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汽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对毛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毛竹材进行蒸汽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分析其表面颜色和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竹材的明度(L*)降低,色品指数(a*和b*)均为正值.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b·值降低,a*值增大,总体色差值(△E*)呈增长趋势,颜色变得越来越暗.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对照组表面颜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2.
油棕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棕果为材料,分别提取油棕果5个发育时期的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其中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油棕果中的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完全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油棕果实成熟度的增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在果实发育后期,β-胡萝卜素是α-胡萝卜素的3~4倍;相反地,叶黄素从青果期到成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蕃茄红素的含量变化不大。油棕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主要转化为以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豆科家居用材,对15种豆科树种的家居用材分别用醇酸清漆进行涂饰,并对涂饰后的木材表面进行颜色测量和分析,探讨了这些木材视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5种豆科植物的家居用材的明度指数(L*)为15.48~31.39,孟塞尔明度(V)为0.39~1.98。非洲崖豆木L*和V均最小,鞋木L*和V均最大;色品指数中红绿轴色品指数(a*)为3.87~25.90,黄蓝轴色品指数(b*)为31.24~65.32。两蕊苏木a*和b*均最大,紫心苏木a*最小,非洲崖豆木b*最小;色调值参数中色相(H)为1.63Y~3.88Y,均分布在Y色调系内,非洲崖豆木H最大,印茄木H最小;色饱和度(C)为6.73~23.38,非洲崖豆木的C最小,两蕊苏木C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花色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桂花花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橙色品种群的镉橙丹桂、代表黄白色品种群的厚瓣银桂和代表黄色品种群的柳叶金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开花过程中的花色物质组分及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花色参数L*(颜色亮度)、a*(红/绿程度)、b*(黄/蓝程度)和C*(彩度),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筛选分析花色呈现与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衰老过程中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桂花中含有5种黄酮类物质,可能为金鱼草素苷元、槲皮素苷元、芹菜素苷元、鼠李金苷元和柚皮素苷元,其中槲皮素苷元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盛花期花瓣中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34.55、89.41和90.39 μg/gFW.对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类胡萝卜素仅在镉橙丹桂中含量较高,分别为72.94和99.72 μg/gFW.对花色呈现与花色物质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苷元决定花色的亮度L*,柚皮素苷元决定黄色程度b*,β-胡萝卜素决定红色程度a*.其中,槲皮素苷元含量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在镉橙丹桂开花过程中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柚皮素苷元含量在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槲皮素苷元、柚皮素苷元及β-胡萝卜素为桂花的特征花色物质,其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共同决定了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花色明亮度具有随着花朵开放时间推移呈先加深后逐步黯淡的特征,而基本花色不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采集大量烤烟样品,测定其颜色特征值与质体色素含量,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烤烟的颜色特征值进行代表因子提取,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烤烟质体色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颜色参数中提取出L~*(正面)、b~*(正面)、h~*(正面)、L~*(背面)、a~*(背面)及C~*(背面)共6个颜色参数作为代表性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烤烟的颜色特征值与各质体色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烤烟颜色特征值中背面a~*值与背面C~*值对烤烟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背面a~*值升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降低;随着背面C~*值增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烤烟颜色特征值中正面L~*值和正面b~*值对烤烟中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正面L~*值和正面b~*值升高,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黄素含量增加。综之,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的高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甜玉米材料中LCYE基因的多态性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异,为了解甜玉米LCYE基因的等位基因功能及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47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扩增LCYE基因并测序,结合LCYE基因的测序结果和β-胡萝卜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表型值作关联分析.【结果和结论】在4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LCYE基因的测序结果中共发现7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49个多态性位点分布在非编码区,26个多态性位点分布于LCYE基因的外显子区,且均为SNP,第5外显子区多态性位点最丰富,第4和第9外显子区未检测到多态性位点,其保守程度较高.