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应强光能力;博白种源VLSP和VLCP低,利用弱光能力强;缅甸种源VLSP和VLCP均在中等,对光环境的适应生态幅窄;越南种源Rd和RAQY低,其利用光能能力不强;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max最大,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格木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毛竹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1996年测定了9个毛竹种源新竹光合性状。结果表明:所有种源净光合速率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第一次都在5月,但第二次峰值南带种源早于其它种源;净光合速率年平均值最大的为江苏句容种源,最小的为福建建瓯种源,各种源带净光合速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单株光合生产率以福建华安种源为最大,最小的为安徽霍山种源;各种源光补偿点的变幅在570~913Lux,其中中带种源最低,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而北带种源光补偿点明显高于其它种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热条件变化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差异,为栓皮栎优良种源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PG、河南内乡NX、湖北秭归ZG、江西永修YX和湖南城步CB)的栓皮栎种子,选择在其自然分布南缘以南的生境(广东鹤山,HS)下进行培育,测定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纬度CB种源栓皮栎的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高于中高纬的ZG和PG种源(P0.05);YX种源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而ZG种源的最低;NX和CB种源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高于YX种源。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在各种源间均差异不显著,表明各种源栓皮栎均能较好地适应水热丰沛的新生境。同时,各种源栓皮栎在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Rubisco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光呼吸速率(Rp)、生长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等均差异不显著。[结论]各种源栓皮栎光合生理性状的异同与其自身遗传因素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类杨树品种光合特性及生长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杨、中辽1号、DM-9-18和小青杨为试材,比较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生理特征及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中辽1号叶面积、总叶面积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苗木生长量最大。小青杨叶面积、总叶面积最小,净光合速率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苗木生长量也最小。苗木生长量,特别是苗高与叶面积、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紧密的线性关系;中辽1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余3个品种均为单峰型曲线;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表明:4个品种除最大净光合速率外,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存在极显著差异,DM-9-18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光饱和点最小,在光合有效辐射达1 200μmol·m-2·s-1后,净光合速率一直保持最高水平,对光的利用和适应能力较强,小青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大。DM-9-18苗木生长性状及光合特性均优于亲本类型的辽宁杨和小青杨。  相似文献   

5.
为给西藏地区困难地造林提供参考,以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红蓝光源和荧光叶室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沙棘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α)均最大,光饱和点(I_(sat))最高,光补偿点(I_c)最低。3种沙棘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电子传递速率先上升,到达最高值后迅速下降;最小初始荧光(F_0)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整体呈"N"形变化;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_(PSⅡ))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呈抛物线形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T_a)与电子传递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F_v′/F_m′、Y_(PSⅡ)、q_p极显著负相关;湿度(H_r)与F_v′/F_m′、Y_(PSⅡ)、q_p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负相关。云南沙棘光适应能力最强,在西藏高原困难地造林时,云南沙棘可作为沙棘属植物的优选树种,江孜沙棘次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地区的适生造林树种盐肤木、栾树秋季的光合生理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仪于9月下旬对盐肤木、栾树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仅有1个峰值,光补偿点(LCP)为5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18μmol/(m~2·s)。栾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出现一大一小2个峰值,光饱和点(LSP)为475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0μmol/(m~2·s)。气孔导度(Gs)在实验过程中是对栾树和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n)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栾树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大于栾树,光补偿点(LCP)低于栾树,2种树木均有明显"午休"现象。在9月,盐肤木光合情况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7.
天台山3种常绿阔叶树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台山东南石栎、云锦杜鹃和甜槠3种常绿阔叶树为材料,对其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夏季,东南石栎等3种常绿阔叶树的光合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日均净光合速率大小的季节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树种顺序为东南石栎>甜槠>云锦杜鹃.(3)东南石栎等常绿树种日均净光合速率比大血藤等层间植物和七子花等落叶植物高.(4)在夏季,3种常绿树种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5)3种常绿阔叶树叶绿素含量夏季最高,叶绿素a / b值夏季最低.同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光饱和点呈正相关,与光补偿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油茶无性系光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宁红花油茶、高州油茶以及普通油茶赣无-1、赣石84-3、粤韶76-1和岑软3号共6个油茶无性系进行多点连续测定,测定指标有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等。用叶子飘最新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个不同油茶无性系光响应曲线间存在差异。赣石84-3较耐荫蔽。赣无-1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且有较高的最大光合速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具有较大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三种柞树苗期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诗韵  杨思河 《林业科学》1991,27(5):498-502
本文用气体交换法研究柞蚕林3个主要组成树种苗期的几个基本光合特性。蒙古栎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但其量子光合效率较低,表明蒙古栎能比较有效地利用高强度的太阳辐射,而对弱光能利用效率较低;麻栎则相反;辽东栎既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同时又有较高的量子光合效率及较低的光补偿点,因而对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光能利用效率都比较高。而且证明3个树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以一种指数形式的方程最合理。我们还考察了辽东栎和麻栎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温度对3个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光皮树的引种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1个种源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酮浸提法测定叶绿素含量,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使用PAM-2500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种源的光合特性,确定其光合能力的差异。【结果】YG8023和JX17种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源。JX2的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和Fv(可变荧光)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各种源的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为0.729~0.779,YG8040的PQ(光化学猝灭)和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值显著高于其他种源。Fv/Fm与NPQ(非光化学猝灭)呈显著负相关;ETR与PQ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JX17光响应曲线的α(初始斜率)值最高,JX3的LCP(光补偿点)最高,YG8023的R...  相似文献   

