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从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含硒量和影响因素以及植物硒形态分布和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今后应该继续对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子和基因手段以及硒同位素技术,探索培育富硒作物品种的可能性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价值。继续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加强富硒作物生产技术的开发,为合理利用硒资源提供可持续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营养生物学是重点研究植物活化、吸收、转运与利用养分的生理、分子及遗传机制的科学。在过去的30年,我国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与相关学科相比,近10多年来植物营养生物学总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新一代领军人才。一些研究更接近于“纯”植物生物学,与植物营养应用研究出现脱节,对农业绿色发展及化肥产业升级的支撑不够。植物营养生物学研究者应该重视与作物育种、耕作栽培、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及化肥产业的合作,跟踪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需求,围绕这些领域的技术“瓶颈”开展植物营养基础研究,在提供解决途径的同时创新植物营养生物学机理,从而丰富植物营养学理论。在研究内容上,建议重视控制养分响应度的生理与遗传机制,养分信号与环境信号互作,养分×土壤×管理互作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养分供应与抗生物胁迫,高产高效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基础,特种作物的营养机理,化肥产品升级的生物学途径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炭对植物表型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生物质炭研究是近十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生物质炭不仅能改善土壤肥力,而且能够通过改变土壤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作物的生产力。因此,以植物表型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为视角的生物质炭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质炭对土壤和植物效应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充实生物质炭的农业应用的理论基础。 主要进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炭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从作物生产力、作物根系生长、作物病虫害和作物基因表达四个方面论述了生物质炭对植物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了生物质炭对植物表型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可能机理,探讨了生物质炭对植物表型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问题与展望未来生物质炭对植物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应注重其系统性和全面性,例如建立规范化的生物质炭试验技术,特别是生物质炭相关标准和数据库的建立,同时应加强生物质炭对转基因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藻生物肥料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微藻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丰富,并具有固氮、固碳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特性,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综述了微藻作为生物肥料的优异特性,微藻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以及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商业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微藻生物肥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科技成果,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其研究和生产应用都非常重视,这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志。介绍了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常用种类,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应用上所具有的优势,并从使用剂量、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应用上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锗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且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电子工业和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在植物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植物品质,促进植物生长及对植物毒害等方面。本文综述了锗及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起源与分布特征,分析了锗在影响植物生长方面的生理生化机制。锗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电子结构,能改变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改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改变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等。适宜剂量的锗能促进种子萌发,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提高作物的品质。锗积累过多,影响生理代谢,抑制植物生长,产生毒害。锗在种子萌发、植物生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探索锗在调节植物生长、生理生态等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植物吸收利用锗,减少锗污染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传感器的精确性和生物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刚性传感器,近年来新兴的植物柔性传感器因具有出色的力学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农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综述首先概述了制备植物柔性传感器所需的材料及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植物柔性传感器在作物生长中的监测应用,如对植物电信号、挥发性化学物质、水分含量、生长速率的监测,以及对植物表面温度、湿度、照度等小气候的监测。同时介绍了柔性电子自供电的发展现状。最后,对植物柔性电子在智慧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基于植物柔性传感器及相应传感网络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稀土在农业中应用的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稀土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分布、存在形式、细胞定位以及它对植物种子萌发、根系发育、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内源激素变化、光合作用、质膜结构与功能和钙离子生理功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稀土在农业中应用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前,农业生产主要靠施用有机肥为作物提供营养,维持地力不衰,这一时期一般称为“有机营养”阶段。之后,化肥逐渐取代有机肥,成为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进入以化肥养分供应为主的“无机营养”阶段。化肥的连续大量施用在作物增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以致近年来出现了怀疑或否定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的思潮。为此,本文回顾了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化肥使用的历史,指出仅靠施用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等传统的营养作物的方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不合理和过量问题,有机肥施用方面,主要是集约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不合理布局,存在种养分离,难以农业利用等养分管理问题。