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资源及人类干扰状况。[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大金川切割山地鸟类的物种组成、鸟类多样性及人为干扰等。[结果]共调查到61种鸟类,隶属6目23科49属,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名录的鸟类4种,皆为近危(NT),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其中鹰科、雉科、鸫科、鹟科鸟类的多样性较高。不同海拔、生境下的鸟类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2 000~4 000 m中高海拔地区的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中的鸟类丰富度高于草甸、针叶林等。放牧是调查区域主要的人类干扰因子,受干扰的主要是鸡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结论]大金山切割山地鸟类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建议当地政府应注重发展当地居民的其他生计,控制放牧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同时相关保护部门也应加强非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现状,于1997年3月21日-4月6日,8月7日-9月1日,采用样线法辅以样点法,对保护区及附近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根据本次记录到的鸟类和有交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共得鸟类285种,分别隶属于16目,46科另4亚科,155属,按区系从属,285种鸟类可划分为东洋种,古北种,广布种。该区水域鸟类分布较少,林中鸟类分布种类多,数量大,鸟类分布于5种生境类型  相似文献   

3.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8月及11月采用样线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145种鸟类,以小型雀形目为主,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分别有96种、34种、5种和10种.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是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区系成分的交汇地.保护区鸟类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格局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而且在海拔梯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区内鸟类的物种数及科、属的多样性均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此外,本文也探讨了G-F指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海拔的变化及其多样性指数的表现。【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手捡法和干漏斗法,对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 500,4 600,4 700,4 800,4 900,5 000,5 100,5 200 m区域的草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从研究区域共采集土壤动物2 061只,隶属5纲20目97科(群)。同一海拔区域在科级水平未出现优势类群,说明在科级水平上各海拔区域土壤动物的分布较为均匀;从目级水平看,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弹尾目、双翅目、前气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数的11.80%,24.07%,11.70%,19.55%和14.70%;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蜘蛛目、甲螨亚目和石蜈蚣目,分别占总数的1.60%,1.75%,8.83%和1.75%,其余目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海拔4 700,5 000和5 200 m区域较高,海拔4 500 m区域较低;Shannon wiener指数以海拔5 0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和5 200 m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000和5 200 m区域;群落丰富度指数以海拔4 500 m区域最高,其次为海拔5 100 m区域;相似性指数Srensen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总体较低,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较高;Cody指数以海拔4 700 m以下区域相对较高,海拔4 700 m以上区域逐渐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与其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藏北高寒草地,海拔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影响,放牧强度及不同季节的降水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13年4~5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组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3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3.26%,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4.44%。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2种,占该地区春季鸟类种数的74.42%;广布种类11种,占25.58%;未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其中,留鸟30种,占69.77%;夏候鸟7种,占16.28%;冬候鸟3种,占6.98%;旅鸟2种,占4.65%;迷鸟1种,占2.33%。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分别有22种和13种,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和湿地最少,仅见11种和7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7种。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月,采用样线法、样方法、集群鸟类统计法对江西省南丰县潭湖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鸟类14目40科185种。雀形目鸟类包括在科数、种类和数量上均处于明显优势,其中雀形目鸟类占70种19科,非雀形目鸟类为115种22科。而在鸟类季节型上,以冬候鸟为主,为83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45.1%,其次为留鸟,为67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36.0%,再次为夏候鸟,为24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12.9%,而旅鸟种数最少,为该地区的偶见鸟类,共有9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4.8%。潭湖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相对较丰富,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共有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7种,但这些种类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345 m地面生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以不同海拔梯度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内采用系统取样方法,每隔2 m设置1个20 cm×20 cm的样方,每个样地内共25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的测定,包括相似性系数、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结果】该区有藓类植物24科63属110种。藓类植物种类数目在不同的海拔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科、属、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8个样地的相似性系数在0.089~0.272 7之间,其中以V5(海拔4 100 m,急尖长苞冷杉林)和V6(4 200 m,方枝柏-杜鹃林)地面生藓类植物的物种相似性最高,共有种数也最多,达到了24种。α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与地面生藓类植物基本相同,其中,海拔4 200 m处Shannon-Wiener指数值最高,达到了2.66;海拔4 345 m处的指数值最低,为1.74。海拔3 800 m和4 000 m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大,达到了0.934 3,海拔3 900 m和4 345 m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小,为0.321 1,说明该区地面生藓类植物在海拔3 800 m~4 000 m的变化幅度最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本区域后期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凤瑞  杜凡  王娟  和菊  丁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62-14565,14570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为国际著名河流澜沧江的直接汇水区。采用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并结合询问的方法,对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种类、分布特点、生境、所在群落特征、种群数量、更新及人为利用状况和受威胁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我国珍稀濒危植物6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11种,以及CITES公约附录Ⅱ的保护植物(均为兰科植物)33种。保护区海拔为1500~3426m,上述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表现出典型的单峰曲线特征;在海拔2200~2500(2600)m达到峰值,占55种植物的73%。针对该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威胁现状,认为:中低海拔段(1500~2200m)人为影响显著,适生生境减少和退化,要重点进行植被的恢复和加强保护管理;中海拔段2200~2500(2600)m,人为影响较少,主要是加强宣传和巡护管理;海拔2500(2600)m以上的较高海拔段,管理上注意控制放牧,并杜绝火灾的发生。云南红豆杉、石斛、水青树和合果木等5种种群数量最少且受人为干扰最严重,要优先开展种群调查和监测,采集不同的种源进行人工扩繁,保持和扩大它们的野生居群数量,维持和丰富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对安徽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次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在保护区内共发现鸟类102种,隶属24科,其居留类型:54.9%为留鸟,28.4%为繁殖鸟,剩下的为冬候鸟和候鸟;分布型:东洋型占33.3%,季风型占15.7%,南中国型占14.7%,古北型和广布种各占13.7%,其余为东北—华北型、全北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和东北型。综合表明,天马自然保护区中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并且表现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鸟类区系。  相似文献   

