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粳14号(原90-3),于1992年-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和大区示范,同时进行抗病性和米质鉴定,94年预审并准予大面积推广,1996年审定并命名为冀粳14号.同时定为河北省区试对照品种,现在我省水稻主产区种植面积达70%以上.以此两点为标志.成为我省第三代主栽品种。1特征特性真粳14号株高105-110cm,单株有效穗数9-10个,每穗粒数115-120粒,千粒重28g,全生育期16片叶;茎杆粗硬、叶片上举、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苗期生长快.后期活棵成熟;在京津唐地区做一季稻栽培,生育期175天左右,在冀中南及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做麦茬稻或两…  相似文献   

2.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3.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贺梅 《中国种业》2018,(8):102-103
新稻25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秋粮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粳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5。2010-2012年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2017年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开展多点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介绍新稻25在沿黄稻区的高产示范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湖粳2号,原编号86—125—16,系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组常熟市农科所用太湖糯与秀水04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苏州市1993年示范面积200公顷,1994年充分利用种源,推广面积预计可达1万公顷。 1 产量表现 太湖粳2号丰产性表现突出,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1991年参加苏州市新品种比较试验,8个试点平均每公顷9807公斤(亩产653.8公斤),列参试品  相似文献   

6.
宇叶青是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农科站用宇红3号与若叶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0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据1989年统计,此品种在太湖稻区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69.4万亩,现在已  相似文献   

7.
商全玉 《中国种业》2016,(10):74-74
黑粳10号是以上育393为母本、黑粳5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粳新品种,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稻2016016。本文介绍了黑粳10号品种选育的经过、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品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8.
藤系138 藤系138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985年从日本引入并试种观察。1987~1989年参加吉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均表现优异。1990年分别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1年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优质水稻新品种金穗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穗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1992年以早花2号为母本,中粳1660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3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产实践表明,金穗1号具有优质、丰产、抗稻瘟病、灌浆迅速不早衰、适应性广等特点,示范推广以来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2005年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利用多品种复合杂交聚合有利基因技术,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母本是来自江苏的含有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高产粳稻品种盐粳334-6,父本是天津早熟品种津星1号和沿黄当家品种豫粳6号的杂交F1材料,新稻18号充分整合了来自不同生态区品种的有利基因,在生产上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米质较好等优点.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目前,该品种是黄淮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已取代豫粳6号成为沿黄的当家品种,在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品种来源:冀粳八号是由河北省农垦科学研究所1980年从垦系二号中系统选育而成,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所从1983年引进。2。增产效果:通过1983~1985年品比试验亩产550~630公斤,在节水田中亩产500~580公斤,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可亩产5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一般比原有的当家品种垦丰5号增产15~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丹粳4号丹粳4号是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1993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推广65万亩,是辽宁省黄海稻区的主栽品种,现已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及新疆等省、市试验和试种。丹粳4号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  相似文献   

13.
盐稻10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糯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稻10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稻10号,中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与品质优、抗病性好的自育品系新稻8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1~2003年先后参加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2004年先后分别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盐粳11号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200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200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新稻19号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江苏省品种NJ979与我院自育品种豫粳6号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9001)。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强,深受广大农户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青睐,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粳稻新品种新稻20号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优质粳稻品种新稻9号与江苏省高产抗病品种盐粳334-6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4)。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稻 11号 (新稻 97254)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品质特优、抗病性好的日本品种黄金增为母本,与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 6号 (新稻 9024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00- 2001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 2002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示范, 200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河南省沿黄稻区推广.为进一步挖掘新稻 11号的增产潜力,探讨其高产栽培途径,加速其推广种植,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苏粳81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镇稻99/武运粳11号//盐稻1229杂交选育的迟熟中粳常规稻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7。该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近3年来苏粳815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种子生产规模也相应不断扩大。为了解决种子生产用工成本不断增长的问题,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江  相似文献   

20.
赛粳16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镇稻681(镇稻99/武运粳7号)作母本、盐稻3872(镇稻88/盐稻99-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参加北方稻区国家黄淮粳稻组试验,经过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036。适宜在河南、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本文重点介绍赛粳16的选育经过,以及参加北方稻区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综合表现,且归纳总结这几年多点示范种植集成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