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找出罗汉果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延长罗汉果授粉时间和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罗汉果授粉成功率。【方法】采用染色法、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论】罗汉果人工喷雾授粉前,确定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可提高喷雾授粉成功几率;花粉离体萌发法、MTT(噻唑蓝)染色法分别为罗汉果花粉活力及柱头活力测定的最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野生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形态,染色及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开花不同时段柱头可授性,并利用人工授粉验证传粉成功的最佳时期。【结果】膜苞鸢尾花粉形态近球形,属远极单沟-拟沟类型,花粉外壁表面零星分布有柱状颗粒;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开花4 h达到最高值,而柱头在开花前1 d直至开花32 h均保持较强可授性。【结论】膜苞鸢尾花粉形态属较原始类型,雌性器官柱头先熟于花药,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部分重叠,开花当天与次日为人工授粉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多枝柽柳的开花动态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多枝柽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散粉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性繁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别在新疆吐鲁番和阜康选取10株健康多枝柽柳植株,定株观察其的开花动态和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其花粉活力(每次用3朵花)和柱头可授性(每次用20朵花的柱头)。【结果】多枝柽柳在06:30~08:00开花,单花花期只有1d;花粉活力随生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枝柽柳花药刚散粉时花粉活力最高,达84%以上,24h后活力迅速下降;不同花期、不同生境条件下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一致,其活力可持续48h;柱头可授性的持续时间在吐鲁番春花期和阜康春花期、夏花期之间不存在差异(34h),而吐鲁番夏花期的柱头可授性仅持续24h;柱头呈现白色时具有可授性。【结论】多枝柽柳花粉具有高活力的时间与柱头具有强可授性的时间正好吻合,说明其适应自花传粉的机制,柱头在花朵开放前已具有可授性,有支持异交而降低自交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巴旦木花粉生活力,比较分析柱头可授性,为巴旦木人工授粉及相关研究和巴旦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6个国内外巴旦木品种为材料,采用I2-KI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法测定不同开花天数的巴旦木花粉活力的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巴旦木各品种的柱头可授性。【结果】 2种方法测定的花粉活力最大的为米星,最小的为麻壳;石头、尖嘴黄、鹰嘴的雌蕊在花开放后第2 d花柱长度达到最大且具有较强的可授性,米星、布特、麻壳的雌蕊在花开放第3 d花柱长度达到最大且具有较强的可授性。【结论】 采集花后第2 d的花粉对花后第2 d的石头、尖嘴黄、鹰嘴和第3 d的米星、布特、麻壳柱头进行人工授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与狭瓣紫薇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方法]观察紫薇品种和狭瓣紫薇的花粉萌发率,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紫薇品种和狭瓣紫薇的花粉在加有120 g/L蔗糖或100 g/L PEG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左右萌发率最高,随后萌发率开始下降。将花粉保存在低温下,可以延长花粉的寿命。开花后8~10 h狭瓣紫薇的柱头可授性明显上升,用0.3 mg/L NAA或0.3 mg/L 6-BA对柱头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柱头可授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紫薇属远缘杂交效率和选育优质芳香紫薇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7号(SC7)品种为实验材料,应用花粉活体原位萌发技术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法雌蕊柱头可授性检测技术,对木薯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发育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木薯品种内自交及品种间异交花粉管萌发过程的差异,以确定木薯雌蕊柱头的最佳授粉时期。结果表明,木薯在同品种自交和异品种杂交上均存在授粉亲和性上的差异,异交授粉无论在花粉萌发速度及萌发率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雌蕊柱头的最佳授粉时间为雌花开放后2~5 h,5~24 h内柱头具较强可授性,时间越长可授性越差,72 h后柱头不再具有可授性。  相似文献   

7.