10.
庆阳市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甘肃省庆阳市的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于16目48科。其中,雀形目鸟类68种,占鸟类总数的54.8%,非雀形目鸟类56种,占45.2%;候鸟67种,留鸟57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1种。98种繁殖鸟中,属于北方型的有62种,占63.3%,反映出较明显的北方型鸟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9月在四川省二郎山区域选择不同的海拔区域(1400~2300 m2、300~2600 m、2600~3100 m和3100~3400 m)和微生境(草堆、森林铺垫物、粪便、真菌、腐肉和腐木)进行隐翅虫资源调查,共设置样地72块,收集各海拔区域和各微生境内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结果表明:共获隐翅虫标本2389号,分属12个亚科,75个属,206个种。从个体数量上来看,前角隐翅虫亚科个体数最多,占48.35%,隐翅虫亚科次之,占14.48%;在物种数量上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前角隐翅虫亚科物种数最多,占28.64%;隐翅虫次之,占16.99%,它们为该地区隐翅虫的优势类群;在个体数量上,胸片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尖腹隐翅虫亚科、大眼隐翅虫亚科、筒隐翅虫亚科、和四眼隐翅虫亚科所占比例均在1%以上,它们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总体上,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境选择上,草堆和森林铺垫物内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微生境。  相似文献   

12.
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a)、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以及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林线5个海拔的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6种,分属16科20属;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亦呈相似的趋势;2)林线附近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3)在生境转折带的4 100~4 200 m之间Jaccard指数(Cj)最低,Cody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4)林线附近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总体呈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5)在林线附近,海拔4 2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分布与生长状况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3.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1月—2018年2月采用样线、样点结合法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经统计,该保护区内观察并记录到的鸟类共27种,隶属6目14科,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最多,占总种数的57.14%。在记录的27种鸟类中,23种为留鸟,占总种数的85.19%;冬候鸟4种,占总种数的14.81%。古北界鸟类居多,占总种数的77.78%;东洋界和广布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4.81%和7.41%。在3种生境中,农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通过相似性指数分析可知,农田和苔草沼泽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60),林地和苔草沼泽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36)。  相似文献   

