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对红麻受精作用的进程、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生长的途径、形态变化以及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经人工传粉到柱头,半小时后便开始陆续萌发;授粉后5小时进行双受精作用;授粉后6小时,初生胚乳核开始第一次分裂,此后发育迅速,至第7天便形成胚乳细胞,但很快又开始解体,至第22天时,仅剩少量残留的细胞。合子的分裂,则至少在授粉24小时以后,但胚的发育相当快,授粉后第6天开始器官分化,第22天分化完成,授粉后28天,胚发育成熟。本文对研究的结果在杂交育种和留种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西卡柱花草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压片方法,用铁矾苏木精、汞溴酚蓝和PAS反应等进行染色观 察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 cv. seca)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开花后 3~6 h, 发生双受精作用。卵核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极核受精过程有2种类型: (1)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2)精核先与上极核融合,受精极核与 另一极核直到有丝分裂开始时才融合。花后22~23 h,合子分裂为二细胞原胚,经历单列细 胞胚、长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阶段,花后 25~30d胚发育成 熟。胚发育属于茄型。在扩大生长压时期胚体开始积累淀粉和蛋白质。花后8~9h初生胚乳 核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至胚长大,充满整个胶囊时胚乳开始退化,胚发育成熟时胚乳仅余 残迹。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2—24小时,甜菜已完成受精作用,合子正处于休眠状态。授粉后2—7天左右为原胚期,7—15天为器官分化期,授粉半个月以后为胚胎成熟期;胶囊形成后,不久胚囊末端的珠心细胞,逐渐解体形成盲囊,与胚囊彼此相通。它具有吸器作用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和良好的空间场所;在授粉后12—24小时,合子休眠时,初生胚乳核已开始不断分裂,大量的胚乳游离核分布在胚囊和盲囊中间。原胚期游离核逐渐增加,随着胚的不断分化和成熟,胚乳逐渐为胚吸收。成熟种子只残存极少量的胚乳细胞,表明内胚乳主要在前期供胚发育而消耗;环形胚包围的珠心组织,逐渐发育并积累大量的淀粉而形成外胚乳,主要用于种子萌发时的养料。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观察到水稻自花传粉辅授高粱花粉,对水稻受精过程及胚胎发生了明显的影响:前期显著地加速了受精过程、合子与初生胚乳核的分裂;但在授粉24小时之后的早期胚胎发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对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受精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如下: 1.甘兰型油菜的受精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大约从开花后24小时受精开始,48小时左右一部分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60小时前后大部分胚珠的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开花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 2.胚珠一般为珠孔受精,从受精开始到受精卵形成突起,一直都有花粉管进入胚珠,不断把内含物注入胚囊,并从一侧环抱卵细胞,它们很可能参与受精卵的发育。 3.卵细胞受精,精核一般从卵核核仁的对方进入卵核。入卵核后的精核核仁由小长大,到两性核仁等大时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很快形成突起,突起伸长为管子,细胞核慢慢移到管端,这时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 4.极核一般比卵受精早,受精前极核靠近卵器,当精核进入极核细胞质时,两极核即向胚囊中央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完成受精作用。 5.在胚珠发育过程中,发现有停留在不同时期的败育胚囊和中途解体的卵细胞和极核。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棉花胚乳和胚胎的发育一、胚乳的发育1.游离核时期的胚乳。胚乳是双受精中一个精核与二个极核结合后(图3—1,A)发育的产物。对海岛棉和陆地棉的研究指出,三核结合后的胚乳核的分裂一般是相当有规律的。用整体分离胚囊的方法观察胚乳的发生,较易说明胚乳的发育过程。平常在  相似文献   

