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小粒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2年,根据云南咖啡种植分布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走访种植户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小粒咖啡主产区保山、普洱、临沧、德宏地区的咖啡种植园进行普查,开展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39种,分属8目27科;病害9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新病害2种:小叶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对保山市、大理州及临沧市3个咖啡产区13个不同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的咖啡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有小粒咖啡病害5种,虫害26种。其中,保山市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9种;大理州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0种;临沧市小粒咖啡病害4种,虫害16种。首次发现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和红蜘蛛(Tetranychidae sp)在云南咖啡产区发生和危害。危害严重和普遍的病虫害有叶锈病、炭疽病、烟煤病、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等12种。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对小粒咖啡的病虫害危害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粒咖啡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地区,每年小粒咖啡的生产和销售给当地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粒咖啡在种植和生产技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此产业,当前小粒咖啡的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而限制其更快发展。因此,本文将从国内外小粒咖啡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小粒咖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深入探讨小粒咖啡发展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干旱灾害对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的影响,构建了云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等,对云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云南中部及以北大部地区小粒咖啡干旱危险性等级较高,西南大部较低,开花期降水量是主要影响因子;(2)滇东南大部小粒咖啡可种植区脆弱性等级较高,其余地区总体偏低,河网密度是主要影响因素;(3)滇中及以北大部地区小粒咖啡气候适宜性等级较低,干旱暴露度较低,而滇西南地区则相反;(4)云南哀牢山以东以北小粒咖啡干旱风险等级较高,各大流域河谷地区以高风险等级为主,滇西南大部小粒咖啡主产区以中低风险等级为主,开花期降水量偏少是主要原因,云南部分优质产区为中高风险区,需要加强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小粒种咖啡扦插繁育方法,旨在为科研以及生产上小粒种咖啡无性繁殖提供一种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普洱市小粒咖啡病虫害种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普洱市小粒咖啡主要栽种区病虫害及荫蔽树种类、杂草和荫蔽树与咖啡病虫害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普洱市小粒咖啡害虫有13种,病害有7种,常用荫蔽树有17种。文中还分析杂草和荫蔽树与咖啡病虫害关系,就普洱市咖农的管理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荫蔽栽培模式对小粒咖啡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概念出发,对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保山、德宏、普洱等地咖啡病虫害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 Berk et B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ffeanum Noack)、褐斑病(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et Cooke)、幼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和根粉蚧(Planococus lilacinus Cockrell)是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其危害较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应防治方法,为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西南部边境少数民族山区是我国种植小粒咖啡最适宜的区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本文分析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巩固提升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促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普洱具有独特的气候、高山分布,适宜小粒咖啡的种植。研究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技术,对提升咖啡单产,促进咖啡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生长环境、种植园选择、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阐述小粒咖啡的种植技术,以期为糯扎渡镇小粒咖啡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纬度对云南咖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000m)的不...  相似文献   

14.
杨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241-243
运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分析1998—2017年间关于小粒咖啡的科学研究数量及其年度分布、研究机构和作者、资金资助现状和期刊分布特征,识别热点研究内容,为云南小粒咖啡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47-48
1、背景技术1)关于云南小粒咖啡云南咖啡属阿拉伯原种的变异种,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而成,一般称为云南小粒种咖啡,是云南特色的咖啡品种,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咖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饮料作物,与可可、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居三饮料之首。云南小粒啡啡豆主要成分的百分比含量为:粗脂肪17.1,还原糖0.93,淀粉3.07,氮2.27,粗蛋白1.419,灰分3.70,粗纤维19.33,咖啡碱2.14,蔗糖9.20,水分6.87,品  相似文献   

16.
咖啡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饮料作物。云南省热区具有发展小粒种咖啡的优势 ,其种植发展自50年代始几经反复 ,现已发展达2万hm2,种植大面积咖啡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将对小粒种咖啡害虫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极有利于种群的发生发展为害。若无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害虫的为害会变得越来越重 ,将会对云南小粒种咖啡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阻碍云南省小粒种咖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普查 ,为害咖啡的害虫种类繁多 ,据R、H、LePelley记载 ,为害咖啡害虫有800多种 ,而云南省小粒种咖啡害虫有100余种 ,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5种 :咖啡旋皮天…  相似文献   

17.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全球流行已上百年。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大量的高山分布成为了中国最理想的咖啡种植地。云南主要种植小粒咖啡,但因得不到很好的指导,咖啡单产很低。为促进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介绍了云南小粒咖啡的相关情况及其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转产业链 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拥有我国1/5的热区面积,小粒咖啡宜植面积广,生产的咖啡品质优异,享誉中外。但要进一步将云南咖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运转以咖啡产品为核心的集生产资料供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咖啡产业链,加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究蛀干天牛对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的危害机制,为云南小粒种咖啡主产地普洱市的小粒种咖啡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蛀干害虫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为对象,研究了其蛀干后对小粒种咖啡树体的生理生化改变。结果表明,灭字脊虎天牛蛀干后显著提高了小粒种咖啡的树体内部的含水量(41. 5±0. 84,43. 4±0. 6),pH值差异不显著(5. 6±0. 00,5. 7±0. 01)。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灭字脊虎天牛蛀干为害对咖啡树的致死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宁洱县小粒咖啡种植现状,总结了其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制种、选地与规划、培育壮苗、定植、园地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及加工等内容,以期为小粒咖啡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