14.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对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鸟类资源11目34科101种,其中8种被列入CITES附录Ⅱ,23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中国特有物种和54种属于"三有"野生动物。保护区鸟类资源中,共有留鸟70种(69.31%),冬候鸟17种(16.83%),夏候鸟11种(10.89%),旅鸟2种(1.98%),迷鸟1种(0.99%);东洋型物种最多,为58种(57.43%),其中古北型3种(2.97%),全北型2种(1.98%),中亚型1种(0.99%),季风型2种(1.98%),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5种(4.95%),东北型8种(7.92%),不易归类的分布型7种(6.93%),南中国型15种(14.85%)。保护区共有17种鸟类优势种,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和冬季的优势种最多(5种);保护区2016年的鸟类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季节鸟类物种的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明显;在调查的5种栖息地中,鸟类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栖息地的鸟类物种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明显,森林地、居住区和内陆水域的均匀度指数相同。与以前的调查相比,此次调查对该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状况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面昆虫的多样性,按海拔高度设置调查点,以巴氏罐诱法进行多样性调查。对所采集的11目、55科、209个种的分布分析表明,保护区地面优势昆虫类群为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多样性指数为3.217 8,物种优势度指数为0.905 0、均匀度指数为0.602 3、丰富度指数为22.210 1,但多样性指数在南、北坡间有差异,1 200~1 990 m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蚁科、步甲科,1 990~2 770 m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寄蝇科、步甲科、隐翅甲科。  相似文献   

16.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3-19185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垂直带上的瓢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瓢虫多样性以山体中海拔带(1 600~1 900 m)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带逐渐降低。海拔跨度越大,瓢虫群落间相似性越低,反之则高;保护区、农耕区内样带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保护区与农耕区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瓢虫群落多样性最高的1 600~1 900 m海拔带与其他海拔带间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提供湿地鸟类管理依据,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4科118种,其中水鸟27种,雀形目鸟类7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在鸟类各居留型中,留鸟68种,占57.6%;冬候鸟27种,占22.9%;夏候鸟16种,占13.6%;旅鸟7种,占5.9%。在鸟类各区系中,东洋界计50种,占42.4%,古北界种和两界广布种均为34种,各占28.8%。鸟类优势种以麻雀、白头鹎、白颊噪鹛、八哥等留鸟为主。夏侯鸟、旅鸟在湿地公园内数量偏低。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均匀度指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通过调查,摸清了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现状,并对公园后续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高峰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42-144,197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坡向、不同海拔设置了5个样地,于不同季节对其土壤甲螨群落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土壤甲螨45科81属;并对不同样地中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Oppiella、Xylobates、Suctobelbella是该保护区优势类群,而Suctobelbella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比较独特的优势类群。各样地土壤甲螨群落多样性依次为:东坡海拔750m样地(A)〉西坡海拔1500m样地(D)〉东坡海拔1500m样地(B)〉西坡海拔750m样地(C)〉金顶海拔2200m样地(E)。E样地海拔最高,Malaconothrus在该样地数量剧增;样地C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Masthermannia数量明显增多;样地D个体数量为5个样地中最多。A、D样地甲螨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8361;C、E样地甲螨群落最不相似,相似性指数为0.6136。低等甲螨类群丰富,所占比例较高。另外,人为干扰对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2年和2003年的7~8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夏季鸟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夏季共有鸟类8目20科65种,其中古北界鸟类53种,占该地区鸟类种数的81.54%;广布种类12种,占18.46%。在4种植被类型的群落中,无论是鸟类的种类、平均密度,还是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都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山地草原带〉山地疏林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句带。对各鸟类群落密度进行t检验表明,各群落之间鸟类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5—8月,分别在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牡丹市的北山公园、人民公园、江滨公园采用样线和样点法对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14目33科93种、牡丹江市公园鸟类12目28科56,全部包含于保护区的鸟类物种中。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鸟类的多样性最高(H=2.875),物种数占所记录鸟类的73.11%;组成单一的针叶林(H=0.0486)、农田(H=0.756)等植被中鸟类的多样性较小。3个公园中,北山公园鸟类多样性最高(H=5.9865),人民公园次之(H=3.5478)。公园的林地和灌丛中鸟类丰富度、均匀度最高(S=2.627,J=0.8675),农田和水域最小(S=1.781,J=0.68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