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兰州市北山九州台主要造林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35℃、40℃和45℃高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分析其叶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A)、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叶片MDA含量持续增加,说明高温胁迫使柠条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AS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可通过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来清除自由基,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但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SA和脯氨酸对增强柠条叶片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柠条适应高温逆境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SA对Cr6+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及CAT的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等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mmol/L和1.0mmol/L的Cr~(6+)组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和SOD、POD及CAT的活性,而降低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暗示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酶SOD、POD及CAT的活性,加快活性氧物质的清除速度,缓解重金属胁迫对幼苗叶片造成的氧化损伤,进而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高温干旱胁迫下香根草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持续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禾本科C4植物香根草的光合特性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高温干旱胁迫过程中土壤相对含水量、香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持续增加,抗氧化物酶类(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胁迫初期香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随着胁迫程度加剧,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qN)、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表明高温干旱胁迫初期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胁迫后期指标变化是由于叶片PSII光合系统受损引起.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德钦苜蓿对根际高温胁迫的响应,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恒温和变温各设5个温度和5个取样时间,分析根际温度对云南地方品种德钦苜蓿形态特征和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高温影响德钦苜蓿的外观质量。根际温度高于25℃时德钦苜蓿的株高、总叶数和叶宽的累计增长率减小,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抑制; 25-30℃时根系的长度及根毛新生显著增加,两者的增幅分别介于13. 93%-40. 69%和2 283. 31%-4 868. 58%之间; 40±胁迫72h后,植株上部叶片失水萎靡、反卷,下部叶片完全黄化、焦枯、脱落,地下部分变细、变软,停止新生根产生,40℃为德钦苜蓿生长的上限温度。叶片和根系的相对含水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根系相对含水量降幅较叶片小;此时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烟叶唇柱苣苔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缺少对其人工栽培及其相关生理的研究报道。为给烟叶唇柱苣苔的设施栽培提供生理学依据,以不同温度处理烟叶唇柱苣苔叶圆片,测定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并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将植株置于LT50下进行胁迫处理,观测并分析了不同处理时间后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烟叶唇柱苣苔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的关系,用logistic方程y=100/(1+17.967e-0.068x)拟合良好,得到其高温半致死温度为42.3℃;随着LT50胁迫时间的延长,SOD和P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和Pro含量则一直升高,在处理40 h后叶片已经严重失水灼伤,处理48 h后植株萎蔫,已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刺槐实验材料,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POD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高温胁迫(40℃)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相似,均较之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模拟干旱胁迫越严重,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的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别将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成年植株的离体叶片置于不同的低温(15、10、5、0、-5、-10℃)条件下处理,以室温(20℃)为对照,测定分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浪形变化,且在-5℃时达到高峰;MDA含量总体先升后降,在15~5℃温度范围内,积累量最大;SOD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再降的曲线变化,而POD变化更复杂,但两种酶的活性基本都是在5℃上升至最高点。初步认为牛角瓜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其耐受力相对较差,一般5℃左右损伤已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盐度及胁迫时间对其根、茎、叶中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时间下,随盐度升高,茎中的SOD活性变化小,根和叶片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根、茎、叶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PO活性在叶片中呈先下降后上升,根、茎中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盐度下,分别由SOD、PPO、POD起主导作用减少活性氧积累。不同盐度下,胁迫30~60 d时,SOD、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PO活性也迅速上升。120 d时,在100 mmol.L-1和500 mmol.L-1盐度下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在低盐度下PPO活性达峰值,500 mmol.L-1高盐度下PPO活性回升,表明红海榄幼苗要60 d适应基质盐分,在长时间盐胁迫下产生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油茶幼苗对锰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不同器官对锰胁迫的响应差异,在水培条件下,将培养液中锰离子浓度提高至6 mmol/L形成锰胁迫,就油茶幼苗根和叶在锰胁迫早期(持续20天)的生理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发现,锰胁迫第15天后,少数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出现了褐斑;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幼苗叶与根中的MDA含量、SOD与POD酶活性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根和叶的MDA含量、SOD与POD活性均呈增加或增强趋势,但在不同器官中测定的各生理指标值存在差异,如MDA含量叶根,SOD活性叶根,而POD活性根叶;锰胁迫的最初阶段(第0~5天),SOD活性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其他两项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说明,在锰胁迫初期,油茶幼苗各生理指标协同响应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但不同器官所受锰胁迫的毒害程度不同,抗逆境的主导酶以及酶响应的速度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PEG处理研究水杨酸对杜松幼苗生长过程中水分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杜松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水杨酸处理使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羊茅为冷季型草坪草,在夏季生长过程中,常遭受高温与干旱的双重胁迫。试验通过模拟干旱和高温环境条件,研究了高温与干旱双重胁迫对高羊茅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双重胁迫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高羊茅无明显伤害症状,而处理组高羊茅的伤害症状逐步升级;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6 d始发生显著性差异;叶片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6 d始发生显著性差异;叶片Pro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含水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9 d始发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6-69
以‘黑比诺’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对葡萄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褪黑素与葡萄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葡萄生产上进一步应用褪黑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强葡萄幼苗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以上可知,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葡萄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部分桂花品种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个桂花品种的离体叶片进行人工冷冻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研究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变化呈现"S"曲线,在-12℃以下变化不明显,但其后急剧升高,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在-15.67℃~-17.54℃之间;SOD、POD随温度降低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供试品种耐寒性差异不显著,速生金桂、朱砂丹桂和小叶四季桂叶片耐寒性较强。除低温外,空气湿度也是植物越冬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渗透胁迫下河北杨叶片的生理响应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PEG渗透胁迫下河北杨叶片的生理响应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EG溶液的渗透胁迫下,河北杨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细胞膜相对透性破坏;在胁迫24 h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并伴随着O2-产生速率的大幅度增加;但在胁迫18 h时,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显著升高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轻伤害的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与相对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SOD、POD活性与相对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SOD活性与O2-产生速率相关性显著,而POD活性与O2-产生速率相关性不显著.上述指标间相关性说明河北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是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生理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壤持续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迁西地区5个板栗品种(系)(ZJ、DBH、YL、YK、YSDZ)实生苗叶片的丙二醛、SOD、POD、可溶性糖和叶片水势进行测定,研究5个板栗品种(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的MDA含量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均在干旱胁迫30 d时达到最大值;YK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均在干旱胁迫10 d时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10 d,ZJ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均有所下降。之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趋势;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水势均呈降低的趋势;复水14 d后,5个板栗品种(系)叶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品种(系)板栗叶片SOD活性、水势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DBH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降低。其余4个板栗品种(系)叶片POD活性较干旱胁迫40 d时有所升高。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板栗品种(系)的抗旱性顺序为:DBH(0.57)ZJ(0.47)YL(0.43)YK(0.41)YSDZ(0.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5个观赏雷竹变型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不同雷竹变型的低温耐受生理学特性,为观赏雷竹引种和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将5个雷竹变型叶片于7个温度(0、-5、-10、-15、-20、-25、-30℃)下处理24 h,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相似文献   

17.
