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奉新县澡下林场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平衡施肥的试验 ,研究了不同平衡施肥配方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出笋数量、产量和竹笋地径 3个产量因子的影响 ,并建立了 2 0 0 0年各处理小区内土壤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与 2 0 0 1年各处理小区单位面积竹笋平均产量的相关方程。试验结果表明 :各平衡施肥配方对平均地径、单位立竹出笋数的影响与进行垦复的对照差异不显著 ,2 0 0 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 1 997和1 999年的平均地径 ;各养分元素对单位面积竹笋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Mg >P >Ca>K ;K肥对增加竹材直径和提高竹材质量有良好促进作用 ;以产笋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1P1K2 ;以产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2 P1K2 。  相似文献   

2.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经营过程中为提高鞭笋产量而重施化肥造成竹林生态退化和竹笋品质降低,引进菌解小分子鱼肽肥,通过研究不同肥料配施方式对毛竹鞭笋产量及竹林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探明菌解小分子鱼肽肥对毛竹生理生态的作用机制。以相同经营现状的毛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肥料配施处理(CK为750 kg·hm-2复合肥、T1为375 kg·hm-2复合肥、T2为“3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T3为“375 kg·hm-2复合肥+30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进行施肥,于鞭笋笋期统计鞭笋产量,测定土壤养分元素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叶片叶绿素以及叶片养分元素质量分数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在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和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750 kg·hm-2复合肥处理相比,“3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菌解小分子鱼肽肥”和“3...  相似文献   

4.
通过毛竹林施肥,不但能促进竹笋产量提高,留养新竹数量的增加,还能促进竹林提早出笋,且持续时间长。但是,留养的新竹平均立竹胸径会下降,竹材质量会有所下降。因此,建议通过施肥方式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的同时,应重视加强竹笋的利用、科学留养新竹,建立合理的立竹结构,使毛竹林持续高效生产,稳步提高竹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合江方竹笋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建立竹笋丰产的科学施肥配方。采用"3414"试验对合江方竹林进行施肥研究,建立了合江方竹笋产量与N、P_2O_5、K_2O施用量之间的肥效模型。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与实际吻合,各处理笋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N-P、P-K存在正交互作用,N-K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笋产量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施肥量超过最大值时,笋产量不再增加;氮磷钾对笋产量的增加效果依次为PKN;合江方竹林地施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各个处理产投比为2.21~3.19,其中以N_2P_2K_2处理的最大,N_2P_0K_2处理的最小。以N_2P_2K_2处理的纯利润最高,为55 079元/hm~2。通过频数分析得出了林地的推荐施肥量为尿素295~520 kg/hm~2,过磷酸钙260~450 kg/hm2,钾肥93~16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选择5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了苹果标准化施肥肥效对比试验,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以及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出,施用配方肥1800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增产效果次之,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排名第三,3种施肥模式比常规施用二铵1 500 kg/hm~2苹果产量分别提高23.08%、7.69%、2.58%,而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2 400 kg/hm~2,苹果产量比二铵减产10.27%。优先选用配方肥1 800 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作为甘肃省礼县苹果标准化施肥和苹果连作土壤障碍治理的主推模式,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2种模式作为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毛竹笋用林培育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经营水平的毛竹笋用林诸因子的分析,将笋用林划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个类型,并探讨了高产型尹用林各因子的培育技术指标和培育技术模式。其主要指标有:立竹密度2700~3300株hm~2,1~4度竹的年龄结构为1:1:1:1,平均胸径7~8cm,留枝盘数15盘,施栏肥112.5t/hm~2。通过掘山、垫土、埋鞭、施肥、留竹和择伐等措施可达高产型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减少常规化肥用量,选用新型玉米配方肥,探讨化肥配比减量增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差异,产量最高处理为施玉米配方肥750 kg/hm~2、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最低处理为施缓释配方肥750 kg/hm~2;通过收益分析,扣除化肥成本后纯收益以施玉米配方肥750 kg/hm~2最高,施玉米配方肥750 kg/hm~2、硅钙钾镁肥3 000 kg/hm~2最低;产出投入比以施玉米配方肥750 kg/hm~2最高,施缓释配方肥600 kg/hm~2、675 kg/hm~2、750 kg/hm~2分别居第二、三、四位,施玉米配方肥750 kg/hm~2、硅钙钾镁肥3 000 kg/hm~2最低,建议示范施用缓释配方肥600~750 kg/hm~2或玉米配方肥750 kg/hm~2。  相似文献   

9.
以春小麦品种甘育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方案进行了山丹县春小麦配方施肥试验,建立了春小麦产量与N、P、K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山丹县春小麦最佳配方施肥量为N142.80 kg/hm~2、P_2O_5182.70 kg/hm~2、K_2O36.15 kg/hm~2,最佳产量为10 407.45 kg/hm~2,最佳配比为1:1.28:0.25;配方施肥能减少化肥用量167.39 kg/hm~2,节约化肥投入成本437.70元/hm~2。  相似文献   

