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针对东川区马铃薯晚疫病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现状,在东川区开展诱导抗病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产中施用诱导抗病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能起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作用,其中在马铃薯移栽时施用诱导抗病有机肥3 000 kg/hm2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00 kg/hm2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主茎高和茎粗,增产5 407.5 kg/hm2,增产率为9.29%,且晚疫病的相对防效最好,为33.33%。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微生物菌剂在防治许昌烟区黑胫病方面的作用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对施用不同微生物菌剂烤烟的生长发育、病发情况以及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预防黑胫病效果明显,且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的化学品质和香气质量,其中以三炬微生物菌剂750 kg/hm~2与三炬灌金液7 500 mL/hm~2搭配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基础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其对花椰菜、茶叶、葡萄、翠冠梨4种作物产量、产值、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4种作物都有较好增产增收效果,其中花耶菜增产3704 kg/hm~2,增幅16.6%;茶叶增产54 kg/hm~2,增幅4.0%;葡萄增产1334 kg/hm~2,增幅6.6%;翠冠梨增产1050 kg/hm~2,增幅4.8%。这些作物对应的产值分别增收4089、8124、8535、5400元/hm~2。此外,试验结束后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在晚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季晚稻施用自制多功能微生物复合菌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酶含量和有效NPK含量及水稻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25 kg/hm2复合菌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不仅优于施用120 kg/hm2纯氮+120 kg/hm2氧化钾的增产效果,而且节约肥料成本870元/hm2。施用复合菌肥后,土壤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速效N、P、K的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4种不同施磷水平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各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都随生菜生育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在莲座期达到最大值,在采收期有所下降,但整体仍高于幼苗期;同一生育期,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解磷菌剂对生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各种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增强,在施磷量(P2O5)为0.060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施磷量达到0.120 g/kg时,解磷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无促进作用;解磷菌剂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与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相反。解磷菌剂配合适量磷肥施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生菜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在大田施用条件下抗小麦孢囊线虫的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及增产效果,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计7个处理,包括100、200、300、400、500 kg/hm~2等5个不同剂量的施肥处理及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和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研究其对小麦生物学性状、成产因素、产量及对小麦孢囊线虫防效的影响。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300~500 kg/hm~2时,拔节孕穗期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并且剂量为500 kg/hm~2时能显著提高小麦次生根数和孕穗数。在收获期,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处理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相比,虽对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及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施用剂量为400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以施用500 kg/hm~2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防效最好,并且收获期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70.73%,与施用30 kg/hm~2 0.5%阿维菌素颗粒剂的处理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47.83%。结果表明,小麦底施供试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400~500 kg/hm~2时,不仅能显著改善小麦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并以施用剂量为500 kg/hm~2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作用,利用筛选分离出的化感物质降解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拮抗菌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菌剂处理对连作花生生长、生理特性等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T0(不施用菌剂)、T1(细菌处理)、T2(真菌处理)、T3(复合菌剂处理)。结果表明:施用菌剂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花生的光合能力,以复合菌剂处理最为显著;复合菌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开花下针期是生物量快速积累时期,地上部生物量符合Logistic方程,与T0相比,施菌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生物量;复合菌剂处理荚果产量两年分别达3 608.7 kg/hm~2和3 486.4 kg/hm~2,较T0处理分别提高336.3 kg/hm~2和368.1 kg/hm~2。复合菌剂的施用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白菜种植土壤存在的营养失衡、板结、保肥保水能力变差和土壤活力严重下降等问题,开展"欣煌"微生物菌剂改良白菜种植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欣煌"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和产值,其用量为45.0 L/hm~2的处理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42.18 t/hm~2和213 272.10元/hm~2;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加13.23 t/hm~2,增产率为10.26%;产值比对照产值增加19842.75元/hm~2,菜农净收益为18 717.75元/hm~2。"欣煌"微生物菌剂使白菜种植土壤的营养成分得到有效活化和利用,pH值有所提高,缓解了土壤酸化;使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具有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在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微生物菌剂在调整施肥结构中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化肥N 30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金满田微生物肥菌剂1 200kg/hm~2,可提高白菜球直径0.6 cm/株、单株重0.1 kg/株和增加产量2 130.45 kg/hm~2,增加产值1 917.3元/hm~2,可替代常规化肥施用量N 10%、P2O520%。  相似文献   