关联分析检测到与β-胡萝卜素相关联的位点3个,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关联的位点6个,位点exon1-2和exon5-6与2种表型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证明在甜玉米中LCYE基因与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显著相关,为甜玉米的维生素A源强化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叶龄与摘花两因子对黄秋葵018、024和0213品系的叶片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8品系20 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卢_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24品系30 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21品系40 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摘花处理降低了018和024品系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却提高了021品系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低山丘陵区5年生品种对比试验林内的19个泡桐(Paulownia)无性系为材料,采用CR-400色差计测定和计算明度(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总色差(ΔE*)和白度(W)5项材色指标,对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聚类。结果表明:19个参试泡桐无性系的L*、a*、b*、ΔE*、W,分别变化在77.19~80.38、3.60~4.84、13.79~15.69、17.92~21.37、68.92~72.42;在泡桐无性系间的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无性系间5项材色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204、605、702、603等4个无性系具有明度较高、白度较大、总色差较小等特点,可选为材色性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93-196
为了探索热除菌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提高其杀菌效率,对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测定大肠菌群数及菌落总数来确定这些因素的杀菌效果,同时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鸡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色差、质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79℃的热除菌下处理15 s后的肉鸡胸肌和腿肌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分别为66.50和120.96 mg/kg;肉鸡胸肌的亮度值(ΔL*)为7.42,红度值(Δa*)为-12.09,黄度值(Δb*)为-6.34;肉鸡腿肌的亮度值(ΔL*)为-3.87,红度值(Δa*)为-0.42,黄度值(Δb*)为-1.01;硬度6.577 kg,弹性76.61%,咀嚼性3.351 kg,胶黏性4.373 kg;肉鸡胸肌的大肠菌群数为6.40×10~4 CFU/g,菌落总数为10.70×10~4 CFU/g;肉鸡腿肌的大肠菌群数为1.14×10~4 CFU/g,菌落总数为1.34×10~4 CFU/g。该试验结果表明,75~79℃下杀菌15 s时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工程菌β-胡萝卜素累积及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工程菌,针对β-胡萝卜素的累积和提取两大方面,研究了不同IPTG诱导时间及浓度、菌液OD值、盐酸用量、破壁时间及温度、丙酮用量、抽提时间8个条件对β-胡萝卜素累积及提取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工程菌积累的β-胡萝卜素的吸光度值,从而筛选适合β-胡萝卜素高效累积及提取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时间为1.25 h,IPTG浓度为0.8 mmol/L,菌液OD值为0.6,HCl量为15 mL/g(湿菌体),破壁时间为40 min,破壁温度为40℃,丙酮量为20 mL/g(湿菌体),抽提时间为0.5 h时,β-胡萝卜素的提取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人工林杨树心、边材在不同表色系统中的色度学特征值,结果表明:人工林杨树木材材色指标,即CIE(1976)表色系统中明度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和孟塞尔表色系统中明度V、色调值H及色饱和度值C在各表色系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对上述材色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人工林杨树材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杨树材色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辣椒色素单体组分的分离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稳定性是评估辣椒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辣椒色素单体组分的热稳定特性,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中单体组分,并在35℃、55℃和75℃条件下动态检测各色素组分的吸光度,探讨单体组分的热稳定性差异对辣椒红色素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分离鉴定的色素组分分别为辣椒红素二酯、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二酯和β-胡萝卜素,各单体组分对温度均较为敏感,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辣椒色素损失加快,且加热温度对各色素的稳定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色素中红色系较黄色系的热稳定性高,红色系中辣椒玉红素较辣椒红素二酯的热稳定性高,黄色系中玉米黄质二酯较β-胡萝卜素的热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HPLC法测定肉鸡中维生素E或β-胡萝卜素含量,研究维生素E或β-胡萝卜素对肉鸡肉色和胫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的方法来提高肉品中维生素的含量,从而生产富集维生素的禽产品。