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限制马铃薯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马铃薯的养分管理,而养分管理的核心就是精准施肥。对马铃薯而言,其需求最多的养分是氮磷钾。弄清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规律、合理施肥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黑膜覆盖下“一基免追”施肥模式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既符合马铃薯养分需求规律,又可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两种不同类型复合肥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广东冬作马铃薯轻简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研究普通复合肥和缓释复合肥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普通复合肥处理和缓释复合肥处理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缓释复合肥处理显著高于普通复合肥处理;普通复合肥和缓释复合肥处理的总产值和利润均高于对照,其中缓释复合肥处理成本低于普通复合肥处理,且每667 m2总产值和利润分别较普通复合肥处理高964.93、1 018.93元。缓释复合肥处理氮偏生产力较普通复合肥处理高45.04 kg/kg,氮表观利用率也高于普通复合肥处理。两种复合肥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可促进对钙、锌、铁的积累。施用缓释复合肥可提高马铃薯块茎Vc含量和钙含量。【结论】在南方冬作马铃薯种植中施用缓释复合肥,可增产增效、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品质。缓释复合肥是黑膜覆盖下“一基免追”施肥模式的优选肥料。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套适合陆良县冬马铃薯的推荐施肥技术体系,利用3414试验缺素区数据,对主产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其对应的有效养分含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土壤养分校正系数随着与其对应的有效养分含量增加而下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X)与其对应的校正系数(Y)之间的数学模型均为幂函数,分别为Y=8.4285X~(-0.6297)、Y=19.235X~(-0.9058)、Y=101.34X~(-0.9096),根据模型计算得出冬马铃薯不同肥力状况下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并根据养分平衡法计算得出在目标产量37 500 kg/hm~2下不同土壤肥力的推荐施用量,为陆良县冬马铃薯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合理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其中块茎产量增幅达29.72%~36.42%。研究结果为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冬作马铃薯养分诊断及平衡施肥技术,通过砂培盆栽试验,以完全营养液处理为对照,研究高氮 低镁硼胁迫对冬作马铃薯叶片 SPAD 值和矿质养分及其相关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院高氮胁迫下倒 3、4、5、6 叶叶片 SPAD 值均高于完全营养液,并与叶片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倒 3 叶尤为显著。 高氮低镁硼胁迫下马铃薯叶片、 地上茎、地上部、地下部的氮含量高于完全营养液,且叶片跃地上部跃地上茎跃地下部,叶片及地上部镁含量降低。 M - DRI S诊断结果说明氮相对高,镁相对低。 养分胁迫导致养分相对失衡,叶和地上部表现明显。 结合叶片 SPAD 值和 M -DRI S诊断可更全面准确地进行冬作马铃薯氮素养分的诊断和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乐都县马铃薯种植概况,结合马铃薯耕地养分情况,提出了对种植马铃薯合理施肥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冬早马铃薯3414肥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冬早马铃薯田间肥效试验,获得冬早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比例和施肥方法,建立冬早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冬早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敏感,合理的养分供应对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尤为重要.生产上不合理施肥,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低、品质差及生产成本增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既可满足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提质增产,又可节约生产成本.本文在介绍马铃薯的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归纳了马铃薯施肥应遵循的原则,重点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的最佳氮、磷、钾施肥组合,施肥时期及施用比例.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3414"试验,研究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化肥的合理施用量,全面掌握土壤供肥性能、养分校正系数以及马铃薯1 000 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构建马铃薯膜下滴灌施肥模型,指导科学高效施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实验条件对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的研究,可以为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生产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而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规灌溉是非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的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而不仅能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而且对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都提供有利作用的是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利用。结合所得的结论最终可以得出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增加,利用块茎的增幅率的增长趋势可以使商品薯率的趋势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今后在磷富集农田进行农业生产时提供施肥依据,达到养分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以滇薯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冬作马铃薯在磷富集农田上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获得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磷富集的情况下,氮肥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显著,钾肥次之,磷肥最小。在目前土壤肥力条件和栽培模式下,每以N 15.57 kg/667 m2、P2O53.09 kg/667 m2和K2O 20.19 kg/667 m2,配施比较适宜,此时最佳产量为1 414.