12.
利用Li-6400光合仪对湖南浏阳、桑植、永顺、福建建瓯和湖北恩施等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钩栗1 a生幼苗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钩栗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珍稀树种日趋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为钩栗的良种选育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栗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中呈现为"双峰"曲线,在冬季则呈现为"单峰"曲线,4个季节钩栗的日均Pn值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5个钩栗种源的光合能力强弱顺序为:恩施桑植永顺浏阳建瓯。钩栗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效率(R_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且夏季光合优势明显。钩栗的光合能力在生理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具有阳性树种的特点。恩施种源的LCP、LSP、AQY、R_d和P_(nmax)在4个季节中均表现为最大,这表明恩施种源是光合能力最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3.
以红叶石楠不同叶龄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n)、光响应曲线、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估算不同叶龄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揭示其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2)叶龄较小的叶片Pn受蒸腾作用(Tr)和光照强度(PAR)影响较大,叶龄较大的叶片Pn受气孔导度(Cond)和相对湿度(RH)影响较大;(3)随着叶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不断增强;20d生叶片光饱和点显著小于10d生叶片,对光照更加敏感;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叶绿素a/b变化不显著,各叶龄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变化不明显。本研究阐明了红叶石楠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为红叶石楠的栽培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桐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5个油桐无性系(武宣3号、桂皱27号、天雹水库、吴圩4号、武宣2号)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武宣2号、武宣3号、吴圩4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其中,以桂皱27号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6.51μmol·m-2·s-1,物质积累能力最强;武宣3号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仅为桂皱27号的31.9%,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5个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7.53~36.25μmol·m-2·s-1之间,其中桂皱27号最高,武宣2号最低。各无性系中吴圩4号光补偿点最低,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天雹水库的光补偿点最高,利用弱光能力最弱。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武宣3号、吴圩4号、武宣2号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苦楝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苦楝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3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4.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1031,CO2补偿点为78.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32。其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低,表明它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对光适应幅度较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为给山苍子(Litsea cubeba)植株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探索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合特征差异,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合有效辐射为1 800μmol·m-2·s-1时,均达到光饱和点;4年生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和2年生植株和4年生雌株。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差异显著,4年生雄株的这3个参数均最大,分别为0.264 6μmol·m-2·s-1、1 382.31μmol·m-2·s-1和0.009 1 mol/mol。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1年生植株除外)均为双峰形,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山苍子时应选光照较强的地方,后期进行适当修剪,并及时给雌性植株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光照条件(透光度100%、50%、25%)3种地被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的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3种匍匐地被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3种...  相似文献   

18.
白花树不同种源苗期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州从江、江西大余、湖南宜章、福建南平、广西上思、云南屏边6个白花树种源的1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树6个种源的生长高度增长量存在明显差异;云南屏边种源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高于其它种源,而暗呼吸速率(Rd)低于其他种源;白花树6个种源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对不同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PPFD)的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影响白花树不同种源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不完全相同,但胞间CO2浓度却是各个种源共有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光皮树无性系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3个无性系GY8040、JX3、JX7的6 a生植株开展光响应测定,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及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模拟符合度高,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参数与实测值误差较小,且能直接模拟饱和光强,具较强的适用性.3个光皮树无性系光补偿点分别为24.98,17.27,20.21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 649.02,2 692.32,1 533.69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43,21.70,14.21 μmol·m-2·s-1,JX3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广州市四种园林常用藤本植物光合作用及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龙吐珠Clerodendrum thomsoniae和金杯藤Solandra maxim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大,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的最小。龙吐珠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使君子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植物含水率越高,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就越高,相对叶绿素值与光饱和点之间亦存在此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