10.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处理中,施用80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1 000kg有机肥+常规施肥减20%的效果最好,pH及土壤电导率(EC)降低,分别为6.92和0.88ms/cm;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提高,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为0.42g/kg、0.26g/kg和137.80mg/kg,有机质含量为26.69g/kg;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5和0.173 1,细菌与真菌数量分别为7.40×10~6 CFU/g和4.02×10~4 CFU/g;鲜切花总产量和A、B级花比例最高,分别为2 058枝/10.5m~2和38%;渗水深度增大,≥28cm。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活化被土壤固化的养分,有效促进养分转化,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玫瑰鲜切花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2Y2)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1Y2),二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1%、63.93%和117.55%、95.91%,二者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了68.98%和65.56%;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处理M2Y2最高,M1Y2次之,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8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M3Y2)位居第三,且三者均显著高于CK,其他处理酶活性或高于CK,或低于CK,只有菌肥和菌剂配比适宜(浓度1∶200)时,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4种不同施磷水平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Lactucas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促生效应及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缺磷情况下,施用解磷菌剂能提高生菜叶和根的鲜重和干重,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植株磷素吸收量,提高生菜的品质和产量,并能减少土壤中全磷含量的积累,促进土壤有效磷的释放和土壤库中有效磷的积累。在土壤磷素丰富的情况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的生长和土壤磷素营养促进作用较弱。土壤添加磷肥量为0.375 g/kg,解磷菌剂对生菜的促生效应和土壤磷素释放效果最佳。解磷菌剂的应用不仅能减少农田土壤磷素的流失,减轻农田土壤磷面源污染的风险,还能为蔬菜生产保质保量,达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选择5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了苹果标准化施肥肥效对比试验,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以及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出,施用配方肥1800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增产效果次之,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排名第三,3种施肥模式比常规施用二铵1 500 kg/hm~2苹果产量分别提高23.08%、7.69%、2.58%,而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2 400 kg/hm~2,苹果产量比二铵减产10.27%。优先选用配方肥1 800 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作为甘肃省礼县苹果标准化施肥和苹果连作土壤障碍治理的主推模式,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2种模式作为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及用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微生物菌剂"麦地宝"对小麦生长指标、产量、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及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并根据该菌剂有效产投比,确定其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菌剂用量为300 kg/hm~2时小麦生长指标最佳;菌剂用量为300 kg/hm~2时解磷效果最佳,菌剂用量为450 kg/hm~2时解钾效果最佳,越冬期的速效磷含量、成熟期的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26.95、190.67 mg/kg;菌剂用量为150 kg/hm~2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最佳,成熟期防效高达80.7%;菌剂用量在150 kg/hm~2时有效投入产出比最高,产量为8 207.3 kg/hm~2,增产率最高,为22.0%。综上可知,菌剂用量150 kg/hm~2为小麦田间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从中选出对绿豆增产增收效果最好的肥料,为提高绿豆产量、促进节本增效和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的效果明显,植株鲜重达172.0 g,植株干重达45.7 g,地上部鲜重达164.0 g,地上部干重达到40.0 g,根瘤数量为18.8个,根瘤鲜重0.20 g,根瘤干重0.05 g。TBK复合微生物原菌剂和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2 077.3 kg/hm~2、1 938.3 kg/hm~2。因此,TBK复合微生物原菌剂和微生物复合菌剂可以有效促进绿豆的生长和发育,激发相关生理生化反应,显著提升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城固县葡萄上的施用效果,开展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用微生物菌剂可增加葡萄单穗重,使葡萄提早成熟,提高浆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 860.0 kg/hm~2,增幅8.57%,净增收益15 600元/hm~2,产投比达6.2,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结球生菜品质、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能够增加生菜生物产量,提高生菜品质。以施有机肥15 t/hm~2,全生育期施纯量氮肥270 kg/hm~2处理的生菜经济产量、V_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8.74 t/hm~2、4.19 g/100 g、3.5%。因此,种植生菜宜施用有机肥,且全生育期纯量氮肥适宜用量为270 kg/hm~2。  相似文献   

18.
吴昊  杨万仁  王锐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35-36,48
以宁粳44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0、1500kg/hm2、3000kg/hm2和4500kg/hm2等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3.23%,有效穗数增加40.53%,每穗粒数增加69.84%,千粒重增加27.35%,籽粒产量增加45.7%,增产率增加34.92%.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水稻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见,合理适量地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水稻增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对柴达木地区有机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使用5种不同用量的木霉菌微生物菌剂(A1、A2、A3、A4、A5)处理,以不施加木霉菌微生物菌剂(CK)为对照,对枸杞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促进了枸杞生长,枸杞的株高、冠幅、地径、结果枝长和SPAD值明显增加,A4(74.25kg·hm-2)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佳。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显著增强了枸杞的光合作用,其Pn、Tr、Gs、Ci较对照均显著增强,A4(74.25kg·hm-2)处理提升效果最佳。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增加了产量,A4处理效果最好,较CK增产59.4%;施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59.40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施用微生物菌剂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枸杞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碱解N、速效P、速效K等物质也大幅提高,且降低了土...  相似文献   

20.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指标从而评估菌剂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初始土壤中氯氰菊酯含量约85 mg/kg,使用0.1%菌剂,经过40 d修复期后,修复土壤中残留的氯氰菊酯浓度降至9.25 mg/kg,下降了约89%,对照组残留量为48.34 mg/kg,下降了约47%,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test p=0.04)。复合菌剂S35中的效能微生物SSCL-3,SSCL-5可在土壤中稳定的定殖并发挥降解氯氰菊酯的作用。S35菌剂可逐步改善了污染土壤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及观测作物番茄生长未受到菌剂负面影响。可以初步认为S35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修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