百日草柱头可授性和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百日草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测试百日草的柱头和花粉的寿命,为提高百日草的人工授粉效率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百日草在8:30~16:00开花,花粉生活力为18 h;(2)舌状花柱头保持膨胀,花柱挺立可达7~10 d;(3)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的结果显示,花后1~3 d可授率为79.9%~83.1%,4~6 d为56.1%~63.0%,7~10 d为37.0~43.3%;(4)丫状时期、丫状尖端稍弯曲时期、柱状时期田间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76.3%、48.5%和36.8%;(5)未经处理的柱头结实率为48.8%,去丫状一裂者为30.9%,去柱头只留花柱者为19.9%。【结论】(1)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方法测定百日草柱头可授性可行;(2)花后2~3 d柱头丫状时期进行人工授粉结实率高;(3)柱头顶端的毛状突起增大了吸收花粉的表面积,有利于授粉结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探究不同授粉方法对菊花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及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和地被菊‘赛牡丹’为材料,以常规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液体介质(蔗糖、蔗糖+Ca~(2+)、蔗糖+硼酸)混入花粉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柱头,授粉后24 h内用荧光显微观察柱头上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授粉后8 h,100 mg/L蔗糖花粉的附着数、萌发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8倍、1.09倍;授粉后2 h,0.1 mg/L Ca~(2+)处理附着及萌发的花粉最多,分别为8.1、3.6粒;授粉后1 h,0.025 mg/L硼酸处理花粉的萌发数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的花粉附着量均低于对照;8%NaCl处理柱头0.5 h,授粉后24 h,花粉附着数及萌发数分别为32粒、2.4粒,显著多于其他处理,且花粉管生长正常.【结论】0.025 mg/L硼酸对花粉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g/L蔗糖、0.1 mg/LCa~(2+)、8%NaCl处理柱头均可显著促进长裂太行菊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有利于克服太行菊属和菊属杂交受精前障碍.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性状、花粉特性及柱头可授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在花色、花瓣等性状上接近,但前者花冠直径、雄蕊数、花柱长、萼片数和单花药花粉量等花部表型性状均大于后者;两者在花粉表面纹饰等花粉形态上也有明显差异,普通油茶花粉表面纹饰呈皱波—穴网状,小果油茶花粉表面纹饰呈皱波状;普通油茶花粉活力(日均665.3%)高于小果油茶(61.78%),但两者开花后花粉活力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花后1-4 d的9:00-16:00花粉活力保持较高水平,为最佳传粉期;普通油茶花后柱头可授期(6 d)长于小果油茶(5 d),但两者的柱头可授性变化趋势相似,开花后1-3 d柱头活性能维持较高水平,其中花后48 h为最佳授粉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野生资源优异基因利用的原因。【方法】以栽培菊花‘奥运天使’(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Aoyuntianshi’)为母本,菊属野生种野路菊(D. japonense)为父本,在人工杂交前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方法对父本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在人工杂交后不同时间,对母本的雌蕊分别进行取样固定,并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和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行为及受精后胚胎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父本花粉活力为10.0%;人工授粉后0.5~8 h,随着时间延长,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数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到授粉后8 h时,平均每个柱头萌发的花粉数只有16.1粒。但此后,大量花粉开始萌发,在授粉后12 h时,平均每个柱头上萌发的花粉数达到40.2粒。到24 h时,柱头上花粉平均萌发数量达到最 高,为51.5粒。随后柱头上萌发花粉的数量开始降低,到授粉后48 h时,柱头上平均萌发花粉数量降为42.3 粒。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大量胚胎异常降解,使正常胚胎的比例逐渐降低,其中球形胚阶段正常胚胎比例为 26.7%,心形胚阶段为18.3%,鱼雷胚阶段为14.4%,子叶胚阶段为10.6%,最终杂交结实率仅为7.6%。将已去雄的花序在开放条件下自然授粉,发现结实率高达51.4%。【结论】花粉活力及花粉在柱头的萌发行为对杂交结实率影响不大。杂种不活,即大量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异常降解,可能是引起‘奥运天使’与野路菊杂交结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紫薇和大花紫薇杂种后代不同株系育性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花粉生活力测定、柱头可授性检测,结合紫薇花粉在杂种株系柱头上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过程的显微观察实验,对比分析了紫薇‘粉晶’×大花紫薇株系Lis-FD1和紫薇‘紫霞’×大花紫薇株系Lis-ZD6的育性.结果表明,Lis-ZD6株系的花粉部分可育,但花粉生活力低,萌发率为25.90%;其柱头的可授性较强,紫薇‘Dynamite’的花粉在其柱头表面能够正常萌发,花粉管48 h后即可伸进胚珠,顺利完成受精,能正常结实.Lis-FD1株系的花粉没有生活力,不能萌发;其柱头可授性很差,作为母本时,紫薇‘Dynamite’的花粉在其柱头上能够萌发,并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但72 h后膨大的果实开始脱落.研究结果证明,Lis-ZD6株系可以进一步作为紫薇种间杂交改良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漾濞大泡和云新高原2个核桃品种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方法】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花粉在3种贮藏条件下(室温、冰箱冷藏和冷冻)的活力变化;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过氧化物酶-酯酶试纸法、苏丹红染色法3种方法测定不同时期雌花柱头可授性。【结果】在相同保存温度下,云新高原核桃的花粉活力高于漾濞大泡。冰箱冷藏条件有利于花粉保存,保存至第7天时漾濞大泡和云新高原的花粉活力分别从第1天的88.7%和95.5%下降至10.0%和18.3%。氧化物酶-酯酶试纸法检测柱头可授性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结论】漾濞大泡和云新高原核桃的雌花柱头在V字期开始具有一定的可授性,八字期具有较强的可授性,是其授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个澳洲坚果品种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花粉活力在小花开放后的3d时间内差异明显,通常在花后的第1天花粉活力最高,此后逐渐减弱;不同品种间的花粉活力大小也差异显著.同一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在小花开放后的3d时间内差异明显,大多数品种的小花在开花后2d内均具有较强的柱头可授性,但到了花后的第3天,有10个品种的小花柱头已基本没有可授性,其他品种的柱头可授性也明显减弱.由上述结果可知,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是在开花后1~2d.  相似文献   

14.