镧对汞胁迫下矢竹叶片生理反应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寅峰  黄晗  汤玉香  周坚 《林业科学》2007,43(12):39-44
为了研究稀土镧对汞胁迫下林木叶片伤害的缓解效应,以矢竹为材料,采用离体处理方法,对不同浓度汞胁迫及一定浓度外源镧稀土处理条件下矢竹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试验表明:0.25 mg·L-1镧稀土处理可以显著抑制低浓度(10 mg·L-1)汞胁迫下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增加,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缓解叶片在胁迫下的伤害;中等浓度(50 mg·L-1)汞胁迫下,镧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200 mg·L-1)汞胁迫下镧处理则起反作用,镧与汞产生协同效应.镧对汞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除了维持质膜、大分子物质结构以及保护酶(SOD、POD)系统活性的稳定外,还可能与多胺代谢变化有关,镧能显著促进10 mg·L-1汞胁迫下叶片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增加,并与SOD活性的变化呈正相关,而与POD活性变化呈负相关.多胺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镧稀土缓解汞胁迫伤害作用的方式之一,对缓解汞胁迫下叶片伤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雷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盆栽法,研究了在不同NaCl浓度(0、0.1%、0.3%、0.5%)梯度胁迫下雷竹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盐胁迫下雷竹都保持了较高的SOD活性成分,且在胁迫后期SOD活性成分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②高盐胁迫后期叶片中POD活性成分和对照相比略有下降,但在初期持平,甚至在中期显著高于对照,中盐胁迫下的叶片中POD活性成分在中期高于对照,后期和对照持平,而低盐胁迫和对照相比变化不是很明显;③盐胁迫下MDA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中在后期低盐胁迫下MDA的含量较对照低;④不同处理条件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来看,中盐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能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并使MDA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表明雷竹能在短期内忍受Na~+浓度在0.3%的胁迫。  相似文献   

19.
白桦HSFA4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耐盐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SF)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拟从白桦中克隆获得HSFA4基因(命名为BpHSFA4),研究该基因的抗逆功能,为该基因用于林木基因工程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白桦转录组中筛选获得1条HSFA4基因,通过RT-PCR克隆获得BpHSFA4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序列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不同逆境胁迫下BpHSFA4基因在白桦叶、茎和根中的表达模式。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BpHSFA4和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BpHSFA4,进行白桦瞬时转化,同时以pROKⅡ瞬时侵染白桦作为对照。分析NaCl胁迫下不同瞬时转化白桦株系的MDA、H_2O_2、SOD、POD、相对电导率及二氨基联苯胺(DAB)、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情况,以综合评定BpHSFA4基因的耐盐功能。【结果】BpHSFA4基因cDNA全长为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44.15 kDa,理论等电点为5.14,具有典型HSF结构域。非生物胁迫(NaCl、PEG_(6000)、镉、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和激素(ABA、GA_3和JA)处理下,BpHSFA4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每种处理后至少有1个时间点发生了明显上调或者下调,其中盐胁迫下表达变化尤为明显。3种瞬时表达白桦株系中的BpHSFA4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瞬时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SE)。进一步对不同转基因白桦株系的生理指标和生理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a Cl胁迫条件下,过表达BpHSFA4植株H_2O_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抑制表达BpHSFA4植株的H_2O_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过表达BpHSFA4植株的SOD活性和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抑制表达BpHSFA4植株的SOD活性和P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株系;NBT、DAB染色结果与H_2O_2含量测定结果一致,显示OE植株的着色明显比对照植株浅,而抑制表达株系着色明显比对照植株深,Evans blue染色结果和MDA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BpHSFA4基因能对非生物胁迫(NaCl、PEG_(6000)、镉、高温和低温)和激素(ABA、GA_3和JA)处理做出应答,特别是盐胁迫条件下,应答强烈,该基因可能参与白桦耐盐胁迫应答。在盐胁迫条件下,瞬时过表达BpHSFA4基因株系能通过提高SOD和POD等保护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氧化程度,减少细胞受损或细胞死亡,进而提高白桦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初步证实BpHSFA4基因是一个耐盐胁迫应答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以刺槐实验材料,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POD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高温胁迫(40℃)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相似,均较之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模拟干旱胁迫越严重,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的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