐土较为敏感。【结论】紧实胁迫严重限制了根系生长、分布和吸收功能以及产量形成,但根系并不是被动地忍受逆境的胁迫,而是积极主动地调节其生理代谢过程,以减缓紧实胁迫伤害,但缓解能力有限,且不同类型土壤上根系的响应程度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0.2%益生素对藏羊羔羊生长发育及其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藏羊6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组),益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产酶益生素(T组)。90 d饲喂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试验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1) T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而C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T组(P<0.05);(2)两组间Shannon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和Ace(覆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3) C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T组(P<0.05),而C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0.2%益生素能够明显促进藏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瘤胃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石墨烯处理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优质苗木的高效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洋061”杉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施加复合肥30 g的基础上,分析30 mg/L(T1)、25 mg/L(T2)、20 mg/L(T3)石墨烯处理对杉木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RDA分析。【结果】随着石墨烯浓度的增加,其对杉木幼苗根际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均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T3处理4种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6.87%、59.32%、2.65%、12.75%,表现为T3>T2>CK>T1,不同处理之间硝酸还原酶达显著性差异(P<0.05);石墨烯处理后,杉木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总体高于对照,表现为T3处理下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细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在不同浓度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T3、T2处理真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群落构成和功能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对移栽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及原始林地土壤细菌进行16SrRNA测序。结果表明,重楼根际土壤的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原始林地土壤。Simpson和Shannon指数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Chao1和ACE指数与EC、WC、TP、MBC、MBP、AP呈显著正相关,与AK、MBC:MBP、NiR、SUC呈显著负相关。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原始林地土壤中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在重楼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厚壁菌门在珠子参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KEGG分析发现,原始林地土壤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与代谢等4个一级功能层面均有丰度较高的基因,重楼根际土壤中丰度较高的基因主要位于代谢层面,而珠子参根际土壤则是遗传信息处理层面的个别基因丰度较高,和KEGG功能基因丰度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土壤因子与调控Chao1和ACE指数的土壤因子较为类似,说明细菌群落组成与基因功能紧密相关。此外,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均表现出次生盐渍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的根际土壤及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为利用根际促生细菌制作生物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盐穗木根际土壤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在门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根际盐穗木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门水平下,盐穗木叶片内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Alpha 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 个土壤样品中,YS1的Shannon,Simpson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结论】 在3个叶片样品中,YP3的Shannon,Simpson等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盐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和真菌18S rDNA基因V4区片段进行了测序。【结果】①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电导率随季节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由春季到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p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大致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低于非根际(P0.05)。②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钾)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养分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夏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冬季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并有所波动。③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覆盖度、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Evenness、ACE、Chao 1指数、Simpson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根际、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且不同季节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根际。④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还包括浮霉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后壁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其中根际土壤细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非根际,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非根际。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还包括结合菌门、壶菌门、新丽鞭毛菌门、球囊菌门、芽枝菌门。⑤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土壤细菌和真菌Coverage、ACE与土壤养分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土壤pH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和全磷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玉米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且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产生明显的分离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连作植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明生物炭对不同生育期烤烟根际土壤中与化感自毒密切相关的7种酚酸(阔马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后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肉桂酸变化不明显外,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生物炭处理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且施用生物炭后酚酸物质的总量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烤期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1.86%、11.36%和40.44%。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旺长期生物炭处理细菌、真菌OTU丰度分别是常规施肥处理的1.23倍和1.07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的细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12.43%、23.0%和23.0%,采烤期分别提升了0.32%、2.40%和1.25%;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6.54%、6.67%和7.43%,采烤期分别提升了57.93%、8.60%和26.37%。【结论】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与提质效应,有利于创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6种不同水势(0、-0.4、-0.8、-1.2、-1.6和-2.0 MPa)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供试苜蓿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活性氧(H2O2、OH·和O2•-)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而筛选出不同胁迫程度下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结果】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苜蓿的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供试苜蓿的根系总长度、Pro含量、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活性氧(H2O2、OH·和O2•-)含量及CAT活性不断增加;根系干重、根系活力、SS含量和GSH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此外,随胁迫程度增加,陇中苜蓿的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POD活性及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sA含量不断增加;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的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POD活性及根系总表面积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AsA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陇中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H2O2含量和O2•-含量显著低于甘农3号;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SP含量、SS含量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甘农3号。-1.2 MPa至-2.0 MPa胁迫时,陇中苜蓿的H2O2和OH·含量显著低于陇东苜蓿。-2.0 MPa胁迫时,陇中苜蓿的POD活性、AsA和GSH含量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系活力、根体积、根系总长度、MDA和AsA是对陇中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根尖数、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O2•-、GSH和CAT是对陇东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根系活力、根尖数、Pro、SS、MDA、质膜相对透性和GSH是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结论】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上对干旱胁迫存在相同和不同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策略。轻度和中度胁迫(0 MPa至-1.2 MPa)下,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尖数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来适应干旱,弱抗旱苜蓿品种则通过改变细胞膜稳定性、根系活力及渗透调节能力来适应干旱;重度胁迫(-1.2 MPa至-2.0 MPa)下,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均可通过改变根系生长特征和启动抗氧化系统来抵御干旱,其中强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AsA含量来适应干旱,而中等抗旱和弱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尖数和GSH含量来适应干旱。  相似文献   

15.
