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催化剂催化α-蒎烯酯化-皂化合成龙脑,提高传统催化剂合成龙脑的产率和质量。[方法]采用TiO2对硅钨酸、氧化镧、硫酸铜进行负载作为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用于传统方法催化合成龙脑,考查催化剂催化最优反应条件。用FT-IR和SEM对催化剂表面和结构进行表征,对硅钨酸/TiO2和硫酸铜/TiO2作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催化得到产品的组成进行GC检测分析。[结果]25%负载量的硅钨酸/TiO2、15%负载量的氧化镧/TiO2、30%负载量的硫酸铜/TiO2在反应时间分别为6、5、6h,反应温度为80℃时效果最好,α-蒎烯转化率分别达到86.32%、37.45%、87.14%,龙脑产品产率分别达到38.36%、14.83%、44.31%。以硅钨酸/TiO2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合成龙脑产品中正龙脑相对含量为50%,正龙脑含量/异龙脑含量为1.41。以硫酸铜/TiO2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合成龙脑产品中正龙脑相对含量为53.85%,正龙脑含量/异龙脑含量为2.38。[结论]硫酸铜/TiO2催化剂相比传统催化剂对龙脑产率和质量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复合稀土AI2 O3/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实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优化反应条件下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产率为 96 .6 %。  相似文献   

3.
曹常乐  于琦  李宁  储金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94-7395
[目的]为TiO2光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亚甲基蓝染料为模型染料,研究了TiO2/钡铁氧体磁性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随着钡铁氧体负载量的增加,TiO2/钡铁氧体磁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也有提高。负载量为20%时,催化降解效率达到最大。随着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催化降解效率也有提高,但当溶液浓度大于10mg/L时,效率大大降低。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第5次使用时,5h后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0%左右。[结论]负载量为20%的TiO2复合钡铁氧体型光催化剂、使用量为1.5g/L时,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可以达到97.8%。  相似文献   

4.
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及碳平衡原理构建了准确可靠的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分析方法,并对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浓度为50%,质量空速为2.0/h,温度为28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理想,乙醇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9.60%和98.10%。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乙烯的选择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及碳平衡原理构建了准确可靠的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分析方法,并对HZSM-5分子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浓度为50%,质量空速为2.0 h-1,温度为28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理想,乙醇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9.60%和98.10%。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乙烯的选择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在活性碳纤维上制备了Cu(NO3)2—Ni(NO3)2/ACF复合催化剂及Cu(NO3)2/ACF和Ni(NO3)2/ACF单组分催化剂,测试了在以氨气为还原剂的低温SCR过程中的催化活性,比较了其脱氮性能的差异,得出最佳配比的复合催化剂。同时研究了金属氧化物负载量、NHs初始浓度、O2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NO转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Pd/C为催化剂,采用微波法进行了碱木质素与H2的还原反应。运用1H-NMR分析了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且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碱木质素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较佳的碱木质素加氢还原反应条件是负载量为3%的Pd/C催化剂用量为10%、温度为95℃、时间为30min、氢气流速为20mL/min。1H-NMR分析显示:羰基和羧基含量减少,代表酚羟基和醇羟基的质子吸收增加。GPC分析显示:反应后碱木质素的分子量降低,而多分散性增大。元素分析显示:C和H含量在反应后都有所增加,而O含量则降低了,表明碱木质素发生了还原反应。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法合成有利于提高酚羟基含量,缩短反应时间,而在提高碱木质素的总体反应活性方面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催化微波法合成氢化碱木质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Pd/C为催化剂,采用微波法进行了碱木质素与H2的还原反应。运用1 H-NMR分析了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且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碱木质素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较佳的碱木质素加氢还原反应条件是负载量为3%的Pd/C催化剂用量为10%、温度为95℃、时间为30 min、氢气流速为20 mL/min。1 H-NMR分析显示:羰基和羧基含量减少,代表酚羟基和醇羟基的质子吸收增加。GPC分析显示:反应后碱木质素的分子量降低,而多分散性增大。元素分析显示:C和H含量在反应后都有所增加,而O含量则降低了,表明碱木质素发生了还原反应。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法合成有利于提高酚羟基含量,缩短反应时间,而在提高碱木质素的总体反应活性方面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修饰载体的双金属催化剂,利用XRD、N2物理吸附、TGA和SEM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双金属催化剂对生物油基酚类衍生物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后的载体催化剂Ni Cu/HZSM-5-La2O3的比表面积为271.03 m2/g、孔径为5.86 nm,属于介孔,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催化剂Ni Cu/HZSM-5-La2O3对愈创木酚具有较好的加氢脱氧效果,转化率、烃类含量和得率分别为96.29%、70.69%和40.93%。提质液中主要以环烃和芳香烃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一种绿色合成邻藜芦醛(oV)的工艺。[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位香兰素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邻藜芦醛,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K2C03作为催化剂时,oV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分别为78.1%和58.4%。当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在1.0:1.3时,邻位香兰素的转化率最大。反应11h时,oV产率和选择性达到78%和95%。oV的产率和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50℃时,分别为83%和100%。催化剂最佳用量是K2CO3/邻位香兰素的摩尔比为0.02。[结论]制备0V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为1.0:1.3,反应时间11h,反应温度为150℃,K2CO3用量与邻位香兰素摩尔比值为0.02。  相似文献   

