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的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在家系层次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科学评价云南松苗木质量和提高遗传改良的潜在增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个云南松半同胞家系2a生实生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指标,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地上干重、全株干重、根分...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高度等级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和水分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高度时期各器官生物量和水分分配规律不同:(1)红豆树容器苗单株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干生物量枝生物量;根、干、枝、叶生物量分配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一致增加的趋势;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根、干、枝、叶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2)苗高在40~45 cm的红豆树根、干、叶和单株含水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枝含水率在各器官含水率中最大,达到67.04%,而苗高在65~70 cm的根、干、叶及单株含水率均为最低值,但枝含水率却是在此高度的时候达到最大值;(3)根、干和单株含水率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枝含水率与各器官生物量呈不显著相关,叶含水率与根、干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单株生物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以北川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模式区巴东栎、红桦、岷江冷杉和青川箭竹为研究对象,对4种树种生物量模型、单株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各器官生长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干生物量比例最大,叶最小,枝和根生物量比例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比例与其单株生物量相关关系的比较中,整体上关系明显,树干为正相关,树根为负相关;树种干生物量比例与枝和叶生物量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枝和叶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腾冲市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杉木人工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地单株杉木的生物量各不相同,单株最大生物量为25.32 kg,最小为22.78 kg。树叶生物量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活枝生物量与枝下高、冠幅呈显著正相关,树干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呈显著正相关,根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对杉木生物量影响最大,细枝对生物量影响最小。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关系为:树干树枝活枝根蔸粗根中根枯枝细根。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灌木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木生物量是评价植被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不同灌木类型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对指导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3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标准株整株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均为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其比例方面,3种沙生灌木均表现为茎﹥根﹥叶,但各器官分配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植物含水率方面,杨柴和柠条锦鸡儿两种灌木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茎,而油蒿则表现为根﹥茎﹥叶。3种灌木除叶片外(R2=0.45),整株(R2=0.74)和根(R2=0.66)的含水率均与土壤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茎(R2=0.86)的含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沙生灌木在形态结构和水分调节利用方面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生境,但其长效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翁幼苗的株高、地径生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了水翁幼苗株高与地径的生长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其生长进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根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重心逐渐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叶面积比与叶根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径与主根长、单株总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2,P0.01);根冠比与株高、地径、单株总叶面积、主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P0.01)。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75%遮阴和全光照条件下,测定云南松9个月苗龄的含水率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全光照和75%遮阴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0~3.8 g/株和0.82~1.8 g/株,其中地上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84.5%和83.0%。全光照有利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积累。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云南松苗木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地下部分高,而且都存在一种倾向,地上部分含水率高的,地下部分的含水率反而低,这种相反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含水率与云南松苗木根、茎、叶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栓皮栎分布区内25个种源种子,在肥西县花岗镇蔡冲村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S"形曲线,7—9月中旬为速生期;不同种源栓皮栎除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茎、叶、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根、茎、叶、总生物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与茎、叶、总生物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初步筛选出云南勐海、安徽东至、河南信阳、重庆酉阳、浙江杭州、安徽金寨2号、安徽绩溪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山桐子是四川优良乡土木本油料树种,开展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性状研究,为下一步开展人工林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川中丘陵区5年生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产量变幅为2.59~26.75 kg,果实百粒重变幅为20.13~63.92 g,初选25个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序重与果柄粗度有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枝盘轮数和总的枝条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果序长、果序重和每串果序果实净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山桐子人工林单株间生长和结实性状差异显著,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巴西橡胶树实生苗进行不同磷胁迫水平(P质量浓度分别为31 mg.L-1(CK)、10 mg.L-15、mg.L-11、mg.L-1、0)的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幼苗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下降,株高、主根长降低,抽叶蓬数减少,处理间差异极为显著;低磷胁迫下橡胶树幼苗的根系生物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总生物量、株高分别与抽叶蓬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的磷含量也随着降低,其中根、茎下降幅度大于稳定叶、嫩叶,根的磷含量最高;随着营养液磷浓度降低,橡胶树根的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中部天然马尾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调查,分0~20 cm、20~40 cm土层探讨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土壤细根总生物量大小表现为: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同一土层不同龄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组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各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成熟林显著大于幼龄林(P0.05),容重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碳氮磷大部分都储存在0~20 cm土层中。