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生长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N、P、K 3大养分具体吸收情况关系到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在种植过程中,N、P、K施肥组合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准确把握分配规律,科学控制3者比例,及时向马铃薯供给生长中所需的相关养分,确保马铃薯健康生长,提高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贵州冬作马铃薯增施钾肥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详实数据,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施肥,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不同肥料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均影响显著;施肥方式对商品薯率影响显著。施肥效果最优的处理为K2SO4+(NH2)2CO和KCl+(NH2)2CO的对水处理;其产值、纯收入和较对照增收比例分别为48490.5元/hm2、21378.0元/hm2、120.2%和45750.0元/hm2、18997.5元/hm2、95.7%,增产增效作用显著,可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详实数据,指导贵州冬作马铃薯合理施肥,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不同肥料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均影响显著;施肥方式对商品薯率影响显著。施肥效果最优的处理为K2SO4+(NH2)2CO和KCl+(NH2)2CO的对水处理;其产值、纯收入和较对照增收比例分别为48490.5元/hm2、21378.0元/hm2、120.2%和45750.0元/hm2、18997.5元/hm2、95.7%,增产增效作用显著,可在冬作马铃薯中进行适当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岚皋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7万t,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探索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效应的影响,寻求马铃薯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合理协调氮、磷、钾养分,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收入,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为马铃薯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特设置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为该区马铃薯施肥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寻甸县土壤养分采集点数据情况和马铃薯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氮、磷、钾3个土壤养分因子为研究对象,结合云南省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方法,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参考马铃薯土壤养分划分方法,利用ArcMap软件计算得到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钾肥需求量较高,约有62%的地区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约有78%的地区碱解氮处于比较丰富状态,约有21%的地区处于中等级别;有效磷丰富等级面积约占33%,中等水平面积约占66%。研究结果针对具体村镇推荐合理施肥,并制作了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施肥区划专题图。【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氮、磷、钾的施肥推荐模型,为实现研究区域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对马铃薯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马铃薯的合理栽培模式,在青海省乐都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试验,其中,农户模式N和P2O5肥料用量分别为238.5和345.0 kg·hm-2,不施钾肥,春季露地人工播种;现有模式中N,P2O5和K2O肥料用量分别为240.0,210.0和150.0 kg·hm-2,春季人工起垄覆膜、播种;创新模式中N,P2O5和K2O肥料用量分别为180.0,157.5和112.5 kg·hm-2,春季机械起垄覆膜、播种,对比不同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创新模式中马铃薯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产量达35 670 kg·hm-2,毛收入52 078元·hm-2,与农户模式间差异显著;创新模式中作物养分积累量最高,且合理施肥促进了氮磷钾向块茎的转移,提高了养分利用率,氮磷钾的偏生产力也较高,尤其是磷和钾,超过了200 kg·kg-1。综合来看,该创新模式是适合青海浅山地区马铃薯种植栽培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冬作区马铃薯高产、优质、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贵州冬作区马铃薯专用肥施用技术对马铃薯产量、生物性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不同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4.28%~17.24%,以85%专用肥(50%基施)+有机肥+追施尿素产量最高,为28 411 kg/hm2;与不施肥和习惯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株高提高33.27%~44.81%和2.31%~8.66%,茎粗增加30.14%~58.90%和5.26%~22.11%,增加株高和茎粗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升;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8.01%~69.02%、15.55%~55.66%和2.63%~42.69%,但与习惯施肥相比氮含量有所降低;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性糖和VC含量等品质均有所改善,以100%缓释专用肥的综合效果最佳;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尤其是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5,(10):108-109
我县为探索不同配方施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马铃薯生产上开展"3414"不完全施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吸收养分配方施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的供给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养分的影响最重要。养分的供应及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都对块茎的形成、膨大与淀粉积累有显著的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周期中,需要量最多的是N、P和K,它们在土壤中常缺乏,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生产上不合理地施肥,造成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增加了生产成本。综述了N、P、K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吸收养分的特征和分配规律,对于丰富马铃薯栽培生理理论和指导生产中N、P、K合理配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