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乎世界渔获量的一半是由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包括太平洋鲱鱼、西鲱、远东拟沙丁鱼、沙丁鱼、鲥鱼、油鲱、印度鲭鱼、鲭鱼和毛鳞鱼等。这些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显著特点是鱼群密度大,在全世界各地渔场均可捕捞。  相似文献   

2.
根据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青黄占,Shi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潜力的实际,用疏目拖网捕捞中上层鱼类资源已成为群众海洋捕捞业已成为群众捕捞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以来,面临“200海里时代”的新形势,且由于主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减少,而中上层鱼类产量一直稳步上升,许多沿岸国家不得不考虑多获性中上层鱼类的研究和利用问题,以保证人类对鱼类蛋白质的需求。中上层鱼类中有相当部分的鱼种为红色肉鱼,其加工利用有许多特性与白色肉鱼不同。为提高其利用率,国外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其在加工利用时应注意的若干特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远洋渔业是一项开拓性事业,它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还育些海区渔业资源尚有很大利用潜力,如太平洋中南部、大西洋、印度洋的中上层鱼类,西非、南美沿岸的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等。  相似文献   

5.
一、中上层鱼类生产和加工利用的简况 中上层鱼类自五十年代以来产量不断增加,目前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5。主要是:鲐鱼类(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沙丁鱼类(Sardinia melanosticta)和竹篓鱼类(Traehurus Iaponica)。此外,数量较大的还有日本鲤鱼、玉筋鱼、秋刀鱼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上层鱼类渔场开发以及产量的提高,解决中上层鱼类在捕捞过程中的保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陆架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有鲱鱼、鲅鱼、鲳鱼、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竹?鱼,以及远东拟沙丁鱼和鳀鱼等数十种.其中有的处于较少或尚未利用的阶段;有的虽利用较多,资源常有波动,但仅少数种类利用过度.因此,总的说来,尚属稳定,比底鱼资源的状况要好得多.这些中上层鱼类是我国灯光围网、机帆船围网、流网等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国大陆架中上层鱼类资源,对当前渔业生产和将来的渔业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勤 《现代渔业信息》1995,10(10):10-11
全球渔业资源正处在衰退之中,因此,开发中上层低值鱼类的加工技术研究,是当今急需解决的热门课题。作者从’94全国水产加工展示交易会看我国中上层鱼类的加工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10年来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报道了该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群聚动态变化情况,并就今后如何利用该资源进行探讨,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鲛是一种经济价值高、体型较大的鱼类,属于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它的肉味鲜美,质量上等,国内外市场均畅销,因此马鲛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际贸易和市场统计资料为根据。详细分析阐述了1987年度和1988年上半年五种主要海产品的市场现状,并对未来趋向做了预测。这五种海产品是;虾类.金枪鱼、底层鱼类.头足类和小型中上层鱼类罐头。由于虾类货源充裕,价格较为疲软。金枪鱼货源短缺,价格看涨。底层鱼类的存货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头足类价格下降。智利.秘鲁和摩洛哥增加了小型中上层鱼类罐头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西北非海域小型中上层渔业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非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在西非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沙丁鱼、圆小沙丁鱼、短体小沙丁鱼、竹荚鱼、短线竹荚鱼、鲐鱼、欧洲鲲和弯耙鲱等。目前从事中上层渔业的国家主要为欧盟、俄罗斯、波兰、乌克兰以及沿岸国家等,采用拖网、围网等作业方式,2007年西北非沿岸海域中上层鱼类的总渔获量分别为660000t、434000t、138000t、408000t、258000t、140000t和21000t。西非为我国远洋渔业重要基地之一,积极参与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拓展我国拖网渔船的作业结构,对我国在西非的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海洋渔业中,机轮底拖网是主要渔具,其捕捞对象以近海底层鱼类为主.由于作业方式较单一,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受到破坏,而中上层鱼类如鯷、鲱、鲐、沙丁鱼等及东黄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马面纯、带鱼、乌贼等具有垂直洄游或栖息水层变动的习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底拖网资源调查的昼夜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5和1986年秋季底拖网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昼夜平均渔获量的差异,采用Bray-Curtis系数测量其不相似性。结果表明,除底层鱼类外,总平均和中上层鱼类平均渔获得昼液差显著,白天平均渔获量远高于晚上,特别是中上层鱼类相差10余倍,主要种类的差异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1月5日报道:1973年世界总渔获量为6500万吨。今后世界海洋中能增产多少呢?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2年发表的由杰·艾·加伦德编写的《海洋渔业资源》一文来分析,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可望达到2亿吨。其中,大型中上层鱼类、底鱼、集群性中上层鱼类约为1亿吨,头足类约1千万吨、南极燐虾5千万吨,合计在2亿吨以下。按品种分:金枪鱼等大型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近几年来中上层鱼类的世界渔获量接近3500万吨。世界各国对该鱼的加工方向与苏联渔业有明显的不同。各国渔业中2000万吨以上的中上层鱼类主要用于生产饲用鱼粉,且用大量新鲜状态和冻结状态的鱼类投入生产。作为饲用目的主要饲养人工繁殖鱼类和毛皮兽。如1984年日本用150万吨的冻拟沙丁鱼投入生产饲用粉以饲养人工繁殖的鱼类。  相似文献   

19.
石永闯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9,41(1):118-128
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目前其捕捞产量约占到全球海洋渔获量二分之一。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分布不均匀、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生物学特点,近年来,一些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渔获量出现下降趋势,为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进行准确的资源评估研究和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对20多年来应用于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资源评估的模型方法以及所需数据类型进行归纳与回顾,同时对模型中重要的参数估计、不确定性来源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由于缺乏完整、准确的生物学信息导致无法对小型中上层海洋鱼类使用传统的资源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因此,其资源评估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建议今后研究中应开展以下工作:1)努力提高现有模型的评估精度,尽可能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2)要进行长期系统的渔业资源独立调查; 3)充分利用体长等易获得数据,开发体长结构模型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评估模型,降低模型选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沟鲹(Atropus atrops)隶属鲹科(Carangiade),沟鲹属(Atropus)。俗称铜罗盘(福建)。系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其经济价值较高。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和中国沿海。台湾海峡的沟鲹常与蓝圆鲹、鲐鱼、乌鲳等中上层鱼类混栖,成为机帆船大围缯和灯光围网的兼捕对象、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对科研、教学和生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