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iO2在木材中能提高木材机械、物理强度,克服各向异性、易燃、易腐、尺寸不稳定等缺陷.研究了有关木材中SiO2的含量及分布的情况;分析了影响木材中SiO2含量的主要因素,如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树龄、树木的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木材密度等;阐述了木材中SiO2含量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和作用;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燕  邱坚 《林业科技》2006,31(3):59-62
很多木材细胞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草酸钙、碳酸钙等无机晶体,这些无机物质在木材细胞壁中的沉积,起到了提高木材自身机械强度、物理强度的作用,并克服了木材自身的一些缺陷(易腐性、易燃性、尺寸不稳定性、各向异性、变异性、不耐候性)。本文就硅化合物在木材细胞壁中的沉积、运输以及影响硅化合物存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聚多巴胺(PDA)修饰的木材表面具有较强粘附特性和表面化学反应活性,通过引入氨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粒子构建木材粗糙表面,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提高纳米SiO2粒子在木材表面的稳固性,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氯硅烷为低功能化改性剂制备表面稳固的超疏水木材。研究表明:当纳米SiO;粒子浓度为2%时,接触角最大为156.6°,滚动角为4.7°,超疏水木材表面经过超声波震荡、模拟下雨冲刷、加热、酸碱腐蚀及有机溶剂浸泡等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超疏水稳固特性。  相似文献   

4.
杨燕  邱坚  闭梅松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82-86,106
要实现木材-无机质复合材的人工模拟,其关键还是在于研究和探讨木材生物矿化的机理,因此要对木材中无机物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生物矿化所形成的木材/无机质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以此来指导木材的生物改性或木材/无机复合材的仿生合成。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几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硅石的分布进行观察发现:硅石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中,大量的晶体在木射线细胞以及轴向薄壁细胞中均有分布;采用重量法对几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二氧化硅含量情况进行测定表明:子京、山油柑、柚木、柠檬桉、山竹子等5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1.5106%、0.8941%、0.8654%、0.2155%、0.1676%。  相似文献   

5.
柠檬桉木材中二氧化硅的分布和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矿化所形成的木材-无机质复合材是当前木材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要实现木材一无机质复合材的人工模拟,其关键还在于研究和探讨木材生物矿化的机理,因此要对木材中无机物的分布及其含量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生物矿化所形成的木材一无机质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以此来指导木材的生物改性或木材一无机复合材的仿生合成。本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柠檬桉木材中二氧化硅的分布进行观察,得出柠檬桉木材中二氧化硅主要分布在射线细胞中,同时大量的晶体存在于轴向薄壁细胞中,早材中的硅石多于晚材中的硅石。采用重量法对木材轴向分布、径向分布中灰分和二氧化硅的含量进行的分析表明:柠檬桉木材中灰分和二氧化硅的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柠檬桉木材灰分和二氧化硅的含量从边材部位向心材部位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木材光变色及其防止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元  聂长明 《木材工业》1995,9(4):34-37
木材光变色及其防止办法刘元,聂长明(中南林学院湖南株洲412006)影响木材变色的因素甚多,如光、热、生物、金属(主要是铁)及化学污染等。其中尤以光为最。1木材的颜色物质由其构造决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当吸收可视光时(人的视细胞所能识别的可视光波长为3...  相似文献   

7.
气候因素对木材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针叶材年轮内管胞个数、尺寸、壁厚和树脂道个数及阔叶材年轮内导管个数和尺寸等木材细胞结构对温度和降雨的响应。影响木材细胞结构的因素除气候外,还有非气候因素,在研究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响应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后者的影响。本文也综述一些非气候因素,如地形、土壤、海拔、大气污染、病虫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等对木材细胞结构的影响,以期充分认识影响木材细胞结构的因素,为木材细胞结构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洪远  岳斌  沈青 《林业科学》2005,41(5):106-109
分别应用水、甲酰胺和二碘甲烷3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研究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过程及在毛细管和非毛细管2个方向的不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木材吸收液体过程无论在毛细还是非毛细管方向都为三段式进行,其特征是初始和最后阶段为线性吸收,即具有零级动力学吸收的特征;而中间阶段则具有复杂的一级和二级吸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根据吸收现象分析,液体的粘度、极性及Lewis酸碱反应性都将影响木材的吸收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动态吸收曲线,文中给出了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相似文献   

