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注采气能力预测是水侵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动态跟踪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为地下储气库优化配产配注及方案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侵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气水多相渗流的特点,从总垫气量和工作气量变化率的定义出发,基于盘库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地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气能力预测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预测模型除考虑地下储气库扩容对注采气能力的影响外,还考虑了气水互驱过程中存在的注入气损耗,从而使预测数据的规律性和可靠性大大增强。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适用性好,完全能够满足地下储气库矿场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张倩  蒋帅  张雄君  张辉 《油气储运》2015,(2):134-138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具有双重介质特征,裂缝孔隙网络系统中的多相流体渗流复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少。裂缝性碳酸盐岩储气库的物理模拟试验主要包括微观可视化和岩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该类型储气库的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的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及注采运行机理。总结出一套现阶段针对裂缝性碳酸盐岩储气库的物理模拟评价手段,并分析了该类型储气库物理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于修正储气库库容参数,指导储气库正常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琛  刘峻峰 《油气储运》2022,(2):185-191
储气库注采井油管是注采气过程的双重通道,因储气库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注采气量大、运行时间长、强注强采及多周期注采等特点,油管长期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极易发生屈曲行为,导致失效风险升高.为此,结合气藏型储气库运行特征,建立多周期注采条件下储气库油管屈曲受力和变形量理论模型,并以某储气库实际注采井为例,开展油管屈曲行为判断与...  相似文献   

4.
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压力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研究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地层压力随库容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合生产数据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3种评价储气库地层压力随库容量动态变化的快速计算方法,即生产数据拟合法、定容法及动态计算法。利用3种方法对储气库的地层压力随库容量的变化及地层压力在一个动态注采周期的变化进行计算,同时比较分析了定容法和动态计算法对储气库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储气库注、采气量波动及注采周期对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对储气库地层压力变化的动态预测,方法 1的准确性依赖于生产数据的获取及生产数据变化趋势分析;方法2适用于边水、油环的变化可以忽略的储气库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3适用于对多种类型的储气库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但需要的地层参数相对较多。地层压力受日注采气量波动影响较小,受注采周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陕京管道系统配套的8座储气库多周期库容变化特点,分析得出这些储气库主要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和扩容状态,并在静态库容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库容、无效库容、库容有效率等概念,总体评价了陕京管道系统配套储气库库容情况。利用库容有效率指标将8座储气库分为3类,总结了8座储气库无效库容的形成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有效库容的措施及建议。由此可见,利用有效库容、库容有效率等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陕京管道系统配套储气库的运行状况,对于类似储气库的生产运行及储气库能力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图2,参21)  相似文献   

6.
完整性管理是储气库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储气与注采气系统是盐穴型储气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并实施储气与注采气系统的完整性管理对保障盐穴型储气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在盐穴型储气库储气与注采气系统完整性管理中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在风险评估方面,识别出了风险因素,建立了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失效后果估算方法及风险评估方法;在完整性评价方面,分析了井筒损伤因素及其类型,提出了储气库溶腔稳定性评价、含缺陷套管完整性评价以及注采气管的疲劳寿命和冲蚀寿命预测方法。(图8,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陈晓源  谭羽非 《油气储运》2011,30(7):513-516,473
地下储气库的注采运行,需要持续监测储气库内天然气的运移和渗漏情况,校核储气量,以保证储气库的供气能力。从地质层面,储气库的泄漏损耗主要包括内部渗漏、外部泄漏、垫层气量增加;从工程层面,储气库泄漏损耗主要包括注采井泄漏,地面管道和设备泄漏,注采气系统放空。储气库注采过程动态监测内容主要有:采气井和注气井压力、温度等动态参数,盖层的密封性,固井质量和套管的密封性。介绍了中子测井、温度测井、转子流量计等监测手段。提出了通过监测关井压力和地层压力随库存量的变化曲线动态判定储气库泄漏情况的方法,为我国储气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陕京管道系统配套的8座储气库多周期库容变化特点,分析得出这些储气库主要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和扩容状态,并在静态库容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有效库容、无效库容、库容有效率等概念,总体评价了陕京管道系统配套储气库库容情况。利用库容有效率指标将8座储气库分为3类,总结了8座储气库无效库容的形成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有效库容的措施及建议。由此可见,利用有效库容、库容有效率等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陕京管道系统配套储气库的运行状况,对于类似储气库的生产运行及储气库能力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下储气库作为一种高效的天然气存储设施被广泛应用,其中凝析气藏改建的储气库占很大比例。针对由弱边水凝析气藏改建的储气库,分析了采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通过气藏工程方法及物质守恒原理,建立了考虑气藏弹性能、油环油、边水水体、反凝析等因素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进而建立了水体能量与压力变化图。结合某储气库地质资料与运行动态数据,对其水体能量及水侵量进行了计算评价,从而为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的水侵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志军  兰义飞  冯强汉  王华  伍勇  游良容 《油气储运》2012,31(12):891-894,968
储气库库容量与工作气量是储气库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气量与储气库运行压力、垫底气量及注采井数等相互制约。对于榆林气田低渗岩性气藏储气库建设,储气库库容量评价与工作气量设计是研究重点和难点。分述了采用压降法、流动物质平衡法与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等计算动态储量的方法,评价了榆林气田南区储气库库容量,利用气藏工程方法确定储气库工作气量与库容量的比例为27.5%,利用气藏工程多参数优化与岩心注采仿真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储气库工作气量比例为25%~30%,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储气库工作气量为库容量的25%~30%。  相似文献   