11.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采用原位法合成了 MgO负载的SBA-15碱性催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加入甲醇,在醇油质量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3%,反应温度 65 ℃,反应时间 3 h的条件下,检测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在催化酯交换反应中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法合成的30%负载量的MgO-SBA-15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生物柴油产率达7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和提高纳米纤维素(CNF)气凝胶对CO_2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能力,采用3-(2-氨基乙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对球形水凝胶进行接枝改性,再经冷冻干燥制备氨基改性CNF气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孔隙测定仪等对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进行CO_2吸附/解吸测试。结果表明:改性CNF气凝胶对CO_2的吸附能力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初始压力0.13 MPa,温度20℃时,CO_2吸附量最大为1.80 mmol/g,远大于未改性CNF气凝胶吸附量;经10次吸附/解吸循环,其吸附能力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甘油制备农药中间体丙烯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生物甘油制备农药中间体丙烯醛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H3PW12O40/A12O3催化剂,并用IR、XRD、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常压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考察该催化剂对甘油制备丙烯醛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杂多酸的负载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利用具有Keggin结构的H3PW12O40/A12O3做催化剂,在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装置中,得到甘油制备丙烯醛的较佳奈件是:当反应温度为330℃,H3PW12O40的负载量为4JD%时,甘油的转化率为100%,丙烯醛的摩尔选择性达到83.7%。[结论]采用A12O3负载的磷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制备丙烯醛可避免对设备的腐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甘油的转化率和丙烯醛的摩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以浸渍法将自制的PW(磷钨酸)负载在介孔分子筛上,探讨负载量、催化剂煅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该催化剂用于α-蒎烯与低浓度过氧乙酸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α-蒎烯与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1,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为0.06 mol/L,PW/MCM-41催化剂的用量为3%(占原料),在三氯甲烷中反应2.0 h,且维持在15℃以下,α-蒎烯的转化率达75.20%2,、3-环氧蒎烷的选择性为63.79%。  相似文献   

15.
皂角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过程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b、Cd、Zn复合污染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振荡法考察皂角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解吸过程以及解吸前后的形态变化,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了解吸机制,结果表明:皂角苷质量分数为3%时,对Pb、Cd、Zn的解吸率分别为10.86%、41.25%和8.45%,再增加皂角苷浓度,其解吸效果无明显增加;Pb、Cd、Zn的解吸过程均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阶段,均为非均相扩散过程;经皂角苷解吸后,Pb的残渣态和碳酸盐结态含量分别下降42.31%和35.39%,水溶态及可交换态含量稍有增加,其他形态含量无明显变化;Cd的水溶态及可交换态、碳酸盐态、Fe-Mn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分别下降48.25%、58.70%、54.39%、32.16%和41.82%;Zn的碳酸盐态含量降低29.19%,水溶态及可交换态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形态无明显变化;皂角苷是通过羧基基团与重金属配位形成可溶络合物而达到解吸效果的,与Zn的络合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农业废弃物水热糖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临界水的状态下对稻壳和麦麸进行水热糖化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入水的体积以及氧化剂、醋酸、乙醇、碳酸钠等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和麦麸的还原糖产率随着温度、时间、水的体积的变化都存在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还原糖产率随H2O2和Na2CO3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乙醇的增加有利于还原糖产率的提高,在乙醇的浓度为70%时还原糖产率达到最高,稻壳为47.5%,麦麸为63%;而醋酸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7.
乙醇重整制氢催化关键技术在于提高催化剂的:寿命。所研制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基复合催化剂,对乙醇重整制氢反应在250~350℃区间具有较高的氢气选择性和较低的甲烷选择性,300~350℃连续寿命已经突破2000h。该结果对乙醇氢燃料或混合燃料车,以市区平均时速40kmv计算,可实现寿命80,000km。以单分散的特殊微米尺寸花球状CeO2、Y2O3和La2O3为基的复合催化剂不但在制氢反应的选择性及活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催化剂,并具有起活温度低、炭沉积显著减少、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稀土低廉的价格也利于催化剂大批量生产。因此,乙醇低温重整制氢催化技术已经处于商业化的前夜。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靛红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和芝麻酚在10 mol%DABCO催化剂和二氯甲烷溶剂条件下的Aldol反应,高效合成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5-芝麻酚)-3-羟基氧化吲哚(2a~2c),产率为85%-92%。以取代靛红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和芝麻酚以及丙二腈在10 mol%DABCO催化剂和二氯甲烷溶剂条件下的三组分Domino反应,高效合成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芝麻酚并吡喃螺环氧化吲哚(3a-3e),产率为87%-94%。底物取代基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及碳平衡原理构建了准确可靠的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分析方法,并对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浓度为50%,质量空速为2.0/h,温度为28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比较理想,乙醇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9.60%和98.10%.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乙烯的选择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酚和芳乙酸为原料,用三氟化硼乙醚作溶剂和催化剂,在C1试剂DMF/PCl5体系中,以90%以上产率"一锅法"合成了4个7 - 羟基异黄酮类化合物1a~1d.将1a在DMF/丙酮(3∶2 V/V)混合溶剂中,以K2CO3为碱性缩合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分别与α - 溴代乙酰半乳糖和α - 溴代乙酰麦芽糖发生糖苷化反应,以及随后在氨水存在下的脱乙酰基反应,得到了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7 - O - β - D - 异黄酮苷化合物2~3. 所合成的产物已通过MS,1HNMR和IR等波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认. 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方便,产率较高和立体选择性强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