0~2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相关性显著(P0.05),与全氮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20~4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但全氮含量与细根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与死细根生物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活细根总生物量、死细根总生物量及细根总生物量与全磷含量相关性在两土层中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对20个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叶片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单株总叶面积、叶生物量、总生物量等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各性状上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之间,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外,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密切,叶片蛋白质含量与单株总叶面积、叶生物量、总生物量间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5个蒙古栎种源的当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江密峰种源生物量最大,其根质量和总质量与其他4个种源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单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 n)等相对于其他种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有机物分配规律一致,根质量所占比例均最大,超过70%,其次是叶质量,储存有机物的茎质量比例最小,均不到总质量10%;蒙古栎叶肉结构简单,5个种源栅栏组织厚度为41.99~56.89μm,不同种源间单叶面积和栅栏组织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江密峰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余4个种源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各种源P n在6.25~8.94μmol·m-2s-1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与光合色素、P n、根质量、叶质量及栅栏组织厚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种源生长生理特征均存在差异,蒙古栎遗传资源变异丰富,江密峰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省琼中、昌江、文昌、乐东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雨量区域的桉林土壤水分、林下生物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琼中、文昌桉树林土壤含水率与林下层生物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昌江2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2020cm、2040cm、040cm、060cm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沿"琼中—昌江—文昌—乐东"一线,桉树林下层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呈"V"变化。  相似文献   

17.
油橄榄实生苗与扦插苗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不同育苗方式下1年生油橄榄苗木间的生长差异,对以油橄榄品种佛奥同一株成龄树的种子及枝条育成的1年生实生苗和扦插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佛奥实生苗根(地下部)、茎、叶生物量的分配较为平均;佛奥扦插苗叶片生物量的积累最多,占其总生物量的36.45%,其根(地下部)的生物量次之,占其总生物量的34.73%,其茎的生物量最少,占其总生物量的28.82%,且其叶的生物量比其茎的生物量高出7.63%。2)实生苗的苗高同地径、根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地径同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扦插苗的苗高和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地径同茎生物量、根生物量亦均呈显著正相关。3)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地上部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根直径均呈极显著差异,其根总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均呈极显著差异,表明实生苗地上部长势旺盛,根系发达。4)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同其根(地下部)生物量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扁穗牛鞭草水培无性苗构件组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培条件下,测定扁穗牛鞭草茎节形成无性苗的构件组成,结果说明:牛鞭草茎节具有无性繁殖能力,自身贮存营养可满足形成构件完整植株的需求;茎节长度与无性苗构件组成和生物量关系不大;无性苗构件间存在着差异,叶片数、叶干重、茎长度和茎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8%、28.95%、22.34%、23.37%,根数、根系长、根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75%、26.14%、52.86%;无性苗构件间存在着相关性,茎长度与叶片数和叶干重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长度与根数和茎干重与根干重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叶干重与茎长度、叶片数、根数、根干重都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生物量与叶干重为显著正相关,与茎干重、根干重为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叶干重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说明无性苗地上、地下各构件生长发育是相互协调的,构件间营养分配是均衡的,从而保证了无性苗构件平衡和株型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5年生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不同家系的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选出与CK对照组之间胸径、树高与单株材积各指标差异极显著的家系8个,分布为家系6号、29号、34号、50号、57号、60号、104号、106号;2008~2010年间枫香8个家系之间的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与材积生长量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其中家系50号和60号生长表现最为活跃;5年生枫香8个家系人工林之间的胸径均值、树高均值与单株材积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与CK组相比较相对最优良的是家系6号和60号,CK组的胸径均值为6.54cm,树高均值为5.31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054m3,家系6号的胸径、树高与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CK组大46.87%、47.99%与83.96%,而家系60号则分别大43.33%、46.26%与81.30%。  相似文献   

20.
对51个南酸枣家系和1个对照进行播种育苗,观察萌发和苗期生长,结果表明:叶样湿/干重、单株叶湿/干质量、复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叶空隙率、叶比重、叶相对含水率和相对电导率在家系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通过综合选择可以获得生长快、抗性强的家系;综合叶及生理性状多个指标,以30、31、34和7号家系为苗期表现最佳家系,它们分别来自饶平和龙川,入选的目的家系或单株,是今后持续抗性育种改良和推广栽培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