7.
对橡胶种子发育过程中各构成部分淀 的积累和消失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1)在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胚珠组织尚未出现淀粉时,子房壁外层细胞就出现淀粉粒,曾一度随着组织的生长淀粉的积累迅速增加;到大孢子母细胞晚期,内球 球心组织开始淀粉积累时,子房壁淀粉含量迅速下降。(2)外球被淀粉积累开始比珠心与内珠被虫,但淀粉含量增长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矮的水平,至4-细胞原胚期淀粉已全部消失,与受精作用和胚的发育关系很小。(3)内珠被淀粉的积累呈现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胚囊成熟期,合子休眠期和原胚发育期,为受精作用、合子分裂和胚器官分化提供必需的养料,它们之间密切。(4)胚成熟期,尤其受精作用前夕,珠心淀粉积累达到高峰,细胞中充满,受精作用后球心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至授粉后30d全部消失。合子分裂经球形胚到心形胚阶段近2个月期间珠心一直没有淀粉积累,至胚胎发育后期器官分化阶段,球心才重新迅速积累淀粉并最终发育形成外胚乳。  相似文献   

8.
对橡胶种子发育过程中各构成部分淀粉的积累和消失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1)在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胚珠组织尚未出现淀粉时,子房壁外层细胞就出现淀粉粒,曾一度随着组织的生长淀粉的积累迅速增加;到大孢子母细胞晚期,内珠被和珠心组织开始淀粉积累时,子房壁淀粉含量迅速下降。(2)外珠被淀粉积累开始比珠心与内珠被早,但淀粉含量增长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矮的水平,至4-细胞原胚期淀粉已全部消失。与受精作用和胚的发育关系很小。(3)内珠被淀粉的积累呈现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胚囊成熟期,合子休眠期和原胚发育期,为受精作用、合子分裂和胚器官分化提供必需的养料,它们之间关系密切。(4)胚囊成熟期,尤其受精作用前夕,珠心淀粉积累达到高峰,细胞中充满淀粉,受精作用后珠心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至授粉后30d全部消失。合子分裂经球形胚到心形胚阶段近2个月期间珠心一直没有淀粉积累,至胚胎发育后期器官分化阶段,珠心才重新迅速积累淀粉并最终发育形成外胚乳.  相似文献   

9.
作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王黎明(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150086)一、无融合生殖的概念植物的有性繁殖意味着双受精。当一个精核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受精卵,产生胚;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结合,产生的三倍体细胞形成胚乳。而有些植物不通过精、卵细胞的融合,直接产...  相似文献   

10.
同源四倍体水稻胚乳发育:极核融合和胚乳细胞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和塑料包埋半薄切片技术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极核融合及游离核进一步发育的过程,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约有1/3子房极核融合过程和游离核进一步发育与其二倍体原种的基本一致;2/3子房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极核未受精、受精异常和胚乳游离核发育滞后等。应用荧光增白剂染色对胚乳细胞化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到胚乳初生壁的出现和形成过程以及不同部位的胚乳细胞壁的形成机理。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胚乳的细胞化过程基本一致,胚乳细胞初始垂周壁来源于珠孔端胚囊壁内突向心游离生长,初始平周壁来源于游离核有丝分裂产生的成膜体,而中间胚乳细胞壁则有些来源于游离核有丝分裂产生的成膜体,有些是自由生长而来。同源四倍体水稻胚乳细胞化过程也出现相当比例的异常现象,如无细胞壁形成、细胞化不同步和产生分枝状的细胞壁等。同源四倍体水稻胚乳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极核融合、游离核发育和细胞化过程等异常都可能导致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农乐988和扬糯1号两个品种的玉米颖果为材料,利用树脂半薄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及生理测定等方法研究胚乳组织和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粒重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呈S形生长曲线;可溶性糖变化呈单峰曲线,授粉后12 d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在授粉后6 d较高。颖果粒重和总蛋白含量农乐988>扬糯1号;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扬糯1号>农乐988。授粉后0~2 d胚乳处在游离核期,授粉后3~5 d胚乳处在细胞化期,授粉6 d以后胚乳细胞开始分化,内胚乳细胞出现淀粉体和蛋白体。胚乳中淀粉的积累由颖果顶端向基部、由胚乳外层向中央推进。扬糯1号胚乳发育较提前,失活较晚;农乐988胚乳发育相对滞后,失活较早。玉米胚乳发育和颖果发育关系紧密,胚乳游离核期和细胞化期相当于颖果形成期,胚乳分化期相当于颖果乳熟期,胚乳成熟期相当于颖果蜡熟期与完熟期。  相似文献   