滇龙胆传粉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观察并记录访花者种类及其访花频率。【结果】最适合测定滇龙胆花粉活力的方法为过氧化物酶法,开花后第3天滇龙胆花粉活力达到最高(65.98%)。在同一天中花粉活力也会发生变化,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14:00达到最高(64.71%),之后花粉活力开始显著下降。滇龙胆花粉粒外观呈球形,具有3条萌发孔沟,属于N3型花粉,花粉外壁条纹形成网格状。柱头在开花第4、5天出现极强柱头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分别达57.69%和63.16%。滇龙胆的访花昆虫主要为蜂类和蚁类,在11:30—12:30访花昆虫数量最多。蜜蜂为最主要传粉昆虫。【结论】本研究对滇龙胆植物的有性生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滇龙胆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特性,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凹玻片培养法对富宁林檎花粉的离体萌发条件和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用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5%蔗糖+0. 01%硼酸,最适温度为25℃,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5. 82%;有无光照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花粉萌发率单一的15%蔗糖要显著高于0. 01%硼酸,分别为56. 01%和26. 41%。原位萌发时,自花授粉后2 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粒附着,4 h开始萌发;授粉后4~8 h,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附着并萌发,10 h时花粉管进入柱头;授粉后1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5~2/5处,并有胼胝质沉淀出现;授粉后2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2处;授粉后3~10 d,花粉管生长出现中部膨大、顶端变细、缠绕扭曲和回折生长等不亲和现象,并且花粉管生长始终停留在花柱1/2处。异花授粉后2 h就有大量花粉附着在柱头上,8 h后花粉管进入柱头,10 d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胚中;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有胼胝质沉淀出现。【结论】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率高、活性强。富宁林檎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主要原因是自交花粉管在花柱中部生长异常,致使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以完成受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川续断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确定其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白色和紫色花药的川续断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法、I2-KI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记录和观察柱头的发育变化,统计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结果】川续断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14:00花粉活力最大,之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开花第3天柱头开始具有可授性,第5~6天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大,说明川续断为雌雄异熟、雄性先熟类型。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蝶类和蝇类等10余种昆虫,蜜蜂类为主要传粉者,访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和16:00。川续断花药为条状,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为近球形的等极花粉粒,属于大花粉粒,花粉表面布满刺状突起。【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川续断的良种繁育、杂交育种及高效栽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24个大花惠兰品种为母本,32个国兰品种为父本,通过人工正交杂交共产生45个组合,研究杂交结荚率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兰花朵开放0~20 d的花粉活力处于增长期,之后花粉活力随花朵开放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花朵开放相同天数的不同国兰品种间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活力范围为20%~95%。大花蕙兰花朵开放20~25 d时柱头都具可授性,不同品种间有差异。45个杂交组合中有22个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果荚,结荚组合率为48.89%,落果组合率为51.11%。从授粉到果荚成熟需要175~200 d,成熟果实结荚率为80%~100%的有9个组合,其中6个组合花粉活力73%,柱头可授性很强,3个组合花粉活力50%,2个组合柱头可授性强和1个柱头可授性弱;结荚率为50%~80%的有3个组合,花粉活力67%,2个组合柱头可授性强和1个组合的柱头可授性弱;结荚率50%有10个组合,其中1个组合花粉活力50%,柱头可授性强,其他9个组合花粉活力≥50%,柱头可授性强;落果率即结荚率为0的杂交组合表现为授粉后子房膨大,生长过程中出现黄苞落果。表明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强弱对结荚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越强结荚率越高,反之亦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可作为杂交授粉能否结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h~4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h至8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甜荞的结实性及授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生长动态,为甜荞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同型花和异型花甜荞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利用自然和人工杂交授粉,调查结实率,并对异型花品种的自交和杂交花柱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1)同型花品种结实率31.5%~72.7%,其为自花结实性品种;异型花品种的结实率为0~6.3%,其为自花不结实品种。2)异型花的异类型花之间杂交结实,其中以长花柱为母本杂交时的结实率高于以短花柱为母本杂交时的结实率;异型花的同类型花之间杂交时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少量的结实发生在长花柱与长花柱类型杂交之间。3)在异型花品种中,长花柱与长花柱杂交授粉,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但在花柱的2/3处(时间为1~1.5h)被抑制,其识别部位尚不清楚;短花柱与短花柱杂交授粉,花粉萌发,但花粉管没有伸长,因此其识别和抑制部位均在柱头;异类型花之间杂交花粉管发育正常,并且花粉发育速度快于同类型花之间杂交。【结论】异型花甜荞自交或同类型花之间杂交,花粉管在柱头或花柱中被抑制使甜荞结实率降低,从而降低产量。同型花品种自交可育,结实率提高,培育同型花甜荞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冬杏’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及其与其它杏品种间的差异。[方法]观察和测定冬杏和其它杏品种的花器官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果]‘冬杏’中长花柱比率82.4%,雌蕊退化率较低。花粉量为32 183.2粒/花,含量较低。离体花粉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花粉萌发率为53.0%,花粉活力相对偏低。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后1 d,离体花粉的活力随贮藏时间持续下降,在开花(贮藏)3 d后花粉萌发率下降至最大值的一半。柱头可授性先增强后减弱,开花后2 h~4 h柱头可授性极强。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略短于其它品种。[结论]‘冬杏’中长花柱比率较高,从蕾期到开花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1 h至8 h为‘冬杏’的适宜授粉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