11.
纪文栋  杨春和  屈丹安  马洪岭 《油气储运》2012,31(2):121-124,168
盐穴地下储库的天然气注采性能是衡量储气库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储气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依据实测地层信息建立两种不同形状的储库模型,基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规律制定盐穴储气库的注采方案,进行30年的蠕变模拟运行,研究注采方案变化对盐穴体积收缩、塑性区发展及盐穴腔壁位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差异对盐穴腔体性质的影响不明显;体积收缩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大速度逐渐变缓,低压运行期是引起盐穴腔体收缩的主要阶段;紧急采气后的低压运行期会对盐穴腔体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对不同盐穴轮流紧急采气以降低单个盐穴腔体紧急采气频率,或者采用在采气结束后立刻跟进注气的方法,保证盐穴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地下储气库在调峰保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盐穴地下储气库属于洞穴型储库,在建设方面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高、工艺技术复杂等特点,但其无需达容时间,可边建设边投产,垫底气比例低且可完全回收。盐穴地下储气库具有采气能力大、注采气灵活、天然气耗损率低等运行特征,不仅能够满足常规季节调峰需求,也能满足日、小时调峰及应急调峰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盐穴地下储气库建设运行数据,梳理金坛地下储气库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盐穴地下储气库功能定位进行思考,为盐穴储气库的进一步优化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斌  李云鹏  田静  王芝银 《油气储运》2012,31(3):211-214,218,247
以适于建造地下含水层储气库的某区地质资料为背景,采用气水二相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水层储气库在注采气过程中储层平均压力和气泡体积的变化特征,以及储层构造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注采方案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存在压力相移现象;对于储层岩性特征为层状分布的含水层,应分层注采和分层管理;用泡沫作为气驱前缘可提高严重非均质性单一储层气体的波及效率;在注气过程中应注意利用重力排驱机理,采用合理的注气工作制度有利于储气量的提高;储集层在断层或断层与断层交接的部位是发生气体泄漏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99年大港大张坨储气库全面建设为标志,回顾了中国地下储气库历经从无到形成大规模产业的20年发展历程,建成了27座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100×108 m3、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软件著作权20多项、制定标准15项、出版专著20多部。重点梳理了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复杂断块、复杂流体、复杂岩性、深层强非均质储层条件下的储气库选址模式与库址评价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性评价技术,超低压防漏堵漏与储层保护、交变应力下井筒密封为核心的钻完井技术,地面高压大流量注采核心技术及其装备,地下储气库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管控系统等。结合中国地下储气库20年的建设经验与中国现行的行业政策,明确了中国地下储气库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水驱气藏模型天然气地下水储气库的注采动态数学模型,确定了地下储气库注气时的压力、含水饱和度变化的动态特征。以储气压缩机站的功率最小消耗量为目标函数,以给定时间内城市剩余天然气总额和注入时各单井压力、含水饱和度的限制为约束条件,确定了储气加内各单井的最佳注入量,编制了夏季储气加最优运行方案,可为地下储气库实际注气过程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单井注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羽非  林涛 《油气储运》2008,27(3):27-29
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单井的注采能力主要受储层渗流能力和井筒性质的影响,通过气井的产气方程及节点压力分析法的计算,确定出注采井的流入流出动态关系曲线,在考虑最小携液流量和冲蚀安全流量的约束条件下,计算了储气库内单井的注采能力,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储库的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阳小平  程林松  郑贤斌  何学良  刘翀 《油气储运》2012,31(8):583-586,648,649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库址是关系储气库能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其选择具有多目标性,因此,在建设储气库前期必须对库址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工程论证。基于国内已有储气库建设和运行的成功经验,从库址类型、构造圈闭、封闭性、储层物性、流体物性、储层埋深、老井情况、地理条件等方面,系统、定量地阐述了气藏、油藏和水藏等孔隙型储层构造改建为储气库库址的优选指标,对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气管道的不断建设,输气站的放空气量不断增加,造成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结合输气站工艺流程,根据计划性放空气量大、次数多、时间约束小等特点,提出了以地下储气井储气技术为核心的输气站放空气回收工艺,在输气站中选取合适位置建造储气井,利用气体自身的压力将高压放空气体引至低压储气井中储存回收。储气井回收输气站放空气的主要设施包括2口储气井以及相关管道和阀门。在中国石化某输气站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设备布局美观、经济性良好等优点,能够避免资源浪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张宇 《油气储运》2012,31(5):330-334,407,408
德国作为世界天然气消费大国和欧洲大陆重要的天然气运输中转国,其天然气输配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阐述了德国天然气供给链条的结构组成,梳理了当前市场上的主要供气商和管道运营商,呈现了德国天然气的市场结构和运行方式。系统介绍了德国的天然气储运系统,着重描述了其境内重要的长输管道和过境的欧洲输气干线,概述了地下储气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展示了发达国家天然气输配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为中国天然气工业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