10.
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出笋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胡亮  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9-9490
[目的]研究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的影响,为毛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毛竹需肥规律,对江西省奉新县石喿下林场的毛竹林结合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经过3年大年的调查,200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1997和1999年竹笋的平均地径,分别是其1.08和1.09倍。N1P1K2施肥处理明显增加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K2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高于其他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结论]在毛竹林内施肥能增加笋的地径。K肥能有效提高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本文研究了福建毛竹最适宜区,一般经营不钩梢的竹林立竹密度对毛竹林平均胸径、竹高、枝下高、单株杆重,重量蓄积以及新竹产量等所产生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立竹密度与上述竹林结构因子存在非线性函数关系。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立竹密度2700~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福建酸竹低效林的改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建瓯市野生福建酸竹低效林实施松土、施肥等低效改造抚育措施,比较分析改造前后竹林立竹密度、地径、林龄结构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2007年改造区竹林立竹密度增加5021株.km-2,平均地径提高0.3 cm,Ⅰ-Ⅲ度竹所占比例提高42%,产笋量增加433 kg.km-2,经济效益明显,低效改造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3种不同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中化水稻掺混肥并施用穗肥处理产量最高,为7591.5kg/hm~2,应用碳基复合肥并施用穗肥和单独应用荣和大三元水稻掺混肥处理产量接近,分别为7492.5kg/hm~2和7350.0kg/hm~2。在该试验中,中化水稻掺混肥作基肥并施用穗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按照无公害施肥标准及大黄需肥规律,采用不同的配方,以为大田生产无公害大黄提供科学的配方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大黄的产量影响不同,传统的施肥方法产量为13 125.0 kg/hm2,而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锌75 kg/hm2+腐熟的饼肥750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尿素600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的产量分别比传统施肥处理增产2 583.3、1 625.0、1 500.0 kg/hm2,增幅在11.4%~19.7%,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锌75 kg/hm2+腐熟的饼肥750 kg/hm2为无公害大黄配方施肥的最佳方案,无公害大黄产量的需肥以钾肥和氮肥为主,但以施用钾肥产量表现最佳。在山区施用钾肥和氮肥仍是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磷酸二铵与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产效果明显,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专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专用配方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在湖北省3个水稻主产县(市)布置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经验推荐施肥(ERF)以及湖北省农业推广部门推荐的3个品牌水稻专用配方肥,共计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5.6%~119.9%;地上部N、P_2O_5和K_2O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1.7~86.6 kg/hm~2、3.5~27.4 kg/hm~2和65.6~152.8 kg/hm~2;产值增加2 354~15 729元/hm~2,增幅为15.6%~119.9%。与经验推荐施肥(ERF)处理相比,配方肥1(RSF1)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加14.8%、21.6%和-3.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6%、0.7%和-22.8%;纯收入均有降低的趋势,降幅为4.7%~46.4%。配方肥2(RSF2)处理水稻在3个试验点均有增产,增幅为9.9%~43.2%;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1.4%~28.8%;纯收入增加9.3%~55.6%。配方肥3(RSF3)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产26.3%、-31.4%和18.3%;肥料偏生产力降低3.5%~15.1%;纯收入分别增加-2.3%、15.3%和-82.1%。可见,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在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差异显著,配方肥2的效果较好,配方肥1(RSF1)和配方肥3(RSF3)的配方及配套施用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肥的水稻产量表现为腐殖酸配方肥含钾配方肥常规施肥CK。通过分析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可知,配方施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906.0、2 118.0 kg/hm~2,增加经济效益2 370.0、5 268.0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解决农民测土配方施肥的困难,开展了蔬菜配方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蔬菜配方肥后,甘蓝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性状良好,施肥量为配方肥1 500 kg/hm~2、尿素300 kg/hm~2时,产值可达115 260元/hm~2,经济效益可达89 490元/hm~2,比当地的习惯施肥增产28.9%。说明该配方肥能满足当地甘蓝对养分的需求,可在永登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笋竹两用竹林是以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主产品生产的一种经营类型。它能同时为市场和加工业提供竹材和竹笋,提高竹林经济效益,促进竹林生产中长期和短期效益相结合,有助于实现"一优两高"的定向经营目标。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笋竹两用经济竹种。其科学经营技术是以建立高产的林分生产结构为基础,以林分生境因子的选择与改善为条件,以人为科学经营为手段的综合配套技术。以年均产竹材15t/hm^2、竹笋1.5t/hm^2(度产竹材30t/hm^2、竹笋3t/hm^2)为例,竹林生产结构主要因子指标是立竹度3500株/hm^2、立竹胸径平均11-12cm,立竹年龄组成为1~2年龄30%~35%、3~4年龄30%~35%、5~6年龄25%~30%、7~8年龄5%~10%,叶面积指数7以上,生长环境条件以半阳坡或半阴坡的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缓坡地为佳,人为科学经营中要特别注重土壤肥培管理、合理砍伐和科学挖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野生苦竹林的改造,集约经营苦竹林的立竹密度达到15758株/hm2,笋产量达到3240kg/hm2,远大于一般经营苦竹林和对照的870kg/hm2和255kg/hm2;竹材产量达11700kg/hm2,远大于一般经营苦竹林和对照的2370kg/hm2和1155kg/hm2;集约经营苦竹林纯收入分别比一般经营和对照净增加15114元/hm2和18336元/hm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