12.
茶树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茶树卵器的结构和受精过程。茶树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有些卵器的助细胞之一在花粉管进入胚囊之前已开始退化,有些卵器的2个助细胞直到受精时仍保持正常的结构。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花粉管通过花柱通道到达珠孔,然后穿过退化的助细胞或助细胞与胚囊壁之间进入胚囊,并释放出2个精子和其它内含物。两个精子分别接近并贴附在卵核和两极核上,两性核的核膜溶解,精核染色质沉入雌核,并随之松解。最终雄性核仁和雌性核仁合并,形成具有单核的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随即进行核分裂。通过鉴定两性核仁结合与否和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柱花草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上述胚珠和胚体的结构成分在胚胎发育进程中相继发育然后程序性地死亡。胚珠受精作用发生后,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发育形成珠被绒毡层。原胚时期,珠被绒毡层外侧的内珠被细胞退化。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退化。鱼雷形胚时期,胚柄退化。扩大生长胚时期,胚乳细胞退化。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的发育和程序性死亡均与不同发育时期胚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形态建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硬度差异及与含水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和河南新乡两个生态区,通过设置不同品种和播期试验,利用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测定玉米子粒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胚、胚乳和顶部的硬度,明确玉米子粒脱水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玉米子粒含水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可以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及含水条件下子粒顶部、胚和胚乳的穿刺强度,用来表征子粒的硬度。子粒胚乳的硬度最高,其次是顶部,胚的硬度最低。子粒硬度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胚的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顶部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不敏感。不同品种之间,子粒胚乳硬度对含水率的响应不同。生产中可通过测定胚乳硬度进行适宜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适宜收获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和河南新乡两个生态区,设置不同品种和播期试验,利用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测定玉米子粒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胚、胚乳和顶部的硬度,明确玉米子粒脱水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玉米子粒含水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可以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及含水条件下子粒顶部、胚和胚乳的穿刺强度,用来表征子粒的硬度。子粒胚乳的硬度最高,子粒顶部硬度次之,胚的硬度最低。子粒硬度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胚的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顶部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不敏感。不同品种之间,子粒胚乳硬度对含水率的响应不同。生产中可通过测定胚乳硬度进行适宜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适宜收获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By using the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plastic (Leica 7022 historesin embedding kit) semi-thin sectioning technique,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dosperm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autotetraploid and diploid rices. About one third of the ovaries in the autotetraploid showed normal endosperm development as those in the diploid. In these ovaries, one of the polar nuclei would fuse with the sperm nucleus, and the primary endosperm nucleus formed and underwent the first division in 4 hours after pollination; the anticlinal wall began to grow centripetally between the free nuclei starting from the wall ingrowths of the embryo sac near the micropylar end, and some of the phragmoplasts formed transformed into periclinal walls. In addition, some of the cell wall situ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endosperm appeared to originate from phragmoplasts, whereas others seemed to develop randomly without the obvious formation of phragmoplasts. Cellulose began to accumulate in the wall of aleurone cell layer at 6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e cellulose wall of the cells of the aleurone cell layer appeared to have completely formed within 7 to 8 days after pollin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bout two thirds of the ovaries in the autotetraploid showed abnormality in endosperm development with various types, such as non-fertilization, abnormal fertilization, endosperm development-delay and non-synchro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llulose wall of cells of the aleurone layer. These abnormalities usually resulted in decreased seed setting in autotetraploid 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