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除采取已有的合理施肥技术及方法外,还应改变从植物营养角度只重视氮磷钾等无机养分的供应,拓宽为重视碳、氮、磷及钾等不同元素间的时空平衡关系;以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有机–无机营养的结合,应避免陷入有机与无机营养的争论;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看待养分利用与管理问题,关注养分在田块、流域及区域尺度的流向及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影响;将科技与政策等有效结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保障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基因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文中从转基因向杂草传播、抗病毒转基因、害虫抗毒性和作物遗传资源儿方面讨论了植物基因工程对农业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避害趋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国外以及我国的稀土农用进展的历史情况及其现状,施用稀土后,各种作物的增产情况;综述了有关稀土放射性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稀土毒理学资料及稀土促进作物增产的机理,以及在保护农业环境前提下,如何合理地施用稀土。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尤其是通过作者进行的试验,详细论述了稀土属于金属激活物质,具有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活性功能,主要作用为促进酶活性、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增多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及含糖量增加等。只有严格做到按照国定标准,符合质量要求的,才允许稀土产品出厂;和具体生态环境条件下,合理、适量地施用稀土,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则既不会污染农业环境,对人、畜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化学抗旱剂在农作物上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化学抗旱剂是一种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在我省不同类型地区对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进行化学抗旱剂应用试验,通过对作物生理、生态和产量方面的观测分析,提出不同作物化学抗旱剂的应用技术和效果,以正确指导化学抗旱剂在农业抗旱、节水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我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酚类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酚类物质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酶活性以及生长环境中的土壤、微生物等都存在影响。本研究对酚类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机制、植物生态系统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分布、酚类物质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展望农林生产实践中酚类物质的研究趋势,为解决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因酚类物质的影响引起生产力下降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崔岩  边建文  刘瑛  罗光宏 《土壤通报》2023,(5):1226-1236
微藻是单细胞光合生物,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微藻多糖是广泛存在于微藻中的一种天然大分子物质,不仅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是植物生物刺激剂的潜在来源。然而,微藻多糖在农业领域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本文就微藻多糖的合成途径、生化组成、促生和抗逆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改善作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微藻多糖的规模化制备及农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材料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近年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受到重视。在农业生产中,环境材料主要为改善土壤微生态和促进作物生长的环境材料,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化肥、农药和地膜等新型农资材料;在农业环境治理中,主要为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材料。本文就环境材料内涵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农业抗旱节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盐碱地土壤改良等3个方面。(1)环境材料在农业抗旱节水中的应用主要是土壤保水剂和作物叶面抗蒸腾剂。土壤保水剂作用机理包括自身吸水、保水和释水原理、促进土壤改良和保持原理、提高肥料和农药等农化产品利用效率原理、调节植物生理节水效应原理,其合成技术研究比较成熟,但还需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作物叶面抗蒸腾剂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试验阶段,仅黄腐酸类产品应用较快;(2)环境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广泛,生物修复和化学固化修复技术进展较快,但对环境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在风险研究不足;(3)环境材料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主要是加钙环境材料(石膏)和加酸环境材料(腐植酸),这些环境材料与聚丙烯酰胺(PAM)结合效果较好。此外,本文指出了环境材料在农业生产及其环境治理中应加强的研究方向:一是应加强新型环境材料的研发;二是加强环境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三是加强环境材料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生理机理已相继在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等作物中得以报道。然而,有关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在与逆境下作物生产的关系却了解甚少,由此阻碍了抗性遗传改良的进展。随着基因定位、基因组图谱、基因转移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抗逆性状进行分子剖析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主要禾谷类作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生理及遗传研究上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植物抗性遗传改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糖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部分糖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植物抗性等功能,是一类安全、环保的植物生理活性物质。基于此,综述了天然糖类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抗盐能力、抗旱能力、抗重金属能力、抗寒能力和抗酸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天然糖类促生诱抗剂的开发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及分子变化,形成了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脱水素是一类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可保护植物细胞内蛋白质和膜结构等不被低温破坏。不同植物中脱水素的过量表达能够提高植物的低温抗性,植物脱水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积累与植物耐低温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对SKn、Kn、YnSKn、KnS和Yn Kn型脱水素在植物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利用脱水素进行植物抗低温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聚-γ- 谷氨酸(γ-PGA)是一种主要由微生物生产的胞外高分子聚酰胺,仅由谷氨酸单体组成,具有阴离子特性、离子吸附性、螯合性、吸水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兼容性。在农业生产中用作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增产节肥效应。γ-PGA 具备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兼容性,相较于其它肥料增效剂具有突出的生态和环保优势,未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理解其增产节肥作用机制是应用和推广γ-PGA 新型肥料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和加深γ-PGA 在肥料产业和农业中的效果和贡献,未来应着重从土壤养分转化、植物营养和植物生理角度开展其增产节肥作用机制。同时,开展其对不同化肥的增效效果研究是靶向开发与应用新型聚氨酸肥料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武美燕  吴良欢 《土壤通报》2007,38(5):993-997
综述了有机物质腐殖酸、氨基酸、VC等与植物抗逆性(抗旱、抗盐、抗高温或低温、抗病虫等)的关系,不仅为有机营养肥料和杀菌、杀虫剂的生产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生产栽培管理以及培育高抗逆性作物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植物有机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机物质腐殖酸、氨基酸等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