9.
东北常见树种木材形成早期组织波谱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东北主要商品材树种木材形成早期组织的化学特征及其在树种间的差异,为揭示树木生长过程中木材细胞壁的自组装行为和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东北10种重要商品材树种,采集木材形成早期组织,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木材形成早期组织的波谱特征。【结果】红外光谱差别主要在波数900~2 000 cm~(-1)之间的指纹区域。针叶树种木材中波数1 735 cm~(-1)附近由木聚糖乙酰基C O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显著小于阔叶树种木材。针叶树种木材中1511cm~(-1)处表征苯环碳骨架振动的吸收峰较明显,尤其是云杉和落叶松。针、阔叶树种木材在波数1 630~1 660 cm~(-1)之间均出现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峰形较宽,该峰归属为蛋白质肽段中氨基化合物振动引起。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处理后,针叶树种木材在波数1 266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阔叶树种木材中并未发现,该峰归属为愈创木基环加CO伸缩振动。而阔叶树种木材在1245cm~(-1)处有较明显吸收峰,该峰由木质素紫丁香基环振动引起。多数树种木材X射线衍射图谱I002有较强的衍射峰,但Iam的衍射峰并不明显,尤其是阔叶树种木材。因此推测木材形成早期组织中纤维素的晶型、晶胞或晶区大小与成熟木材不同。【结论】针、阔叶树种木材形成早期组织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沉积过程有所差别,这有助于揭示木材形成过程中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木材流变学主要研究木材在应力/应变、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规律和机制,以研究木材的黏弹性为主要内容。木材发生形变时,其实质承载结构是细胞壁,细胞壁的壁层构造和化学组分对其黏弹行为有显著影响,深入了解木材细胞壁结构及黏弹性质对于实现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和制浆造纸工艺的高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木材细胞壁S2层超微构造和细胞壁化学组分2个方面对细胞壁结构进行阐述,归纳S2层微纤丝角和化学组分对木材细胞壁黏弹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其作用机制,总结动态力学分析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在研究木材细胞壁结构与黏弹性之间关系上的具体应用。木材细胞壁的黏弹性受壁层构造的复杂性、化学组分的多样性和外部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因此,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解明木材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微纤丝取向、纤维素结晶区与非结晶区比例的分子控制机制;2)阐明木材细胞壁次生壁Matrix的空间组织排列方式、纤维素聚合体与Matrix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表达;3)揭示木材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的含量、种类以及木质素类型对细胞壁黏弹性的影响机制;同时将环境外因(温度、湿度)和载荷类型(静态/动态、拉/压/弯)纳入研究体系,系统揭示"湿-热-力"协同作用下木材细胞壁的机械吸湿蠕变行为规律和响应机制;4)联合运用多种测试技术手段,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模型,如有限元法及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构建可以解释木材细胞壁黏弹特性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冯莉  颜军 《林业科技》2012,37(6):44-45
木塑复合材料的可靠性与木塑比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木塑比条件下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并运用一次二阶距法分析不同木塑比下复合材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是以木材或各种木质纤维素为基体,与塑料以不同途径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对木塑复合材料特点、性能的总结,指出其在家具领域应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展望了木塑复合材料在家具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竹/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竹/木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现状,对竹/木复合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发展竹/木复合材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竹/木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建  肖生苓  韩雅荣 《森林工程》2012,28(2):30-32,37
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轨枕材料,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因子及方法的探讨对该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的组分和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光照、温度、湿度和氧化等诸多老化因子对材料老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比常用的老化试验方法,寻求具有针对性的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聚乳酸是一种强度较高的聚酯类材料,其良好的降解性能在保证了其环保优势的同时,也对其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置于水环境中进行水解处理,然后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将复合材料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显著下降,木纤维含量越高,材料性能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水环境使聚乳酸分子链发生了水解反应,使材料性能下降;同时,木纤维的吸水膨胀和干燥收缩也使材料界面薄弱点增加,使材料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纤维增强定向成型材强化结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定向成型材是国内外人造板研究发展的一项创新,是一种可替代天然林木的复合材料.本文利用复合材料强度设计的方法,对其强化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建立了纤维增强定向成型材强化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稻壳形态对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网日、30网日和40网目的稻壳为补充材料制备的密度为0.80g/cm^3的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国标二级品的要求。确立20网目的稻壳适宜于稻壳-木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环氧树脂为胶结材料、不同类型的砂和木质碎料作为集料,利用平板振捣器,采用振实法制备了树脂基木质碎料复合材料.分析环氧树脂用量、木质碎料用量以及砂类型对树脂基木质碎料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的最大抗压、抗折强度分别可达5.74和17.16 MPa;在相同胶集比下,试件强度随着木质碎料掺入量的增...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木材天然的双重毛细管系统结构,金属醇盐可在木材"微/纳米容器"内进行溶胶-凝胶反应最终制备木材-无机复合材料。在溶胶-凝胶改良木材过程中,以金属醇盐为主要组分的前驱体溶液可通过涂覆、浸渍/真空加压浸渍、微波/超声波辅助等方式对木材进行改性,且木材密度、基材初始含水率、溶胶反应体系、溶胶粒径、溶胶pH值等对木材溶胶-凝胶改性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从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溶胶-凝胶功能性改良木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