维生素E有增强肉色的作用,而β-胡萝卜有增加腿胫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光、氧气、矿质元素和抗氧化剂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极显著,两者在阳光下降解速度很快;温度对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极显著,β-胡萝卜素在室温降解速度很快;氧气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K、Ca、Mg和Co不利于叶黄素的稳定,矿质元素均不利于β-胡萝卜素的稳定,其中Ca的影响最大;0.24%的VcNa和Vc有利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烤烟密集烘烤技术,实现烟叶烘烤进程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控制,以中烟100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彩度值(C*)、色相角(H)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3个部位的烟叶各颜色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烘烤至42℃变化最为显著,但上部叶各颜色值变化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滞后;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总酚含量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还原糖和色素类物质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较好;中部叶还原糖含量与L*值和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值和C*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下部叶和中部叶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中部叶叶绿素b含量与b*值和C*值呈显著相关,与a*值和H值呈极显著相关;上部叶叶绿素类物质含量只与a*值和H值极显著相关;下部叶和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则与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和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下部叶的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只有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钾肥对番茄果实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东圣T01"番茄为试材,设置5个钾肥处理(每株钾肥施用量分别为0,1.75,3.50,5.25和7.00g),于第一穗花开时统一进行滴灌追肥处理,测定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氮、磷、钾吸收量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分析钾肥处理对番茄每穗果的养分吸收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关系。【结果】不同钾肥处理对番茄氮、磷吸收量的影响规律在每穗果间不一致,而钾吸收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番茄第一、二、三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均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呈显著减小趋势,且钾肥处理与各穗果的番茄红素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与直接通径系数方向相同,均为负值;钾肥对番茄各穗果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其中只有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随钾肥用量增大总体减小,第二、三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与钾肥处理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且通过氮、磷、钾吸收产生的总的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大于直接通径系数。【结论】钾肥处理与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呈直接负相关,且相关程度随果穗数增加而减小;钾肥处理只与第一穗果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对第二、三穗果的影响较小,且是通过影响养分吸收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研究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小豆粒色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JN001(红粒)×B47(白粒)杂交组合的F2:3单世代的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和黄度指数(b*)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b*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78.44%和52.18%,而a*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为38.77%.  相似文献   

18.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小豆粒色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JN001(红粒)×B47(白粒)杂交组合的F2:3单世代的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和黄度指数(b*)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b*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78.44%和52.18%,而a*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为38.77%。  相似文献   

19.
不同颜色地板的视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视觉物理量上,不同地板的色度学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在L*a*b*色空间中,各种地板的L*值为35~70;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为5~25;黄蓝轴色品指数b*值为20~35;色饱和度c*值的分布范围同黄蓝轴色品指数b*较为相似,为20~40;各种地板色调角Ag*的大小为0.9~1.4.在孟塞尔色空间,各种地板的明度V值为2.0~6.0,V值的大小顺序同L*值一致.各种地板色调H值为16~25,分布在Y和GY区间.色饱和度C值为6~18.采用实验心理学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再通过PZ转换,将原始测验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的方法,得到了各种地板视觉心理量等距量表.不同地板的视觉喜欢程度和视觉高档程度上均具有较大差别.视觉喜欢程度和视觉高档程度上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相似.视觉心理量高档、喜欢与视觉物理量中红绿轴色品指数a*之间呈正相关,与明度以及色调之间成负相关,其中与明度值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说明在人们心理上一般认为,明度越低,色调越红的地板越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碱水热处理条件对毛竹材表面材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OH浓度对明度(ΔL~*)、色调(ΔH)、色饱和度(ΔC)和综合色差(ΔE*)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NaOH浓度和浸渍温度的增加,毛竹试样的明度以及色饱和度都呈下降的趋势,毛竹试样红黄(橙色)色调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综合色差值逐渐增大。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明度下降,色调值以及色饱和度值变化不明显,综合色差值增大。研究结果为碱水热处理对毛竹材表面视觉性质的综合评价及其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