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根结构及呼吸代谢差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幼苗根显微结构及呼吸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方法】以耐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浚单20(耐涝性强)和登海662(耐涝性弱)为试材,设CK、淹水2、4、6、8 d共5个处理,比较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根结构及呼吸代谢差异。【结果】淹水后,两品种幼苗的根干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天数增加,下降幅度增大,两品种间表现为登海662各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浚单20。其中淹水8 d时,登海662和浚单20根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29.7%和12.1%,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30.6%和8.7%。淹水增加了两品种玉米根气腔面积和根孔积率,平均比对照增加3.9倍和2.8倍,且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大。淹水使玉米根系的乙醇脱氢酶(ADH)、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比对照平均增加27.7%、55.0%和2.6倍,其中登海662的增加幅度大于浚单20,且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玉米品种根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不同,耐涝品种具有完整根结构、较高的根系活力、大面积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度的无氧呼吸代谢,因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淹水胁迫,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为红豆草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扩增共获得10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比率为97.1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个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为7.5条,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97、1.49、0.30和0.46。【结论】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表明,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在遗传系数0.69处可聚为4大类群,其中2668号和1号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香蕉园施用有机肥防治香蕉枯萎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香蕉幼苗移栽至病区大田土壤中,处理组植株施用有机肥,并将未施用有机肥的植株设置为对照组。移栽后6个月统计处理组与对照组植株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采集土壤样本,测定根际土壤的土壤肥力;提取根际土壤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施用有机肥后香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pH值(14.85%)、全氮(25%)和全磷(19.04%)的含量,降低土壤全铁含量(2.62%),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下降了75%。和对照相比,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43.84%和90.6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降低了18.49%。施用有机肥料提高了青霉菌属(Penicillium)、 Gibellulopsis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2.93倍、2.12倍和11.93倍。施用有机肥料后,香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与香农(Shannon)指数得到提升,分别提升了39.81%、38.43%和86.85%。【结论】施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降低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变化具有相关性。以人工文冠果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根际土壤和细根并提取DNA,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rDNA的ITS1区域,同时测定了根际土壤的N、P和有机质等因子,以分析文冠果林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共生真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测序共获得clean reads有238.8104万个(土壤209.2113万个,根系295.9910万个);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下,共获得1115个操作分类单元( OTUs):根际土壤真菌1028个,根系共生真菌514个,其中有59个OTUs鉴定为菌根真菌。在10~12年生林中,病原真菌数量较高,主要为镰刀菌属( Fusa rium)、链格孢属( Atl ernaria)及青霉属( Penicillium),可能与林地土壤肥力退化有关。②不同林龄文冠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1~2年生林土壤肥力较高,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分别为110.00、345.6、230.00、5.18 mg· kg-1,均高于5~7年生林和10~12年生林。随土壤肥力降低根内真菌OTUs个数递减。③1~2年生林根际土壤和根系内生真菌丰富度指数Chao1、均匀度指数ACE均最高。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与全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可见,不同林龄文冠果人工林真菌群落存在差异,文冠果根际真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不同坡向边坡草本植物根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高速公路护坡草本植物在不同坡向下的根系特征。【方法】采用整株挖掘法对信(阳)南(阳)高速公路边坡常见草本植物根系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1)同一坡向不同草本植物根长、根径、根表面积和根干重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人工恢复草本高羊茅和白三叶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坡面入侵杂草根系特征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人工草本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基本都要高于坡面入侵杂草,且根径较入侵草本小;各坡向高羊茅、白三叶和蛇莓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表现为:阴坡阳坡的分布规律,而艾草、问荆则表现不明显,且阳坡艾草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较阴坡都要大;不同护坡草本植物在坡向条件下的根径差异较小,多集中在0.6~1.5 mm左右;坡向对各草本植物根冠比也产生一定影响,阴坡立地上蛇莓根冠比最大,阳坡艾草和白三叶次之。(2)不同植物的自身生物学特性不同,在坡向影响下的根系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5种草本植物中,艾草在阳坡生长较好,而高羊茅、白三叶、蛇莓适合生长在背阳坡阴湿生境中,问荆抗逆性强,在2种坡向上均可正常生长。【结论】综合考虑护坡草本植物根系特征及其生态效应,人工草本对高速公路边坡不良生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要强于部分入侵杂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了四种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下的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为科学评价这四种不同林药种植模式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也为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杜英套种多花黄精(G),纯杜英林(g);杉木套种草珊瑚(T),纯杉木(t);杉木套种灵芝(I),纯杉木(i);杉木套种铁皮石斛(J),纯杉木(j)4组的根际土壤进行转录间隔区(ITS)测序,4组处理中分别得到68119、62710、64257、64035、63997、65701、62013和68366条有效序列,注释为1799、1662、1900、2237、2010、2440、1618和2068种真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结果】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根系土壤真菌数量高于纯杜英林,chao 1指数、Ace 指数和Shannon 指数显著增加;与杉木林相比,杉木套种其他药材让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Chao)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降低。不同林药复合种植真菌组成在门分类上优势菌种较一致,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纲分类水平上,杜英套种多花黄精的优势菌群为Sordariomycete(粪壳菌纲)和Mortierellomycetes(被孢霉纲),与纯杜英林比较,Archaeorhizomycetes(古根菌纲)降低了498.31%。杉木套种其他药材的优势菌群为Agaricomycetes(伞菌纲)、Mortierellomycetes(被孢霉纲)和Sordariomycete(粪壳菌纲);与纯杉木林相比,杉木套种草珊瑚中Archaeorhizomycetes(古根菌纲)降低了2701.79%。杉木套种灵芝中Geminibasidiomycetes增加了153倍。套种铁皮石斛中,真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变化。【结论】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有利于根系土壤真菌的生存,后期可以对此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